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淡水三芝春季赏樱之旅

定位点
天元宫樱花
行程类型:
银发乐游、亲子同行、户外踏青、秘境美拍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亲子、情侣、银发族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忽高忽低的气温、每一刻都在变化的阴晴,这般令人难以参透的天气,常令人不知如何准备外出的服装,然而如此多变的气候,也正是百花齐放的信号!北海岸的淡水与三芝已渐渐挥别雨之冬季,迎来樱花盛开的粉红风暴。赏樱名胜天元宫,吉野樱在山樱花後接力盛开,以粉嫩的白宣告春神降临,附近枫树湖、樱木花道、三芝三生步道的樱花,也在春风吹抚下一一苏醒,绽放於晴空之下。
      天元宫樱花


      座落於淡水近郊的无极天元宫,居於大屯山西北面的丘陵地,依山面海气势天成,草创於1972年,主神为玉皇大帝,1992年於後山增建真元天坛,五层圣殿高达200公尺、圆形直径达108公尺,雄伟壮观的建筑,是淡水丘陵地最显耀的地标。而令天元宫更加声名远播的无疑是那绝美的樱花林。天元宫草创期栽种的樱花,在庙方细心照料下,如今已成为每年春天新北最令人期待的赏樱胜地。

      天元宫
      天元宫樱花

      天元宫樱花分有两大区域,後山的山樱花拥有粉色、白色、桃红三种颜色,层次丰富
      ,盛开期通常为1月底至2月底;环绕於天坛周遭的则属吉野樱,约莫於三月中下旬进入盛开期。满山樱花与天元宫壮观的天坛相互烘托,这独特且雅致的风景,使天元宫成为摄影人的最爱,独有的斜坡地形亦让拍摄的视角十分多元!
      🌸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樱花盛开期略有不同,可至新北莳花好绽赏花快报等网站查询最新花况。
      天元宫樱花


      欣赏完天元宫的建筑与樱花之美後,来到距离天元宫仅五分钟车程的枫树湖,位於阳明山国家公园内,三面环山的枫树湖坐拥木莲花、山茶花、樱花环绕的梦幻场景。枫树湖拥有台湾最大的木莲花林,共栽种有紫色、粉白色等两种木莲花,被称作「长在树上的莲花」,深受佛教徒的尊敬与喜爱,也是重要的药材与香料,是兼具观赏性与实用价值的树种。
      🌸木莲花花季约每年2月初至3月中。

      枫树湖木莲花
      枫树湖樱花

      紧邻淡水的三芝,在近30年前陆续於青山路、大湖路等路段栽种1万6千棵樱花树,有绯寒樱、八重樱、吉野樱等不同花种,在1月底至4月初交错绽放,夹道成林的景观被称为「樱木花道」,是三芝区热门的赏樱地点,部分路段建置有赏景步道与景观台,漫步樱雪纷飞的花道,美不胜收。
      樱木花道

      沿着大坑溪而建,以安山岩铺设的三生步道,是三芝另一处知名的赏樱步道,长达2公里的步道沿途种植八重樱、吉野樱等樱花300余棵。三生步道结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农村的田野风貌令人心情舒畅,走上木造拱桥,听着潺潺溪水,欣赏枝头上的落樱缤纷,细品这份春天独有的幸福感。
      三芝三生步道
      三芝三生

       
      上一则
      三重水岸银发慢游
      三重区是许多外县市移民落脚双北之地,各地的移民带来各自家乡的事物,造就三重多样的文化风景,在台湾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的过程中,三重成了黑胶唱片的制造重镇,也带动了台湾影视产业的发展,人口也在短短30年间暴增了十倍,成为新北的人口大区。在风和日丽的午後,前往空军三重一村寻找旧时代的光影,越过河堤漫步於忠孝码头与鸭鸭公园之间的水岸,欣赏城市的天际线、观察水鸟生态,进到新北大都会公园,走上辰光桥欣赏新北都会的璀璨的夜景。「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空军三重一村内围墙上的标语,勾起了壮年族群与银发世代的年少记忆,邻近淡水河畔的空军三重一村,於2006年登录为历史建筑,是新北市眷村类文化资产的首例。空军三重一村起源於日治时期,日军在此地兴建6座防空炮台防御盟军的空袭,1953年以防炮阵地为中心兴建眷村供空军军眷居住,2000年代在都市更新时一度面临拆迁命运,後在民间人士的奔走与公部门支持下,空军三重一村得以实体的形式全区保留。今日的空军三重一村已蜕变为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推动眷村文化的保存和推广,并活化眷村建物,引进在地商家与创作者进驻,让三重一村成为三重首屈一指的文化重镇。前身是防炮阵地的三重一村,在进行修复时也将连结各阵地的地下甬道疏通,随着园区重启再度开放,每日都有定时导览的时段,戴上头盔,跟着导览员走入地底下的眷村,感受那兵马倥偬的大时代。步出空军三重一村,堤防外头即是忠孝码头,8支彩色固定桩是其正字标记,桩顶的雁鸭造型风速计呼应了邻近华江雁鸭保护区。忠孝码头与淡水河对岸的大稻埕相望,向台北市的方向望去,新光大楼、台北101等城市地标尽收眼底,随着太阳的角度逐渐西斜,倒映於淡水河的城市也由蓝转金,拿起相机,记录城市午後的光影变化。沿着河岸漫步,接连穿过忠孝桥、中兴桥等二座大桥後即来到鸭鸭公园,鸭鸭公园位於新店溪、大汉溪汇流入淡水河之处,两溪夹带的泥沙沉积於此,形成多座河中沙洲,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提供稳定食物来源,让此地成为水鸟们的天堂。鸭鸭公园设置了三座不同种类的Q版水鸭造景,一边看立牌解说,一边观赏水鸭悠闲划行。穿过新北大桥後进入二重疏洪道,登上连接二重疏洪道左右两岸的辰光桥,等待万家灯火点亮城市。辰光桥是2018年启用的新景观桥,是新北市打造的五座(日、月、星、辰、龙)水岸行人/自行车景观桥之一。辰光桥以双层双曲线的桥台套叠结构营造观景平台,蜿蜒的桥体就如银河般象徵了牛郎织女重逢的路径,辰光桥设有5处夜间星座光雕、3座无障碍电梯、4处缓坡式牵引道及7处星云鹊鸟棚架等,向北可眺望观音山与新北大都会公园、向南可眺望新北大桥,在晚风轻抚的桥上,享受三重最美的夜景。
      下一则
      深入乌来,与德拉楠部落同欢
      乌来在地理位置上位处新北市的最南端,而在泰雅族人的领域中,乌来则是族群迁徙的最北端,多个部落分布於南势溪与其支流周遭。其中德拉楠部落座落於南势溪上游与大罗兰溪汇流处,是泰雅族迁移至乌来的第一站,保有许多泰雅族的传统文化,拥有新北市第一所民族实验小学。一起深入德拉楠部落,与泰雅族猎人学习制作各类型陷阱、享用山林大餐,再到乌来瀑布旁体验传统编织、搭乘可爱的观光台车逛乌来老街。泰雅族人在18世纪时就已来到乌来,200多年前,一支泰雅族群在亚维·布纳(YAWI.BUNA)族长的带领下,自桃园拉拉山翻越插天山来到乌来,赞叹於这片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猎场,将此地称为德拉楠,也就是美丽之地之意。步入德拉楠文化营,在泰雅族长老与祖灵的祈福仪式後,穿上泰雅族传统服饰,拿起镰刀将竹子制作成茶杯与竹筒饭的容器。走入德拉楠部落,在泰雅族猎人引领下,深入了解泰雅族文化与迁徙的历史,听猎人讲述泰雅神话的故事、一探乌来代表性的香料-马告的真面目! 部落内处处可见到菱形的图腾,象徵着祖灵的眼睛;XOXO的图腾则象徵着男男女女。走访德拉楠部落两大教堂,一为石砌天主堂,由澳洲籍神父创建;另一座为基督教长老教会福山教会,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饰演莫那鲁道的林庆台先生,就曾在此担任牧师。两座教堂之间的德拉楠实验小学,是新北第一所民族实验小学,校徽上Tranan Qwasan Biru 意思为「德拉楠读书写字」,徽章图案由南势溪、蝴蝶、苦花鱼、山棕等在地景色构成,展现德拉楠的在地特色。拜访完部落後回到德拉楠文化营,稍早制作的竹筒饭已蒸熟,将猪肉用竹子串起,大家聚在一起火烤,多汁鲜美的猪肉,搭上泰雅族人用森林物产制作的料理,一同食在山林。泰雅族男性在14、15岁时就会拿到父亲赠与的猎刀,并学习四大猎人技巧(围猎、射猎、陷阱、渔猎),享用完美食後,跟着泰雅猎人一起制作套索陷阱,运用杠杆原理,依体型、习性不同的猎物,制作各类陷阱。离开德拉楠部落後,来到下游处的乌来瀑布,这座北台湾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治时期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有着「云来之泷」的美名,前往瀑布前的泰雅纺织店,体验泰雅族的织布文化,织出专属自己的织品。将薯榔切细并捣碎,作为染剂为织品增色。纺织店旁的乌来台车,初期做为输送木材的运输工具,早年曾通车至德拉楠部落,1963年因应乌来瀑布观光发展开办客运。有别於早年以人力推动的台车,今日的乌来观光台车已改用柴油引擎,迷你的三节车厢非常可爱,由瀑布站至乌来老街站长约1.6公里,开放式的车窗门让乘客在搭乘台车时轻松饱览乌来的山林风光。乌来老街的美食以原住民风味的山产美食为主,如碳烤山猪肉、马告香肠、小米麻糬、温泉蛋、竹筒饭、山苏、珠葱、小米酒等,一口马告香肠、一口小米麻糬,满满的泰雅风味,用味觉再次品味乌来。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