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二日遊】雙溪‧農Stay

定位點
林益和堂
遠離都市叢林,感受自然的呼吸與頻率;走入淡蘭,探探前人往事,和里山農人聊聊天,看見滿是皺紋的笑容背後是知足與安樂

第一日
入住雙溪平林休閒農場︰農事體驗與童玩DIY(3小時)→車程5分→茶花莊與莊貢生古厝︰建築巡禮、山茶花種植(1.5小時)→車程5分→雙溪老街︰林益和堂、渡船頭、東和戲院遺址(走讀約1.5小時)→晚餐︰在地老街尋好味(1小時)→雙溪平林休閒農場︰夜觀活動(1.5小時)

第二日
雙溪平林休閒農場→車程30分→淡蘭山徑健行︰中坑古道(往返4小時)→車程5分→柑腳驛站歇歇腳,喝咖啡(1小時)→車程30分→雙溪平林休閒農場:午餐(1.5小時)→車程5分→雙溪老街購買伴手禮(1小時)
 
古早童玩設施區
古早童玩設施區
古早童玩設施區
來到古早童玩設施區,早期我們的生活是就地取材、物盡其用,任何資源都需要好好珍惜,連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做,利用竹子、稻草、芒草、鐵罐,就能變化出各式各樣的童玩。
農場精心重現復古童玩,遊客可現場直接體驗,重溫臺灣早期的童年趣味。古早童玩除了提供娛樂外,也蘊含著訓練肢體協調、專注力、惜物愛物、珍惜有限資源的寓意。
受歡迎的勾鐵環遊戲,手持長柄鐵鉤勾住鐵環,在地上滾著前進,需要有高度注意力,一不小心鐵環與鐵鉤就分離。

「你注意到導覽老師手上栩栩如生的蚱蜢了嗎?」現場報名農場草編課程,在老師的帶領下,認識農場種植的芒草,順應植物的紋理,觀察蚱蜢的特徵,在老師一步步教學下,左穿右押,活靈活現的蚱蜢就在指尖中完成;或者跟著老師拿一片葉子,與農場的蟬叫聲和鳴,吹出獨一無二的自然交響樂,原來,農場處處都是寶。
 
古早童玩設施區
古早童玩設施區
隱身在雙溪三忠廟後的長安老街有座見證歷史興衰的中藥老舖-林益和堂,顯眼的屋身有紅磚面與白色橫帶作為裝飾,保留閩南街屋的亭仔腳空間,二樓有外凸的小窗台,牆面有花鳥圖案裝飾,為日據時代台灣所流行的西洋建築樣式,兼顧實用與美觀,仔細觀察,樓面有鑲嵌候鳥南遷及象徵富貴的牡丹花瓦磚是少數保存完整的古蹟。

早期雙溪礦業發達時,街區有許多礦工居住,林益和堂擔負起礦工與居民健康的重任,提供服務與高品質的藥品,深受肯定。時代變遷下,林益和堂傳承了在地經驗與常民文化的智慧,喚起雙溪遊子對鄉土的認同感,以友善和永續環境的互動,展現在地文化自信,秉持環境倫理的原則,營造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環境。

【達人帶路】
紅磚面的白色橫帶,是否似曾相識?此建築風個又別稱為「辰野式」,在日本建築現代化的歷程中,辰野金吾運用磚石混構手法的作品最為著名,並因其廣泛的影響力及其後輩的繼承,對臺灣近代建築風貌產生深遠影響。如森山松之助設計的臺南郵便局、總督府專賣局作品,皆可見到紅白相間帶飾被大量運用。
【林益和堂中藥店服務資訊】
1. 聯絡電話︰02- 2493-1333
2.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長安街3號
3. 服務時間︰週三~週六 09:00-21:00 / 週日 09:00-20:00 / (週一、二公休)
雙溪地區遍佈淡蘭古道路網,淡蘭古道依空間分布及功能特質,可區分為具有官方性質的「北路」、主要為民間拓墾的「中路」,以及因茶販商賈往來而開闢的「南路」,各有其歷史定位,位於雙溪的中坑古道為中路山徑系統之一。
先民將河岸谷地闢建為層層梯田,廢耕後形成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幽靜山谷,綠草芬芳,清溪潺潺,水牛漫步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若世外桃源。沿途有珍稀的蕨類活化石-雙扇蕨為你引路,長於淺薄岩壁成群蔓生,是淡蘭古道路網的識別標誌。
為維護中坑古道的歷史風貌與自然環境,新北市政府秉持「復舊如舊」的原則,以手作步道的方式與理念,進行古道修復,低度干擾,落實對環境與棲地友善的行動。步道上利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石砌拱橋,是以傳統工法建築再造,是古道的重要地標,記得打卡留念喔!

【達人帶路】
仔細觀察沿途路徑,步道有用石塊堆砌而成的渠道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雙溪山區長年多雨,土地泥濘,為了導引雨水,避免過多的雨水漫流步道,造成步道舖面與泥沙流失,以石塊排列出水路,讓水可以順利排出,除了延續步道的壽命也提升行走的舒適度。
【雙溪中坑古道服務資訊】
1. 團體服務︰團體5人以上(含)欲體驗淡蘭中坑古道健行,可事先與雙溪平林休閒農場聯繫,農場提供專車接駁與步道導覽解說服務,相關費用請洽農場諮詢(02-2493-4016)。
2. 路程時間︰海拔高度160~597公尺,全程路程約4小時。
3. 注意事項︰
※ 建議結伴同行,並找合適領隊或連繫雙溪平林農場,提供導覽解說專業服務。
※ 應視個人身體條件,調整健行行程,切勿勉強,若有身體不適,應告知領隊。
※ 淡蘭古道多為原始山徑,步道濕滑,請一定要穿著防滑的登山鞋/雨鞋,以及攜帶登山杖。
※ 山區氣候多變,請記得攜帶雨衣與行動糧。
※ 若天氣寒冷,請穿著保暖衣物(建議洋蔥式穿法)。
4.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 雙溪中坑古道】
公車780: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下坑口站下車。下車後依盤山坑指標前行,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0.85公里)。
公車781: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長源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1.9 公里)。
公車F812: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外柑活動中心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2.6 公里)。

【自行開車 - 中坑橋】
1.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口(北42線約27.5K)→「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中坑橋
2.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106縣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長源村6鄰」指標左轉→中坑橋

相關照片

上一則
O起來 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
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於10/6(五)➡️10/22(日)在新北市鶯歌區展出,主場館為新北市美術館、鶯歌國民運動中心、鶯歌陶瓷博物館、同慶市民活動中心、新太源藝術工坊,共計有14個不同主題的展覽。台灣設計展自2003年開始舉辦,是台灣最具規模的設計展之一,運用設計思考,詮釋主辦縣市的生活文化、特色產業,新北以「○」作為城市的核心意象,蘊含著「環」的概念,凸顯新北環狀的城市樣貌。台灣設計展主展區位於陶瓷之都-鶯歌,鶯歌製陶產業已有二百年的歷史,全盛時期有上千家製陶工廠聚集於此,煙囪林立,這座位於林口台地尾稜與大漢溪之間的小城,積累百年的藝術底蘊在近年來吸引了許多對藝術、對生活有想法的人們移居。來到鶯歌永昌街,踏入釉藥的多彩世界、品嘗台灣農產與法式甜點結合的滋味;在鐵道邊的土角厝,探訪由藝術家們構築出的宇宙;至新北市美術館,看見台灣的設計實力。釉藥堂藝術科系畢業的呂景輝、蔡美如夫妻,在鶯歌靜謐的永昌街開設了釉藥堂,「釉藥」是製作陶器在調配顏色時的顏料,釉藥堂共有多達800種釉藥,全台最齊全。釉藥堂樸素門口的後方,是無比精彩的色彩,來自世界各國的礦石以1公斤小包裝陳列於架上,將各類礦石裝入試管,以不同的比例燒製出千變萬化的顏色,如同走進色彩博物館。釉藥堂以釉藥為起點,引領大眾走入陶土的世界,釉藥之外,也販售各式各樣的陶藝工具,一次擁有製作陶瓷的基底。長縱深的街屋,將釉藥堂分隔出不同的區塊,提供泥染等DIY體驗,邀您踏入色彩與陶藝的世界。日和LiHer同樣位於永昌街的日和LiHer,是何晟榤、張馨文與眷村老樟樹的緣分,自地自建的環保建築在老聚落中顯得十分特別,日和的法式甜點與飲品,皆融入台灣的在地食材,隨著季節與節慶變換品項,如三峽碧螺春、蜜蘋果、鳳梨、柚子等台灣人熟悉的好味道。法式點心融入台灣滋味,甜蜜之餘更是親切,日和的甜點的茶碗與咖啡杯也都是自己手工製作,更不定期會在店內舉辦手捏陶的課程,在門前老樟樹的蔭下,度過舒適療癒的午後時光。夥房別有洞天的百年土角厝,屋內屋外彷彿處在兩個不同的宇宙,位於鐵道邊的夥房原是間歇業的陶瓷廠,六位鶯歌藝術家將這裡改造為侘寂意境的空間,俯拾即是的廢料,在藝術家的創作下融入夥房內的空間。聆聽土角厝內的台灣曲調,欣賞由藝術家創作的事物,忽而火車從窗外通過,喚醒大家內心那份對於歸屬感的渴望。一起圍爐,以炭燒煮水奉茶,甘甜暖心,品嘗私房料理,是團聚的滋味。楊慶林、江坤起、歐鐵、黎幼蓮、鍾承恩、黃茂松等藝術家各自在繪畫、金屬、木作、書法、花藝、茶道、料理等領域揮灑,共聚於夥房,激發不同的想像也構築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歡迎大家的造訪,一起聊天、一起創作。​2023台灣設計展主場館-新北市美術館「2023台灣設計展」於10/6至10/22開展,由經濟部工業局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辦理,台灣設計研究院、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展覽主題定調為「○起來」(唸:圈起來),藉由設計圈起新北在地的核心意象,呈現群力共築的設計精神。主場館新北市美術館位於大漢溪、鶯歌溪混匯流的新生地,以高低錯落的管狀線條,模擬河岸蘆葦隨風搖曳的意象。台灣設計展共分為「A.主展區」共14個主題展、「B.衛星展區」結合新北捷運環狀線策展共7個展區、「C.品味漫遊-新北哩賀」蒐羅新北多條特色路線的走讀活動、「D.設計響應」共32項跨區域展演、「E.城市再造」匯集11種類型的城市改造點,展現新北市藝文能量與在地特色等核心精神。加入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官方LINE@,參觀設計展時僅需輸入展區編碼,即可聆聽語音導覽,深度了解展覽內容!👉前往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官網👉前往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Line@新北市美術館是主展區A1~A10的展出地點,其中A1《新北山河陣》以巨大的投影引領大家走入新北代表性的地景環境;A2《異他方》呈現新北因多元移民呈現的獨特城市文化;A3《@®©》闡述新北製造業由傳產轉型至高科技產業的革新;A4《透新北》在生活產業裡體驗新北,透見對美好生活的想望。A1《新北山河陣》A2《異他方》A3《@®©》 A4《透新北》A5《福爾摩沙0號》以循環設計打造充滿未來感的空間,如同走入近未來的太空艙內;A6《破力》聚焦於當代新北,探究城市基於地理、歷史人文所生長出的破格精神;A7《Life in circle》展出新北青年的生活切片,並透過AI生成影像,結合社群元素虛構出充滿「個人特色」的新北青年房間。A5《福爾摩沙0號》A7《Life in circle》A8《Food in Circle》、A9《Echooo》、A10《Goods To Go》位於美術館戶外園區,將新北的風土好食、特色物件集於鶯歌;A14《共好 Let's go!》位於美術館旁的鶯歌國民運動中心,展出新北市面對當代城市治理課題的回應。台灣設計展在10/6至10/22展出期間,每晚6點起有新北市美術館光影展演。10/7(六)、10/8(日),連續兩天加碼夜間煙火演出,國慶連假期間,來鶯歌體驗陶藝美學、參觀台灣設計展,欣賞夜晚的光影饗宴!A14《共好 Let's go!》
下一則
淡水女路|微姯旅行
漫步於淡水河濱的棧道,迎著徐徐海風,欣賞絕美的海上夕陽,轉入淡水老街,品嘗淡水阿給、魚酥等在地小吃美食,風光明媚的淡水,總能讓到訪的旅人卸下平日工作的重擔,調整步伐找回生活感,這等優美的環境,也讓淡水孕育出眾多優秀的文化、休閒產業人才。這次,我們跟著旅學堂引路人-張聰明的腳步,自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的千坪空中草原出發,拜訪淡水的女性故事。一滴水紀念館綠樹蓊鬱的和平公園中,一滴水紀念館靜靜的座落於步道底端,1990年代,臺灣與日本分別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與關西大地震,大地震的傷痛牽起了臺日兩地的共感,2005年,日方將一座位於福井縣的木造古民家,移築至新北淡水,歷時五年,在臺日兩地人民的合作與努力下,完成了這項艱鉅的工程,見證了臺日之間的賑災情誼。「一滴水」,取自於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日本文豪水上勉先生的禪宗思想,在珍惜萬物資源之外也象徵了移築工程中每一位無私付出的人們,一滴水紀念館內設置了水上勉文庫及陳舜臣文庫,促進臺日間的文學交流,建構一滴水紀念館的榫頭銜接方式達20餘種,六百多根樑柱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凸顯出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一滴水紀念館前的S型步道是滬尾藝文步道,精選數十幅以淡水為主題的畫作與詩文,豎立於以金色為主調的步道兩旁,在夕陽光的的照射下格外閃耀,淡水的山河美景觸發了無數創作者的靈感,馬偕、石川欽一郎、林獻堂、陳澄波、林玉珠、蔣勳等名家都在淡水留下了傳世之作,漫步於藝文步道,猶如參訪一座戶外美術館。淡水畫家林玉珠在陽光灑落的樹林間,畫家林玉珠手持畫筆,靜靜地凝視遠方寫生作畫,出身於淡水的林玉珠,是日治時期繼陳進之後第二位崛起的臺灣女性畫家,林玉珠在就讀淡水女子公學校(今文化國小前身)時就喜歡繪畫;1932年進入淡水女學院(淡水高等女學校前身)就讀,遇見了自日本歸來的美術老師陳敬輝,在恩師的指導下,林玉珠以自身的天賦與後天的努力,創作了多幅以家鄉淡水風景為主題的畫作,17歲那年即以《河口燈塔》入圍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聲名鵲起,成為臺灣畫壇耀眼的新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林玉珠與同為出身淡水的醫生作家王昶雄結為連理,王昶雄的代表作品即是廣為傳唱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兩人年少時約會相送時的巷弄,成為了今日的重建街戀愛巷,林玉珠在70多歲時仍不減對美術的熱情,續拾畫筆,繪下淡水的美好山河。高爾夫天后涂阿玉出身臺中豐原的涂阿玉,以6000元購入二手球具後展開高球生涯,北上到淡水高爾夫球場拜師學習,涂阿玉的職業生涯活躍於1970-90年代,是臺灣第一位贏得LPGA巡迴賽的高球選手,並在日本女子高壇締造71勝、七年賞金后的不朽成績,榮登日本高爾夫名人堂,是2010年代曾雅妮成為世界球后前,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高爾夫選手。涂阿玉的師傅陳金獅是淡水在地人,被尊稱為「臺灣高爾夫球之父」,曾主持臺灣高爾夫俱樂部,這座地處淡水河口小丘陵上的百年高爾夫球場,正是臺灣史上第一座高爾夫球場,這座臺灣高爾夫球運動的啟蒙地,培育了多位臺灣高球名將,從淡水出發,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雲門劇場走入雲門劇場,4000多筆感謝芳名錄銘刻於檜木牆上,這是雲門舞集對於來自臺灣與海外民間捐贈者鄭重的謝忱,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在創辦人林懷民的帶領下,以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為底蘊創作出一齣齣感人肺腑的現代舞蹈,2008年一把無情火燒毀了雲門位於八里的排練場,這場臺灣藝文界的重大損失,在透過新北市政府的協助下,於中央廣播電臺的淡水舊址打造新雲門劇場,田中央建築事務所以淡綠的玻璃帷幕將劇場融入四周環境,戶外園區羅列了朱銘大師人間系列的雕塑,迎接形形色色的眾生。永遠的舞者羅曼菲一座青銅雕像以優雅的姿態在荷花池中旋轉著,她是雲門的舞者-羅曼菲,羅曼菲是臺灣著名的舞蹈家,曾遠赴紐約大學攻讀舞蹈研究所,也是雲門2的首位藝術總監,在林懷民為她量身創作的「輓歌」當中,羅曼菲以連續十分鐘不停歇的旋轉,將哀思的意念傳遞給無數的觀眾,撼動人心的演出背後是羅曼菲無可比擬的深度與堅強。雕塑家林健成,透過裙襬的蝕洞,讓光影隨著時間推移緩緩迴旋,將舞者的精神永遠延續。160年前現代思潮隨著開港通商登陸淡水,為臺灣社會帶來了許多衝擊,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逐漸起了變化,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在不同的領域嶄露頭角、登上世界的舞台,新北市政府攜手旅學堂、新北市社區關懷協會,推動「淡水女路」,培訓二度就業婦女成為在地導覽人員,由淡水女性說出女子在淡水的歷史,在與過去對話的過程中,綻放淡水的精彩。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