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深入乌来,与德拉楠部落同欢

定位点
德拉楠文化营
行程类型:
登山健行、铁道旅行、户外踏青、怀旧老街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亲子、情侣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乌来在地理位置上位处新北市的最南端,而在泰雅族人的领域中,乌来则是族群迁徙的最北端,多个部落分布於南势溪与其支流周遭。其中德拉楠部落座落於南势溪上游与大罗兰溪汇流处,是泰雅族迁移至乌来的第一站,保有许多泰雅族的传统文化,拥有新北市第一所民族实验小学。一起深入德拉楠部落,与泰雅族猎人学习制作各类型陷阱、享用山林大餐,再到乌来瀑布旁体验传统编织、搭乘可爱的观光台车逛乌来老街。
      德拉楠文化营

      泰雅族人在18世纪时就已来到乌来,200多年前,一支泰雅族群在亚维·布纳(YAWI.BUNA)族长的带领下,自桃园拉拉山翻越插天山来到乌来,赞叹於这片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猎场,将此地称为德拉楠,也就是美丽之地之意。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步入德拉楠文化营,在泰雅族长老与祖灵的祈福仪式後,穿上泰雅族传统服饰,拿起镰刀将竹子制作成茶杯与竹筒饭的容器。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走入德拉楠部落,在泰雅族猎人引领下,深入了解泰雅族文化与迁徙的历史,听猎人讲述泰雅神话的故事、一探乌来代表性的香料-马告的真面目!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部落内处处可见到菱形的图腾,象徵着祖灵的眼睛;XOXO的图腾则象徵着男男女女。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走访德拉楠部落两大教堂,一为石砌天主堂,由澳洲籍神父创建;另一座为基督教长老教会福山教会,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饰演莫那鲁道的林庆台先生,就曾在此担任牧师。两座教堂之间的德拉楠实验小学,是新北第一所民族实验小学,校徽上Tranan Qwasan Biru 意思为「德拉楠读书写字」,徽章图案由南势溪、蝴蝶、苦花鱼、山棕等在地景色构成,展现德拉楠的在地特色。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拜访完部落後回到德拉楠文化营,稍早制作的竹筒饭已蒸熟,将猪肉用竹子串起,大家聚在一起火烤,多汁鲜美的猪肉,搭上泰雅族人用森林物产制作的料理,一同食在山林。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泰雅族男性在14、15岁时就会拿到父亲赠与的猎刀,并学习四大猎人技巧(围猎、射猎、陷阱、渔猎),享用完美食後,跟着泰雅猎人一起制作套索陷阱,运用杠杆原理,依体型、习性不同的猎物,制作各类陷阱。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德拉楠文化营

      离开德拉楠部落後,来到下游处的乌来瀑布,这座北台湾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治时期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有着「云来之泷」的美名,前往瀑布前的泰雅纺织店,体验泰雅族的织布文化,织出专属自己的织品。
      乌来瀑布
      乌来编织体验
      乌来编织体验
      乌来编织体验

      将薯榔切细并捣碎,作为染剂为织品增色。
      乌来编织体验
      乌来编织体验
      乌来编织体验


      纺织店旁的乌来台车,初期做为输送木材的运输工具,早年曾通车至德拉楠部落,1963年因应乌来瀑布观光发展开办客运。有别於早年以人力推动的台车,今日的乌来观光台车已改用柴油引擎,迷你的三节车厢非常可爱,由瀑布站至乌来老街站长约1.6公里,开放式的车窗门让乘客在搭乘台车时轻松饱览乌来的山林风光。

      乌来观光台车
      乌来观光台车

      乌来老街的美食以原住民风味的山产美食为主,如碳烤山猪肉、马告香肠、小米麻糬、温泉蛋、竹筒饭、山苏、珠葱、小米酒等,一口马告香肠、一口小米麻糬,满满的泰雅风味,用味觉再次品味乌来。
      乌来老街
      乌来老街
      上一则
      炎夏往山上走,坪溪古道避暑趣
      炎炎夏日,受到全球暖化的影响,在都市热岛效应愈发严重的今日,只要离开冷气房一步,水泥丛林闷热的空气便令人感到无精打采。出走吧!远离市区到山上避暑去!双溪,这个光是用看的都觉得沁凉的地名,得名於平林溪与牡丹溪汇流成的双溪河,双溪区境内以山地地形为主,为翡翠水库集水区的上游。来到双溪,走一段坪溪古道,踏着潺潺溪水一路通往能远眺龟山岛观景平台,到寿山宫祈福并於假日农夫市集挖宝,最终在双溪老街来一场小镇漫游。身处台北盆地与兰阳平原之间的山地,双溪区自古便是往返两地的交通要道,是淡兰古道中路主要的路径,其中的坪溪古道路段,是北台湾少见的平缓溪谷,适合全家老小共游,步道全长1.5公里,海拔约500公尺高,走入冰凉的坪溪,顿时间暑意全消。坪溪古道全程皆有绿荫遮蔽,笔直排列的柳杉林一路相伴,宛若一条绿色隧道,平缓且宽敞的步道途中有两处涉水点,溪水流速和缓而清澈,最深处至小腿肚,是夏日戏水的不二选择、在溪中还能瞧见鱼虾的踪影,古道的终点是新北市与宜兰县的交界处,设有一座视野良好的观景台,可远眺龟山岛与太平洋美景!👉往坪溪古道入口请导航至:「乌山62号露营地」,产业道路路幅狭窄,请小心驾驶。寿山宫是双溪泰平地区的信仰中心,位於翡翠水库的上游-北势溪的边上,寿山宫主祀主祀天上圣母,配祀关圣帝君、福德正神,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迎妈祖」的年度遶境盛事,是泰平地区的年度盛事。寿山宫牌楼旁每逢周六日及国定假日上午 9 时至中午 12 时,会举办泰平假日农夫市集(又称为寿山宫假日农夫市集),市集宽广约可容纳 20 余摊,主打当季的优质蔬菜贩售,如在地种植的段木香菇、季节时蔬及瓜类作物,亦设有熟食区贩售炒米粉、仙草鸡及冰品等,品尝朴实无华的山林滋味。双溪的城镇中心位於牧丹溪与平林溪汇流成为双溪河之处,倚着舟楫之利与淡兰古道的人流、物流,双溪成为重要的水陆转运中心,小镇在清代曾繁华一时,然而在铁路、公路相继开通後,双溪原有的水运功能被取代,城镇也逐渐走向没落。双溪渡船头位在长安街尽头,是早年内河的货物转运站,来自淡兰古道的货物与乘客在渡船头上船,顺着双溪河运往出海口的旧社(今福隆海水浴场一带),再换乘帆船转运至各地,回程利用小型船只转运日用品逆行上溯到顶双溪,造就了双溪曾经的辉煌。长安街身为双溪过去最热闹的街道, 双溪的信仰中心-全台湾唯一奉祀宋末三杰的三忠庙亦位於该街上,起建於1781年,有位带着文天祥公神像渡海来台的福建移民,落脚双溪开垦并建起茅屋供奉神像,随着信众渐增,再塑陆秀夫、张世杰神像与文天祥合祀,几经修建与改建後成就今日之规模。双溪老街至今仍保有不少老式建筑,包括有百年历史的林益和堂中药店、周家古厝、双溪教会等,窥见双溪昔日的繁华,如今虽荣景不在,却多了一份山中小镇的宁静,适合旅人放慢脚步,穿梭於小巷弄间拍照、欣赏风景。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