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三芝走读 探索自然生态

定位点
三芝走读
行程类型:
2021新春小确幸!6种玩法游新北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亲子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路线:三芝田心子→三芝樱花道(青山路) →福德水车公园生态园区→浅水湾

      三芝是新北市最静谧的一角,水田景色倒映远山、绿树、天空,好天气时可以看见水面浮现蓝天白云,阴天时则有云雾迷蒙的幽深美感。樱花正盛开时,来到三芝的青山路,道路两侧种满了山樱花及八重樱,清幽得好似世外桃源,一阵风吹来洒落满天的粉色花瓣,要赶紧按下快门记录这美丽的时刻。接着来到根德水车公园生态园区,有稀奇设计的三连式水车,由三座水车连续运转发电,供应现场的设施使用;另一头引水流带动水碓桩米,并以「根德桥」跨越八连溪,连接一个适合亲子同游的休憩园区,期望达到推广环保的观念。最後来到三芝区浅水湾,拥有弯月形沙滩的海滨美景,并有亮白沙岸及覆满绿藻的藻礁海岸地形,可以悠闲欣赏美丽的日出日落。
       
      day01
        上一则
        炎夏往山上走,坪溪古道避暑趣
        炎炎夏日,受到全球暖化的影响,在都市热岛效应愈发严重的今日,只要离开冷气房一步,水泥丛林闷热的空气便令人感到无精打采。出走吧!远离市区到山上避暑去!双溪,这个光是用看的都觉得沁凉的地名,得名於平林溪与牡丹溪汇流成的双溪河,双溪区境内以山地地形为主,为翡翠水库集水区的上游。来到双溪,走一段坪溪古道,踏着潺潺溪水一路通往能远眺龟山岛观景平台,到寿山宫祈福并於假日农夫市集挖宝,最终在双溪老街来一场小镇漫游。身处台北盆地与兰阳平原之间的山地,双溪区自古便是往返两地的交通要道,是淡兰古道中路主要的路径,其中的坪溪古道路段,是北台湾少见的平缓溪谷,适合全家老小共游,步道全长1.5公里,海拔约500公尺高,走入冰凉的坪溪,顿时间暑意全消。坪溪古道全程皆有绿荫遮蔽,笔直排列的柳杉林一路相伴,宛若一条绿色隧道,平缓且宽敞的步道途中有两处涉水点,溪水流速和缓而清澈,最深处至小腿肚,是夏日戏水的不二选择、在溪中还能瞧见鱼虾的踪影,古道的终点是新北市与宜兰县的交界处,设有一座视野良好的观景台,可远眺龟山岛与太平洋美景!👉往坪溪古道入口请导航至:「乌山62号露营地」,产业道路路幅狭窄,请小心驾驶。寿山宫是双溪泰平地区的信仰中心,位於翡翠水库的上游-北势溪的边上,寿山宫主祀主祀天上圣母,配祀关圣帝君、福德正神,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迎妈祖」的年度遶境盛事,是泰平地区的年度盛事。寿山宫牌楼旁每逢周六日及国定假日上午 9 时至中午 12 时,会举办泰平假日农夫市集(又称为寿山宫假日农夫市集),市集宽广约可容纳 20 余摊,主打当季的优质蔬菜贩售,如在地种植的段木香菇、季节时蔬及瓜类作物,亦设有熟食区贩售炒米粉、仙草鸡及冰品等,品尝朴实无华的山林滋味。双溪的城镇中心位於牧丹溪与平林溪汇流成为双溪河之处,倚着舟楫之利与淡兰古道的人流、物流,双溪成为重要的水陆转运中心,小镇在清代曾繁华一时,然而在铁路、公路相继开通後,双溪原有的水运功能被取代,城镇也逐渐走向没落。双溪渡船头位在长安街尽头,是早年内河的货物转运站,来自淡兰古道的货物与乘客在渡船头上船,顺着双溪河运往出海口的旧社(今福隆海水浴场一带),再换乘帆船转运至各地,回程利用小型船只转运日用品逆行上溯到顶双溪,造就了双溪曾经的辉煌。长安街身为双溪过去最热闹的街道, 双溪的信仰中心-全台湾唯一奉祀宋末三杰的三忠庙亦位於该街上,起建於1781年,有位带着文天祥公神像渡海来台的福建移民,落脚双溪开垦并建起茅屋供奉神像,随着信众渐增,再塑陆秀夫、张世杰神像与文天祥合祀,几经修建与改建後成就今日之规模。双溪老街至今仍保有不少老式建筑,包括有百年历史的林益和堂中药店、周家古厝、双溪教会等,窥见双溪昔日的繁华,如今虽荣景不在,却多了一份山中小镇的宁静,适合旅人放慢脚步,穿梭於小巷弄间拍照、欣赏风景。
        下一则
        兴客新客,新北客家文旅
        400多万的客家裔台湾人,是仅次於闽南人的台湾第二大族群,数百年来客家人在台湾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台湾社会的各个层面,客家族群的节日、信仰、饮食已成为台湾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新北市约有55万客家居民,是仅次於桃园市,全国客家人第二多的县市,这趟就让我们走访新北市的客家景点,体验在地客家文化!香火鼎盛的新庄庙街,是新北庙宇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新庄是大台北地区的经济与政治中心,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纷纷在新庄插旗拓垦,兴建於1780年的广福宫,是潮州系客家移民在北部地区兴建的第一间庙宇,也是今日新庄唯一的国定古蹟,主祀巾山、明山、独山三座山神,又称三山国王庙,广福宫保存状况良好,立於闹市的街屋型的建筑,见证了客家移民在大台北地区的拓垦历史。书院做为私人兴办的教育机构,是古代知识分子受教育的途径之一,来自福建汀洲的客家人胡焯猷,在清雍正年间来到台北发展,贡生出身的胡焯猷有感於北台湾文风未起,有志於学者需远赴至彰化就读,便将自身大半辈子的积蓄捐出,在今新北五股地区设立义塾供台北子弟就学,此举受淡水同知的认可,取诸葛孔明的家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定名为明志书院,是为北台湾第一座书院,有「北台首学」之美誉,与学海书院、登瀛书院并成台北府城三大书院,是新北的教育文化地标。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坐落於人文烩萃的三峡,醒目的土楼建筑是文化园区的地标,馆舍建筑汲取客家传统建筑元素,将望楼、通廊、水圳等融入园区设计,结合现代建筑空间机能,在方圆、高低、曲直之中,建构新北都会客家历史记忆与族群文化场域的精神堡垒。展览细腻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思维,推广客家族群的文化、饮食、语言与音乐,园区内的装饰与网美墙以客家花布为底蕴做设计,并极富巧思的运用芭比娃娃赋予客家服饰新生命,展现客家美学文化。客家文化园区假日不时会举办各种客家DIY体验活动,亲手缝制花布祈福灯、体验蓝染之美、手作桐花相框、制作擂茶等,适合阖家大小亲子共游。因河运、染布、茶叶与樟脑兴起的三峡老街,自清朝以来即为繁荣的商业大街,客家人与闽南人皆来此地竞逐,日治时期经街道整顿後,新洋楼日渐兴起,绵延的红砖拱廊与巴洛克式牌楼,形成三峡老街今日独特的意象,上百间街屋开满了染布店、中药店、杂货店与茶庄,漫步於三峡老街,一碗古早味手工豆花、一口外酥内软的金牛角,是实实在在的美好滋味。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