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铁马交心首选」低碳自由行逍遥游

定位点
IMG_0098
迎着和煦微风,骑脚踏车一起徜徉在绿草如茵、河景如画的自行车道上,是最能拉近彼此关系又能纾压的健康活动;新北市有许多美丽的河滨自行车道,沿线不仅可探访当地特色景观、品嚐在地美食,还能在旅途中聊聊平时因工作上课而疏远的生活话题,用铜板价买到一整天的开心!
★私房推荐景点:
【环岛1号线】大汉溪自行车道与旧草岭环状自行车道
【淡水八里】黄金海岸线
【新店】碧潭风景区

◭【环岛1号线】
地址:大汉溪自行车道与旧草岭环状自行车道
 
 
 
 
 
 
 
「大汉溪自行车道」可分成左、右岸两条:大汉溪左岸连接新庄、树林、莺歌的绿色溪畔车道,沿着大汉溪最远可骑到莺歌,沿路自行车道状况良好,骑起来十分心旷神怡,右岸则能游历江子翠河口景观河滨公园、浮洲艺术观河滨公园、溪洲运动河滨公园等;位於福隆车站的「旧草岭环状自行车道」全长20公里,必须骑自行车来回约2小时,起点自福隆车站一路前行可晀望龟山岛风光,并有绵延的海岸线与壮丽山壁伴你骑行,中途可经过有天然冷气屋美名的旧草岭隧道、有百年石头屋的卯澳渔村、可看到全台第一道曙光的三貂角灯塔,是欣赏「山海合一」美景的自行车经典路线!

Tips▲: 「旧草岭环状自行车道」租自行车的地点位於福隆车站外两旁的店家。另外,由於太阳较大且无遮蔽物,骑乘前也请务必做好防晒准备,携带口罩、饮用矿泉水等,再带着一颗愉快的心上路赏美景。

◭【淡水八里】黄金海岸线
地址:金色水岸自行车道及八里左岸自行车道
 
 
 
 
 
 
 
 
淡水与八里各有一条约15公里可饱览河岸景观的自行车道;淡水的「金色水岸自行车道」自关山公园一路延伸至淡水渔人码头,从红树林保护区、淡水老街吃阿给与鱼丸、榕堤、淡水古蹟园区、真理大学、淡水渔人码头看夕阳,途中还能远眺对岸的观音山;而八里的「八里左岸自行车道」自观音坑溪口一路延伸到八仙乐园,车道是一条沿着河岸打造的木制人行步道,很适合亲子骑协力车或一般自行车并肩共游,沿线会经过八里渡船头广场、左岸公园、挖仔尾生态保留区、十三行博物馆等。渡船头商圈可品嚐味道鲜美的孔雀蛤、有甜咸多种口味的甜甜圈。

Tips▲: 骑铁马游历淡水与八里有两种方式:选择一是骑完全程,建议搭至捷运关渡站租车,再分别往淡水与八里前进;选择二是到淡水或八里定点後再租自行车细细游逛,或搭乘渡船往返淡水与八里,游程选择多样且方便。

◭【新店】新店自行车道
地址:新北市新店区新店路
 
 
 
 
 
 
 
 
 
新店溪两岸设有完整的环状自行车道,以碧潭为起点,左岸循吊桥沿碧潭路、溪洲路,可达阳光运动园区;右岸循碧潭向北延伸,途经捷运小碧潭站纵贯新店区,两岸车道藉由阳光桥串连成环状游憩系统。骑乘途中,伴随凉爽的微风,搭配沿途绿草如茵的美景,是细细游逛新店溪沿岸的绝佳方式。建议可先在捷运新店站附近的光明街用完午餐後,再到邻近的「碧潭租借站」租台自行车,往「阳光运动公园」前进。这条路线平坦好骑,也很适合亲子家庭假日一同出游。

相关照片

下一则
穿越百年三貂岭生态隧道 漫游山林秘境美景
三貂岭是新北一处与世隔绝的聚落,早期以采媒与挖金矿为主,但停产後因交通不便,让三貂岭成为一处秘境。而与一山之隔的牡丹,过往以铁道相通,百年风华的三貂岭隧道如今重现光明,以「时光暗线」之名呈现在大众面前。以简单的自然工法,保护隧道内的生态环境。牡丹与三貂岭各自有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挖掘。牡丹老街走读昔日的淘金小镇,因产业转移而没落,新北市双溪的牡丹车站,犹如山中的一颗珍珠,不与他人相争,却拥有朴实无华的原始魅力,在山林健行之後可以到「牡丹老街驻地工作站」来杯山药奶昔、咖啡,听听当地人说故事。三貂岭生态友善隧道旧三貂岭隧道横跨双溪区与瑞芳区,原用途为宜兰线铁路隧道,启用於西元1922年(日治大正11年)。经新北市政府工务局整修为生态友善隧道,利用自然工法,大大保护了隧道内的生态,行进於隧道中,偶会有蝙蝠在头上飞过,设计师利用水池设计让洞口从黑到亮,与三貂岭翠绿山色相映成让人惊艳的镜面反射倒影,有机会还能与火车相遇,如同打开潘朵拉的宝盒呈现在你的眼前。三貂岭小镇漫游位於瑞芳山区的三貂岭曾是煤矿重镇,担任四个矿坑的运输站,自矿业没落後因交通不便而杳无人烟,三貂岭因此保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车站宿舍、硕仁国小、民房等断垣残壁供人怀想。这几年陆续有几间有个性的店入驻,再加上三貂岭自行车道的开放,串连了牡丹与三貂岭,让景点与人文产生了化学变化。猴硐游客中心猴硐游客中心经过整修之後,以大红色的屋顶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红顶设计是希望有聚落红砖造老房的意象,与自然环境的绿相契合。设计师在外观设计上以山屋、帐棚为概念,提供山友和自行车骑士更多休憩以及遮荫空间为出发,强调自然光及风的通透性,中庭采用渗透铺面,设计低垂之屋顶,除在中庭上方提供遮荫外,也作为馆内外空间区隔的界定;屋顶弧线设计导引雨水集中流泄,呼应自然环境及强调生态循环。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