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巷弄裡的驚奇食堂,廟口前的庶民美食

定位點
新莊廟口夜市
庶民美食齊聚廟口!美食作家王浩一曾說「每到陌生的小鎮,我第一個問當地人的就是中山路上的大廟是哪家,接著就是附近的菜市場在哪,只要找到這兩個地方,你就認識這個小鎮的一半了。」為什麼大廟這麼重要?在早期人民會在信仰中心的廟舉辦迎神賽會,小吃生意也隨之聚集到廟旁,時代發展這些小吃攤逐漸形成具有規模的夜市,因此要尋找古早味小吃,往廟旁鑽就對了!新北市觀光旅遊網從新北各廟口夜市挑選出5家兼具歷史與人氣的古早味小吃,想吃好料就往下看下去吧。

蘆洲廟口夜市
位於蘆洲湧蓮寺旁的「周烏豬切仔麵」,開業至今已有數十年,號稱是蘆洲切仔麵的開山鼻祖,現已交棒由第四代經營。到底什麼是「切仔麵」呢?「切仔麵」原意是指煮麵上下搖動瀝乾水的動作,在閩南話中的同音就是「切」。除了切仔麵外,店內的小吃種類豐富價格也相當經濟實惠,肝連、嘴邊肉、粉腸、白菜滷等清一色銅板價,想吃什麼儘管點不怕傷荷包,叫上一碗切仔麵,配上各式小菜就是澎湃的一頓晚餐囉。

 
周烏豬切仔麵
周烏豬切仔麵
周烏豬切仔麵
周烏豬切仔麵
周烏豬切仔麵


氣溫漸涼來碗熱騰騰的藥燉湯吧!同樣位於蘆洲廟口夜市內的這家盧記藥燉排骨,也是有30多年歷史的老店囉。店家下午才開始營業,提供藥燉排骨、土虱等。藥燉排骨老闆大方給上滿滿的排骨,肉嫩又帶有藥燉甜味,沾上沾醬吃超滿足。土虱提供魚身、魚頭供選擇,大到滿出碗的土虱頭雖然長得醜醜的,卻是饕客才懂的美味。好味道即使是夏天也有不少饕客甘願一邊流汗一邊啃排骨呢。
盧記藥燉排骨
盧記藥燉排骨
盧記藥燉排骨
盧記藥燉排骨


新莊廟街夜市
同樣位於慈祐宮前這家古早味鹹湯圓有著60年歷史,賣的是傳統的鹹湯圓、小吃等,能夠屹立不搖一甲子自然是有其原因,鹹湯圓皮Q不黏牙,一口咬下可以吃到帶有微微胡椒香的肉餡,調味簡單卻很涮嘴。另外每桌必點的虎皮蝦捲可以吃到一整隻蝦,腐皮炸過後酥酥脆脆趁熱吃剛剛好。還有現炸紅燒肉,肥瘦均勻不乾不柴也是桌桌必點的小菜呢。
 
古早味鹹湯圓
古早味鹹湯圓
古早味鹹湯圓
古早味鹹湯圓
古早味鹹湯圓


位於新莊慈祐宮前的潤餅捲可是當地有名的排隊小吃,不用看地址、不用找導航,只要看到慈祐宮前的排隊人龍就知道了。店家有近三十年的歷史,賣的是傳統口味的潤餅,一卷50元,薄薄餅皮內包上豆芽菜、高麗菜、豆干、菜脯、紅燒肉、花生糖粉和蛋酥,刷上甜甜醬汁捲起超級美味。有趣的是店家過去曾賣過刈包,但光是包潤餅都快忙不過來了,不得已忍痛停賣刈包,現在雖然只賣潤餅捲生意依然好得嚇嚇叫。
 
廟前潤餅捲
廟前潤餅捲
廟前潤餅捲


中和廟口夜市
真的假的?!個頭大、餡料飽滿的鍋貼一個才5元!!!這家位於中和廣濟宮對面的巨鼎鍋貼,從早上六點就開始營業,是中和當地人的早餐口袋名單。鍋貼一個5元、酸辣湯一碗20元,CP值可說是高到不行,也難怪非用餐時段也常見排隊人潮,現煎鍋貼一口咬下,韭黃與肉汁香氣在口中噴發,再配上一口帶著微微胡椒香的酸辣湯,早餐來上一份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巨鼎鍋貼
巨鼎鍋貼
巨鼎鍋貼

相關照片

上一則
【青春山海線】品味新食尚
今年秋天,要玩耍、更要玩味!新北市青春山海線,要帶您走訪淡水的漁人碼頭、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紅毛城,還能一路玩到三芝淺水灣和白沙灣。觀光旅遊局還整理出青春山海線「食」尚地圖,嚴選6家在地特色店家,要讓您不僅玩耍,更要玩味。跟著人情味去旅行 玩出「食」髦新品味三芝擁有大自然的原始風貌,旅客來到三芝可以享受寧靜的鄉村之美,可以安排屬於自己的旅遊方式。無論是沿著雙灣自行車道騎單車,或是在淺水灣追風踏浪欣賞夕陽美景,都是休閒假日最好的紓壓方式。跟著新北市政府推出的青春山海線旅遊,裏頭還暗藏「食」髦新品味,papa在三芝的老闆把他對父親及家鄉的思念,運用空間配色美學做裝潢設計,打造別具特色的建築,食物香融合濃濃人情味,讓咖啡館不只是咖啡館,多了溫暖在其中。嚴選在地食材 創造在地新「食」尚 淡水除了大家熟悉的紅毛城、漁人碼頭、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淡海輕軌藍海線也即將通車,遊客可以開發更多周邊景點。淡水不只有老街小吃,其實沿線有很多特色餐廳可以挖寶。Dave&Jess大衛潔希市集x餐廳、小川鍋物、和正農作…等餐廳透過與小農合作,推出有機作物料理、在地特色餐點,強調吃的健康、安心,要把吃原味、當季食物的觀念帶給消費者。Papa在三芝 一個月營業不到十天,沒有開放的時間或沒預約都不能進入,老闆當初買下這塊地是想給父親養老用,但後來父親生病離世,老闆就將對父親的愛和思念都寄託於此,它不但是一間咖啡館,也是一間包棟民宿,所以想來住一晚也沒問題,而老闆曾是髮型設計師,還會幫人剪頭髮呢!二號倉庫咖啡館為農會米倉改建而成的特色咖啡館,主人江家兄弟過去在外工作,為找回兒時記憶決定回到家鄉重新開始,以發展三芝地方特色為目標。館內裝潢採用象徵海洋資源的咕咾石藝術牆、象徵山林資源的箭竹竹廉。就連餐點也大量運用三芝特產,如山藥、筊白筍等,讓遊客在二號倉庫可以徹底感受三芝。之間 茶食器用茶、料理和器物講故事,以土地創生為思維。成員有著共同美好的願景、方向和對土地的熱愛。除了提供結合在地食材的特色餐點,亦盡力於在地創生的工藝、課程和文化活動。除此之外老闆翁俊杰也連結淡水七家各有精采故事的店,推出「南瓜食驗生活節」,讓每家店用南瓜製作創意料理,串起淡水的一日體驗旅程。Dave_Jess大衛潔希市集x餐廳大衛和潔希畢業後雙雙到海外工作,直到決定共組家庭才結束外派回到淡水紅樹林定居。然而因為有了小朋友,每週必須製作嬰兒副食品,進而開始認識食材並講求其新鮮度以及安全性。大衛和潔希與頂田寮有機農場農場合作。一腳踏入大衛潔希,印入眼簾滿是小巧的木框裝載著各式新鮮蔬果,貨架上陳列包括成份天然的洗沐用品、嬰幼兒食用品、天然釀造的調味料、冷凍肉品漁獲以及進口油品醬料等。市集區的蔬果、農、漁、牧、油品皆與大衛潔希廚房所採用的食料一致,食材看得見,所以更安心。因為新鮮,所以美味,更能兼顧營養、健康、環境友善的理念!小川鍋物老闆娘Demi因本身工作與設計相關,加上長期與日本人、廚界職人及台灣小農接觸,打造了以日式、精緻、健康、小農為特色的小川鍋物。這裡的蔬菜都來自全省各地,無農藥、無毒轉型期與有機的小農作物。小農產量不多也不穩,常常這個農田採收完了就得去找下個農田,採回來的青菜再經過清洗、挑選以及處理蟲咬的不完美菜葉,所花費的人力成本極高,但為了新鮮、健康的食材,所以小川堅持這樣做,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幫助台灣用心做事的小農。和正農作和正農作創立於2016年,發跡於淡水小鎮,堅守樸實肯做,秉持著【更好的台灣味】企業理念以及發揚職人精神,吃一口就知道好壞,致力於推廣台灣在地好食材結合到麵包裏頭,發掘烘焙食品多樣的可能性。從在地栽種的小麥台中選二號硬紅春麥,到使用其他具台灣代表性的食材,如嘉義布袋的春鹽,紅心地瓜,大甲芋頭,台灣香腸,台灣啤酒,甚至是珍珠奶茶,台式麻辣鍋等。希望藉由台灣好食材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在地好麵包。
下一則
淡水女路|微姯旅行
漫步於淡水河濱的棧道,迎著徐徐海風,欣賞絕美的海上夕陽,轉入淡水老街,品嘗淡水阿給、魚酥等在地小吃美食,風光明媚的淡水,總能讓到訪的旅人卸下平日工作的重擔,調整步伐找回生活感,這等優美的環境,也讓淡水孕育出眾多優秀的文化、休閒產業人才。這次,我們跟著旅學堂引路人-張聰明的腳步,自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的千坪空中草原出發,拜訪淡水的女性故事。一滴水紀念館綠樹蓊鬱的和平公園中,一滴水紀念館靜靜的座落於步道底端,1990年代,臺灣與日本分別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與關西大地震,大地震的傷痛牽起了臺日兩地的共感,2005年,日方將一座位於福井縣的木造古民家,移築至新北淡水,歷時五年,在臺日兩地人民的合作與努力下,完成了這項艱鉅的工程,見證了臺日之間的賑災情誼。「一滴水」,取自於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日本文豪水上勉先生的禪宗思想,在珍惜萬物資源之外也象徵了移築工程中每一位無私付出的人們,一滴水紀念館內設置了水上勉文庫及陳舜臣文庫,促進臺日間的文學交流,建構一滴水紀念館的榫頭銜接方式達20餘種,六百多根樑柱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凸顯出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一滴水紀念館前的S型步道是滬尾藝文步道,精選數十幅以淡水為主題的畫作與詩文,豎立於以金色為主調的步道兩旁,在夕陽光的的照射下格外閃耀,淡水的山河美景觸發了無數創作者的靈感,馬偕、石川欽一郎、林獻堂、陳澄波、林玉珠、蔣勳等名家都在淡水留下了傳世之作,漫步於藝文步道,猶如參訪一座戶外美術館。淡水畫家林玉珠在陽光灑落的樹林間,畫家林玉珠手持畫筆,靜靜地凝視遠方寫生作畫,出身於淡水的林玉珠,是日治時期繼陳進之後第二位崛起的臺灣女性畫家,林玉珠在就讀淡水女子公學校(今文化國小前身)時就喜歡繪畫;1932年進入淡水女學院(淡水高等女學校前身)就讀,遇見了自日本歸來的美術老師陳敬輝,在恩師的指導下,林玉珠以自身的天賦與後天的努力,創作了多幅以家鄉淡水風景為主題的畫作,17歲那年即以《河口燈塔》入圍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聲名鵲起,成為臺灣畫壇耀眼的新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林玉珠與同為出身淡水的醫生作家王昶雄結為連理,王昶雄的代表作品即是廣為傳唱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兩人年少時約會相送時的巷弄,成為了今日的重建街戀愛巷,林玉珠在70多歲時仍不減對美術的熱情,續拾畫筆,繪下淡水的美好山河。高爾夫天后涂阿玉出身臺中豐原的涂阿玉,以6000元購入二手球具後展開高球生涯,北上到淡水高爾夫球場拜師學習,涂阿玉的職業生涯活躍於1970-90年代,是臺灣第一位贏得LPGA巡迴賽的高球選手,並在日本女子高壇締造71勝、七年賞金后的不朽成績,榮登日本高爾夫名人堂,是2010年代曾雅妮成為世界球后前,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高爾夫選手。涂阿玉的師傅陳金獅是淡水在地人,被尊稱為「臺灣高爾夫球之父」,曾主持臺灣高爾夫俱樂部,這座地處淡水河口小丘陵上的百年高爾夫球場,正是臺灣史上第一座高爾夫球場,這座臺灣高爾夫球運動的啟蒙地,培育了多位臺灣高球名將,從淡水出發,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雲門劇場走入雲門劇場,4000多筆感謝芳名錄銘刻於檜木牆上,這是雲門舞集對於來自臺灣與海外民間捐贈者鄭重的謝忱,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在創辦人林懷民的帶領下,以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為底蘊創作出一齣齣感人肺腑的現代舞蹈,2008年一把無情火燒毀了雲門位於八里的排練場,這場臺灣藝文界的重大損失,在透過新北市政府的協助下,於中央廣播電臺的淡水舊址打造新雲門劇場,田中央建築事務所以淡綠的玻璃帷幕將劇場融入四周環境,戶外園區羅列了朱銘大師人間系列的雕塑,迎接形形色色的眾生。永遠的舞者羅曼菲一座青銅雕像以優雅的姿態在荷花池中旋轉著,她是雲門的舞者-羅曼菲,羅曼菲是臺灣著名的舞蹈家,曾遠赴紐約大學攻讀舞蹈研究所,也是雲門2的首位藝術總監,在林懷民為她量身創作的「輓歌」當中,羅曼菲以連續十分鐘不停歇的旋轉,將哀思的意念傳遞給無數的觀眾,撼動人心的演出背後是羅曼菲無可比擬的深度與堅強。雕塑家林健成,透過裙襬的蝕洞,讓光影隨著時間推移緩緩迴旋,將舞者的精神永遠延續。160年前現代思潮隨著開港通商登陸淡水,為臺灣社會帶來了許多衝擊,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逐漸起了變化,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在不同的領域嶄露頭角、登上世界的舞台,新北市政府攜手旅學堂、新北市社區關懷協會,推動「淡水女路」,培訓二度就業婦女成為在地導覽人員,由淡水女性說出女子在淡水的歷史,在與過去對話的過程中,綻放淡水的精彩。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