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亲子微笑山线 莺歌乐陶陶

定位点
陶趣家马赛克DIY (2)

享有台湾景德镇美誉的莺歌小镇,近年新北市政府积极修缮周边硬体建设、充实软体活动,让大家可以来莺歌体验超趣味的陶艺手作、漫游艺术特区及悠游山林时光等,创造亲子共乐的幸福时光,大小朋友玩得安心又放心!「莺歌艺术季」品牌活动期间110年10月9日到12月26日,周周都有活动,赶快规划一趟动静皆宜的莺歌乐陶陶之旅吧!

★私房推荐景点:

【莺歌】微笑山线-孙龙步道

【莺歌】新旺集瓷-莺式下午茶

【莺歌】莺歌陶瓷博物馆

【莺歌老街】陶趣家马赛克DIY

【莺歌】微笑山线-孙龙步道

孙龙步道

来趟新北市微笑山线,让孩子可爱脸蛋上的微笑永不下线

山,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家附近都有一座山,让全家人一起走进去,放下平日的疲惫。我们可以藉由捷运、火车、公车,甚至是自行车抵达登山步道,随时就可以开始一趟新的游程,这样的距离,很近很刚好。微笑山线-莺歌孙龙步道全程约2公里,可顺爬莺歌石步道及牛灶山步道,非常适合亲子初健行选择的路线,前半段平坦好走,後半段较多阶梯,同行的7岁哥哥可以和我一起走到终点碧龙宫看美景。
 

【莺歌】新旺集瓷-莺式下午茶

地址: 新北市莺歌区尖山埔路81号

踏入充满文艺气息的新旺集瓷,顿时被艺术与实用兼具的设计深深吸引,连两个不满10岁的小朋友都看的目不转睛。平常就有许多体验彩绘DIY及预约导览服务,这次是特地来参加莺歌艺术季举办的期间限定活动-莺式下午茶。专业的老师会讲解如何利用摆盘技术,将精致点心与瓷器的摆放,让拍摄画面更精美唷!想要化身贵妇喝喝下午茶吗?那你绝对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莺式下午茶2
莺式下午茶

【莺歌】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

地址: 新北市莺歌区文化路200号

来莺歌必游莺歌陶瓷博物馆!这里时常有艺文相关的活动展演、体验,莺歌艺术季活动期间,园区内外设置了许多吸睛的装置艺术,像是许愿糖果墙、远得要命的厕所、夜光镜窗、艺术行动巴士ARTGOGO等等,为日常增添色彩,生活处处是艺术。

许愿糖果墙
许愿糖果墙
号召千人共同参与创作而诞生的艺术墙,在一颗一颗各种尺寸的於陶球上刻下祈福愿望,再以缤纷的彩虹配色安装於园区清水模墙上,象徵族群融合,并有大家一起度过疫情考验的意涵在里面。
远得要命的厕所
远得要命的厕所
这命名真的很贴切呢!非常的遥远,但是多花一点时间是值得的,把平凡的厕所用艺术作品妆点起来顿时成为无价的艺术厕所!每一处都有惊喜,真的非常别致又好拍。
 

【莺歌】陶趣家马赛克DIY

地址: 新北市莺歌区尖山埔路 55巷6号请导航53号或57号

结束孙龙步道及艺文景点後,可前往莺歌老街觅食,接着让孩子创作一下自己的作品,莺歌这边的体验手作店家真的很多,像是马赛克拼贴就是容易入手又有趣的DIY体验。莺歌真不愧是艺术之城!到处都有惊喜,未来美术馆兴建完工後,更能耀升为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王国。

陶趣家马赛克DIY (2)

👉更多莺歌相关游程:

1、莺歌陶艺DIY

2、莺歌老街乐游

3、莺歌艺术手作陶旅

4、莺歌亲子文化巡礼

相关照片

下一则
穿越百年三貂岭生态隧道 漫游山林秘境美景
三貂岭是新北一处与世隔绝的聚落,早期以采媒与挖金矿为主,但停产後因交通不便,让三貂岭成为一处秘境。而与一山之隔的牡丹,过往以铁道相通,百年风华的三貂岭隧道如今重现光明,以「时光暗线」之名呈现在大众面前。以简单的自然工法,保护隧道内的生态环境。牡丹与三貂岭各自有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挖掘。牡丹老街走读昔日的淘金小镇,因产业转移而没落,新北市双溪的牡丹车站,犹如山中的一颗珍珠,不与他人相争,却拥有朴实无华的原始魅力,在山林健行之後可以到「牡丹老街驻地工作站」来杯山药奶昔、咖啡,听听当地人说故事。三貂岭生态友善隧道旧三貂岭隧道横跨双溪区与瑞芳区,原用途为宜兰线铁路隧道,启用於西元1922年(日治大正11年)。经新北市政府工务局整修为生态友善隧道,利用自然工法,大大保护了隧道内的生态,行进於隧道中,偶会有蝙蝠在头上飞过,设计师利用水池设计让洞口从黑到亮,与三貂岭翠绿山色相映成让人惊艳的镜面反射倒影,有机会还能与火车相遇,如同打开潘朵拉的宝盒呈现在你的眼前。三貂岭小镇漫游位於瑞芳山区的三貂岭曾是煤矿重镇,担任四个矿坑的运输站,自矿业没落後因交通不便而杳无人烟,三貂岭因此保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车站宿舍、硕仁国小、民房等断垣残壁供人怀想。这几年陆续有几间有个性的店入驻,再加上三貂岭自行车道的开放,串连了牡丹与三貂岭,让景点与人文产生了化学变化。猴硐游客中心猴硐游客中心经过整修之後,以大红色的屋顶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红顶设计是希望有聚落红砖造老房的意象,与自然环境的绿相契合。设计师在外观设计上以山屋、帐棚为概念,提供山友和自行车骑士更多休憩以及遮荫空间为出发,强调自然光及风的通透性,中庭采用渗透铺面,设计低垂之屋顶,除在中庭上方提供遮荫外,也作为馆内外空间区隔的界定;屋顶弧线设计导引雨水集中流泄,呼应自然环境及强调生态循环。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