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2024探旅新北「定向越野」在台湾 土城场热闹开跑

定位点
定向越野土城场1
在一人一机的年代里,若少了 Google Maps 及时定位的辅助,我们还能握着纸本地图,顺利抵达目的地吗?「定向越野」即是一项透过阅读地图判定路径,穿越陌生场域以找寻指定目标物的运动,同时考验着脑力及体力的协调,本届「 2024 探旅新北——定向越野」系列赛土城场,在云层蔽日的凉爽天气下热闹展开。

定向越野土城场2
▲ 赛前,由FOOTLAND跑班总教练——阿儒教练带领跑者们进行暖身操。(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结合区域观光  与在地品牌共好
定向越野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说是童军领袖发明的野外训练,另一说为军队的作战操练, 1930 年代仅在北欧流行,而今引进台湾已有 20 余年历史,地点通常设定在森林、城市公园,甚至也能在校园里举行,不仅可以依据年龄层调整难易度,还能练习打破惯性思考逻辑,在竞赛中做出综合环境现状与体能的最佳判断。
定向越野土城场3
▲ 完赛礼为自上海发迹,土城生根的明星花露水,怀旧的味道让人念念不忘。(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城市中的定向越野多数以结合区域观光的方式进行,偏重文化与娱乐,透过赛程设计让跑者实地前往景点,或许初访、或许探索未曾察觉的景致。本次土城场也与在地品牌共好,替跑者准备三叔公食品旗下「手信坊」的草饼作为开赛前的能量补给,以及自上海发迹,後来在土城生根的「明星花露水」完赛礼,带着怀旧的清香返家。
定向越野土城场4
▲ 无论是老手或新手,大人或孩童,都能在定向越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定向越野怎麽玩? 初心者也能轻松上手
「 2024 探旅新北——定向越野」土城场近 700 人一同共襄盛举,采顺点赛,意即须按图索骥,照着地图上的检查点顺序进行打卡,最终排列出总时间由短至长之名次,参赛者皆配戴电子指卡,寻找白橘相间旗标上的感应器打卡,才算通过点位。土城场「竞赛组」及「体验组」两组别看似仅相差 3 个检查点,预计路程却隔了约 2 公里之遥。比起上届,本年度也多了许多小小选手,与父母一同在步道和公园间体验寻宝、探险的乐趣。
定向越野土城场5
▲ 使用电子指卡在初始点位打卡的同时,才会拿到比赛地图,也代表计时开始。

鸣枪後,参赛者三位一列鱼贯从一号检查点出发,打卡瞬间计时开始,此刻工作人员才递出地图,故出发次序并不影响成绩。阅读地图在竞赛中可说是一大要事,除了等高线地形判读,蓝色为水域,黑色为岩石、建筑物,黄色至绿色的渐变为草坪至森林,颜色越深则穿越难度越高。许多跑者选择先快速浏览地图,厘清补水站位置并拟定大致路线。
定向越野土城场6
▲ 在路程中会面对多种未知路况,记得配速以因应各种地形。(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土城场赛道亮点即行经桐花公园、火焰山步道和天上山步道,虽海拔不高,但坡度大,甚至有「三上三下」的耐力挑战。石阶长年受树木庇荫,湿滑的青苔附着於石面,即便穿了越野鞋,跑起来仍须格外留意。穿梭在蓊郁的林荫小径中,春夏交际蝴蝶翩翩飞舞,跑者随着眼前土径、柏油路、石阶、泥泞地,甚至吊桥等各种路面快速应变,沿途美景各异,同时是挑战也是享受。
定向越野土城场7
▲ 许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参赛,不失为培养方向感、学习辨识地图的好机会。(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兼具观光、教育、娱乐的全年龄运动赛事
「探旅新北」今年共安排了四场定向越野赛事,从「纷纷桐花五月雪」土城场(5月26日)、「山脚下的书香」泰山场(6月30日)、「探索硬汉之路」五股场(7月28日)到「山水茗寻 封茶传香」坪林场(8月25日),每场赛事都有越野性、可跑性、定向性三项判别标准,让喜爱挑战自我的跑者或亲子家庭能衡量参与,享受运动的同时,也可以深入探索各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与美景。四场统报者,甚至还能领取四款特制「秘宝毛巾」,解开隐藏第五场的「大秘宝」地图。
定向越野土城场8
▲ 知名体育主播兼代言人田鸿魁,勉励跑者:「过程当中,迷路,是最迷人的!」(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原先预期能在桐花五月雪中慢跑,也因花期提前加上前一周的连日豪雨而打落,可惜未见,但也因错过,才有来年的期盼。人称「魁哥」的知名体育主播兼代言人田鸿魁,特别在赛前勉励参赛者:「定向越野充满了乐趣,而不只有竞技。过程当中,迷路,是最迷人的!」享受当下,预期外的风景就会显得格外珍贵。
定向越野土城场9
▲ 赛程到尾声,拨云见日,跑者们兴奋的迎向最後一个打卡点。(图片来源:FOOTLAND授权提供)

相关连结  「旅跑新北」Facebook粉丝专页「探旅新北」定向越野系列赛事报名
上一则
淡水女路|微姯旅行
漫步於淡水河滨的栈道,迎着徐徐海风,欣赏绝美的海上夕阳,转入淡水老街,品尝淡水阿给、鱼酥等在地小吃美食,风光明媚的淡水,总能让到访的旅人卸下平日工作的重担,调整步伐找回生活感,这等优美的环境,也让淡水孕育出众多优秀的文化、休闲产业人才。这次,我们跟着旅学堂引路人-张聪明的脚步,自沪尾艺文休闲园区的千坪空中草原出发,拜访淡水的女性故事。一滴水纪念馆绿树蓊郁的和平公园中,一滴水纪念馆静静的座落於步道底端,1990年代,台湾与日本分别发生了九二一大地震与关西大地震,大地震的伤痛牵起了台日两地的共感,2005年,日方将一座位於福井县的木造古民家,移筑至新北淡水,历时五年,在台日两地人民的合作与努力下,完成了这项艰钜的工程,见证了台日之间的赈灾情谊。「一滴水」,取自於起造者水上觉治之子,日本文豪水上勉先生的禅宗思想,在珍惜万物资源之外也象徵了移筑工程中每一位无私付出的人们,一滴水纪念馆内设置了水上勉文库及陈舜臣文库,促进台日间的文学交流,建构一滴水纪念馆的榫头衔接方式达20余种,六百多根梁柱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凸显出登峰造极的木造建筑文化。一滴水纪念馆前的S型步道是沪尾艺文步道,精选数十幅以淡水为主题的画作与诗文,竖立於以金色为主调的步道两旁,在夕阳光的的照射下格外闪耀,淡水的山河美景触发了无数创作者的灵感,马偕、石川钦一郎、林献堂、陈澄波、林玉珠、蒋勳等名家都在淡水留下了传世之作,漫步於艺文步道,犹如参访一座户外美术馆。淡水画家林玉珠在阳光洒落的树林间,画家林玉珠手持画笔,静静地凝视远方写生作画,出身於淡水的林玉珠,是日治时期继陈进之後第二位崛起的台湾女性画家,林玉珠在就读淡水女子公学校(今文化国小前身)时就喜欢绘画;1932年进入淡水女学院(淡水高等女学校前身)就读,遇见了自日本归来的美术老师陈敬辉,在恩师的指导下,林玉珠以自身的天赋与後天的努力,创作了多幅以家乡淡水风景为主题的画作,17岁那年即以《河口灯塔》入围第十回台湾美术展览会,声名鹊起,成为台湾画坛耀眼的新星。「阮若打开心内的门,就会看见五彩的春光」,林玉珠与同为出身淡水的医生作家王昶雄结为连理,王昶雄的代表作品即是广为传唱的《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两人年少时约会相送时的巷弄,成为了今日的重建街恋爱巷,林玉珠在70多岁时仍不减对美术的热情,续拾画笔,绘下淡水的美好山河。高尔夫天后涂阿玉出身台中丰原的涂阿玉,以6000元购入二手球具後展开高球生涯,北上到淡水高尔夫球场拜师学习,涂阿玉的职业生涯活跃於1970-90年代,是台湾第一位赢得LPGA巡回赛的高球选手,并在日本女子高坛缔造71胜、七年赏金后的不朽成绩,荣登日本高尔夫名人堂,是2010年代曾雅妮成为世界球后前,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高尔夫选手。涂阿玉的师傅陈金狮是淡水在地人,被尊称为「台湾高尔夫球之父」,曾主持台湾高尔夫俱乐部,这座地处淡水河口小丘陵上的百年高尔夫球场,正是台湾史上第一座高尔夫球场,这座台湾高尔夫球运动的启蒙地,培育了多位台湾高球名将,从淡水出发,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云门剧场走入云门剧场,4000多笔感谢芳名录铭刻於桧木墙上,这是云门舞集对於来自台湾与海外民间捐赠者郑重的谢忱,享誉国际的云门舞集,在创办人林怀民的带领下,以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为底蕴创作出一出出感人肺腑的现代舞蹈,2008年一把无情火烧毁了云门位於八里的排练场,这场台湾艺文界的重大损失,在透过新北市政府的协助下,於中央广播电台的淡水旧址打造新云门剧场,田中央建筑事务所以淡绿的玻璃帷幕将剧场融入四周环境,户外园区罗列了朱铭大师人间系列的雕塑,迎接形形色色的众生。永远的舞者罗曼菲一座青铜雕像以优雅的姿态在荷花池中旋转着,她是云门的舞者-罗曼菲,罗曼菲是台湾着名的舞蹈家,曾远赴纽约大学攻读舞蹈研究所,也是云门2的首位艺术总监,在林怀民为她量身创作的「挽歌」当中,罗曼菲以连续十分钟不停歇的旋转,将哀思的意念传递给无数的观众,撼动人心的演出背後是罗曼菲无可比拟的深度与坚强。雕塑家林健成,透过裙摆的蚀洞,让光影随着时间推移缓缓回旋,将舞者的精神永远延续。160年前现代思潮随着开港通商登陆淡水,为台湾社会带来了许多冲击,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渐起了变化,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在不同的领域崭露头角、登上世界的舞台,新北市政府携手旅学堂、新北市社区关怀协会,推动「淡水女路」,培训二度就业妇女成为在地导览人员,由淡水女性说出女子在淡水的历史,在与过去对话的过程中,绽放淡水的精彩。
下一则
淡兰古道:手作步道、纪录片、书籍
淡兰古道,是清代往来台北盆地与兰阳平原的重要山径,在台铁宜兰线通车前肩负两地间的交通重担。淡兰古道并非仅仅是条串连淡水厅与噶玛兰厅之间的「线」,200多年来,雪山山脉尾棱乘载了原住民的猎径、汉人拓垦者的足迹、贸易商贾的据点、军队巡视的行伍等无价的历史记忆,无数先民们在这数十条绵密错纵的山径穿梭,淡兰古道可谓是见证了北北基宜的发展史,是属於台湾的朝圣之路,如今已被指定为「国家级绿色步道」。2015、16年-「重现淡兰百年山径」铁路、高速公路出现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重大的交通变革,淡兰古道原有的交通功能被取代,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但百年来它仍静静存在於北宜之间的山区内。自2015、16年起,台湾千里步道协会,与北北基宜跨县市共同合作「重现淡兰百年山径计画」,藉由梳理文献、图资、访谈等资讯,获得初步定线背景,并配合历史、文史地景、游憩系统、安全等考量,规划出今日有系统的淡兰山径路线,并以双扇蕨作为识别标志,打造淡兰古道的品牌。结合公、私资源,官民合作以手作步道的工法逐步修复古道,手作步道的理念是不依赖重机具与工程包商,而是以简单工具、就地取材的方式,透过志工参与,集众人之力修复步道,使步道持续融入现有地景、忠於原有文化路径之精神,历经数年努力,再现渊远流长的百年淡兰古道。2018年-《淡兰古道三部曲》为推广淡兰古道的生态与人文,新北市观光旅游局与享誉国际的萧青阳导演合作,走遍淡兰古道北、中、南路段,推出《淡兰古道三部曲》,由「功夫之道」、「先民之道」到「养生之道」,萧青阳导演在百年山径中,安排传统戏曲乐师现场演奏,并录下虫鸣、鸟叫与溪水等大自然的声音,呈现古道上多面向的生命力。《淡兰古道三部曲》於2021年荣获第14届「葡萄牙国际观光电影节」(ART & TUR - International Tourism Film Festival)运动与休闲类宣传片首奖。2023年,为《淡兰古道三部曲》所制作的原声专辑Beginningless Beginning,更勇夺得第65届葛莱美奖(Grammy Awards)最佳唱片包装奖,让淡兰古道跃上国际舞台。2019 年-《淡兰古道-北路》淡兰古道第一本旅游书《淡兰古道-北路》,延揽最熟悉淡兰古道的台湾千里步道协会、文史工作者及登山专家,在历经18个月的企划编撰後推出,介绍北路途中的人文历史、小镇故事、动植物生态以及推荐路线,充满质感的编排使新书一上架深受好评,至今已至五刷,不少旅人都是带着本书,一步一脚印地体验淡兰古道北路的沿途种种,谱出属於自己的古道故事。2020年-淡兰古道主题网借助智慧科技开发淡兰古道主题网,首创UI/UX山径互动地图,梳理淡兰古道绵密交错的山径,从使用者的角度设计,将行前准备、行程规划、GPX、交通、天气及休憩等资讯进行介接与整合,轻松掌握各类登山资讯,全方位探索淡兰古道丰富的历史人文及自然生态。2022年-《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在广受好评的《淡兰古道-北路》後,新北市观光旅游局再度携手多位淡兰达人推出《淡兰古道-百年里山的长路慢行》,书写淡兰古道北、中、南路各路旅途见闻、探访淡兰古道中22处在地职人与店家故事,囊括实用的全路健行指南及精美相片,并由金鼎奖画师,在亲自走完淡兰全线後所绘制出精美拉页地图,亦收录了淡兰古道从定线至品牌形塑背後的故事,期许一同走向下一个百年。新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推广淡兰古道至今,以让淡兰古道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长距离步道,在网路、影片、书籍的行销宣传之外,也与许多民间组织合作,举办了如手作步道工作坊、登山讲座、国家绿道导览员培训等,让这条百年山径,再次因人们的交流与造访,延续繁盛下去。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