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女力带路|Open淡海机厂!

定位点
带路人玮伦、鸭子、好棒棒老师於淡海机厂内导览

淡海轻轨绿山线V11崁顶站,是台湾最北端的铁道车站。在这座极北车站的北面,还有一段通往淡海机厂的神秘铁道!这座「机厂」是轻轨列车进行维修、测试、涂装的基地,确保淡海轻轨的稳定运行。新北捷运携手旅学堂,推出「Open淡海机厂」交通全龄体验活动,由旅学堂导览老师吴峻毅与李栋梁与在地女力协力共同带路,邀请您搭乘Open淡海机厂专列,从红树林站出发,驶向淡海轻轨的秘密基地!

台湾轨道系统最北站纪念柱


淡海轻轨与新市镇
随着工商业的高速发展,双北都会区的人口已接近饱和,为了舒缓台北盆地的居住压力,政府规划了淡海新市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与新市镇配套的交通建设即是淡海轻轨。淡海轻轨绿山线於2018年通车,行经淡水里山的丘陵地带与新市镇,共设立7座高架车站与4座平面车站,路线起於红树林,终点为崁顶站,淡海机厂即设立於崁顶站旁。

Open淡海机厂专列

闭上眼睛一下下
淡海轻轨在规划之初,就邀请了台湾代表性的绘本作家—几米,为北台湾第一条轻轨系统注入梦想。《闭上眼睛一下下》这本几米为淡海轻轨创作的绘本,讲述昵称「阿给」的小女孩搭乘轻轨展开冒险的故事,绘本内的角色也随着轻轨的通车走入现实,成为淡海轻轨绿山线各站的公共艺术。
淡海轻轨车厢内的几米角色
淡海轻轨淡金邓公站公共艺术
淡海轻轨红树林站帽子树

从红树林站启程,登上Open淡海机厂专列,透过轻轨大面积对外窗,欣赏淡水的美丽风光,在带路人鸭子老师的引领下,认识轻轨的大小事。
带路人鸭子引领大家走入轻轨列车
淡海轻轨的多元支付机台
透过轻轨列车的大面积透明玻璃欣赏淡水风景

淡海轻轨列车是台湾「国车国造」的成果,采用五节编组列车,最高载客人数可达265人,列车仰赖「集电弓」接触架空电线供电,让列车拥有充沛的动力穿梭於红树林与新市镇之间的丘陵地带。
小朋友们与几米绘本角色一同搭乘轻轨
轻轨列车上的集电弓

Open淡海机厂!
通过V11崁顶站後,专列缓缓驶入神秘的「淡海机厂」,这座轻轨最高等级(五级)的机厂不仅仅是轻轨列车的家,更是列车日常维修、保养与调度的重地。进入厂区後司机员会下车执行「加砂作业」,这些砂在下雨天或爬坡时能增加轮轨间的摩擦力,守护行车的安全。
崁顶站的帽子树
轻轨列车司机员为列车加砂
小朋友们透过轻轨大面积透明玻璃观看司机员进行加砂作业

下一站,是最让人期待的「洗车秀」!列车进入清洗区,依序经过冲水、泡沫清洁与热风吹乾流程,整个过程就像是超大型汽车美容,让车体闪亮如新。
进行清洗作业的轻轨列车
列车驶入淡海机厂

走出闪亮的列车,进入维修工厂!在机厂导览员玮伦的指引下,戴起安全帽。「安全第一!」沿着标线行走於工厂内部,开箱轻轨列车的家。
淡海机厂的Open淡海机厂旗帜
轻轨列车停於维修工厂
淡海机厂维修工厂内部
带路人玮伦讲解轻轨列车结构

沉浸式体验几米绘本网美墙
淡海机厂除了维修、检测区之外,还设有一区喷漆涂装工厂,列车在此区进行细致的涂装,换上新衣化为淡水美丽的移动风景。旅学堂与新北捷运将几米绘本世界搬入这个充满想像的场域,「闭上眼睛一下下」,让乘载梦想帽的许愿树亮起,在机厂最美的墙面前合影。
带路人玮伦於涂装工厂导览
涂装工厂的梦想帽子树墙面
Open淡海机厂大合影

DIY彩绘徽章与在地好滋味
移步到行政区,进入轻轨小蓝的梦想制造所,DIY梦想帽徽章、彩绘轻轨造型扩香石、挑选星砂许愿瓶。品嚐淡水在地农家阿三哥的轻轨特制便当,选用在地新鲜食材,每一口都是淡水的好味道!
合力压制帽子徽章
DIY帽子徽章
轻轨列车造型的扩香石
使用淡水在地食材特制的轻轨便当

淡水女路
Open淡海机厂的带路人鸭子、玮伦、好棒棒老师,皆是参与「淡水女路」导览员培训的淡水在地女力,参与培训课程的学员背景多元,透过她们专业且活泼的导览,为冷硬的工厂注入人文温度。「淡水女路」由新北市政府社会局、新北市社区旅学关怀协会、旅学堂工作室、新北市淡水区公所共同推动,让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淡水女性齐聚,自信诉说淡水文史、淡水女性的故事,实践地方创生与性别平权的愿景。
带路人玮伦、鸭子、好棒棒老师於淡海机厂内导览
吴俊毅导览淡海轻轨今生前世
新北捷运公司入口与淡海轻轨地图
淡海轻轨驶离淡金邓公站
上一则
「进喔!」、「发喔!」 野柳神明净港文化祭
1820年某日,野柳的渔民在外海发现了一艘独自漂流的闽式帆船,登船查看竟空无一人,却在船舱内发现一尊开漳圣王的神像,以及作为建材的福杉与青斗石,议论纷纷的民众最终决议,将神明迎入渔村,并利用船上的建材搭庙供奉,名曰【保安宫】,保佑野柳渔民出海平安顺利。数十年後,从福建开出的船只在野柳外海触礁沉没,憾事发生後保安宫开漳圣王降乩,指示渔民献祭以祈清净,使罹难者遗体不进入港内,开漳圣王进一步降乩表示要在元宵节时亲自下港巡视,野柳居民遵照神明指示,由年轻力壮的信徒在正月十五扛起神轿,跃入冰冷的海中,驱逐港内鬼怪,成为野柳神明净港的起源。「水里来,火里去」野柳神明净港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北海岸元宵节独有的活动,与平溪天灯节、盐水蜂炮等齐名,是台湾民俗类的无形文化资产。野柳神明净港共有四大仪式,包含「净海巡洋」、「渔获满舱」、「神明净港」、「神明过火」,参与的信徒必须先扛着神轿跳入水中,上岸後再奔跑过火堆,故有「水里来,火里去」之称,是万里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祭仪。神明净港是野柳地区的年度盛事,整个野柳的居民、渔民共同出钱出力,共襄盛举,是凝聚地方向心力的重要活动。神明净港活动自一早就热闹展开,信徒们、主祭者们陆续进入保安宫进行祈福仪式,庙前则有野柳国小的醒狮团、北管乐社、神将的精湛演出,令人看的目不转睛,相机快门声此起彼落。庙方将8顶神轿扛至保安宫前,细心照料神像後,将鞭炮串挂上神轿,扛轿勇士晃着点燃鞭炮的神轿前行,一时间,鞭炮声响彻云霄,穿透阴雨密布的天空直达天厅。净海巡洋领航船在众人的祝福下启航,拉开净海巡洋的序幕,渔港内10多艘渔船在冲天炮声中依序跟着领航船冲出野柳渔港,将近一小时的净海巡洋仪式,所有船只都会完整绕行野柳渔港三圈,祈求渔获满舱、出入平安。渔获满舱净海巡洋後,渔船返回保安宫前,打开船舱将满载的渔获吊至卡车上,代表今年每一趟出航都能收获满满,随後由市长主持慈善渔货拍卖大会,竞标的场面热闹无比。神明净港 「进喔!」、「发喔!」,在众人大声吆喝中,众所瞩目的神明净港在保安宫前开始了,野柳的勇士们扛着开漳圣王、妈祖、周仓将军、土地公等八顶神轿,在民众激情的欢呼下,向前冲刺跳入寒风下的渔港中,重现百年前开漳圣王下港巡视的场景,藉此仪式扫除野柳渔港内的孤魂野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神明净港近年来也顺应时代变迁,开放各地民众一同参与跳海活动,并举办造型评选比赛。在神轿入港後,开放百个跳海名额让民众共襄盛举,2024适逢龙年,许多参与者穿起了龙年风的服装,庆祝龙年到来并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神明过火 扛轿勇士们在跳入港口後,须带着神轿泳渡野柳港,上岸後等待神明指示准备过火,时辰一到,「进喔!」、「发喔!」,吆喝声再次响彻野柳,勇士们扛起神轿赤脚踏过撒上盐与米的火堆,净化身上的晦气,三巡之後,圆满完成水里来、火里去的完整仪式。在北管乐社的带领下,众神绕境渔村,庇佑野柳,神明净港文化祭,源於百年前漂流在海上的神秘的无人船,船上的开漳圣王被野柳渔民迎上岸後,在一场船难後降乩亲自下港巡视,守护野柳渔港的平安,野柳居民们也将这份心意代代传承至今,使神明净港不仅是元宵节的特色活动,更是野柳居民跨世代的共同记忆。
下一则
台湾观光100亮点:莺歌
陶土之美,在莺歌烧出了文化的光与热。两百余年的制陶历史积累出深厚的工艺根基,走过产业转型的风雨,如今的莺歌不仅是陶瓷工业的重镇,更是新北市的艺术文化泉源。来到名列交通部观光署「台湾观光100亮点」的莺歌陶瓷老街,亲自体验陶艺手作之美;散步到2025年4月开幕的新北市美术馆,在当代艺术与地方文化之间,激荡灵感的火花。莺歌与陶瓷产业莺歌位於大汉溪的北岸,与三峡遥遥相望,台铁莺歌车站是这座陶瓷之都的交通枢纽,此站过去曾是以煤炭转运为主的车站,负责运送三峡山区开采的煤矿。今日的莺歌则以陶瓷、艺术为名片,转型为观光旅游的胜地。莺歌制陶历史可追溯至200年前,莺歌拥有黏土、充足的柴薪与煤矿资源、大汉溪水路运输等天然条件,得以发展陶瓷产业。莺歌制陶的全盛时期,林立的工厂烟囱曾是莺歌代表性的风景。莺歌陶瓷老街位於尖山埔街、育英街与重庆街之间的街廓。经新北市政府整建後,原本的旧窑厂华丽转身为陶瓷专卖店、艺术工作室、DIY教室与展售中心,成为台湾体验旅游的先驱者。沿街走来,亲子在手拉胚教室中欢笑互动,是莺歌最具温度的生活风景。位於陶瓷老街的南面,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聚焦於台湾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呈现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轨迹。陶瓷博物馆与莺歌蓬勃的陶艺社群积极互动,推动莺歌文化观光建设、国际陶艺文化交流,是探索莺歌陶艺魅力的绝佳选择。新旺集瓷DIY体验开业於1926年的新旺集瓷,见证了近百年来莺歌制陶产业的辉煌与创新,身为莺歌第一家通过中央评监的观光工厂,新旺集瓷透过改造自家的制陶工厂,打造出宽广明亮的DIY体验区、轻食咖啡区与展售空间,重塑陶艺的「生活感」。除了自有品牌的瓷器,也推广台湾与日本的艺术家作品。新旺集瓷犹如一座活的陶艺时光机,工厂内保留瓦斯窑、脚踢辘轳等古董设备,让游客重返早年的陶艺时代。馆内DIY区分为手拉坯、手捏陶、釉上彩绘、拼贴马赛克等四大体验空间,在陶艺老师专业且亲切的引导下,亲手打造充满个性的作品,更迷人的是,工厂窗外就是铁道,当您专注於手拉坯时,火车也正伴你同行。新北市美术馆2025年正式开幕的新北市美术馆,是莺歌的新艺术地标。美术馆坐落於莺歌溪与大汉溪汇流的新生地,银白色建筑外观取材自河岸常见的芦苇意象,以高低错落的管状线条勾勒出芦苇随风摇曳的姿态,通透开放的空间让美术馆融入河岸地景,成为兼具开放性、互动性的美学聚落。新北市美术馆园区涵盖本馆、新美聚场、新美聚所与户外园区,让不同的艺术型态在合适的空间发光。户外园区设有数座公共艺术,其中最醒目的是高达15公尺的橘红色立坏,致敬莺歌的陶瓷文化。新北市美术馆广阔的户外园区,不定期举办艺术市集、音乐会、舞蹈演出与烟火大会等活动,为莺歌注入源源不绝的艺术活力。莺歌从窑火炽热的工业时代,一步步走向以陶艺与美学共融的艺术镇,随着未来三莺线捷运的通车,精彩将持续展开。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