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农家的日常野味–光明山棱线、莺歌石步道

定位点
莺歌 - 莺歌石步道
行程类型:
登山健行、铁道旅行、户外踏青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游程介绍
      莺歌火车站➡️光明山棱线➡️莺歌石步道➡️农家耕作体验➡️莺歌火车站
      莺歌不只以陶瓷闻名,还拥有浑然天成的自然绿意,莺歌家山是由许多森林步道串联组成,搭乘火车,即可前来莺歌,参与的游客不仅只是想了解原有的经济产业,还可到莺歌来趟森林浴。

      光明山棱线
      穿越原始林径,徜徉於森林之中
      光明山棱线为莺歌步道主线之一,主要设施为砌石阶梯与树围栏杆等,途中坎坷乱石阶梯在攀爬的过程之中,细心品味别有一番挑战自我的风味。

      莺歌石步道
      单程1.2公里的莺歌石步道,是前往欣赏莺歌石的必经之地,整条步道环绕莺歌石而上,沿途可赏山林生态与石壁上的岩洞,随步道拾阶而上,登临山顶的鸟首处,在莺歌石的观景台上,极为辽阔的视野,让人能够远眺三峡、土城与树林的景致,俯瞰则把莺歌街景与大汉溪的景色一览无遗,将迷人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莺歌 - 莺歌石步道

      农家日常体验(如秦家园有机农场)
      在农场里,可看见各种新品种有机蔬菜,像是宝塔花菜及紫色花椰菜等,也推出农场导览活动、农食体验。
       
      上一则
      搭北捷游新北-中和新芦线(芦洲端)
      中和新芦线芦洲端,横跨芦洲、三重两区,两区在1947年前皆属於鹭洲乡,如今合称三芦地区,被二重疏洪道、淡水河包围,如同一座岛屿一般,以12座桥梁连接台北市与五股新庄地区,拥有广阔的水岸地区,非常适合单车运动。芦洲线捷运全程皆为地下化路线,於2010年全线通车,共设有三重国小(O50)、三和国中(O51)、徐汇中学(O52)、三民高中(O53)、芦洲(O54)共5座车站,三芦地区与台北市仅一桥之隔,是台北市的卫星城,也是全台湾宫庙密度最高的一区,让我们搭上捷运,来去三芦!O54芦洲站:微风运河清代淡北八景之一的「鹭洲泛月」即是在形容早年芦洲一带河湾沙洲的景致,虽然今日芦洲已经高度都市化,但在水岸地区仍能欣赏山河景色。微风运河位於二重疏洪道内,是新北市国际比赛专用水道,可举办国际划船、轻艇比赛,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赛也会在此热闹举办!平时也开放给民众玩风浪板与独木舟等水上活动,此地三芦地区视野最开阔的区域,观音山与阳明山系矗立於淡水河的两岸,是城市里难得的自然风光。O53三民高中站:芦洲李宅古蹟、涌莲寺、芦洲庙口商圈芦洲李宅古蹟是芦洲地区的文化地标,在这个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7万人的芦洲,李宅仍保留了完整的原貌,实属不易。芦洲李宅建於1895年,共有九厅六十房,埕前有一处莲花池,是地方望族的大宅院,建筑兼具农庄与官宅的格局。芦洲李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从福建泉州移民至芦洲,迁台第三代李树华兼任安平、凤山两县的学儒正堂,大振芦洲文风;迁台第五代李友邦官拜中将,在抗日战争有优异的表现,最後死於白色恐怖,故芦洲李宅也建置了李友邦将军纪念馆,俨然是台湾近代史的缩影。说到芦洲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非切仔面莫属了!切仔面的名称来自於其煮面时上下摇动的动作,配以大骨熬制的浓郁汤头再加入韭菜与豆芽菜,清爽又饱足,是北部代表性的面食,与发源於台南的担仔面并列为台湾南北两大名面。切仔面最早源自涌莲寺前的摊商,如今以涌莲寺为中心发展出的芦洲庙口夜市,已成为在地最热闹的商圈!切仔面与涌莲寺亦是芦洲在地人重要的身分认同呢!O52三和国中站:碧华寺、碧华布街三重与台北市仅一桥之隔,地理位置优越,在台湾人口高速成长、经济起飞的年代涌入了大量的人口,1970年代,政府喊出了「客厅即工场」的口号,全民投入劳动市场,是创造经济奇蹟的场域,盛极一时的三重碧华布街在1980年代有超过300家布行聚集,见证了台湾成衣界的兴衰,现在已转型为布庄博物园区,因布料价格实惠,是包包手做爱好者、学生的最爱!布街街底是百年庙宇碧华寺,最初供奉释迦摩尼,现今已成为儒、道、佛,三教合一之寺庙,香火鼎盛。O50三重国小站:三和夜市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到了芦洲线最後一站三重国小站,步行8分钟即可抵达三和夜市,这是三重在地人最常光顾的夜市,有许多营业超过30年的老字号小吃,价格比起士林夜市等观光夜市可说是经济实惠,麻油鸡、馄饨汤圆、小笼汤包、牛奶棒、肉圆、木瓜牛奶、地瓜球、香酥棒、葱饼都是三和夜市的人气小吃呢!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