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石门缓步赏景啖海鲜

定位点
石门缓步赏景啖海鲜
旅游天数:
1日游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石门区依山临海,自然环境优美,是台湾本岛最北端的区。麟山鼻位於石门与三芝的交界处,被海风雕琢的风棱石与藻礁是此地的瑰宝,实境综艺节目《来吧!营业中》也以麟山鼻作为拍摄主场景,将一间面海的老屋经营成有声有色的餐厅,成为此地的另一处亮点。
      麟山鼻


      白沙湾海水浴场为富贵角灯塔与麟山鼻合抱而成之天然海湾,岸滩清浅,海滨砂丘点点,水清如镜,有「台湾鎌仓」之称,可容数万人游泳之用,每当盛夏「游客」涌至,热闹非凡! 接下来去热门景点石门婚纱广场,这吸引不少新人前来拍摄婚纱的地点自然是风光甚佳。

      白沙湾海水浴场-海景

      接着踏上富贵角步道可沿着海岸漫步,仰望位於台湾最北端的富贵角灯塔,它是台湾最闻名的灯塔之一、指引着在东海航行的船只。一旁的富基渔港可以采买新鲜海鲜,也能挑选一间海鲜餐馆大饱口福喔!
      富贵角灯塔建筑物外观
      停留在渔港船只

      富贵角的另一侧是拥有独特地景的老梅石槽,其最有名的是四五月时石槽上布满了绿油油的海藻,形成一条又一条散发绿宝石色泽的「绿石槽」景观。大约八十万年前,竹子山的火山爆发,熔岩四处奔流有部分向石门海边流窜,岩浆经冷却後形成石门境内特殊的緃谷地形,喷发出的熔岩也流向了老梅海岸,也因此形成了老梅海岸特殊的地形与景观。
      老梅石槽日出

      沿着海岸续往东行,会见到名为「石门洞」的海蚀石门,为潮汐冲蚀而成,与富贵角灯塔遥遥相望,相传石门区这个名称就是源自这个天然地景呢!
      石门洞


      相传在清同治年间,17位福州商人与1条狗狗在海上遇到船难,唯一存活的狗狗在得知主人罹难的消息後也随之殉难,人们将他们一同合葬,发展为今日的十八王公庙。十八王公庙以灵验着称,是北海岸的知名庙宇,更是石门代表美食-石门粽的发源地,吸引许多游客闻香而至。

      十八王公庙

       
      上一则
      漫游山海线,双溪贡寮低碳轻旅行
      「漫游山海线」着眼於低碳旅游,整合牡丹十三层亲水公园、双溪落羽松秘境、鱼行驿站及贡寮环保公园,以铁路、公车、自行车等绿色运具连接游憩据点,并以统一的橘色指标牌为视觉设计,串起东北角青春山海线与猴硐矿业聚落。从古朴的鸡母岭出发,造访漫游山海线上各个重要景点,深度探索双溪与贡寮的魅力。位於贡寮区西北山林地的鸡母岭,是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朴山村,曾是淡兰古道北路上的重要据点,这座雉鸡、竹鸡成群的山岭,在先民在辛勤的拓垦下,曾开辟出广达200甲的水梯田,是鸡母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台湾进入工商社会後,鸡母岭与台湾多数农村面临一样的挑战:人口外流。1987-1991年,鸡母岭逐渐废耕水梯田,农村随之凋敝。不舍家乡产业没落的萧家兄弟,决定回到鸡母岭,进行水梯田复育、整理聚落周遭的古道与埤塘。遇见鸡母岭采预约制,详见遇见鸡母岭官方网站萧家复育水梯田的努力也获得水土保持署的支持,协助扩大水梯田景观复育,让鸡母岭再展风华。跟着萧大哥穿梭在山村里的保甲路,探访废耕之後出现的次生林。走上历史交会点,在淡兰古道山境上,踏寻过往的足迹,展望未来复苏的风景。使用笔筒树枝古法制作的磨泥器,将57号地瓜磨成泥,制作美味可口的蕃薯粿。享用朴实美味的割稻饭,细细品味鸡母岭的山林生活。从鸡母岭到牡丹,来到漫游山海线的第一站:十三层亲水公园(三貂亲水公园)。位於牡丹溪中游,邻近灿光寮古道、金字碑古道,周围山林绿树环抱,绿意盎然。在封溪护鱼的政策下,牡丹溪孕育出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如苦花、溪哥、石宾等鱼类,是夏日消暑好去处。落羽松秘境位於牡丹至双溪之间的铁道旁,位於市道102号与五分街交界处,原为台铁改道後遗留的腹地,现种植有大片的美丽的落羽松,并设有无障碍坡道、架高的观景平台。因紧邻现有台铁轨道,可捕捉台铁各型列车从落羽松林旁呼啸而过的画面,是铁道迷必访的梦幻景点。鱼行驿站位於双溪区鱼行里,是台2丙线上行经双溪、贡寮间的必经之地,1970年代为煤矿场倒煤渣之滩地,後因公路开通回填成绿地。鱼行驿站现整合土地公庙、了望台与座椅,可欣赏蜿蜒的双溪与群山环绕的景色。贡寮环保公园位於贡寮老街西侧,与贡寮火车站隔着双溪相望。贡寮环保公园以原自然地貌为基底,重新设计景观步道与排水道,串联整体园区动线,成为漫游山海线上的休憩亮点。落羽松是贡寮环保公园的一大特色,搭配黄金风铃木及原生乔木构成四季景致。每逢秋冬,池畔落羽松披上红妆,与生态滞洪池相辉映,是公园最迷人的画面。参观完漫游山海线的四大景点,旅程的最後来到贡寮环保公园旁的贡寮老街,入口处立有Q版山猪图案的牌楼迎接旅客。贡寮旧称杠仔寮,「杠仔」为巴赛族语的「陷阱」一词,牌楼上的山猪图案即是传递了此原住民狩猎文化。贡寮老街曾是淡兰古道北路的重要商业据点,但在北回铁路、新公路开通後逐渐没落。近年来在地方创生计画的推动下,贡寮老街陆续开设了有机书店、咖啡店、文创空间及工作坊,为老街注入崭新的活力。走进贡寮街有机书店,细品一杯暖饮,任由时光静静流转。
      下一则
      迎着海风,探访台湾最北端的茶园与梯田
      石门区是台湾本岛最北边的一区,本岛地理极北点灯塔-富贵角,是石门区的知名地标,季节限定的老梅绿石槽在每年春季更是吸引了无数旅客造访,石门区位於大屯山火山群的迎风面,长年受到海风吹袭,在风与潮的雕塑下形成了众多特殊的自然风景,石门除了美丽的海岸线外,隐於山林里的绝美茶园与梯田更是这极北之地的绿宝石!就让我们从石门区名称由来的「海石门」,一路向上翻开秘境般的「山石门」吧!好奇「石门」这地名的由来吗?驾车行经滨海公路时,总会被那矗立於海岸边的海蚀拱门所吸引,此一奇特地景即是石门洞,也就是石门区名称的由来呢!百万年前大屯火山群喷发後,大量的火山碎屑与岩浆於海岸边堆积出厚厚的岩层,往後的岁月里受台风与东北季风带起的浪花长年拍打侵蚀下,演变成现今所见的海蚀门,经过板块活动的影响抬升後,今日的石门洞已明显高於海平面。石门洞面海的一侧题有「海天胜景」的墨宝,海蚀拱门如画框一般,将湛蓝的海洋收入相机的观景窗,浅滩的礁石区更是生态观察的好场域,沿着步道通往拱桥,是听涛观海的最佳点位,石门洞上方也建置了步道,可步行至海蚀洞的顶端,眺望石门渔港与五龙宫的海天一色。经历过80-90年代的北部朋友想必对十八王公庙都还记忆犹新,当年的十八王公庙前曾规划出容纳上百家摊商的市集,如今石门代表性美食-肉粽也是发迹於此,一时盛况空前,无数香客与食客造成公路大塞车,尔後因公路拓宽等因素,失去了交通便利性而没落,十八王公庙庙方因此决议在山腰处兴建「新十八王公庙」,与旧十八王公庙两庙共存。新十八王公庙最为知名的地标即为那高达30余米高的青铜黑犬神像,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渡海来台途中不幸罹难的17位商人与1只以身殉主的狗狗。 继续往山上走,进入了「山石门」的领域,石门区的丘陵地是台湾茶树种植的最北端,全盛时期一度拥有七间大型制茶厂,目前石门栽种的茶种主要是当地特有的硬枝红心,茶色呈暗红色,温润甘甜。总长约1公里的茶山步道,缓坡向上沿途穿越了错落有致的大小茶园,入口处,映入眼前的T型木柱各悬挂着四个菱形「茶」字牌,体现了步道的主题。绿意盎然的茶山步道,宛如梯田的茶园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作,置身於茶园广告的场景中,搭上远方的海景更是美不胜收,步道中段还藏有一处充满诗意的绝美竹林,犹如武侠电影般的仙气飘逸。百年石砌梯田是山石门的另一处景致,一块块巨石交叠出具有朴质美感的几何图形,这处位於嵩山社区的梯田景观,是300多年前,先民以阳明山火山岩做为材料,以三角鼎立法依地势开山辟地而成,是北台湾面积最广的梯田。依山蜿蜒的优美曲线、层层叠叠充满立体感的梯田景致,美丽嵩山令人愈看愈入迷,然而嵩山梯田也曾因农业式微而荒废,导致年轻人口外流,2014年嵩山社区提出农村再生计画,成为新北市农村再生社区,引进日本越光米品种,在复育後的百年石梯田种植,成功翻转在地经济,旅人们也能到梯田里体验插秧、搜草、收成等农村生活,寓教於乐。位在嵩山梯田附近的青山瀑布步道,是由石门区公所为了推广生态旅游整建而成,是一条适宜阖家大小共游的登山步道,循着灌溉渠道与溪流向上攀升,沿路上潺潺水声相伴,在林荫下行走,十分舒爽。青山瀑布步道1.3K处即为青山瀑布,旧称为尖山湖瀑布,属於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背倚高耸的竹子山,老梅溪汇聚了山中丰沛的降水,奔流大海的过程中通过溪谷断层时形成了约三层楼高的青山瀑布,水势壮丽秀美,水质清澈甘甜,伫立於瀑布旁的观景台,望着深潭上因瀑布而起的水花,捕捉负离子调和身心灵,感受石门山林带来的沁凉感。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