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冬季漫步提案—暖湯‧暖心意

定位點
烏來美人湯

來新北市烏來享受溫泉浸浴,絕對是你冬季出遊的最佳選擇。烏來以「泰雅族」原民文化及「山地溫泉」聞名,是許多住在北台灣的居民喜愛前往的泡湯聖地。「新北山海湯」活動自110年12月27至111年2月28日止,民眾只在合作的溫泉業者消費滿300元,即有機會抽中多項好禮。
 

推薦景點: 

【烏來】烏來吊橋

【烏來】烏來溫泉烏來老街

【烏來】烏來覽勝大橋烏來台車烏來瀑布

【新店】碧潭風景區


【烏來吊橋|俯瞰南勢溪河岸風光】

烏來層疊的群山峻嶺環繞,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靜謐感。位在新店客運總站旁的烏來吊橋,橫跨南勢溪,三層樓高的橋墩以泰雅族傳統圖騰作為裝飾,鮮紅的橋身在碧綠山巒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亮眼,漫步橋面,能一覽南勢溪蜿蜒的壯麗,眼前這片空靈的山河風光,美的令人駐足欣賞。

烏來吊橋

【烏來溫泉|皮膚咕溜超有感】
泰雅族語中的「Wulai」便有冒煙的熱水之意,烏來有許多温泉旅宿提供各式湯屋及住宿的服務。烏來溫泉的泉質,以弱鹼性的碳酸氫鈉泉為主,富含鈉、鎂、鈣、鉀、碳酸離子等礦物質成分,無色、無味,還有去角質與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泡完後還能讓肌膚更加滑嫩白皙,因此有了「美人湯」之美譽。在寒冷的冬天,想讓身心暖呼呼嗎?到烏來遊玩時,不妨留點時間,到湯屋泡泡湯,感受來自地熱的溫暖
烏來美人湯

【烏來老街|原民特色一條街
怎能錯過必訪的烏來老街呢!老街上處處充滿濃厚的泰雅風情,原民風味的美食及山產更是沿街而立,泡完熱湯後,到老街散個步,品嘗懷舊傳統的泰雅美食,有馬告山豬肉香腸、溫泉蛋、石板烤肉、山蘇等料理,還有小米麻糬、小米酒等特產,都是相當推薦的烏來伴手禮。

摩肩擦踵的烏來老街

烏來老街-原住民烤肉
烏來老街-山產

【烏來台車、瀑布|乘坐蹦蹦車觀瀑美景】

行至老街盡頭,即是2019年翻修完成的烏來覽勝大橋,橋體設計以菱形鋼樑演繹了在地泰雅族的編織文化,大橋兩側更設有透明觀景平台,零死角感受腳下南勢溪的潺潺流水。跨越覽勝大橋後可通往烏來台車的乘車處,烏來台車過去為運輸貨物與木材之用,是台灣少數仍留存的輕便鐵路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台車逐漸轉型為遊覽烏來的觀光設施,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想要體驗這具懷舊歷史的台車文化,若想了解更多烏來台車的發展脈絡,可以到烏來林業生活館內一窺究竟。乘坐台車前往烏來著名的地標—烏來瀑布,高低落差達80公尺的壯觀瀑布,大量的泉水自山谷撲簌而下。瀑布拍濺在岩石上的聲音,更襯托出山谷間的幽靜,疲憊的身心靈也在那一刻像被洗淨般的平靜。
攬勝大橋景致
烏來台車與鐵軌
烏來瀑布中景
烏來老街與原住民雕像

上一則
穿越百年三貂嶺生態隧道 漫遊山林秘境美景
三貂嶺是新北一處與世隔絕的聚落,早期以採媒與挖金礦為主,但停產後因交通不便,讓三貂嶺成為一處祕境。而與一山之隔的牡丹,過往以鐵道相通,百年風華的三貂嶺隧道如今重現光明,以「時光暗線」之名呈現在大眾面前。以簡單的自然工法,保護隧道內的生態環境。牡丹與三貂嶺各自有精彩的故事等著大家挖掘。牡丹老街走讀昔日的淘金小鎮,因產業轉移而沒落,新北市雙溪的牡丹車站,猶如山中的一顆珍珠,不與他人相爭,卻擁有樸實無華的原始魅力,在山林健行之後可以到「牡丹老街駐地工作站」來杯山藥奶昔、咖啡,聽聽當地人說故事。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舊三貂嶺隧道橫跨雙溪區與瑞芳區,原用途為宜蘭線鐵路隧道,啟用於西元1922年(日治大正11年)。經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整修為生態友善隧道,利用自然工法,大大保護了隧道內的生態,行進於隧道中,偶會有蝙蝠在頭上飛過,設計師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從黑到亮,與三貂嶺翠綠山色相映成讓人驚艷的鏡面反射倒影,有機會還能與火車相遇,如同打開潘朵拉的寶盒呈現在你的眼前。三貂嶺小鎮漫遊位於瑞芳山區的三貂嶺曾是煤礦重鎮,擔任四個礦坑的運輸站,自礦業沒落後因交通不便而杳無人煙,三貂嶺因此保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車站宿舍、碩仁國小、民房等斷垣殘壁供人懷想。這幾年陸續有幾間有個性的店入駐,再加上三貂嶺自行車道的開放,串連了牡丹與三貂嶺,讓景點與人文產生了化學變化。猴硐遊客中心猴硐遊客中心經過整修之後,以大紅色的屋頂重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紅頂設計是希望有聚落紅磚造老房的意象,與自然環境的綠相契合。設計師在外觀設計上以山屋、帳棚為概念,提供山友和自行車騎士更多休憩以及遮蔭空間為出發,強調自然光及風的通透性,中庭採用滲透鋪面,設計低垂之屋頂,除在中庭上方提供遮蔭外,也作為館內外空間區隔的界定;屋頂弧線設計導引雨水集中流洩,呼應自然環境及強調生態循環。
下一則
女力綻放Her story―淡水女路
淡水,身為臺灣最早的國際商港之一,坐擁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山海景致,是北臺灣知名的觀光勝地,在1860年代開港通商的淡水,是臺灣與國際交流的重鎮,也促成了臺灣社會多項重要的變革,臺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便是創立於今日淡水的真理街,由新北市府與淡水旅學堂及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等團體合作的「淡水女路」,發掘在地女力故事,串接淡水別具女性意義的歷史景點,讓我們穿上漢服,到淡水探索那些年的 Her Story。姑娘樓與牧師樓建於1906年的姑娘樓與建於1909年的牧師樓,皆是由吳威廉牧師建造,姑娘樓最初是提供予淡水女學堂校長金仁理姑娘與婦女學堂校長高哈拿姑娘作為寓所,現為真理大學校長室;牧師樓則是吳威廉牧師的寓所,其琴樓作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之場景而紅極一時,現為真理大學研發中心。兩座建築外觀近似於不遠處的英國領事官邸,皆是迴廊式的紅磚洋樓建築,差別在於外牆裝飾較官邸而言樸素許多。偕牧師娘張聰明與馬偕牧師在新北五股長大的臺灣女性張聰明原名蔥仔,1878年與馬偕在淡水英國領事館結縭,婚後努力學習,成為了通曉英語的女子學堂老師,當年可是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女性,張聰明與馬偕牧師幫助了許多被傳統束縛的臺灣女性,是臺灣女性教育史的重要人物,淡水女路在馬偕故居內以行動劇的方式活潑重現當年張聰明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張聰明在1879年底與馬偕一同踏上了返回加拿大之旅,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印度至中東,在埃及遊覽了金字塔、去了耶路撒冷參觀哭牆,經亞歷山卓到了義大利,參觀龐貝遺跡、羅馬與梵蒂岡,再經由法國、英國最終抵達加拿大,陪同馬偕完成了加拿大的述職與募款之後,再經美國、日本回到臺灣,這段經歷也令張聰明成為首位進行環球旅行臺灣女性。淡水女學堂馬偕自加拿大返回臺灣後,於1884年成立了淡水女學堂,是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為臺灣女性教育的濫觴,女學堂培育出了眾多傑出的女性,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電視劇浪淘沙女主角-丘雅信的原型)、文學家汪李如月皆是畢業自淡水女學堂,另外為了照顧已婚、成年女性的教育,另外成立了婦學堂,堪稱臺灣第一所「媽媽教室」。阿給 あぶらあげ阿給是淡水名聲響亮的小吃,如同永和豆漿一般,阿給已跟淡水畫上等號,而這道著名小吃的發明家是楊鄭錦文女士,與先生楊樹根一同經營小吃店的她,在1965年研發了一種新餐點,她將油豆腐切開後,填入肉燥冬粉,再用新鮮魚漿封口,成了今日淡水美食的代表阿給,阿給來自於日本話「油揚あげ(abura a ge),簡稱あげ(a ge)」,是「油炸豆腐皮」的意思,而令外地人訝異的是,最初阿給外帶時外包裝居然是用報紙包裹,作用是抵禦淡水冬天濕冷的氣候呢!手作線裝書在重建街的老宅--九崁28親手縫製線裝書,重建街的舊名即為九崁街,意旨最初在這裡開設的九間店家,這裡才是正港的淡水老街,早在今天中正路商圈發展起來之前這裡是淡水最繁華的市街,街屋循著山勢蜿蜒而上,至今仍保留了數棟老宅,在網路資訊爆炸時代,回歸最初的紙本書,一針一線,慢工出細活的打造自己的書香世界。「入眼觀音山色秀,朝暉相映畫圖開」,出自於淡水女詩人汪李如月的詩句,在步下重建街往捷運站的方向,看著前方的觀音山與淡水河,與詩人跨時間共感,女性視角的淡水,是臺灣女子教育的起點,是無數傑出女性前輩的養分,從淡水跨出的第一步,成為臺灣社會變革的一大步。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