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搭北捷游新北-中和新芦线(芦洲端)

定位点
芦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将军纪念馆远景
行程类型:
捷运旅游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中和新芦线芦洲端,横跨芦洲、三重两区,两区在1947年前皆属於鹭洲乡,如今合称三芦地区,被二重疏洪道、淡水河包围,如同一座岛屿一般,以12座桥梁连接台北市与五股新庄地区,拥有广阔的水岸地区,非常适合单车运动。

      芦洲线捷运全程皆为地下化路线,於2010年全线通车,共设有三重国小(O50)、三和国中(O51)、徐汇中学(O52)、三民高中(O53)、芦洲(O54)共5座车站,三芦地区与台北市仅一桥之隔,是台北市的卫星城,也是全台湾宫庙密度最高的一区,让我们搭上捷运,来去三芦!
      中和新芦线_芦洲端

      O54芦洲站:微风运河
      清代淡北八景之一的「鹭洲泛月」即是在形容早年芦洲一带河湾沙洲的景致,虽然今日芦洲已经高度都市化,但在水岸地区仍能欣赏山河景色。微风运河位於二重疏洪道内,是新北市国际比赛专用水道,可举办国际划船、轻艇比赛,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赛也会在此热闹举办!平时也开放给民众玩风浪板与独木舟等水上活动,此地三芦地区视野最开阔的区域,观音山与阳明山系矗立於淡水河的两岸,是城市里难得的自然风光。
      微风运河

      O53三民高中站:芦洲李宅古蹟、涌莲寺、芦洲庙口商圈
      芦洲李宅古蹟是芦洲地区的文化地标,在这个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7万人的芦洲,李宅仍保留了完整的原貌,实属不易。芦洲李宅建於1895年,共有九厅六十房,埕前有一处莲花池,是地方望族的大宅院,建筑兼具农庄与官宅的格局。
      芦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将军纪念馆远景

      芦洲李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从福建泉州移民至芦洲,迁台第三代李树华兼任安平、凤山两县的学儒正堂,大振芦洲文风;迁台第五代李友邦官拜中将,在抗日战争有优异的表现,最後死於白色恐怖,故芦洲李宅也建置了李友邦将军纪念馆,俨然是台湾近代史的缩影。
      芦洲李宅

      说到芦洲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非切仔面莫属了!切仔面的名称来自於其煮面时上下摇动的动作,配以大骨熬制的浓郁汤头再加入韭菜与豆芽菜,清爽又饱足,是北部代表性的面食,与发源於台南的担仔面并列为台湾南北两大名面。切仔面最早源自涌莲寺前的摊商,如今以涌莲寺为中心发展出的芦洲庙口夜市,已成为在地最热闹的商圈!切仔面与涌莲寺亦是芦洲在地人重要的身分认同呢!
      涌莲寺
      芦洲庙口商圈

      O52三和国中站:碧华寺、碧华布街
      三重与台北市仅一桥之隔,地理位置优越,在台湾人口高速成长、经济起飞的年代涌入了大量的人口,1970年代,政府喊出了「客厅即工场」的口号,全民投入劳动市场,是创造经济奇蹟的场域,盛极一时的三重碧华布街在1980年代有超过300家布行聚集,见证了台湾成衣界的兴衰,现在已转型为布庄博物园区,因布料价格实惠,是包包手做爱好者、学生的最爱!布街街底是百年庙宇碧华寺,最初供奉释迦摩尼,现今已成为儒、道、佛,三教合一之寺庙,香火鼎盛。
      碧华布街
      碧华寺

      O50三重国小站:三和夜市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到了芦洲线最後一站三重国小站,步行8分钟即可抵达三和夜市,这是三重在地人最常光顾的夜市,有许多营业超过30年的老字号小吃,价格比起士林夜市等观光夜市可说是经济实惠,麻油鸡、馄饨汤圆、小笼汤包、牛奶棒、肉圆、木瓜牛奶、地瓜球、香酥棒、葱饼都是三和夜市的人气小吃呢!
      三和夜市
      上一则
      深入乌来,与德拉楠部落同欢
      乌来在地理位置上位处新北市的最南端,而在泰雅族人的领域中,乌来则是族群迁徙的最北端,多个部落分布於南势溪与其支流周遭。其中德拉楠部落座落於南势溪上游与大罗兰溪汇流处,是泰雅族迁移至乌来的第一站,保有许多泰雅族的传统文化,拥有新北市第一所民族实验小学。一起深入德拉楠部落,与泰雅族猎人学习制作各类型陷阱、享用山林大餐,再到乌来瀑布旁体验传统编织、搭乘可爱的观光台车逛乌来老街。泰雅族人在18世纪时就已来到乌来,200多年前,一支泰雅族群在亚维·布纳(YAWI.BUNA)族长的带领下,自桃园拉拉山翻越插天山来到乌来,赞叹於这片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猎场,将此地称为德拉楠,也就是美丽之地之意。步入德拉楠文化营,在泰雅族长老与祖灵的祈福仪式後,穿上泰雅族传统服饰,拿起镰刀将竹子制作成茶杯与竹筒饭的容器。走入德拉楠部落,在泰雅族猎人引领下,深入了解泰雅族文化与迁徙的历史,听猎人讲述泰雅神话的故事、一探乌来代表性的香料-马告的真面目! 部落内处处可见到菱形的图腾,象徵着祖灵的眼睛;XOXO的图腾则象徵着男男女女。走访德拉楠部落两大教堂,一为石砌天主堂,由澳洲籍神父创建;另一座为基督教长老教会福山教会,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饰演莫那鲁道的林庆台先生,就曾在此担任牧师。两座教堂之间的德拉楠实验小学,是新北第一所民族实验小学,校徽上Tranan Qwasan Biru 意思为「德拉楠读书写字」,徽章图案由南势溪、蝴蝶、苦花鱼、山棕等在地景色构成,展现德拉楠的在地特色。拜访完部落後回到德拉楠文化营,稍早制作的竹筒饭已蒸熟,将猪肉用竹子串起,大家聚在一起火烤,多汁鲜美的猪肉,搭上泰雅族人用森林物产制作的料理,一同食在山林。泰雅族男性在14、15岁时就会拿到父亲赠与的猎刀,并学习四大猎人技巧(围猎、射猎、陷阱、渔猎),享用完美食後,跟着泰雅猎人一起制作套索陷阱,运用杠杆原理,依体型、习性不同的猎物,制作各类陷阱。离开德拉楠部落後,来到下游处的乌来瀑布,这座北台湾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治时期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有着「云来之泷」的美名,前往瀑布前的泰雅纺织店,体验泰雅族的织布文化,织出专属自己的织品。将薯榔切细并捣碎,作为染剂为织品增色。纺织店旁的乌来台车,初期做为输送木材的运输工具,早年曾通车至德拉楠部落,1963年因应乌来瀑布观光发展开办客运。有别於早年以人力推动的台车,今日的乌来观光台车已改用柴油引擎,迷你的三节车厢非常可爱,由瀑布站至乌来老街站长约1.6公里,开放式的车窗门让乘客在搭乘台车时轻松饱览乌来的山林风光。乌来老街的美食以原住民风味的山产美食为主,如碳烤山猪肉、马告香肠、小米麻糬、温泉蛋、竹筒饭、山苏、珠葱、小米酒等,一口马告香肠、一口小米麻糬,满满的泰雅风味,用味觉再次品味乌来。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