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双百年:双铁驰骋於山河之间

定位点
三貂岭隧道自行车道
行程类型:
登山健行、单车追风、铁道旅行、怀旧老街、秘境美拍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单车族、背包客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雪山山脉北端的广阔丘陵地,横越於台北盆地与兰阳平原之间,数百年来,先来後到的人们在两地之间的山林孔道中穿梭,原住民猎人、汉人拓垦者、清政府官员、西方传教士、日本民族学者、矿业淘金客们在这片副热带的低海拔山区接连登场。北宜之间的交通路网,也从最初的猎人小径发展出18世纪的淡兰道、20世纪的台铁宜兰线、九弯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踏入21世纪後更有国道五号北宜高速公路、以及未来的北宜高速铁路,北宜之间的聚落与风景也因交通系统的创新不断的变化、没落、再发现。

      新北市的「双百年环线」,聚焦於猴硐、三貂岭、牡丹等聚落,藉由百年铁道(台铁宜兰线)、百年步道(淡兰古道)持续精彩交织的在地风貌,进一步探索在地的人文风景与山城的风华,以双脚、铁路、铁马,展开一趟山林间的低碳旅游。
      猴硐

      双旌遥向淡兰来,此日登临眼界开。
      大小鸡笼明积雪,高低雉堞挟奔雷。
      寒云十里连稠陇,夹道千章荫古槐。
      海上鲸鲵今息浪,勤修武备拔良才。

      第一个百年是位於猴硐车站附近的金字碑古道,属於淡兰古道北路的入兰正道,1867年,时任台湾总兵刘明灯率兵北巡,取道三貂岭进入宜兰时,有感於此地崎岖的路途,创作了此七言律诗,内文反映出此地高耸的地势,视界所及,饱览基隆山山头的积雪、高低罗列之防御工事。
      金字碑古道

      刘明灯以摩崖石刻的方式将题诗刻於石壁上,以篆文镌刻并以金箔黏贴,碑额以双龙托珠图案衬托、边框以莲花条纹装饰,当阳光参透树冠层,闪耀的金字碑碑文无疑是此登山步道最经典的地标。
      金字碑
      金字碑

      猴硐,一座以猴子命名却以喵星人闻名世界的小村落,被外媒评选为世界六大赏猫胜地之一,猫村总共栖息了200多只猫咪,比当地人类居民还多,这里的猫咪一点也不怕生,经过爱猫人士的努力後,改善了此地猫咪的生活环境、也肩负起向旅客宣导猫咪保育的观念,2012年更兴建了猫咪造型的人猫共用天桥,充满童趣与疗癒感。
      猴硐猫桥
      猴硐猫咪

      「常有猫出没,请小心驾驶」,猫村内除了有着显着的可爱标语之外,更有许多以猫咪为主题的绘画、装置艺术,至猫咪咖啡街挑远一间有缘的店家,在猫咪的陪伴下、居高临下啜饮一杯咖啡,幸福满点。
      猴硐猫村
      猴硐猫村

      猴硐猫村昔日是台湾第一大煤矿场,蕴藏了大量的天然资源,日治时期由台湾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颜家与日本三井财阀开采煤矿,後续有李建兴创立的瑞三矿场,在1980年代停止开采前,瑞三矿场拥有全台湾最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吸引了众多外县市的劳工前来开采煤矿。
      猴硐愿景馆

      「努力生产,保安第一」,在采矿事业停止数年後,猴硐煤矿博物园区将从前瑞三矿场建筑群规划为愿景馆、博物馆、文史馆,透过老矿工的解说,再现矿业历史风华。走上横跨基隆河的运煤桥,环顾猴硐山城,遥想工业时代的黑乡的过往。
      瑞三鑛业整煤厂

      搭乘火车由猴硐车站前往三貂岭,我们来到了第二个百年,1922年启用的三貂岭车站是台铁宜兰线与平溪支线的交会点,这座嵌於河谷左岸峭壁中的火车站,是全台湾唯一没有与公路相连的火车站,故仅能搭乘火车或步行抵达。
      三貂岭车站

      背山面河的三貂岭车站位处河川与森林的交会点,水气充沛、仙气十足,日治时期的铁路旅游指南赞赏三貂岭为「峰峦嶂壁前後屹立,基隆川溪谷的小仙境」,站在月台上看着列车通过明隧道的光影交错、向菁桐或宜兰方向分驶的景致,是铁道迷、山友们必访游的台铁秘境车站。
      三貂岭车站
      三貂岭车站


      1985年,北回铁路双轨化工程完工,包含旧三貂岭隧道、旧草岭古道等原隧道旋即停用,在尘封三十多年後,旧三貂岭隧道以生态友善隧道之姿再次开放,三貂岭生态友善隧道以钢筋作为主要元素与建材,最大可能维持原有的栖地环境,隧道内以间接照明的手法,打亮人们行走的区域,拱顶则维持相对的暗度,维护隧道内的居民-蝙蝠的环境生态。(※三貂岭生态隧道预约网站)

      三貂岭隧道自行车道

      三貂岭生态友善隧道全长约3.2公里长,并在三貂岭金字桥、牡丹火车站两处设有Youbike租借站,考量从隧道至壁挂栈桥双向通行安全,自行车须采步行牵引方式通行(步行约40分钟),行走於冬暖夏凉的隧道,除了丰富的自然生态之外,隧道口的两份墨宝也不容错过,分别是位於三瓜子隧道口,由第七任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以草书所题的「至诚动天地」、位於旧三貂岭隧道口,第八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挥毫的「万方辐辏」。
      公共脚踏车
      万方辐辏

      三貂岭生态友善隧道的最大亮点是位於三貂岭端的镜面水池,设计师利用水池设计让洞口从黑转亮,与三貂岭翠绿山色相印成让人惊艳的镜面反射倒影,宛如走入动画世界般的奇幻体验,於明与暗的交会处按下快门,每一帧都是绝美的影像。
      三貂岭生态隧道

      骑乘单车至牡丹,此地旧称为武丹坑,早年是金矿产地,聚集了不少怀着淘金梦的人们,在矿脉枯竭之後走向没落,以活泼彩绘重塑的牡丹老街静静倚着流水潺潺的牡丹溪,偶有划破宁静的列车从老街上方通过,推进了咖啡厅内的时光流淌。
      牡丹老街
      牡丹老街
      牡丹老街

      牡丹车站目前是仅有区间车停靠的台铁简易站,却是台湾铁道摄影师必访之地,因牡丹地势坡度较大,台铁便在牡丹车站设计了120度的大弯,以长度换取坡度,避免列车陡升、陡降速度过快,这项设计让摄影师能够拍摄出轨道与列车构成的优美曲线,且牡丹车站位处台铁宜兰线上,往返北部与东部的各型列车,包含太鲁阁号、普悠玛号、新自强号皆会通过,更添增了拍摄的丰富度。(※小提示:列车高速通过月台时会产生的强大吸力,拍摄时切记站在月台黄线外拍摄,以策安全。)
      牡丹车站
      牡丹车站

      由金字碑古道一步一脚印行至猴硐猫村,以铁路与铁马双向牵起三貂岭与牡丹之间的联系,跟着百年铁道踏上淡兰古道,探索三牡猴在地人文美景。
      牡丹车站





       
      上一则
      淡水八里 金色水岸乐活游
      淡水与八里分属淡水河的右岸及左岸,两地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怀旧老街,值得放慢脚步,花两日细细游逛。DAY1 第一站淡水金色水岸:享受河岸风光「金色水岸」是位於淡水老街後方1.5公里的河岸景观,包括林荫步道、亲水河岸、渔作空间、水上舞台、咖啡座椅及观潮湾等。沿着淡水河畔散步,可以看见岸边商店街道整理得焕然一新,各式有趣的商店林立。坐在河畔的欧式咖啡店喝杯咖啡,远眺对岸的观音山、出海口,宽广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淡水金色水岸】 地址:新北市淡水区环河道路 电话:新北市政府 02-29603456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依各店家营业时间为主) 交通方式:自捷运淡水站,出站後左转至中正路(淡水老街)步行即可抵达。DAY1 第二站淡水艺术工坊:欣赏主题艺术展览,享受午後时光「淡水艺术工坊」位於淡水中正路老街尾段处,是新北市第一座公共绿建筑。原本是清朝时期的班兵会馆、日治时期的警眷宿舍,重建後成为淡水各类艺文展览的中心。建筑上强调「透明视野」,正面是大面观景窗,不仅日照充足,还能一览淡水河美景;而屋顶上还特别设计产生空气对流,即使夏天不开冷气也不会闷热难耐,还有太阳能光电提供夜间照明功能。在室内设有行政、展示、画廊、餐厅等机能,很值得来淡水一游的人前往一探究竟。【淡水艺术工坊】 地址:新北市淡水区中正路298号 电话:02-86317298 开放时间:平日 11:00-19:00、假日 10:00-21:00 展览活动及最新资讯可关注官方FB 淡水艺术工坊 交通方式:自捷运淡水站转搭857公车、红26或836游园公车至「小白宫站」,步行约100公尺即可抵达。DAY1 第三站淡水海关码头园区:山海与落日交织的景观园区「淡水海关码头园区」园区内有着洋楼与两座日据时代建造的「港务仓库」可供参观,目前开放自行车牵引进入园区巡览,同时园区内也打造「铁马元气驿站」提供休憩、简易维修与谘询导览等服务。在景观方面视野良好,不仅可於园区河畔远眺关渡大桥,还可以一览淡水河口夕阳美景,附近还有陈列许多淡水风景明信片的「淡水渔业生活文化影像馆」及可观赏山海景观、落日美景的景观咖啡厅可参观与休息。【淡水海关码头园区】 地址:新北市淡水区中正路259号 电话:新北市淡水古蹟博物馆 02-26231001 开放时间:户外 - 全天开放、室内 09:30-19:30(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休馆) 展览活动及最新资讯可关注官方FB 淡水古蹟博物馆 交通方式:自邻近公车站牌(邮局)搭乘593至红毛城(真理大学)站下车,步行约150公尺即可抵达。DAY1 第四站淡水红毛城:国家一级古蹟圣多明哥城红毛城以亮眼的朱红色外墙为特色,厚达1.9公尺的墙面可抵抗炮火的攻击,楼顶的巨型旗杆高约12公尺,在东北、西南处的角楼则担任了望、射击的防御功能,角楼墙上外窄内宽的射口,是易守难攻的防卫设计;屋顶的雉堞藉由砖砌高低矮墙可掩护射击,是英式古堡常有的设计。另一个防御设施─壕沟,是为避免敌方由地势平坦的北侧与东侧攻城所作的安排。在前往领事馆前的草坪上陈列有清军遗留下来的古炮,炮管上铸有「嘉庆十八年奉宪铸造北路淡水营大炮」等字样,这些古炮曾被安置在红毛城露台前以壮声势。红毛城东侧的领事馆建於1891年,提供英国领事居住之用,系红砖拱廊式洋楼,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正门外砖墙上有12幅精致砖雕,以象徵英国的蔷薇花为主,值得细细考究。沿着拱圈回廊走着,拱廊内的光影变化也别具风情,遥望观音山更有框景之美的意象。【红毛城园区】 地址:新北市淡水区中正路28巷1号 电话:新北市淡水古蹟博物馆 02-26231001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09:30-17:00、周六至周日 09:30-18:00(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休馆) 售票资讯:全票80元(闭馆前30分钟不再售票) 交通方式:自淡水海关码头园区步行约150公尺即可抵达。DAY1 第五站淡水渔人码头:夕阳下绝美的淡水景致渔人码头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右岸,旧名淡水第二渔港,以夕阳余晖着称。有别於传统固定码头,这座码头可随海水涨退潮而上下浮动,可同时容纳150艘渔船停泊,相当壮观。来到渔人码头,除了赏夕阳之外,必走招牌地标情人桥、搭渡轮走蓝色公路或沿着原木栈道赏渔港风景,亦可登上情人塔将淡水景致一览无遗。【淡水渔人码头】 地址:新北市淡水区观海路199号 电话:新北市政府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 02-26212830 开放时间:港区24小时开放,商家营业时间 11:00-20:00 交通方式:自红毛城(真理大学)站搭乘红26至淡水渔市站下车。DAY1 第六站淡水渔人舞台:日落与美食的音乐飨宴全台第一个海港livehouse「渔人舞台」,作为原创音乐的摇篮,透过固定的展演与长期经营,发表创作、交流分享,激荡孕育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淡水拥有夕阳余晖等得天独厚的美景,在海景、海风的簇拥下多组原创乐团轮番上阵竞演,带给许多国内外游客全新的音乐体验。音乐、日落、啤酒、鱼,就是淡水「渔人舞台」的一切,来此可以吹着凉凉海风,体验音乐、日落与美食交织的愉快氛围。【淡水渔人舞台】 地址:新北市淡水区观海路83号 电话:淡水区公所 02-26221020 活动及最新资讯可关注官方FB 淡水渔人舞台 交通方式:自渔人码头步行约400公尺即可抵达。DAY2 第一站挖子尾自然保留区:丰富的树林自然生态、天然地理教室「挖子尾自然生态保留区」是一个广达30公顷的生态保护区,因为入海口地形弯曲,所以称为「挖子」,主要保育对象是「水笔仔」和伴之而生的动植物。在园区里最美的画面就是整片绿油油的水笔仔,以及停留在沙滩上的蓝色小船。除了水笔仔外,还能观赏到珍贵的湿地生态,包括有红树林以及马鞍藤,芦苇等多种类的河口植物,每日涨退潮时可以看到各种生物,如弹涂鱼、招潮蟹等;这里也是北部秋冬赏鸟的重要据点,众多种类的候鸟及留鸟栖息於此。挖子尾自然生态保留区是极佳的天然地理教室,行走其间可看到许多解说自然生态的告示牌,富有教育意义,也经常可见亲子家庭来此蒐集写作业的素材。【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地址:新北市八里区挖子尾街 电话:八里区公所 02-26102621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交通方式:自捷运关渡站下车,转乘公车红13至挖子尾自然保留区站下车步行即可抵达。DAY2 第二站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台湾第一个考古博物馆位在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馆」不但是北台湾唯一的考古博物馆,也是新北市第一所荣获环境教育场域认证的博物馆。特色是以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让游客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过的是什麽的生活,很适合来参观学习小知识;十三行文化属於北台湾地区的铁器时代,是目前台湾唯一确定拥有炼铁技术的史前居民。博物馆设有遗址出土各项重要文物常设展、特展厅、考古学习体验室,详细介绍了有关十三行文化、圆山文化等台湾过往的遗迹与背景。参观完馆内,别忘了到博物馆顶的「鲸背沙丘」,可以观海、远眺淡水渔人码头;还有2017年重新开放,位於顶楼的「时光空桥」,能让游客一边移动一边从透明的玻璃往下观看距今1800至500年前的「十三行遗址考古探坑」和6500至4500年前的「国定大坌坑遗址」,呈现时间的流动与深邃,值得一看。【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地址:新北市八里区博物馆路200号 电话:02-26191313 开放时间:09:30-17:00(请依官方公告为主) 展览活动及最新资讯可关注官方网站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交通方式:自挖子尾自然保留区站搭乘红13至十三行博物馆站下车步行即可抵达。DAY2 第三站八里老街:魅力小吃让人大快朵颐八里比淡水还早开港,是台北早前与大陆通商的港口,商业繁盛时期甚至有13个行郊,用以应付各式贸易需求,十三行象徵八里灿烂美好的时期,也被考古学家用来称呼近年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迹。交通便捷的八里,可以从淡水搭渡船,也可以沿淡水河岸骑脚踏车抵达,大片的绿地、露天咖啡座和造形独特的博物馆,让八里脱胎换骨,摇身成为新北市的休闲新左岸。在近年重新整顿下,「八里老街」不仅有了大片绿地、露天咖啡座,还有了造型独特的博物馆,蜕变成有法国文艺气息和台湾原味的景点。这里最有名的特产是「孔雀蛤(又称淡菜)」,在料理师傅的巧手下变化出一道道料理,香气逼人味道鲜美。其他像是宋记油心咸蛋、姐妹双胞胎、胡椒饼、虾卷、枝仔冰、吻仔鱼、鱼丸、炸花枝丸、黑糖麻糬等,也都是在地老字号值得一试的好滋味。【八里(渡船头)老街】 地址:新北市八里区渡船头街 电话:八里区公所 02-26012621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依各店家营业时间为主) 交通方式:自十三行博物馆站搭乘红13至渡船头站下车步行即可抵达。
      下一则
      象鼻岩新生,深澳再发现
      2023年12月,一个大风大浪的午後,深澳的热门景点-象鼻岩轰然坍塌,引来许多曾拜访过象鼻岩的旅客无限惋惜,纷纷在社群网站晒出与象鼻岩合影的照片,甚至有民众发起《把象鼻岩黏回去》的活动,足见大众对象鼻岩的依依不舍。原象鼻岩实为一座海蚀拱门-在海风与海浪经数万年侵蚀後诞生,这因侵蚀所出现的奇景随着时间推移,终将由大海收回。但与此同时,想像力丰富的民众发现,象鼻岩原址居然与「水豚」有几分相似,也有民众认为像「佛地魔」、「馒头」等等!走,到深澳看看断裂的象鼻岩到底像什麽吧!以基隆山为座标,先至山东的南子吝步道健行,居高临下眺望东北角的海岬海湾,再到山西的深澳拜访水豚君、大啖海鲜,骑乘深澳铁道自行车道饱览山海美景。基隆山东面的南子吝步道,全程仅990公尺,是条平易近人的景观步道,前段以木栈道铺设、中後段为石阶步道,整体平稳好走。自南雅渔港後方的登山口起登,仅需约50分钟即可抵达海拔约200公尺的观景台,欣赏东北角的曲线海湾与後方翠绿的山峦。八星芒地标设立於山顶观景台的中央,辐射指向南子吝山周遭的热门景点,东面可见鼻头角与南雅渔村;西面则有东北角的地标-基隆山与阴阳海,山海之美,令人心旷神怡。沿着滨海公路向西行,通过基隆山後不到10分钟即可来到以小卷闻名的深澳渔港,深澳渔港坐落於深澳岬的东侧,是瑞芳第一大港,也是台湾海钓船数量最多的港口,蓬勃发展的捕捞产业孕育出多家人气海鲜餐厅,来深澳大啖尚青的海鲜,绝对是登山後最美好的享受。享用完海鲜大餐後,自深澳渔港第三停车场旁的步道走进象鼻岩景区,沿着绮丽的绿石槽与蕈状岩海岸,一路往象鼻岩迈进,回首一望,海湾的另一端即是山型优美的基隆山。瞧这小巧的耳朵与憨厚的面相!失去象鼻的海蚀拱门,与可爱的水豚君十分相似!仔细一看,这只水豚君似乎还是个眯眯眼呢!原象鼻岩位处深澳岬的顶端,三面环海的视野,连远方的基隆屿都清晰可见。新北市观光旅游网表示特殊自然地景没有专门命名流程,多依民众习惯的称呼而流传,人人的欣赏观点不尽相同,尊重每个人对於断裂象鼻岩的想像。欣赏完治癒人心的水豚君後,先别急着离开深澳渔港,港口南岸堤防的海天步道,是深澳不可错过的景观步道,漫步於海天步道,眺望九份山城、跟Q版小卷与花枝雕塑合影,不时还能见到渔船进出港口,感受渔港独有的生活氛围。台湾曾有绵密的轻便铁道网路,深入各个乡镇,多运用於采煤、制糖、林业等产业,也肩负部分人员运输的功能,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大多数的轻便铁道已被公路系统取代。深澳铁道是少数保存下来的轻便铁道,在卸下运煤重担後,摇身一变成为铁道自行车道,在旧铁轨上骑着河豚造型的可爱自行车,与海同行。紧邻海岸线的深澳铁道自行车道,在沿线隧道中精心设计了绚丽的光雕秀,附近的民宅也以海洋主题彩绘点缀。骑乘过程中,还能见到台湾唯一一座海底煤矿-建基煤矿遗址,这座辟建於1950年代中期的矿场,开采位於海平面500公尺下的煤矿,是推动台湾经济腾飞的原动力,曾是深澳过往最辉煌的产业。深澳铁道自行车道全长1.3公里,终点处的八斗子车站同时也是台铁深澳支线的末站,是全台湾最美的滨海车站之一,与台东多良车站齐名。更特别的是,八斗子车站是台铁唯一横跨两个县市的车站,站在月台中央,面向湛蓝的大海,同时拥抱新北与基隆。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