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莺歌知性之旅

定位点
饮水思源杯
坚持环境友善的旅游,感受艺术人文的薰陶,绿色旅游也能知性又环保。

行程一:亲子小旅行
莺歌火车站(启程)→步行3分钟→公车站→步行10分钟→莺歌陶瓷老街→步行8分钟→莺歌陶瓷博物馆:陶瓷体验活动(2小时)→步行10分钟→永吉公园→步行10分钟→公车站→步行3分钟→莺歌火车站

路线二:文化单车行
莺歌火车站(启程)→步行3分钟→单车租借站→自行车5分钟→莺歌陶瓷博物馆:陶瓷体验活动(2小时)→自行车4分钟→三莺艺术村→自行车7分钟→莺歌陶瓷老街→自行车6分钟→单车租借站→步行3分钟→莺歌火车站

莺歌陶瓷博物馆 技艺的传承x陶瓷背後的秘密
莺歌陶瓷博物馆於2020年取得环境教育场域的认证
在莺歌地区累积了200多年的制陶历史,产业与观光是莺歌发展的双主轴。陶博馆里的作品展现陶艺作为社会新动能的历程、力量与时代性。特别设计实体展品在线上与观众趣味互动,让观众随选展品,从多角度欣赏精选的陶艺创作。每年还有许多陶艺研习室DIY体验课程、园区假日示范体验课程、陶艺行动列车等活动等着你去体验。
其周边的三莺艺术村、永吉公园、宏洲磁砖观光工厂以及即将开放的新北市立美术馆,也是值得去探索的好地方!

「追本溯源—土的秘密+小池塘」
由莺歌石的传说故事起头,串起莺歌陶土资源的脉络,透过游戏认识练土的意义,并认识陶博馆邻近的大汉溪。想体验建一座水池是什麽感觉吗?快来莺歌陶博馆,运用大汉溪源头的水库泥,建造一座属於自己的小池塘吧!
陶艺制作
「每一座小池塘,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桃源」

「追本溯源—日用陶瓷的历史+饮水思源杯」
莺歌以陶瓷产业闻名全台,陶瓷博物馆为永续保存此一优良传统工艺文化,历年致力於陶艺文物史料的调查、保存、研究、典藏、展示及教育推广等,以此激发社会大众对陶瓷文化的兴趣与关怀,并提升莺歌在地陶瓷产业形象。透过介绍1930年代後期渐渐繁荣的莺歌小镇,让民众了解日用陶瓷的发展与制程技术,并於未来实践选用环保材质的器皿珍惜环境。
饮水思源杯
「每个瓷瓶背後,是你不知道的事;每个陶瓷盘上,是经过多少细腻的工程。」

【陶瓷博物馆服务资讯】
1. 客服电话︰02-8677-2727
2. 地址︰新北市莺歌区文化路200号
3. 服务时间︰周一~周五 09:30-17:00 / 周六~周日 09:30-18:00 / 休馆时间:每月第一个星期一(若逢假日照常开放,隔日休馆)
4. 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步行】
(1)由台铁「莺歌站」下车,从文化路出口出站右转,即进入文化路老街商圈,沿文化路步行约10分钟可达。
(2)搭乘702、851、917、981、939副、5001、5005、F652号公车,於「陶瓷博物馆」站下车。

莺歌陶瓷老街
老街为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早期窑厂林立,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但随着时代之变迁已逐渐消失殆尽,目前莺歌陶瓷老街所赋予人之第一印象,是传统及现代建物的相互交错。透过文化老街老窑场的文化环境教育,了解到人文产业的专业内涵。
【服务资讯】
1. 莺歌区公所洽询电话︰02-2678-0202
2. 地址︰新北市莺歌区尖山埔路
3.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步行】
火车:搭乘火车至莺歌火车站沿南下铁道步行约1公里即可抵达。

永吉公园
108年莺歌永吉公园获得「工程环境与美化奖」优等,公园用地原是未开辟的原始山坡地。完整保留原生植物林与天然地下涌泉,利用丰富地形特色塑造出优美的环境景观。以生态工程施作植生护坡、排水与铺面系统,秉持环境友善、永续发展的目标与自然共存。
【服务资讯】
1. 地址︰新北市莺歌区莺桃路294号
2. 莺歌区公所洽询电话︰02-2678-0202 转 经建课
3. 服务时间︰周二~周六09:30-17:00 / 休馆时间:每周日、周一 (春节开放时间,请参考网站公告为主)
4. 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步行】
(1)由莺歌火车站下车,转乘转乘公车5005号到「永吉公园站」。

三莺艺术村
为推广艺术文化,新北市政府於莺歌区大汉溪旁三莺陶花源上建立三莺艺术村,成为一座兼具文化、艺术、教育、生态的休闲场所;藉由展览的观赏及工作坊里与艺术家的互动,使民众在实作互动中学习及培养美学的基础,并保留其未受污染的本质,成为都市之肺,提供都市人喘息的空间。建筑采用轻量的结构、低污染工法及回收再利用的建材,以通透开放的空间架构,保留土地的原貌并隐藏於地景中,将生活与艺术结合,发展出属於莺歌独特缤纷的特色及历史,为此地注入活力,成为人与自然及互动的新起点。
【服务资讯】
1. 地址︰新北市莺歌区馆前路300号
2. 莺歌区公所洽询电话︰02-2678-0202 转 经建课
3. 服务时间︰周一~周五09:30-17:00;周六、周日:09:30~18:00 / 休馆时间:每月第一个星期一(若逢假日照常开放,隔日休馆) / 室外:全天开放
4. 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步行】
(1)搭乘702、851、917、981、5001、5005、F631、F652 号公车,於「陶瓷博物馆」站下车,在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前再步行300 公尺,约4分钟即可抵达「三莺之心空间艺术特区」。
(2)莺歌火车站下车,建议有交通工具较为轻松(可租YouBike),面对前站往左手边走,沿着文化路一直走,左转馆前路,过了南靖桥後,目的地「三莺之心空间艺术特区」就在右手边。
【自行开车】 三莺桃花源停车场 (全时段免费),距离艺术村121公尺。

 

相关照片

上一则
穿越百年三貂岭生态隧道 漫游山林秘境美景
三貂岭是新北一处与世隔绝的聚落,早期以采媒与挖金矿为主,但停产後因交通不便,让三貂岭成为一处秘境。而与一山之隔的牡丹,过往以铁道相通,百年风华的三貂岭隧道如今重现光明,以「时光暗线」之名呈现在大众面前。以简单的自然工法,保护隧道内的生态环境。牡丹与三貂岭各自有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挖掘。牡丹老街走读昔日的淘金小镇,因产业转移而没落,新北市双溪的牡丹车站,犹如山中的一颗珍珠,不与他人相争,却拥有朴实无华的原始魅力,在山林健行之後可以到「牡丹老街驻地工作站」来杯山药奶昔、咖啡,听听当地人说故事。三貂岭生态友善隧道旧三貂岭隧道横跨双溪区与瑞芳区,原用途为宜兰线铁路隧道,启用於西元1922年(日治大正11年)。经新北市政府工务局整修为生态友善隧道,利用自然工法,大大保护了隧道内的生态,行进於隧道中,偶会有蝙蝠在头上飞过,设计师利用水池设计让洞口从黑到亮,与三貂岭翠绿山色相映成让人惊艳的镜面反射倒影,有机会还能与火车相遇,如同打开潘朵拉的宝盒呈现在你的眼前。三貂岭小镇漫游位於瑞芳山区的三貂岭曾是煤矿重镇,担任四个矿坑的运输站,自矿业没落後因交通不便而杳无人烟,三貂岭因此保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车站宿舍、硕仁国小、民房等断垣残壁供人怀想。这几年陆续有几间有个性的店入驻,再加上三貂岭自行车道的开放,串连了牡丹与三貂岭,让景点与人文产生了化学变化。猴硐游客中心猴硐游客中心经过整修之後,以大红色的屋顶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红顶设计是希望有聚落红砖造老房的意象,与自然环境的绿相契合。设计师在外观设计上以山屋、帐棚为概念,提供山友和自行车骑士更多休憩以及遮荫空间为出发,强调自然光及风的通透性,中庭采用渗透铺面,设计低垂之屋顶,除在中庭上方提供遮荫外,也作为馆内外空间区隔的界定;屋顶弧线设计导引雨水集中流泄,呼应自然环境及强调生态循环。
下一则
惊叹奇景 野柳地质公园
猜猜野柳地质公园有多知名?野柳位在新北市东北角地区,突出的狭长海岬地形长期受到强烈东北季风吹拂,风化作用加上海浪侵蚀,生成了大家口中的「类火星地形」,岩石种类丰富,甚至还包含渐层色彩,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从金山远眺,犹如潜入海中的巨龟,故又名为「野柳龟」。特殊的地理景观因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烛状石、蕈状岩、豆腐岩、蜂窝岩、壶穴、溶蚀盘等各种奇特景观。女王头、仙女鞋、烛台石等,更是闻名国际的海蚀奇观。其中最有名的几座岩石会於下方介绍,大自然的艺术只有亲眼见证才能感受惊艳!蕈状岩区/海蚀平台-园区两大特色景观第一区为可欣赏到蕈状岩、姜石及烛台石的区域,放眼望去是整片的蕈状岩,随着时间流逝,砂岩里质地坚硬的结核露出,再经风吹、日晒、雨淋、海浪以及强烈东北季风的吹打,形成无颈、粗颈、细颈和断颈等不同形态的蕈状石。蕈状石地形崎岖不平,行走其中还是要专注些,千万别只顾着拍照或欣赏风景而摔跤。第二区则为园区另一侧的海蚀地景,从海蚀洞开始,包含可看见海蚀凹壁、海蚀平台及单面山,海蚀平台一侧紧贴峭壁,另一侧则是急涌的海浪,在这里可看到不少经海水侵蚀後的奇特岩石,包含二十四孝石。地质奇观蕈状岩初步入园区,会先看到大片的蕈状岩,远看就像是香菇园区般可爱,可说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地景,其演育的过程是岩层露出海面,受海水日夜的侵蚀,砂岩里质地坚硬的结核慢慢露出,再经风吹、日晒、雨淋、海浪以及强烈东北季风的吹打,形成无颈、粗颈、细颈和断颈等不同形态的蕈状石,这些不同的形态,正代表着岩石不同的演育过程。蕈状石地形崎岖不平,行走其中还是要专注些,千万别只顾着拍照或欣赏风景而摔跤。野柳公园明星女王头接着登场的是野柳地质公园的明星女王头,属於蕈状岩的一种,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因受到海水差异侵蚀而逐渐形成今日的面貌。以其高度比对台湾北部地壳平均上升速度推算,女王头的芳龄将近4000岁。 其实女王头就是蕈状岩,在1962~1963年间因顶部结核上的节理断裂,从某一角度观看时貌似英国伊莉莎白女王头像,因此而得名。在经过数十多年自然风化影响,女王头脖子越来越细,而为避免游客触摸加速人为侵蚀,目前石像是受保护中,若想拍照可沿着周边的人工木栈道前往排队,便能远观并与女王头合影。野柳第一区可爱的俏皮公主、烛台石俏皮公主由型似如绑马尾的公主,因此被誉为女王头的接班人。地景看起来是不是像梳了发髻的小女生,虽少了点女王头的雍容华贵,却感觉多了份甜美热情。烛台石为何出名,想必应该不难猜到!这如同烛台般的地形,走过了露出烛火→挖出沟槽→切割出烛台三个阶段而成此奇景。烛火其实就是岩层中的一颗球形结核,当海水侵蚀砂岩时,较硬球形结核就突出地面,海浪拍打结核,会绕着结核四周流动,而侵蚀结核周围的砂岩,於是向下挖出一圈沟槽,由於结核外围的一带环圈比较坚硬,海水依着环圈的形状向下切割雕出圆锥状的外形,形成烛台的部分,一个维妙维肖的烛台石就变大自然刻出来了。神奇岩石单面山接着为第二区的单面山美景,走在前往单面山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地质公园最美的山海美景,一面欣赏单面山、一面则可看见海蚀崖及海蚀平台的海景。单面山的特色为一侧坡度陡急、另一侧坡度较为和缓,形成原因主地层受到挤压後,因为力量和速度的不同,造成不等量抬升,岩层受到挤压、隆起也会造成岩层破碎和断裂,经过海水倾蚀之後,逐渐形成有如「天然溜滑梯」的地形。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