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綻放Her story―淡水女路
人氣 1.4萬
淡水,身為臺灣最早的國際商港之一,坐擁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山海景致,是北臺灣知名的觀光勝地,在1860年代開港通商的淡水,是臺灣與國際交流的重鎮,也促成了臺灣社會多項重要的變革,臺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便是創立於今日淡水的真理街,由新北市府與淡水旅學堂及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等團體合作的「淡水女路」,發掘在地女力故事,串接淡水別具女性意義的歷史景點,讓我們穿上漢服,到淡水探索那些年的 Her Story。
姑娘樓與牧師樓
建於1906年的姑娘樓與建於1909年的牧師樓,皆是由吳威廉牧師建造,姑娘樓最初是提供予淡水女學堂校長金仁理姑娘與婦女學堂校長高哈拿姑娘作為寓所,現為真理大學校長室;牧師樓則是吳威廉牧師的寓所,其琴樓作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之場景而紅極一時,現為真理大學研發中心。兩座建築外觀近似於不遠處的英國領事官邸,皆是迴廊式的紅磚洋樓建築,差別在於外牆裝飾較官邸而言樸素許多。
偕牧師娘張聰明與馬偕牧師
在新北五股長大的臺灣女性張聰明原名蔥仔,1878年與馬偕在淡水英國領事館結縭,婚後努力學習,成為了通曉英語的女子學堂老師,當年可是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女性,張聰明與馬偕牧師幫助了許多被傳統束縛的臺灣女性,是臺灣女性教育史的重要人物,淡水女路在馬偕故居內以行動劇的方式活潑重現當年張聰明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張聰明在1879年底與馬偕一同踏上了返回加拿大之旅,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印度至中東,在埃及遊覽了金字塔、去了耶路撒冷參觀哭牆,經亞歷山卓到了義大利,參觀龐貝遺跡、羅馬與梵蒂岡,再經由法國、英國最終抵達加拿大,陪同馬偕完成了加拿大的述職與募款之後,再經美國、日本回到臺灣,這段經歷也令張聰明成為首位進行環球旅行臺灣女性。
淡水女學堂
馬偕自加拿大返回臺灣後,於1884年成立了淡水女學堂,是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為臺灣女性教育的濫觴,女學堂培育出了眾多傑出的女性,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電視劇浪淘沙女主角-丘雅信的原型)、文學家汪李如月皆是畢業自淡水女學堂,另外為了照顧已婚、成年女性的教育,另外成立了婦學堂,堪稱臺灣第一所「媽媽教室」。
阿給 あぶらあげ
阿給是淡水名聲響亮的小吃,如同永和豆漿一般,阿給已跟淡水畫上等號,而這道著名小吃的發明家是楊鄭錦文女士,與先生楊樹根一同經營小吃店的她,在1965年研發了一種新餐點,她將油豆腐切開後,填入肉燥冬粉,再用新鮮魚漿封口,成了今日淡水美食的代表阿給,阿給來自於日本話「油揚あげ(abura a ge),簡稱あげ(a ge)」,是「油炸豆腐皮」的意思,而令外地人訝異的是,最初阿給外帶時外包裝居然是用報紙包裹,作用是抵禦淡水冬天濕冷的氣候呢!
手作線裝書
在重建街的老宅--九崁28親手縫製線裝書,重建街的舊名即為九崁街,意旨最初在這裡開設的九間店家,這裡才是正港的淡水老街,早在今天中正路商圈發展起來之前這裡是淡水最繁華的市街,街屋循著山勢蜿蜒而上,至今仍保留了數棟老宅,在網路資訊爆炸時代,回歸最初的紙本書,一針一線,慢工出細活的打造自己的書香世界。
「入眼觀音山色秀,朝暉相映畫圖開」,出自於淡水女詩人汪李如月的詩句,在步下重建街往捷運站的方向,看著前方的觀音山與淡水河,與詩人跨時間共感,女性視角的淡水,是臺灣女子教育的起點,是無數傑出女性前輩的養分,從淡水跨出的第一步,成為臺灣社會變革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