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安坑轻轨通车 串联「新店」观光新玩法

定位点
碧潭水舞
行程类型:
捷运旅游、登山健行、单车追风、户外踏青、秘境美拍、经典路线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运行於水岸与山城之间的安坑轻轨,可藉由新店溪自行车道与碧潭风景区串连,深度游历新店溪两岸、探访春天限定的和美山萤火虫、碧潭水舞秀。善用安坑轻轨、公共自行车、人力摆渡等多种水陆交通工具,玩转新店溪两岸!
      碧潭水舞

      从十四张站出发,这里是安坑轻轨与环状线捷运的交会点,安坑轻轨设有9座轻轨车站,全系统皆位於新店区,安坑轻轨与多位艺术家合作,在轻轨各站创作多组公共艺术,展现了安坑地区丰富的山林生态。走在十四张站的联通道,可见到众多在蝴蝶飞舞於回廊上,拿起手机扫QRcode,即能深入了解台湾常见的蝴蝶。
      安坑轻轨公共艺术

      轻轨十四站的月台空间以《萤火虫回家的路》为主题,利用千颗微型风力发电气,散发出点状的蓝绿光点模拟萤火虫飞舞的情境,带领旅客回归安坑地区的山林。
      安坑轻轨公共艺术


      步入光耀金涂装的轻轨列车,透过景观玻璃车窗欣赏轻轨沿线风光,在K07阳光运动公园下车,骑上公共脚踏车进入新店溪河滨,眼前是占地广达20公顷的阳光运动园区,设有直排轮竞速场、四百公尺跑道、沙滩排球场、足球场和共融、全龄、水陆空三栖的儿童游戏场,是新店溪左岸的休闲首选。

      阳光运动公园

      阳光运动公园後方的新店溪阳光桥,以琴弦般之钢索及五个拱圈支撑桥面,优雅的曲线桥体使阳光桥成为新店溪流域最美的桥梁之一。阳光桥做为行人、自行车专用之联络桥梁,串联新店溪两岸,将自行车牵过阳光桥,进入新店溪右岸自行车道。
      新店溪阳光桥


      新店溪自行车道是新北市六大水岸自行车道之一,向上游的方向往碧潭骑去,沿途绿草如茵,十分舒爽,天气晴朗时更可见到新店、乌来的层层山峦,在经历约4公里的路程,抵达位在碧潭南岸的新店渡渡头。

      新店溪阳光桥


      「全台唯一人力摆渡 新店渡渡口」,这个碧潭隐藏版的特殊交通方式,其实在过往可是新店商店街至湾潭/直潭/涂潭等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呢!早在1881年渡船场即开始营运,全盛时期新店溪中游共有多达9处渡口,搭乘渡船横越碧潭,怀幽思古之外更能享受水岸轻舟之乐。

      新店渡渡口
      新店渡渡船


      搭乘人力摆渡至碧潭西岸下船,进入生机盎然的和美山步道,和美山步道分为亲水的绿线步道及亲山的蓝线步道,全线皆设有石阶或木栈道。登上海拔153公尺的和美山顶,俯瞰碧潭水岸与吊桥,远处的南港山及台北101亦清晰可见,回头眺望则是新店北宜路上的青潭与新乌路,等待日落之後,在森林中与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相遇。
      👉山林之中傍晚时分蚊虫较多,建议使用防蚊液

      和美山登山步道
      和美山登山步道
      和美山登山步道

      和美山步道沿途生态丰富,有数百种动植物在此栖息,形成一座自然生态乐园,其中最着名的要属「火金姑」了,每年4-5月的萤火虫繁殖季节,无数光点在入夜後的森林里飞舞,宛若银河般的美丽画面,吸引无数都市居民离开城市灯火,进入山林内欣赏生闪耀的萤火。
      👉观赏萤火虫最佳时间为日落後~晚间8点,切记观赏萤火虫时务必关闭手电筒,让萤火虫们安心繁衍後代
      和美山萤火虫
      和美山萤火虫


      走出萤火虫相伴的和美山步道,从北岸出来即是碧潭吊桥,建於日治时期的碧潭吊桥是新店最具识别度的地标,伴随几个世代新店人的成长,夜晚的碧潭吊桥光雕秀,绚丽灯光倒映於河畔中,是碧潭夜间的经典景观。

      碧潭吊桥

      碧潭上则有精彩万分的水舞秀,「2023碧潭水舞」於3月31日盛大登场,一路展演至5月28日止,以雷射作为画笔、以和美山壁作为画布,在和美山上勾勒出各种图案,让和美山山舞与新店溪水舞互动起舞,使碧潭风景区越夜越美丽。
      👉碧潭水舞於每晚6点30至8点30分,每半小时演出1次,并在晚上8点45分进行最後一场表演,每晚共6场,将有2首各4分半钟的精彩曲目交错演出
      碧潭水舞
      碧潭水舞
      上一则
      淡水艺文温泉二日游
      冷风飒飒的寒冬,每天早上睁开双眼後仍与棉被难分难舍,躲在家中开暖气追剧,眼巴巴的看着画面中令人心生向往的美丽风景。出发吧,勇敢踏出房门,以大众运输系统为交通方式,有效抵挡袭来的冷锋,到淡水吃美食、逛古蹟、泡汤去!入住渔人码头的温泉饭店,置身於温泉蒸气环绕的仙境,怯除体内的寒气,放松身心灵!DAY1搭乘便利的捷运来到人文荟萃的淡水,做为北台湾最早开港通商之地,淡水曾引领最新思潮数十年,新北市7处国定古蹟中,淡水就占据了4处,包含鄞山寺、沪尾礮台、淡水红毛城、理学院大书堂等。其中,鄞山寺位在淡水捷运站附近,步行短短6分钟即可抵达,这座古朴典雅的庙宇建於1822年,由来自福建汀洲的客家移民集资购地兴建,主祀汀洲的家乡守护神-定光古佛。鄞山寺坐东朝西,背靠大屯山、前方朝向淡水河口,遥望家乡汀洲,鄞山寺除了做为汀洲移民的信仰中心之外,厢房还具有同乡会馆的机能,让在台湾的汀洲移民能够互相扶助,见证汀洲客家人在北台湾的开拓历史。鄞山寺保存十分完善,至今仍维持道光时期的建筑样式,庙内的手工装饰雕刻精致,屋脊上的剪黏和泥塑更是难得的精美作品,是台湾庙宇建筑不可多得的瑰宝。回到捷运红树林站换乘淡海轻轨,这座北台湾首座轻轨系统在设计之初即与艺术家几米合作,以《闭上眼睛一下下》为理念,打造充满童趣的公共艺术,使淡海轻轨在搭乘上不再仅仅是一个运输工具,而是一趟疗癒的旅程。大兴土木的淡海新市镇之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显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搭乘淡海轻轨来到海洋大学站,感受淡水百年来的闽南建筑与人文气息,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是典型的三合院农宅,屋脊采用金型马背,墙身则使用在地盛产之安山岩配合土埆砖砌筑,另设有抵御盗匪用的铳孔,充分展现古建筑之美及前人智慧。淡海轻轨蓝海线末站的渔人码头,位处淡水河出海口右岸,以夕阳余晖着称,有别於传统固定码头,这座码头可随海水涨退潮而上下浮动,可同时容纳150艘渔船,十分壮观!帆船造型的情人桥更是此地最着名的地标,这座优美的斜张桥,总长约196公尺,傍晚时走上情人桥欣赏海平面的日落,美丽且浪漫,夜幕降临後,情人桥摇身一变,以随着时间变幻的绚丽光雕,点亮淡水河畔。今晚入住渔人码头的福容大饭店,独特的邮轮造型,可眺望观音山及八里渡轮,坐拥绝美景致,更有纯度第一的顶级黄金美人汤,轻松享受兼具碳酸氢钠泉与食盐泉,活化身体细胞、放松身心,养颜美容。DAY2一夜好眠後,在淡水的山海景致之间苏醒,优雅地享用精致的饭店早餐後,来到沪尾艺文休闲园区旁的隐藏版小径,这个幽静宜人的小山坡上,有沪尾礮台、云门剧场、一滴水纪念馆坐落於此。清法战争後,清朝政府意识到台湾对於海防的重要性,淡水作为北台湾重要商港,经济与军事地位不言可喻,1886年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决定於淡水兴建西式礮台,扞卫淡水港口的安全,沪尾礮台入口上方,由刘铭传所提的「北门锁钥」,历经百年仍清晰可见,礮台内的布局仍维持当年的样式,可一窥19世纪末要塞堡垒宏伟。淡绿玻璃帏幕的建筑映照周遭高树,将云门剧场融入恬静的绿色地景,享誉国际的云门舞集,原先位在八里的排练场在2008年时遭祝融,在新北市政府与民间各界的通力合作下,在中央广播电台淡水分台旧址打造了新的云门剧场,这座位在山丘上的云门新据点,可远眺观音山与淡水河出海口,可事先电话预约园区导览,园区内亦有许多由雕塑大师朱铭创作的艺术装置,迎接远道而来的访客,咖啡馆前的荷花池,更立有前云门总监罗曼菲的塑像,致敬罗曼菲的舞艺与精神。公园内的百年古民家,是来自日本的一滴水纪念馆,缘起自1990年代,台湾与日本先後经历了大地震,两国也在灾难中彼此互助,日本跨海移筑了福井县的古民家至台湾淡水,历经多年的拆解、运送、重建,成为台日交流的重要文化地标,纪念两国的友谊,一滴水纪念馆,的榫头衔接方式超过20余种,却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展现出登峰造极的木造建筑文化。纪念馆前的S型艺文步道精选数十幅以淡水为主题的画作与诗文,漫步於艺文步道,犹如参访一座户外美术馆。漫步於河岸步道,重力式岸壁构造的淡水海关码头,在台湾贸易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尚存一栋洋楼与日治时代兴建的两座港务仓库,内部展览复古摆饰与1884年沪尾之役的史料,在这清代时期的海关遗迹,遥想百年前港口的繁华。主祀妈祖的福佑宫坐落於热闹的淡水老街之中,是昔日淡水街发展的中心,正殿上「翌天昭佑」的匾额,相传是清法战争时,妈祖曾显神力助战,光绪皇帝因而御赐此匾,为庙中宝物之一,在福佑宫内祈求平安顺心後,到老街品尝淡水阿给与鱼丸,暖胃暖心。
      下一则
      微笑山线-山林茶香日
      古称三角涌的三峡,是由三峡河、大汉溪、横溪汇流成的三角平原,三峡自清代起即是新庄与桃园大溪之间的水陆交通枢纽,三峡山区丰富的山林资源如大菁、樟脑、煤矿、茶叶等使三峡持续兴旺,繁盛的商业活动造就了三峡老街的风华。来到三峡旅游,首站拜访清水祖师庙,欣赏经艺术家李梅树整建後的东方艺术殿堂,在巴洛克式的老街品尝美食後,沿着横溪向山区前进,在微笑山线的成福山地区来场山径探索、体验从采茶到品茗的产业之旅。香火鼎盛的三峡清水祖师庙,草创於1769年,主祀起源於泉州安溪的清水祖师,庙宇以「五门三殿式」形制建造,1947年由时任三峡代理街长、艺术家李梅树主持修复工程,邀请台湾美术界、书法界、雕刻界、建筑界的翘楚参与,在无数信徒与匠师们的牺牲奉献,以精湛的工艺,成就了不朽的庙宇艺术,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殿堂」。紧邻清水祖师庙的三峡老街,自清代以来即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三峡老街的街屋主要是兴建於日治时期的洋楼建筑,巴洛克式的牌楼与绵延不尽的红砖拱廊是三峡老街标志性的景象,也是三峡过往荣景的证人。三峡老街汇聚了古蹟、美食和文化元素,街道上满是了樟脑、染布、茶庄、中药店和杂货店,皆为清代、日治时期三峡地区的主要产业。走在古朴的老街中,买块远近驰名的三峡金牛角、品尝古早味豆花,感受三峡的旧时氛围与风华。驶入110号公路,由西向东沿着横溪逆流而上,约莫20分钟的车程即可抵达成福山步道,来场生态与产业之旅。成福山属於新北市微笑山线的一环,与长寿山、十八罗汉奇岩、石门内尖山等群峰连成一线,组成土城与三峡的区界棱线。新北市微笑山线携手天芳茶行,邀请大小朋友到三峡成福,在大自然环绕的小径当中,认识茂密森林内植物的故事,并走入茶园,亲自参与采茶、制茶到品茗的过程!三峡成福地区紧邻横溪,是新店安坑与三峡老街间的中继点,邻近的九阄曾是茶菁交易中心,早年甚至比三峡老街还要热闹,「九阄」这个特殊的地名来自为清代拓垦时,以「捻阄」(抽签)的方式进行土地的开垦分配,此地抽到第九股故被称为「九阄」,日治时期此地曾铺设过轻便铁道。跟着导览老师漫步於成福路203巷,老师细数三峡山区的丰富生态,如晚上的烟火-碎花棋盘脚、平地四大神木(樟脑、榕树、茄冬、枫香)、翡翠树蛙等等的趣味知识与生活运用。以生动活泼的解说方式引领大家分辨青枫/枫香、千年芋/姑婆芋、笔筒树/桫椤等森林内常见的植物。沿途经过成福煤矿场,是由三峡在地望族於1916年创办,煤矿曾是三峡十分重要的产业,成福煤矿场的采矿事业於1983年结束,煤矿场办公室、矿坑口土地公庙、煤矿宿舍等建筑仍保留至今。下雨了!拿起姑婆芋当雨伞,成为森林里的小龙猫。自日本时代开始制茶,三峡天芳茶行至今已交棒予第五代,是三峡在地的制茶世家,三峡的茶叶产业萌芽自200多年前,多山的地形与潮湿的气候提供了茶园良好的环境,日治时期三峡茶曾以「日东红茶」品牌在国际上红极一时,1949年三峡被规划为绿茶产区,全盛时期占台湾绿茶总产量超过4成,最为出名的产品即是「龙井」与「香片」。1950-70年代,制茶与采煤矿是三峡山区经济发展的两大火车头,甚至有不少矿工下班後会到茶园兼职采茶补贴家用,1990年代受到进口的低价茶叶挤压,三峡茶产业日趋没落。天芳茶行在这波冲击之下仍持续经营,透过制茶竞赛、优良茶竞赛闯出新天地,至今已荣获16次碧螺春比赛冠军。如今的三峡茶以碧螺春、龙井最为知名,另有蜜香红茶、白茶、包种与东方美人等等。将沸水注入茶碗,让茶叶缓缓在热水中舒展开来,温暖茶汤疗癒身心。「三连拍喔三连拍喔!」,来三峡旅游的标准三连拍姿势:一心(💚)二叶(✌️)三角涌赞(👍),趣味呈现三峡的茶叶采摘文化。戴上斗笠、提起采茶篮,进入茶园寻找「一心二叶」,三峡的茶树为青心柑仔种,色绿味甘,最适宜制作龙井茶,青心柑仔每周可采摘一次嫩芽,比起包种与文山须40天,清心柑仔可谓是最适合采茶体验的树种,寻找茶园内一心二叶状的嫩芽,小心翼翼地将每片茶叶亲手收入篓中,制成最甘甜的茶汤。炒菁、揉捻、烘乾是制作绿茶的关键步骤,每个阶段的温度和时间掌控都对最终的茶叶品质产生深远影响,这些细节是制茶师傅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所在。运用炒菁後的茶叶排列出可爱的图案,在经揉捻过後获得自己手做的好茶,让茶香随着三峡山区的云雾蔓延。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