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女力綻放Her story―淡水女路

定位點
淡水女路

淡水,身為臺灣最早的國際商港之一,坐擁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山海景致,是北臺灣知名的觀光勝地,在1860年代開港通商的淡水,是臺灣與國際交流的重鎮,也促成了臺灣社會多項重要的變革,臺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便是創立於今日淡水的真理街,由新北市府與淡水旅學堂及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等團體合作的「淡水女路」,發掘在地女力故事,串接淡水別具女性意義的歷史景點,讓我們穿上漢服,到淡水探索那些年的 Her Story。

淡水女路
女字造字由來

姑娘樓與牧師樓

建於1906年的姑娘樓與建於1909年的牧師樓,皆是由吳威廉牧師建造,姑娘樓最初是提供予淡水女學堂校長金仁理姑娘與婦女學堂校長高哈拿姑娘作為寓所,現為真理大學校長室;牧師樓則是吳威廉牧師的寓所,其琴樓作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之場景而紅極一時,現為真理大學研發中心。兩座建築外觀近似於不遠處的英國領事官邸,皆是迴廊式的紅磚洋樓建築,差別在於外牆裝飾較官邸而言樸素許多。
姑娘樓
牧師樓

偕牧師娘張聰明與馬偕牧師
在新北五股長大的臺灣女性張聰明原名蔥仔,1878年與馬偕在淡水英國領事館結縭,婚後努力學習,成為了通曉英語的女子學堂老師,當年可是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女性,張聰明與馬偕牧師幫助了許多被傳統束縛的臺灣女性,是臺灣女性教育史的重要人物,淡水女路在馬偕故居內以行動劇的方式活潑重現當年張聰明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張聰明行動劇
馬偕故居

張聰明在1879年底與馬偕一同踏上了返回加拿大之旅,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印度至中東,在埃及遊覽了金字塔、去了耶路撒冷參觀哭牆,經亞歷山卓到了義大利,參觀龐貝遺跡、羅馬與梵蒂岡,再經由法國、英國最終抵達加拿大,陪同馬偕完成了加拿大的述職與募款之後,再經美國、日本回到臺灣,這段經歷也令張聰明成為首位進行環球旅行臺灣女性。
馬偕故居內部
馬偕故居迴廊

淡水女學堂
馬偕自加拿大返回臺灣後,於1884年成立了淡水女學堂,是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為臺灣女性教育的濫觴,女學堂培育出了眾多傑出的女性,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電視劇浪淘沙女主角-丘雅信的原型)、文學家汪李如月皆是畢業自淡水女學堂,另外為了照顧已婚、成年女性的教育,另外成立了婦學堂,堪稱臺灣第一所「媽媽教室」。
淡水女學堂

阿給 あぶらあげ

阿給是淡水名聲響亮的小吃,如同永和豆漿一般,阿給已跟淡水畫上等號,而這道著名小吃的發明家是楊鄭錦文女士,與先生楊樹根一同經營小吃店的她,在1965年研發了一種新餐點,她將油豆腐切開後,填入肉燥冬粉,再用新鮮魚漿封口,成了今日淡水美食的代表阿給,阿給來自於日本話「油揚あげ(abura a ge),簡稱あげ(a ge)」,是「油炸豆腐皮」的意思,而令外地人訝異的是,最初阿給外帶時外包裝居然是用報紙包裹,作用是抵禦淡水冬天濕冷的氣候呢!
阿給的包裝

手作線裝書
重建街的老宅--九崁28親手縫製線裝書,重建街的舊名即為九崁街,意旨最初在這裡開設的九間店家,這裡才是正港的淡水老街,早在今天中正路商圈發展起來之前這裡是淡水最繁華的市街,街屋循著山勢蜿蜒而上,至今仍保留了數棟老宅,在網路資訊爆炸時代,回歸最初的紙本書,一針一線,慢工出細活的打造自己的書香世界。
朱麗杏老師教學線裝書
製作線裝書

「入眼觀音山色秀,朝暉相映畫圖開」,出自於淡水女詩人汪李如月的詩句,在步下重建街往捷運站的方向,看著前方的觀音山與淡水河,與詩人跨時間共感,女性視角的淡水,是臺灣女子教育的起點,是無數傑出女性前輩的養分,從淡水跨出的第一步,成為臺灣社會變革的一大步。
IMG_1759_調整大小
重建街與觀音山
上一則
【一日遊】走進雙溪,淡蘭野行
沁涼的空氣中帶點芬芳,山道綿延,循著雙扇蕨的指引,來一趟秋日的野行。一日遊淡蘭山徑健行︰中坑古道,尋訪雙扇蕨(4小時)→車程30分→雙溪平林休閒農場︰品嘗山藥料理與DIY野薑花粽(1小時)→農場森林導覽︰遇見台灣原生種。(1小時)雙溪地區遍佈淡蘭古道路網,淡蘭古道依空間分布及功能特質,可區分為具有官方性質的「北路」、主要為民間拓墾的「中路」,以及因茶販商賈往來而開闢的「南路」,各有其歷史定位,位於雙溪的中坑古道為中路山徑系統之一。先民將河岸谷地闢建為層層梯田,廢耕後形成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幽靜山谷,綠草芬芳,清溪潺潺,水牛漫步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若世外桃源。沿途有珍稀的蕨類活化石-雙扇蕨為你引路,長於淺薄岩壁成群蔓生,是淡蘭古道路網的識別標誌。為維護中坑古道的歷史風貌與自然環境,新北市政府秉持「復舊如舊」的原則,以手作步道的方式與理念,進行古道修復,低度干擾,落實對環境與棲地友善的行動。步道上利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石砌拱橋,是以傳統工法建築再造,是古道的重要地標,記得打卡留念喔!【達人帶路】仔細觀察沿途路徑,步道有用石塊堆砌而成的渠道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雙溪山區長年多雨,土地泥濘,為了導引雨水,避免過多的雨水漫流步道,造成步道舖面與泥沙流失,以石塊排列出水路,讓水可以順利排出,除了延續步道的壽命也提升行走的舒適度。【雙溪中坑古道服務資訊】1. 團體服務︰團體5人以上(含)欲體驗淡蘭中坑古道健行,可事先與雙溪平林休閒農場聯繫,農場提供專車接駁與步道導覽解說服務,相關費用請洽農場諮詢(02-2493-4016)。2. 路程時間︰海拔高度160~597公尺,全程路程約4小時。3. 注意事項︰※ 建議結伴同行,並找合適領隊或連繫雙溪平林農場,提供導覽解說專業服務。※ 應視個人身體條件,調整健行行程,切勿勉強,若有身體不適,應告知領隊。※ 淡蘭古道多為原始山徑,步道濕滑,請一定要穿著防滑的登山鞋/雨鞋,以及攜帶登山杖。※ 山區氣候多變,請記得攜帶雨衣與行動糧。※ 若天氣寒冷,請穿著保暖衣物(建議洋蔥式穿法)。4. 交通資訊︰【大眾運輸 - 雙溪中坑古道】公車780: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下坑口站下車。下車後依盤山坑指標前行,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0.85公里)。公車781: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長源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1.9 公里)。公車F812: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外柑活動中心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2.6 公里)。【自行開車 - 中坑橋】1.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口(北42線約27.5K)→「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中坑橋2.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106縣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長源村6鄰」指標左轉→中坑橋雙溪平林休閒農場︰品嘗山藥料理與DIY野薑花粽「清新的白色花朵,悠然挺立在水邊、山澗、野溪,如蝴蝶般翩翩的穿梭在枝稍」雙溪潮濕的氣候環境與乾淨的水源,正適合野薑花生長。6月~9月歡迎造訪農場的主題花園一覓芳蹤,看看野薑花的百變姿態,還能品嘗農場特色的野薑花料理。多雨的雙溪氣候環境則適合山藥生長,通常選在年初時播種,9月開始收成,栽種期約7~8個月,每年9月~12月,農場與當地小農職人合作,設計農事體驗的行程,預約拔山藥與地瓜活動,親手下田挖土拔山藥喔!自然耕種的山藥,味道清爽,營養價值極高。農場的野薑花與山藥料理一年四季皆有提供,不容錯過的在地美味,等你嘗鮮。農場森林導覽︰遇見台灣原生種「你指著農場內那株挺立的粉紫花朵,問我這是什麼?」「臺灣油點草」「蛤?這裡只有你跟我,哪會很吵?」「這是臺灣油點草,是臺灣特有種植物」有趣的植物名稱,常常讓民眾會心一笑,臺灣油點草的花期約在每年9月到11月,有機會歡迎一賞芳澤。漫步在蕨類植物區,和臺灣桫欏打聲招呼,它一襲長裙拖地,優雅地站在步道旁,靜靜地迎接每位來訪的遊客,正中央總伸出一個問號的小拳頭,這個小拳頭還毛茸茸的,玩個剪刀石頭布,你必勝無疑。如何到雙溪搭乘公車前,建議上大臺北公車資訊系統 https://ebus.gov.taipei/ 確認公車班次與時間等資訊。1. 前往到柑腳、泰平地區︰雙溪火車站搭乘780與781公車2. 前往虎豹潭、壽山宮︰雙溪火車站搭乘F815公車
下一則
跨岳計畫 x 好市成雙:巡禮350年大榕樹,見證三區之界
先民通商、通婚、通勤都是仰賴自身的腿力,而今日的我們跟著導航卻需要繞一大圈的馬路前往,讓一山之隔的二地,變成相隔萬里!本次「跨岳計畫 x 好市成雙」特別企劃出4條跨越北北基桃登山路線,讓人不只「跨域」,更是「跨岳」,致敬徒步之美,走到外縣市不再是機動車的問題,而是一場你我的周末小朝聖。 巡禮350年大榕樹,見證三區之界大棟山百年大榕樹位於新北鶯歌區,緊鄰樹林、桃園龜山,步道系統路徑串聯完整,可橫跨桃園市及新北市界線,藉由大眾運輸系統以低碳方式行腳山林,感受山林自然之美。靠著自己的雙腿跨越三區之界,來到藝術之都-鶯歌,鑑賞以蘆葦意象建造的新北市美術館,觸摸各種文藝感動!📣好市城雙:桃園市龜山區、新北市鶯歌區、樹林區✅建議路線: 福源山步道、光明山稜線步道、百年大榕樹、鶯歌石步道、新北市美術館、鶯歌老街【微笑山線】新北市境內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推出的「微笑山線」,是一條串聯樹林、鶯歌、三峽、土城、中和、新店、石碇、深坑到平溪等地區,呈一條微笑曲線的登山步道。以「全齡樂遊、共創山林」的低碳近鄰旅遊為主要訴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綠能公車就能抵達,不需要擔心塞車的問題,原來我們離山這麼近!【大棟山風景特定區】劃設面積約756.7公頃,兼具人文、自然、產業、景觀設施等4大觀光資源,人文觀光資源方面,活化煤礦、磚窯及古戰場遺址等空間;自然觀光資源方面,在保育觀念與永續利用前提下,推廣冷泉特色產業,研擬降低開發保育環境,連結人與土地間的關係;產業設施觀光資源方面,將優化、串連登山步道,發展多元山岳遊憩旅遊。✅輕巧必走:福源山步道(桃園市龜山福源里湖山街88巷)福源山步道步道全長2.2公里,由海拔104公尺至345公尺,沿途栽種杜鵑、鳳仙、波斯菊、太陽花等十餘種花卉,也種植油桐、山櫻花等樹木,相當適合民眾來此登高健行。✅微笑山線:鶯歌石步道新北市微笑山線品牌的鶯歌石步道,是大人小朋友都適合的親山步道,循著階梯環繞著鶯歌石而上,可沿途欣賞石壁上的岩洞,岩石的洞裡有佛像,別有洞天,途中觀景台可遠眺三峽、樹林、土城,俯瞰遠方那渺小如絲的鳶山大鐘與下方那火車悠悠的鶯歌車站,是很宜人的城市風景。✅見證歷史:鶯歌百年大榕樹鶯歌百年大榕樹位於新北鶯歌、樹林與桃園龜山交界處,是昔日是龜山兔仔坑通往鶯歌山路的制高點。鶯歌大榕樹是多條步道的交會點,串連福源山步道、石雲步道、光明山稜線步道、妙雲步道等,可通往鶯歌、樹林及龜山地區,走入都市近郊的家山,在這蜿蜒交錯的山徑系統,探索山林中的生態之美。✅全新景點:新北市美術館(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300號)選址於以陶瓷工藝聞名世界的鶯歌,銀白色的建築坐落在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處的新生地,取三鶯河岸地帶常見的蘆葦做為設計元素,外牆以高低錯落的管狀線條形塑出蘆葦隨風搖曳的意象。美術館結合新北市多元的文化場館、藝術社群、地方產業與自然生態,驅動新北的城市美學與藝文發展。✅美食必啖:鶯歌老街臺灣景德鎮、陶瓷最佳代言詞 ,非鶯歌莫屬。鶯歌老街不論是街景塑造、路口意象的設計或交通指示系統的再設計,都在在凸顯商圈的特有氣息。「點土成金」是鶯歌最大成就,許多特色風格的陶藝精品店主要集中在陶瓷老街與陶瓷觀光街。另外不可忽略的尖山埔路,是陶瓷發源地,附近仍保留了當時燒煤必用的方型煙囪!✅必去景點:台灣黑土(新北市鶯歌區尖山埔路96-2號)店內的展售空間可以讓遊客認識到許多台灣玉石工藝品,欣賞傳統至現代多種款式的作品,也提供導覽介紹、品嘗墨玉茶、DIY工藝體驗等服務,讓遊客感受到台灣墨玉的珍貴與奇特之處。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