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健行赏桐美拍 土城树林一日游

定位点
桐花公园
行程类型:
登山健行、铁道旅行、户外踏青、秘境美拍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亲子、背包客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春夏之交的五月,新北土城一带的丘陵地区,洁白如雪的桐花绽放,将苍翠的山头染成雪白,清新芬芳的桐花在春风吹抚下飘落枝头,画面犹如下雪般如诗如画。油桐树在日治时期从中国南方引进後,在台湾中北部的低海拔山区广泛种植,曾经是客家族群重要的经济作物,早年是制作油漆、家具的重要原料。新北市客家桐花祭在每年4、5月举办,邀请大家走入山林健行,欣赏浪漫五月雪,顺游周遭的秘境百年车站!
      桐花公园

      树林的百年车站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人们尽可能的缩短从A点到B点时间,向着目的地飞快冲刺,路途中的风景因而被迫忽略。假期来临,缓下脚步,造访那依稀在通勤时的车上广播听过,却从未下车游玩的车站走走吧!位於树林与莺歌之间的山佳火车站,设立於1903年,已经历两甲子的岁月,最初名为「山仔脚停车场」,肩负着运煤的重担,车站周遭还能找到当年的矿坑遗址(大丰煤矿一号坑、大丰二号坑),一窥树林地区的采煤过往。
      山佳车站

      名列新北市市定古蹟的二代山佳车站,是座和洋混合式的砖造车站,保留了日治时期的典雅样貌,与第三代的山佳车站新站比邻,新旧并立。山佳车站是台铁路廊於七堵至新竹之间仅存唯一兴建於日治时期的车站,是铁道迷必访的景点。站内展示空间设有使用废料做成的复刻迷你版山佳车站、光复初期台铁旅客时刻表、日治时期铁道旅游观光摺页等,充满怀旧的氛围。
      山佳车站

      沿着车站边的山佳街漫步,会发现沿途墙面绘有许多与在地人文风景契合的彩绘,如农田牛车、传统理发厅等台湾旧时风景,也有恐龙、台湾黑熊等3D彩绘,个个逗趣又逼真。这是山佳居民为了活化铁道边的空地所打造的铁道地景公园,2017年更进驻了35H1304型黑色煤斗车及DL1044型调动机,保存山佳的历史记忆。
      铁道地景公园
      铁道地景公园


      土城山区赏桐花
      越过大汉溪来到南岸的土城区,第一高峰天上山的山腰桐花盛开,将山区点缀成一片片雪白,从远处观看即令人心向往之,是新北欣赏桐花的最佳景点之一,山上的桐花公园更是每年新北桐花祭的主舞台,可自行开车至桐花公园第一、第二停车场进入公园赏花;或从承天禅寺步道一路健行美拍至桐花公园。
      🚌大众交通指南:搭乘捷运至永宁站,转乘公车蓝43延南天母或蓝44延至「登山口」下车,即可见到桐花公园牌楼,开始登山健行。

      承天禅寺步道


      承天禅寺步道又称朝山步道、南天母步道或广钦老和尚步道,承天禅寺由广钦法师创建,通往寺庙的步道在1960年代以原石铺设,沿道建有40多座刻有佛菩萨名号的石碑与石柱,步道两侧绿意盎然、翠林掩映,环境素朴庄严、清幽雅静,沿途不时可见到朝山民众,虔诚礼拜。

      承天禅寺步道
      承天禅寺步道

      承天禅寺步道沿路有不少油桐树散布其间,一路健行至清幽雅静承天禅寺庄严,这里也是欣赏满山桐花的制高景点,可眺望大台北盆地与观音山的秀丽风景。
      承天禅寺步道
      承天禅寺步道

      承天禅寺与桐花公园之间的赏萤步道,全长约600公尺,是以美丽纹路的石头打造而成的石阶步道,走在赏萤步道,群蝶翩翩飞舞,伴随娟娟水声与虫鸣鸟唱,合谱出一首自然的交响曲,近年来生态复育有成,入夜後的萤火虫如夜空的星星一般闪耀。
      赏萤步道
      承天禅寺步道

      桐花公园是历年新北桐花祭的主舞台,公园内种植了近百株油桐树,每年四、五月桐花盛开之际,整个公园的泥面、阶梯、植物叶片、木造平台上都布满了雪白的桐花,是新北赏桐圣地。桐花公园内规划有露天表演及看台区、泡茶休憩平台、俯瞰土城市区的观景平台、数座休闲凉亭,更有刺激好玩的三角吊桥,踩着不到20公分宽的绳索穿越密林。
      桐花公园
      桐花公园
      桐花公园

      漫步於公园步道感受桐花似雪的美景,远望桐花由树梢掉落时的飞舞姿态、收集落下的桐花花朵,排列出欲诉说的字句或爱心,手捧桐花来张个人美拍,令人暂时忘却尘嚣,徜徉於初夏的山林风景之中。
      桐花公园
      桐花公园
      桐花公园


       
      下一则
      水源茶香・坪林低碳漫游
      全球减碳风潮下,观光旅游业也努力在游程中的各个环节下功夫降低碳排,从旅途开始的集合地点与交通方式的选择,到游程内融入环境教育、选用环保餐厅之外,更进一步由专业机构以国际标准精准计算碳足迹,针对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则透过购买 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 认证碳权进行抵换,实践真正的低碳旅游。坪林是知名的包种茶产地,也是全国最早推动低碳旅游的地区,从坪林亲水吊桥出发,沿着北势溪至台北水源特定区环境教育中心,一探污水净化的过程;中午到坪林老街上的坪感觉环保餐厅,享用结合在地茶食的创意料理 ;下午则前往位於坪林山区的新峯友茶茶园,聆听青农与茶为伍的故事。旅程由坪林亲水吊桥开始,吊桥横跨北势溪,长度约60公尺,串起北势溪二岸的观鱼步道。在导览员的引领下,欣赏「水中萤火虫」--苦花,以及其丰富的河川生态。北势溪流域属於台北水源特定区,透过封溪护鱼、设置拦砂坝等政策,保障双北都会区的水资源、延长翡翠水库的寿命。观鱼步道底端,防洪墙内是坪林污水处理厂,是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分署下的两大污水处理厂之一,也是坪林环境教育的场所。台北水源特定区於1984年划设,横跨乌来、双溪、坪林、新店、石碇等五区,是全台湾唯一以都市计划法设立的保护域,区内仅有1%为低密度住宅区。走进环境教育学习中心,深入了解台湾对於水资源的运用,实际观看污水处里厂的三级处理过程--透过物理、生物、化学等三种净化处里,确保放流的水质,让游客实地取水,比较进流水与放流水的水质,更直观理解净水的重要。中午来到位於坪林老街口的环保餐厅--坪感觉,在石板老宅内享用以在地好茶创作的各式料理, 如红茶卤肉饭、鲑鱼茶泡饭以及各式茶点。自北港的青年与关子岭的姑娘,选择落脚新北坪林,以料理、好茶、选物、展览,将坪林的气息与能量,传递给来访的旅人。享用完精致的茶料理後,在导览员的带领,走读坪林老街。老街以茶壶装置艺术与绿色整齐招牌设计,长约200公尺,糊纸店、豆腐摊、杂货行与茶庄错落其中,老街上的店家使用闻名全台的坪林包种茶做出各样创意小吃,如茶粿、茶馒头、茶牛轧糖、茶油面线等。由在地年轻茶农成立的「有种茶 UChung」,是老街上的新型态复合式茶空间,贩售茶点、茶叶伴手礼,以及坪林茶农独家研发的茶庆酒,明亮的空间也不定期举办茶席体验,以贴近年轻人的方式推广展茶文化。老街一角的坪林茶产业文化馆,则是坪林农会旗下的展览馆,旅客可在此了解茶叶与茶籽油文化,进一步认识坪林的茶业历史与产业特色。以人字砌、丁字砌打造的石头老屋,也是老街上的一大看点。午後来到坪林山区,在以日出、云海景色闻名的仙公庙一带,跟着新峯友茶的第六代年轻茶农詹承得,穿梭在青翠的茶园之间,一起摘采一心二叶,并亲手做茶、品茗。新峯友茶以「友茶」为名,传递一份亲切与真诚。摘采完茶叶後,在茶农的示范下,亲手炒青、揉捻,制作属於自己的绿茶!在从茶园到茶杯的过程,细细品味坪林茶乡的独特韵味。「水源茶香・坪林低碳漫游」游程符合环境部「绿色旅游」规范,并上架於「净零绿生活资讯平台」,经核算结果显示本次游程碳足迹为 11.5 kg CO2e/一人,与一般自驾游玩方式相比,减少了5.6公斤的碳排放量。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