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一日遊】走進雙溪,淡蘭野行

定位點
淡蘭古道中路
沁涼的空氣中帶點芬芳,山道綿延,循著雙扇蕨的指引,來一趟秋日的野行。

一日遊
淡蘭山徑健行︰中坑古道,尋訪雙扇蕨(4小時)→車程30分→雙溪平林休閒農場︰品嘗山藥料理與DIY野薑花粽(1小時)→農場森林導覽︰遇見台灣原生種。(1小時)

雙溪地區遍佈淡蘭古道路網,淡蘭古道依空間分布及功能特質,可區分為具有官方性質的「北路」、主要為民間拓墾的「中路」,以及因茶販商賈往來而開闢的「南路」,各有其歷史定位,位於雙溪的中坑古道為中路山徑系統之一。
先民將河岸谷地闢建為層層梯田,廢耕後形成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幽靜山谷,綠草芬芳,清溪潺潺,水牛漫步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若世外桃源。沿途有珍稀的蕨類活化石-雙扇蕨為你引路,長於淺薄岩壁成群蔓生,是淡蘭古道路網的識別標誌。
為維護中坑古道的歷史風貌與自然環境,新北市政府秉持「復舊如舊」的原則,以手作步道的方式與理念,進行古道修復,低度干擾,落實對環境與棲地友善的行動。步道上利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石砌拱橋,是以傳統工法建築再造,是古道的重要地標,記得打卡留念喔!

【達人帶路】
仔細觀察沿途路徑,步道有用石塊堆砌而成的渠道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雙溪山區長年多雨,土地泥濘,為了導引雨水,避免過多的雨水漫流步道,造成步道舖面與泥沙流失,以石塊排列出水路,讓水可以順利排出,除了延續步道的壽命也提升行走的舒適度。
【雙溪中坑古道服務資訊】
1. 團體服務︰團體5人以上(含)欲體驗淡蘭中坑古道健行,可事先與雙溪平林休閒農場聯繫,農場提供專車接駁與步道導覽解說服務,相關費用請洽農場諮詢(02-2493-4016)。
2. 路程時間︰海拔高度160~597公尺,全程路程約4小時。
3. 注意事項︰
※ 建議結伴同行,並找合適領隊或連繫雙溪平林農場,提供導覽解說專業服務。
※ 應視個人身體條件,調整健行行程,切勿勉強,若有身體不適,應告知領隊。
※ 淡蘭古道多為原始山徑,步道濕滑,請一定要穿著防滑的登山鞋/雨鞋,以及攜帶登山杖。
※ 山區氣候多變,請記得攜帶雨衣與行動糧。
※ 若天氣寒冷,請穿著保暖衣物(建議洋蔥式穿法)。
4.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 雙溪中坑古道】
公車780: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下坑口站下車。下車後依盤山坑指標前行,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0.85公里)。
公車781: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長源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1.9 公里)。
公車F812: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外柑活動中心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2.6 公里)。
【自行開車 - 中坑橋】
1.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口(北42線約27.5K)→「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中坑橋
2.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106縣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長源村6鄰」指標左轉→中坑橋

雙溪平林休閒農場︰品嘗山藥料理與DIY野薑花粽
「清新的白色花朵,悠然挺立在水邊、山澗、野溪,如蝴蝶般翩翩的穿梭在枝稍」雙溪潮濕的氣候環境與乾淨的水源,正適合野薑花生長。6月~9月歡迎造訪農場的主題花園一覓芳蹤,看看野薑花的百變姿態,還能品嘗農場特色的野薑花料理。

多雨的雙溪氣候環境則適合山藥生長,通常選在年初時播種,9月開始收成,栽種期約7~8個月,每年9月~12月,農場與當地小農職人合作,設計農事體驗的行程,預約拔山藥與地瓜活動,親手下田挖土拔山藥喔!自然耕種的山藥,味道清爽,營養價值極高。農場的野薑花與山藥料理一年四季皆有提供,不容錯過的在地美味,等你嘗鮮。


農場森林導覽︰遇見台灣原生種
「你指著農場內那株挺立的粉紫花朵,問我這是什麼?」
「臺灣油點草」
「蛤?這裡只有你跟我,哪會很吵?」
「這是臺灣油點草,是臺灣特有種植物」

有趣的植物名稱,常常讓民眾會心一笑,臺灣油點草的花期約在每年9月到11月,有機會歡迎一賞芳澤。
漫步在蕨類植物區,和臺灣桫欏打聲招呼,它一襲長裙拖地,優雅地站在步道旁,靜靜地迎接每位來訪的遊客,正中央總伸出一個問號的小拳頭,這個小拳頭還毛茸茸的,玩個剪刀石頭布,你必勝無疑。

如何到雙溪
搭乘公車前,建議上大臺北公車資訊系統 https://ebus.gov.taipei/ 確認公車班次與時間等資訊。
1. 前往到柑腳、泰平地區︰雙溪火車站搭乘780與781公車
2. 前往虎豹潭、壽山宮︰雙溪火車站搭乘F815公車

相關照片

上一則
淡蘭古道:手作步道、紀錄片、書籍
淡蘭古道,是清代往來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的重要山徑,在臺鐵宜蘭線通車前肩負兩地間的交通重擔。淡蘭古道並非僅僅是條串連淡水廳與噶瑪蘭廳之間的「線」,200多年來,雪山山脈尾稜乘載了原住民的獵徑、漢人拓墾者的足跡、貿易商賈的據點、軍隊巡視的行伍等無價的歷史記憶,無數先民們在這數十條綿密錯縱的山徑穿梭,淡蘭古道可謂是見證了北北基宜的發展史,是屬於臺灣的朝聖之路,如今已被指定為「國家級綠色步道」。2015、16年-「重現淡蘭百年山徑」鐵路、高速公路出現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重大的交通變革,淡蘭古道原有的交通功能被取代,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但百年來它仍靜靜存在於北宜之間的山區內。自2015、16年起,臺灣千里步道協會,與北北基宜跨縣市共同合作「重現淡蘭百年山徑計畫」,藉由梳理文獻、圖資、訪談等資訊,獲得初步定線背景,並配合歷史、文史地景、遊憩系統、安全等考量,規劃出今日有系統的淡蘭山徑路線,並以雙扇蕨作為識別標誌,打造淡蘭古道的品牌。結合公、私資源,官民合作以手作步道的工法逐步修復古道,手作步道的理念是不依賴重機具與工程包商,而是以簡單工具、就地取材的方式,透過志工參與,集眾人之力修復步道,使步道持續融入現有地景、忠於原有文化路徑之精神,歷經數年努力,再現淵遠流長的百年淡蘭古道。2018年-《淡蘭古道三部曲》為推廣淡蘭古道的生態與人文,新北市觀光旅遊局與享譽國際的蕭青陽導演合作,走遍淡蘭古道北、中、南路段,推出《淡蘭古道三部曲》,由「功夫之道」、「先民之道」到「養生之道」,蕭青陽導演在百年山徑中,安排傳統戲曲樂師現場演奏,並錄下蟲鳴、鳥叫與溪水等大自然的聲音,呈現古道上多面向的生命力。《淡蘭古道三部曲》於2021年榮獲第14屆「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ART & TUR - International Tourism Film Festival)運動與休閒類宣傳片首獎。2023年,為《淡蘭古道三部曲》所製作的原聲專輯Beginningless Beginning,更勇奪得第65屆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最佳唱片包裝獎,讓淡蘭古道躍上國際舞臺。2019 年-《淡蘭古道-北路》淡蘭古道第一本旅遊書《淡蘭古道-北路》,延攬最熟悉淡蘭古道的臺灣千里步道協會、文史工作者及登山專家,在歷經18個月的企劃編撰後推出,介紹北路途中的人文歷史、小鎮故事、動植物生態以及推薦路線,充滿質感的編排使新書一上架深受好評,至今已至五刷,不少旅人都是帶著本書,一步一腳印地體驗淡蘭古道北路的沿途種種,譜出屬於自己的古道故事。2020年-淡蘭古道主題網借助智慧科技開發淡蘭古道主題網,首創UI/UX山徑互動地圖,梳理淡蘭古道綿密交錯的山徑,從使用者的角度設計,將行前準備、行程規劃、GPX、交通、天氣及休憩等資訊進行介接與整合,輕鬆掌握各類登山資訊,全方位探索淡蘭古道豐富的歷史人文及自然生態。2022年-《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在廣受好評的《淡蘭古道-北路》後,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再度攜手多位淡蘭達人推出《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書寫淡蘭古道北、中、南路各路旅途見聞、探訪淡蘭古道中22處在地職人與店家故事,囊括實用的全路健行指南及精美相片,並由金鼎獎畫師,在親自走完淡蘭全線後所繪製出精美拉頁地圖,亦收錄了淡蘭古道從定線至品牌形塑背後的故事,期許一同走向下一個百年。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推廣淡蘭古道至今,以讓淡蘭古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長距離步道,在網路、影片、書籍的行銷宣傳之外,也與許多民間組織合作,舉辦了如手作步道工作坊、登山講座、國家綠道導覽員培訓等,讓這條百年山徑,再次因人們的交流與造訪,延續繁盛下去。
下一則
淡水里山|女力帶路
美麗的河岸風光與漁人碼頭的夕陽景色,是大多數人對於淡水的第一印象。然而,淡水的精彩遠遠不僅限於河濱地帶,淡水區面積廣達70平方公里,由淡水河岸、丘陵地帶、大屯火山群構成,淡水因此有著許多帶有崎、崁、坪、湖、泉、谷等字的地名,反映出淡水多丘陵的地形。生態棲地、人類聚落、農業耕地交織的淡水里山,經歷數代人的農墾,目前以發展休閒農業為主。跟著新北捷運、淡水旅學堂,一起搭乘淡海輕軌,以悠閒的腳步走入淡水里山,在農村女力的帶領下,探索靜謐優雅的山之淡水。自淡海輕軌綠山線-淡金鄧公站下車,取櫻花大道右側的小徑前行,步入淡水里山地帶,沿途有灌溉水圳、土地公廟、榕樹公相伴,田園風光令人忘卻都市塵囂。小徑的底端是淡水三空泉,顧名思義就是泉水湧出之地,返鄉青年Kevin經營的阿三哥農莊,就位於這得天獨厚的水源地。阿三哥農莊與洛神花季阿三哥農莊順應節氣,四季推出不同的農業體驗、包括養蜂、採茶、DIY茶籽油肥皂、親子烘焙課等。秋季的阿三哥農莊,是洛神花的採收時節,滿樹紅豔的果實,散發迷人的光澤,正適合走進田園盡享採摘樂趣。 提著茄仔袋、戴上斗笠,走進農家的無毒農園,將如紅寶石般的洛神花萼俐落採下,湊滿30朵後將果實分離,汆燙後加入糖,DIY製作酸甜可口的洛神花果醬。搓揉在來米糰後,以傳統的擦板從洞眼中搓出粉條,古法手作米苔目,以滾水煮熟後冷卻,加進洛神花果膠內,成爲一道美味的甜品。「吃是種享受、好好吃飯!」,農家宴席上桌,淡水農家的得意之作-大灶油飯、洛神排骨、茶籽油生米、茶油麵線煎等佳餚一一上桌,每一道都健康且美味,以感謝的心情享用這桌低調的奢華。淡水女路-阿三嫂「農莊的名稱是阿三哥農莊,那阿三嫂在哪呢?」,話音剛落,阿三嫂微笑著從廚房走出,來到餐桌旁與大家見面。向大家細心介紹午宴的菜色,並分享迎賓茶—龍眼花茶背後的故事。吟詠了自己創作於日曆上的臺語詩《龍眼花》,詩句中充滿對父親的回憶,以及從前農村生活的智慧。就在眾人仍沉浸於阿三嫂的故事時,眼前的「阿三嫂」揭開謎底,原來,這是一場精心規劃的行動劇!這場演出由「淡水女力 4.0」學員們實地口訪阿三嫂後,根據在地故事創作而成。淡水女力 4.0 致力於挖掘淡水婦女在家庭、社區及職場中的豐富故事,透過田調與口訪成果,推廣女性價值與力量,連結淡水在地的文化脈絡。 阿三嫂帶路!鄉土詩與木炭窯謎底揭曉後,正牌的阿三嫂以爽朗的笑容正式出場!帶領大家再次走入農園,小徑上每一個植物的解說牌,都是阿三嫂自己創作的鄉土文學,幽默且充滿童趣,令人會心一笑。來到農園中央,巨大的木炭窯佇立其中,以相思木為材料,三空泉一帶在過去曾有高達80座木炭窯,是過往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生活用燃料。然而,隨著瓦斯普及,木炭窯逐漸被遺忘,阿三嫂特別保留了這座木炭窯,將這份生活中的歷史記憶傳承下去,讓下一代能從此讀懂淡水里山的過去。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