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淡蘭古道:手作步道、紀錄片、書籍

定位點
燦光寮鋪跡
淡蘭古道,是清代往來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的重要山徑,在臺鐵宜蘭線通車前肩負兩地間的交通重擔。淡蘭古道並非僅僅是條串連淡水廳與噶瑪蘭廳之間的「線」,200多年來,雪山山脈尾稜乘載了原住民的獵徑、漢人拓墾者的足跡、貿易商賈的據點、軍隊巡視的行伍等無價的歷史記憶,無數先民們在這數十條綿密錯縱的山徑穿梭,淡蘭古道可謂是見證了北北基宜的發展史,是屬於臺灣的朝聖之路,如今已被指定為「國家級綠色步道」。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


2015、16年-「重現淡蘭百年山徑」
鐵路、高速公路出現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重大的交通變革,淡蘭古道原有的交通功能被取代,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但百年來它仍靜靜存在於北宜之間的山區內。自2015、16年起,臺灣千里步道協會,與北北基宜跨縣市共同合作「重現淡蘭百年山徑計畫」,藉由梳理文獻、圖資、訪談等資訊,獲得初步定線背景,並配合歷史、文史地景、遊憩系統、安全等考量,規劃出今日有系統的淡蘭山徑路線,並以雙扇蕨作為識別標誌,打造淡蘭古道的品牌。

金字碑古道

結合公、私資源,官民合作以手作步道的工法逐步修復古道,手作步道的理念是不依賴重機具與工程包商,而是以簡單工具、就地取材的方式,透過志工參與,集眾人之力修復步道,使步道持續融入現有地景、忠於原有文化路徑之精神,歷經數年努力,再現淵遠流長的百年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北路:金字碑古道
中坑古道


2018年-淡蘭古道三部曲
為推廣淡蘭古道的生態與人文,新北市觀光旅遊局與享譽國際的蕭青陽導演合作,走遍淡蘭古道北、中、南路段,推出《淡蘭古道三部曲》,由「功夫之道」、「先民之道」到「養生之道」,蕭青陽導演在百年山徑中,安排傳統戲曲樂師現場演奏,並錄下蟲鳴、鳥叫與溪水等大自然的聲音,呈現古道上多面向的生命力。


《淡蘭古道三部曲》於2021年榮獲第14屆「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ART & TUR - International Tourism Film Festival)運動與休閒類宣傳片首獎。2023年,為《淡蘭古道三部曲》所製作的原聲專輯Beginningless Beginning,更勇奪得第65屆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最佳唱片包裝獎,讓淡蘭古道躍上國際舞臺。
葡萄牙國際觀光電影節運動與休閒類宣傳片首獎


2019 年-《淡蘭古道-北路》
淡蘭古道第一本旅遊書《淡蘭古道-北路》,延攬最熟悉淡蘭古道的臺灣千里步道協會、文史工作者及登山專家,在歷經18個月的企劃編撰後推出,介紹北路途中的人文歷史、小鎮故事、動植物生態以及推薦路線,充滿質感的編排使新書一上架深受好評,至今已至五刷,不少旅人都是帶著本書,一步一腳印地體驗淡蘭古道北路的沿途種種,譜出屬於自己的古道故事。

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 (1)

2020年-淡蘭古道主題網
借助智慧科技開發淡蘭古道主題網,首創UI/UX山徑互動地圖,梳理淡蘭古道綿密交錯的山徑,從使用者的角度設計,將行前準備、行程規劃、GPX、交通、天氣及休憩等資訊進行介接與整合,輕鬆掌握各類登山資訊,全方位探索淡蘭古道豐富的歷史人文及自然生態。


2022年-《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
在廣受好評的《淡蘭古道-北路》後,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再度攜手多位淡蘭達人推出《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書寫淡蘭古道北、中、南路各路旅途見聞、探訪淡蘭古道中22處在地職人與店家故事,囊括實用的全路健行指南及精美相片,並由金鼎獎畫師,在親自走完淡蘭全線後所繪製出精美拉頁地圖,亦收錄了淡蘭古道從定線至品牌形塑背後的故事,期許一同走向下一個百年。
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
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 (2)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推廣淡蘭古道至今,以讓淡蘭古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長距離步道,在網路、影片、書籍的行銷宣傳之外,也與許多民間組織合作,舉辦了如手作步道工作坊、登山講座、國家綠道導覽員培訓等,讓這條百年山徑,再次因人們的交流與造訪,延續繁盛下去。
淡蘭登山講座


 
上一則
元宵最美夜空 新北市平溪天燈節
元宵節的夜晚,冉冉升空的天燈,承載眾人的祈願飛入夜空,絕美的畫面是新北最具代表性的節慶風景。自1999年起,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北市政府皆於平溪舉辦天燈節,是平溪山城年度最盛大的慶典,二十多年來吸引海內外無數旅客前來參與,點亮天燈,將夢想與願望上傳夜空。天燈的多重起源「請求支援!」,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在被敵軍圍困時,利用熱流上升的原理,將大型紙燈籠送上天空傳遞軍事訊息,最終脫困。這是天燈最廣為人知的起源,也因此被稱為孔明燈,另有一說是天燈的造型宛若孔明的綸巾,因而得名。天燈一如網際網路等發明,起初都來自於軍事科技,天燈被認為是熱氣球的鼻祖,是人類飛行夢的起點,天燈於蒙古西征時首度出現於歐洲戰場,500多年後,史上第一顆載人熱氣球於巴黎升空。元宵節祈福 天燈流傳至民間後,發展為具有祈福意義的民俗活動,自古民眾就有在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做為天官大帝誕辰的元宵節,天燈成為民眾向天官祈福的媒介。新北市平溪區地處基隆河上游,19世紀初,福建移民在開墾平溪時不時遭到盜賊的騷擾,天燈被先民運用為報平安的工具。1990年代平溪開始天燈文化復興運動,吸引旅客前往山城放天燈,現已是平溪最著名的旅遊活動,在熱門電影的推波助瀾下,平溪天燈進一步打開國際知名度。平溪獨特的氣候與地形今日提到天燈,必定想到平溪,為何唯獨平溪與天燈如此緊密關聯呢?依現行法規,平溪是全國唯一一處可在戶外放天燈的地區。平溪是全國降雨日最多的地區之一,相對溼度常年保持在75%以上,潮濕的環境使天燈降落後不至於釀災,且平溪四面環山、周遭無機場,可確保天燈只在平溪山區飛行且不干擾飛機航線,讓平溪成為放天燈的最佳地區。平溪區是新北人口最少的一區,原是凱達格蘭族的活動地,19世紀初漢人進入平溪開墾,20世紀初因煤礦開採進入繁榮期,在礦業枯竭後復歸平靜,1921年通車的平溪線鐵道也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在地方積極爭取下得以轉型為觀光鐵道。在百年鐵道平溪線沿線,有迷人的鐵道小鎮如十分、平溪、菁桐等,有壯觀的十分瀑布與鮮為人知的秘境車站。每年天燈節推出的平溪小旅行,由在地導覽員帶領,探訪平溪的礦業文化與鐵道風景,細品山城之美。新北市平溪天燈節新北市政府於1999年舉辦首屆平溪天燈節,至今已邁入第26屆,是北臺灣最知名的元宵節盛典,與臺南的鹽水蜂炮合稱「北天燈、南蜂炮」,屢次被各大旅遊網站評選為一生必去的慶典。平溪天燈節每年舉辦兩個場次,於元宵節當日、前一週週末舉辦,每個場次皆有多波天燈施放,每一波皆有上百顆天燈同時升空,夢幻般的景象,點亮平溪山城的夜空。👉2024平溪天燈節官網每年天燈節會打造以該年生肖為主題的特色主燈,高達20呎的造型主燈,體現了優秀的天燈製作技藝,提起毛筆在以宣紙製作的天燈書寫,並以金紙作為燃料提供熱能,將天燈托上天空。天燈節是平溪地區最重要的活動,平溪的民眾、公務員、學校、商家皆投入此盛會,參與活動演出、組成市集,一起共襄盛舉。應對天燈節大量的觀光人潮,新北市政府也投入警力與消防人力守護活動安全,讓旅客安心享受施放天燈的樂趣。淨山活動守護環境承載祝福與心意的天燈,在消失於視野後,最終仍將於遠方落地,為了維護平溪的山林環境,新北市政府在每年天燈節結束後舉辦淨山文化走讀活動,在回收天燈的同時,聆聽講師娓娓道來平溪的故事。
下一則
北海岸夜裡的螢光-金山蹦火仔
金山區近海的夜晚,漆黑的海面上,除了遠方小卷船4000瓦的白色集魚燈外,僅剩浪濤聲與臺2線上零星的車流聲。突如其來的一聲「蹦!」,閃耀的火炬照亮寂靜的海面,趨光的小魚們紛紛自海中躍出,這夏季限定的獨特的景色,來自金山磺港漁港獨有的傳統漁法-「金山蹦火仔」,是臺灣最璀璨的傳統漁法。金山蹦火仔在金山本地又俗稱「桸仔船」,漁船在夜晚出航,火長站在船艏以火炬吸引青鱗魚等具趨光性的魚種躍出水面,再以叉手網捕撈,是金山行之百年的傳統漁法,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全盛時期曾經有多達40餘艘磺火船在北海岸海域作業,但2016年德祥臺北貨輪在石門擱淺,外洩的油污造成北海岸生態浩劫;2017年6月的水災使金山海水淡化,二度重創此地的海洋生態,使青鱗魚群離開金山,蹦火仔船一度僅剩下1艘-富吉268號仍在經營。所幸在堅持數年後,近兩年已有部分青鱗魚族群回到金山沿海,蹦火仔船也轉型為觀光體驗活動,在每年五月至九月的蹦火仔季節,結合漁村導覽活動與海釣,將傳統漁法的美麗繼續傳承下去。蹦火仔船使用的是平底平頭船,航速不高但有轉彎快、機動性高的特色,蹦火仔船由船長、火長等4-8位人員操作,以船艏的魚探機搜索魚群,再由火長以探照燈辨識魚種,確認後以火炬吸引趨光性的青鱗魚、苦蚵仔等魚跳出水面。青鱗魚又稱臺南小沙丁魚,加工後作為魚餌或石斑魚的飼料使用,漁況好時,一艘蹦火仔船可捕撈超過800簍的青鱗魚呢。蹦火仔船最早使用的是竹製火炬,在日本時代引入電石後,改用以電石為主的點火系統,將水注入電石桶後產生乙炔氣體,經濾氣筒後點燃火炬,點火瞬間會產生「蹦」聲,成為今日蹦火仔船名稱的由來。自磺港漁港搭乘遊艇出港,品嚐小卷米粉時同步欣賞金山八景之一-「竹峰吐霧」。在海上欣賞金山優美的海岸線,入夜後近距離觀賞炫目的金山蹦火仔。遊艇駛出磺港漁港,映入眼簾的是深入海中的金山岬,以及金山最著名的地標-燭臺雙嶼,還能遠眺野柳風景區,飽覽金山海岸線的風光。等待金山蹦火仔的時間,拿起釣竿體驗海釣的樂趣。蹦火仔船在跳石海岸與野柳之間的海域,在夜裡以魚探機跟探照燈不斷搜索青鱗魚群,為了不影響蹦火仔船找魚群的過程,遊艇開始燈火管制,熄燈後的遊艇緊跟著富吉268號蹦火仔船,屏息以待魚群躍出水面的瞬間。「蹦!」,絢爛的火炬在海面上燃起,照亮金山漆黑的大海,這世界獨有的景色,無疑是一場絕美的​​​​​​視覺饗宴。「有了,有魚了!」受火焰的刺激,青鱗魚群們躍出水面,猶如海上的螢火蟲般不斷閃爍。船員們熟練地以叉手網捕獲青鱗魚,遊艇上的旅客也爆以如雷著掌聲慶賀。火長帥氣地揮手向大眾致意,手上閃耀的火把,不僅僅是捕魚的工具,更乘載著延續傳統的使命感,將這金山獨有的傳統漁法,持續傳承下去。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