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新北香魚川 推廣河川守護 X 探索碧潭秘境

定位點
主視覺-1

國際永續發展意識抬頭,在推動經濟發展、觀光旅遊的同時,兼顧水資源、生態及環境保護,方能永續發展與世代傳承,新北市提倡「越宜居,越愛來(Better Places to Live, Better Places to Visit)」的永續觀光主張,透過實際行動朝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城市邁進,其中觀光旅遊局舉辦的「2022新北香魚川路跑」,即響應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的理念,推廣守護河川、維護生物多性與環保再生。

主視覺-1

【3湖5潭|跟著香魚川探索碧潭秘境景點】
香魚川路跑,以水質參考指標、曾是新店溪盛產魚種-「香魚 AYU」為名,以「香魚洄游路線」為賽道設計,讓參與者體驗香魚逆流返鄉,路線經過3湖5潭 (濛濛湖、梅花湖、燕子湖、碧潭、青潭、直潭、灣潭、塗潭) 及和美山等秘境景點,非常適合親朋好友安排1日行程,透過徒步及自行車等低碳環保方式逍遙遊新店。
2022新北香魚川路跑團跑組優勝隊伍,頒發八連杯一起為香魚川乾杯

《和美山登山步道》
位於碧潭左岸,登山口在碧潭吊橋旁,搭乘捷運松山新店線至新店站,走過吊橋即可抵達,交通相當便利。走親山或親水步道,從另一視野欣賞碧潭,行至渡船頭約1公里,路程約1小時,是大眾化的親山步道。步道沿途生態豐富,途中也有椅子可坐下歇息,是一條很適合親子出遊的登山步道。
和美山

《新店渡渡口》
新店渡為全臺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在碧潭吊橋落成前是新店溪兩岸的主要交通方式,全盛期曾有九處渡口,可以在這裡搭乘渡船橫渡新店溪,欣賞碧潭岩壁之美及享受輕舟之樂。
渡船口

《直潭淨水場》
供應大台北地區民生用水的淨水場,從金龍路往灣潭路方向途中可以俯瞰淨水場,景色貌似地表上的唱盤,相當特別。
直潭淨水場

《小粗坑水力發電廠》
全台現役最老的水力發電廠,建於1907年,紅磚造建築且建築構造及內部機具仍保存日治時期初建的風貌、當年臺灣總督府的「台」字徽號標誌,於2011年12月公告登錄為新北市歷史建築。目前為一座無人發電廠,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利用高低落差將水力送達水輪帶動發電機,提供基隆市、新北市和臺北市等地區的電力。
小粗坑發電廠

(資料來源: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屈尺濛濛湖》
1960年代即是約會勝地的濛濛谷,在直潭壩的完工後水位上升成為了靜謐的湖泊,是都市中意想不到的如詩美境,讓人心曠神怡、怎麼拍都美的打卡秘境。

濛濛湖

【香魚川精神|環保理念實踐於日常生活】
香魚川以河川保育及環保再生的精神為主軸,呼應「越宜居,越愛來」的永續觀光主張,由屢獲大獎的藝術總監陳普設計主視覺,並結合「再生」理念與回收玻璃,製作完賽紀念禮-環保紀念杯,紀念跑衣也是用回收寶特瓶環保紗材質製成,除此之外活動也推廣「袋跑者(Plogging:慢跑並攜專用垃圾袋撿拾小件垃圾)」概念,推出「新北香魚川專屬垃圾袋」,鼓勵跑者透過跑步強健體魄外,還可以邊慢跑邊撿拾周邊小件垃圾,以小小行動為環境盡心力。
結合「再生」理念與回收玻璃,製作別具義意的完賽紀念禮(環保紀念杯)。

這次路跑活動於111年3月12日圓滿結束,期許跑者們將活動精神延續至日常、環保行動實踐於生活,例如隨身攜帶環保杯及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容器、從事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的同時,記得隨手帶走自己的垃圾、減少使用塑膠及過度包裝的產品等,從生活習慣的養成做起,以實際行動珍惜環境資源,持續傳遞香魚川路跑精神,讓需水質潔淨才能存活的香魚優游新店溪,更讓「香魚川」成為「新店溪」的代名詞!
推廣「袋跑者(Plogging:慢跑並攜專用垃圾袋撿拾小件垃圾)」概念,將環保概念融入賽事。(團跑組隊長左起:演員安乙蕎、街頭路跑創辦人胡杰)

下一則
穿越百年三貂嶺生態隧道 漫遊山林秘境美景
三貂嶺是新北一處與世隔絕的聚落,早期以採媒與挖金礦為主,但停產後因交通不便,讓三貂嶺成為一處祕境。而與一山之隔的牡丹,過往以鐵道相通,百年風華的三貂嶺隧道如今重現光明,以「時光暗線」之名呈現在大眾面前。以簡單的自然工法,保護隧道內的生態環境。牡丹與三貂嶺各自有精彩的故事等著大家挖掘。牡丹老街走讀昔日的淘金小鎮,因產業轉移而沒落,新北市雙溪的牡丹車站,猶如山中的一顆珍珠,不與他人相爭,卻擁有樸實無華的原始魅力,在山林健行之後可以到「牡丹老街駐地工作站」來杯山藥奶昔、咖啡,聽聽當地人說故事。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舊三貂嶺隧道橫跨雙溪區與瑞芳區,原用途為宜蘭線鐵路隧道,啟用於西元1922年(日治大正11年)。經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整修為生態友善隧道,利用自然工法,大大保護了隧道內的生態,行進於隧道中,偶會有蝙蝠在頭上飛過,設計師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從黑到亮,與三貂嶺翠綠山色相映成讓人驚艷的鏡面反射倒影,有機會還能與火車相遇,如同打開潘朵拉的寶盒呈現在你的眼前。三貂嶺小鎮漫遊位於瑞芳山區的三貂嶺曾是煤礦重鎮,擔任四個礦坑的運輸站,自礦業沒落後因交通不便而杳無人煙,三貂嶺因此保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車站宿舍、碩仁國小、民房等斷垣殘壁供人懷想。這幾年陸續有幾間有個性的店入駐,再加上三貂嶺自行車道的開放,串連了牡丹與三貂嶺,讓景點與人文產生了化學變化。猴硐遊客中心猴硐遊客中心經過整修之後,以大紅色的屋頂重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紅頂設計是希望有聚落紅磚造老房的意象,與自然環境的綠相契合。設計師在外觀設計上以山屋、帳棚為概念,提供山友和自行車騎士更多休憩以及遮蔭空間為出發,強調自然光及風的通透性,中庭採用滲透鋪面,設計低垂之屋頂,除在中庭上方提供遮蔭外,也作為館內外空間區隔的界定;屋頂弧線設計導引雨水集中流洩,呼應自然環境及強調生態循環。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