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

定位点
紧邻淡水河的空军三重一村
行程类型:
户外踏青、怀旧老街
旅游天数:
1日游
适合对象:
大众、亲子

推薦路線

Day

      游程介绍

      定位点
      许多人能对二战史侃侃而谈,却对台湾的国防文化一知半解,其实新北市拥有丰富的国防文物及军事文化资产,对武器迷、军事迷来说,必定是精采的朝圣之旅,即便是一般民众,也可以透过结合周边旅游景点,来场增进国防知识的小旅行。

      晨起前往新北市军人忠灵祠结合武器公园,缅怀烈士之余,顺道游逛多达十六项陆海空的退役武器,而後前往土城弹药库,探索从前国防部存放军火弹药、封闭了50余年的神秘之地,午後则踏入北部地区最完整的防炮部队眷村「空军三重一村」,参与地下甬道导览、寻找经典怀旧美食,感受 1950 年代的时空氛围。

      全台最大武器公园 军事迷必访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2

      新北市军人忠灵祠依山而建,进入祠堂前,还有一段不短的阶梯要走,拾级而上的过程中,彷佛也静下了心,涌起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武器公园环绕着军人忠灵祠,为全台展示国防部武器规模最大的公园,包含了陆、海、空军多达 16 件军事装备,例如 TF-104G 星式战斗机,机翼薄短,形似飞弹,跳脱美国空军厚重设计的趋势,以轻盈简单为特点,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拥有两倍音速的战机,被赋予「银色天神」美名。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3

      曾保家卫国的退役装备如今被安置於此,即便没有背景知识,也能透过立牌及展示进一步了解军器设备的时代意义,在武器公园走走逛逛,不仅枝叶扶疏,还有山樱花可以观赏,为庄严的祠区注入了盎然生机。公园後的大同山有多条登山步道,每逢周末总吸引登山客前来健行,沿途凉亭视野开阔,树林城市美景映入眼帘。

      城市之肺 土城的生态宝库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4

      自土城金城路转入和平路,水泥丛林般的都市风景瞬间转变为田园景观。国民政府迁台後,随即设立了土城弹药库存放军火弹药,被军方设为管制区,直至 2007 年,最後一批驻守的军方人员才撤出,土城市公所(现土城区公所)推动绿化,从前的消防池逐渐转变为生态公园的池塘,如今不仅保留了兵营、库房、哨所等过去的军事场域,还担当了城市之肺的重任。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5

      与大安森林公园的腹地相比,土城弹药库足足大了三倍之多,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绿地,更为土城的生态宝库,白天有亲子共学的食农与生态教育场域、马术教室,夏夜还有萤火虫的踪迹。

      北部地区最完整眷村 结合多元场域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6

      午後,步入紧邻淡水河的空军三重一村,一排排飘扬的国旗、白色横纹的红底木门、街头标语映入眼帘。早期是日军的防炮阵地,总督府为防御空袭在周围兴建防空炮台,作为守护台北桥跟总督府的最後防线。而後国民政府迁台,於此陆续兴建眷舍,直至 1996年 眷户迁出改建至今。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7

      在世代递嬗下,空军三重一村可说是北部地区最完整的眷村,不仅保留日治时期建筑的防炮阵地,还有地下甬道遗迹。跟随导览人员的脚步,在迷宫般的甬道里认识存放弹药的空间规画及体验空袭警报大响的紧张感。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8

      漫步园区,会发现老眷村已在时代中逐渐与多元文化场域结合,除了和壁画、装置艺术合影,还可以欣赏驻村艺术家的作品。晚间则在此安排质感餐厅、酒吧,品尝人气餐厅的面食、卤味,一尝复古眷村的特色料理。
      新北全民国防之旅9

      ★ 空军三重一村「园区导览、甬道体验」时间表
      平日一~五:11:00、15:00
      假日、连续假日:11:00、15:00、16:00
       
      上一则
      微笑山线-山林茶香日
      古称三角涌的三峡,是由三峡河、大汉溪、横溪汇流成的三角平原,三峡自清代起即是新庄与桃园大溪之间的水陆交通枢纽,三峡山区丰富的山林资源如大菁、樟脑、煤矿、茶叶等使三峡持续兴旺,繁盛的商业活动造就了三峡老街的风华。来到三峡旅游,首站拜访清水祖师庙,欣赏经艺术家李梅树整建後的东方艺术殿堂,在巴洛克式的老街品尝美食後,沿着横溪向山区前进,在微笑山线的成福山地区来场山径探索、体验从采茶到品茗的产业之旅。香火鼎盛的三峡清水祖师庙,草创於1769年,主祀起源於泉州安溪的清水祖师,庙宇以「五门三殿式」形制建造,1947年由时任三峡代理街长、艺术家李梅树主持修复工程,邀请台湾美术界、书法界、雕刻界、建筑界的翘楚参与,在无数信徒与匠师们的牺牲奉献,以精湛的工艺,成就了不朽的庙宇艺术,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殿堂」。紧邻清水祖师庙的三峡老街,自清代以来即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三峡老街的街屋主要是兴建於日治时期的洋楼建筑,巴洛克式的牌楼与绵延不尽的红砖拱廊是三峡老街标志性的景象,也是三峡过往荣景的证人。三峡老街汇聚了古蹟、美食和文化元素,街道上满是了樟脑、染布、茶庄、中药店和杂货店,皆为清代、日治时期三峡地区的主要产业。走在古朴的老街中,买块远近驰名的三峡金牛角、品尝古早味豆花,感受三峡的旧时氛围与风华。驶入110号公路,由西向东沿着横溪逆流而上,约莫20分钟的车程即可抵达成福山步道,来场生态与产业之旅。成福山属於新北市微笑山线的一环,与长寿山、十八罗汉奇岩、石门内尖山等群峰连成一线,组成土城与三峡的区界棱线。新北市微笑山线携手天芳茶行,邀请大小朋友到三峡成福,在大自然环绕的小径当中,认识茂密森林内植物的故事,并走入茶园,亲自参与采茶、制茶到品茗的过程!三峡成福地区紧邻横溪,是新店安坑与三峡老街间的中继点,邻近的九阄曾是茶菁交易中心,早年甚至比三峡老街还要热闹,「九阄」这个特殊的地名来自为清代拓垦时,以「捻阄」(抽签)的方式进行土地的开垦分配,此地抽到第九股故被称为「九阄」,日治时期此地曾铺设过轻便铁道。跟着导览老师漫步於成福路203巷,老师细数三峡山区的丰富生态,如晚上的烟火-碎花棋盘脚、平地四大神木(樟脑、榕树、茄冬、枫香)、翡翠树蛙等等的趣味知识与生活运用。以生动活泼的解说方式引领大家分辨青枫/枫香、千年芋/姑婆芋、笔筒树/桫椤等森林内常见的植物。沿途经过成福煤矿场,是由三峡在地望族於1916年创办,煤矿曾是三峡十分重要的产业,成福煤矿场的采矿事业於1983年结束,煤矿场办公室、矿坑口土地公庙、煤矿宿舍等建筑仍保留至今。下雨了!拿起姑婆芋当雨伞,成为森林里的小龙猫。自日本时代开始制茶,三峡天芳茶行至今已交棒予第五代,是三峡在地的制茶世家,三峡的茶叶产业萌芽自200多年前,多山的地形与潮湿的气候提供了茶园良好的环境,日治时期三峡茶曾以「日东红茶」品牌在国际上红极一时,1949年三峡被规划为绿茶产区,全盛时期占台湾绿茶总产量超过4成,最为出名的产品即是「龙井」与「香片」。1950-70年代,制茶与采煤矿是三峡山区经济发展的两大火车头,甚至有不少矿工下班後会到茶园兼职采茶补贴家用,1990年代受到进口的低价茶叶挤压,三峡茶产业日趋没落。天芳茶行在这波冲击之下仍持续经营,透过制茶竞赛、优良茶竞赛闯出新天地,至今已荣获16次碧螺春比赛冠军。如今的三峡茶以碧螺春、龙井最为知名,另有蜜香红茶、白茶、包种与东方美人等等。将沸水注入茶碗,让茶叶缓缓在热水中舒展开来,温暖茶汤疗癒身心。「三连拍喔三连拍喔!」,来三峡旅游的标准三连拍姿势:一心(💚)二叶(✌️)三角涌赞(👍),趣味呈现三峡的茶叶采摘文化。戴上斗笠、提起采茶篮,进入茶园寻找「一心二叶」,三峡的茶树为青心柑仔种,色绿味甘,最适宜制作龙井茶,青心柑仔每周可采摘一次嫩芽,比起包种与文山须40天,清心柑仔可谓是最适合采茶体验的树种,寻找茶园内一心二叶状的嫩芽,小心翼翼地将每片茶叶亲手收入篓中,制成最甘甜的茶汤。炒菁、揉捻、烘乾是制作绿茶的关键步骤,每个阶段的温度和时间掌控都对最终的茶叶品质产生深远影响,这些细节是制茶师傅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所在。运用炒菁後的茶叶排列出可爱的图案,在经揉捻过後获得自己手做的好茶,让茶香随着三峡山区的云雾蔓延。
      也许你想看
      返回页面顶端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