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淡兰古道:手作步道、纪录片、书籍

定位点
灿光寮铺迹
淡兰古道,是清代往来台北盆地与兰阳平原的重要山径,在台铁宜兰线通车前肩负两地间的交通重担。淡兰古道并非仅仅是条串连淡水厅与噶玛兰厅之间的「线」,200多年来,雪山山脉尾棱乘载了原住民的猎径、汉人拓垦者的足迹、贸易商贾的据点、军队巡视的行伍等无价的历史记忆,无数先民们在这数十条绵密错纵的山径穿梭,淡兰古道可谓是见证了北北基宜的发展史,是属於台湾的朝圣之路,如今已被指定为「国家级绿色步道」。
淡兰古道中路:北势溪古道


2015、16年-「重现淡兰百年山径」
铁路、高速公路出现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重大的交通变革,淡兰古道原有的交通功能被取代,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但百年来它仍静静存在於北宜之间的山区内。自2015、16年起,台湾千里步道协会,与北北基宜跨县市共同合作「重现淡兰百年山径计画」,藉由梳理文献、图资、访谈等资讯,获得初步定线背景,并配合历史、文史地景、游憩系统、安全等考量,规划出今日有系统的淡兰山径路线,并以双扇蕨作为识别标志,打造淡兰古道的品牌。

金字碑古道

结合公、私资源,官民合作以手作步道的工法逐步修复古道,手作步道的理念是不依赖重机具与工程包商,而是以简单工具、就地取材的方式,透过志工参与,集众人之力修复步道,使步道持续融入现有地景、忠於原有文化路径之精神,历经数年努力,再现渊远流长的百年淡兰古道。
淡兰古道北路:金字碑古道
中坑古道


2018年-淡兰古道三部曲
为推广淡兰古道的生态与人文,新北市观光旅游局与享誉国际的萧青阳导演合作,走遍淡兰古道北、中、南路段,推出《淡兰古道三部曲》,由「功夫之道」、「先民之道」到「养生之道」,萧青阳导演在百年山径中,安排传统戏曲乐师现场演奏,并录下虫鸣、鸟叫与溪水等大自然的声音,呈现古道上多面向的生命力。


《淡兰古道三部曲》於2021年荣获第14届「葡萄牙国际观光电影节」(ART & TUR - International Tourism Film Festival)运动与休闲类宣传片首奖。2023年,为《淡兰古道三部曲》所制作的原声专辑Beginningless Beginning,更勇夺得第65届葛莱美奖(Grammy Awards)最佳唱片包装奖,让淡兰古道跃上国际舞台。
葡萄牙国际观光电影节运动与休闲类宣传片首奖


2019 年-《淡兰古道-北路》
淡兰古道第一本旅游书《淡兰古道-北路》,延揽最熟悉淡兰古道的台湾千里步道协会、文史工作者及登山专家,在历经18个月的企划编撰後推出,介绍北路途中的人文历史、小镇故事、动植物生态以及推荐路线,充满质感的编排使新书一上架深受好评,至今已至五刷,不少旅人都是带着本书,一步一脚印地体验淡兰古道北路的沿途种种,谱出属於自己的古道故事。

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 (1)

2020年-淡兰古道主题网
借助智慧科技开发淡兰古道主题网,首创UI/UX山径互动地图,梳理淡兰古道绵密交错的山径,从使用者的角度设计,将行前准备、行程规划、GPX、交通、天气及休憩等资讯进行介接与整合,轻松掌握各类登山资讯,全方位探索淡兰古道丰富的历史人文及自然生态。


2022年-《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
在广受好评的《淡兰古道-北路》後,新北市观光旅游局再度携手多位淡兰达人推出《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书写淡兰古道北、中、南路各路旅途见闻、探访淡兰古道中22处在地职人与店家故事,囊括实用的全路健行指南及精美相片,并由金鼎奖画师,在亲自走完淡兰全线後所绘制出精美拉页地图,亦收录了淡兰古道从定线至品牌形塑背後的故事,期许一同走向下一个百年。
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
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 (2)

新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推广淡兰古道至今,以让淡兰古道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长距离步道,在网路、影片、书籍的行销宣传之外,也与许多民间组织合作,举办了如手作步道工作坊、登山讲座、国家绿道导览员培训等,让这条百年山径,再次因人们的交流与造访,延续繁盛下去。
淡兰登山讲座


 
上一则
从前的板桥有座城—探索枋桥古城与四大庙宇
谈到台湾的古城池,多数人脑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无非是台南府城、台北府城与恒春县城等城池,这些官方修建的城池如今仍保留着城门甚至部分的城墙,有些还成为了捷运站的名称(台北捷运北门站、西门站与东门站),是当代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但您可曾听说,在今日新北市的首善之区-板桥区,也有一座古城池吗? 从捷运府中站前往林家花园的路上,细心的旅人会发现,这一区的路灯特别有古风,上头还标着「枋桥古城」,低头一看,地砖上居然有着「古城界址」的字样,是的,府中一带曾经存在过一座古城,这座枋桥古城与台北城一样有五个城门,其历史甚至比为人所熟知的台北城更加悠久,促成这座城池的设立有两大因素:板桥林家与漳泉械斗。 时间回到清代,当时的台湾时常发生漳泉械斗,原籍漳州的板桥林家为了抵御泉州人袭扰,在1855年私自筹建了枋桥城,约是今日板桥区西门街、北门街、南门街与馆前西路内圈的范围,在日治时期因交通建设遭到拆除,然而我们仍能透过地方上的庙宇找寻古城的蛛丝马迹。 【慈惠宫】 位於枋桥古城东门位置的慈惠宫,是板桥地区香火鼎盛的妈祖庙,寺庙内外采用剪黏、雕刻、彩绘作为装饰,雕梁画栋,华丽精致。慈惠宫也是板桥地区求财运的庙宇,板桥林家等在地商业钜子皆是慈惠宫的信徒,仔细探寻,还能找到刻着林家商号的龙柱呢。 【接云寺与大众庙】 位在枋桥古城西门位置的接云寺与大众庙,其历史皆与漳泉械斗有关联,大众庙是板桥仕绅为了纪念在械斗中死去的漳州人所建立,主祀大众爷;一旁的接云寺主祀观音佛祖,前身为中和慈云岩寺,後因械斗毁於祝融,由板桥接云寺承接其香火,接云寺收藏了不少珍贵的古匾及古联,正殿屋顶两侧还有许多以金箔包住的飞天仙人木雕,十分耀眼,藻井采特殊的长椭圆形设计,相当有历史与宗教价值。 【迪毅堂】 四大庙中唯一被指定为市定古蹟的迪毅堂,是板桥林家为了纪念因械斗战死的武师与丁勇所建立,又称元帅庙,2021年修复完毕,采预约的方式开放参观,内部的门神绘画与麒麟湿壁画皆出自於庙宇绘画大师,新北文化奖得主蔡龙进老师之手。 下一次来到板桥,前往林家花园的路上,放慢脚步,依循地砖上的字样,一步一脚印的绕出那曾经的古城、进到庙宇里欣赏精湛的绘画与工艺,探索城市的前世今生吧!
下一则
新北骑警队
马儿的英姿不只出现在影剧里的古战场或运动赛事的转播中,在新北市,也能在公共场域与牠们近距离接触!新北市骑警队是北部唯一、全国规模最大的骑警队,平日午後巡逻於新板特区,假日会轮流前往淡水、八里、莺歌、碧潭等观光热点执勤。帅气的骑警与英挺的马匹,是城市里最独特的风景,不仅守护治安,更成为观光亮点。走访新北骑警队的训练中心,开箱骑警与马儿的训练日常,欣赏都会区难得一见的马术风采。新北骑警队於2003年成立,是全国第一支骑警部队,目前共有约40位队员,采「任务编组」方式运作,平时各自有本职工作,执勤时则化身帅气骑警。成员需完成120小时的专业训练,并通过马术协会检定後才能成为骑警队的一员!新北市骑警队的训练中心位於汉诺威马场,占地广达6000坪,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马场。训练以英式马术教育为主,是结合专业训练与马术推广的重要基地。马儿是骑警们执勤时的好夥伴。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 Midnight Star, Sunny等,也如同人一样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有的活泼调皮,有的沉稳内敛。骑警们必须花时间磨合、建立默契。训练时,还会透过鞭炮声、雨伞等声响与障碍,模拟在观光区实际执勤时的情境,确保马匹能在各种环境中保持稳定。在每一次出勤之前,都得花上约1.5小时整备,才能帅气踏上街头巡逻。骑警的专业,来自严谨的训练与装备。骑马时所使用的马具包括马鞍、肚带、脚蹬、马刺、汗垫与缰绳,都是骑马执行任务时不可或缺的装备。实际执勤时,骑警们还会配枪与无线电,透过马背上更高的视野,能即时掌握人群动态,为城市安全把关。骑警的工作不只是在马背上,除了驾驭马匹,也必须懂得照料马匹。来到马场的马厩,喂食马匹、保持马匹清洁,细心照料最佳战友,也是骑警工作的一环。在钉蹄室的墙面,开口向上的马蹄,则有带来好运之意,是马场里的幸运符! 想与帅气的骑警队近距离互动、留下帅气合影吗?新北骑警队平日下午3点-5点定时在新板特区巡逻;假日与国定假日,则会轮流现身於淡水渔人码头、八里左岸、莺歌老街与新店碧潭等景点,让市民与游客一睹骑警的风采、欣赏独特的城市风景。👮🐎骑警队小提醒:可以摸摸马儿的脸、拍拍马儿的脖子。但请不要把手靠近牠的嘴巴,也不可以在马屁股的方向走动,确保彼此的安全!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