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北海岸夜裡的螢光-金山蹦火仔

定位點
金山蹦火仔

金山區近海的夜晚,漆黑的海面上,除了遠方小卷船4000瓦的白色集魚燈外,僅剩浪濤聲與臺2線上零星的車流聲。突如其來的一聲「蹦!」,閃耀的火炬照亮寂靜的海面,趨光的小魚們紛紛自海中躍出,這夏季限定的獨特的景色,來自金山磺港漁港獨有的傳統漁法-「金山蹦火仔」,是臺灣最璀璨的傳統漁法。

金山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在金山本地又俗稱「桸仔船」,漁船在夜晚出航,火長站在船艏以火炬吸引青鱗魚等具趨光性的魚種躍出水面,再以叉手網捕撈,是金山行之百年的傳統漁法,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全盛時期曾經有多達40餘艘磺火船在北海岸海域作業,但2016年德祥臺北貨輪在石門擱淺,外洩的油污造成北海岸生態浩劫;2017年6月的水災使金山海水淡化,二度重創此地的海洋生態,使青鱗魚群離開金山,蹦火仔船一度僅剩下1艘-富吉268號仍在經營。

金山蹦火仔


所幸在堅持數年後,近兩年已有部分青鱗魚族群回到金山沿海,蹦火仔船也轉型為觀光體驗活動,在每年五月至九月的蹦火仔季節,結合漁村導覽活動與海釣,將傳統漁法的美麗繼續傳承下去。

金山蹦火仔

蹦火仔船使用的是平底平頭船,航速不高但有轉彎快、機動性高的特色,蹦火仔船由船長、火長等4-8位人員操作,以船艏的魚探機搜索魚群,再由火長以探照燈辨識魚種,確認後以火炬吸引趨光性的青鱗魚、苦蚵仔等魚跳出水面。青鱗魚又稱臺南小沙丁魚,加工後作為魚餌或石斑魚的飼料使用,漁況好時,一艘蹦火仔船可捕撈超過800簍的青鱗魚呢。
金山蹦火仔


蹦火仔船最早使用的是竹製火炬,在日本時代引入電石後,改用以電石為主的點火系統,將水注入電石桶後產生乙炔氣體,經濾氣筒後點燃火炬,點火瞬間會產生「蹦」聲,成為今日蹦火仔船名稱的由來。

金山蹦火仔


自磺港漁港搭乘遊艇出港,品嚐小卷米粉時同步欣賞金山八景之一-「竹峰吐霧」。在海上欣賞金山優美的海岸線,入夜後近距離觀賞炫目的金山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

遊艇駛出磺港漁港,映入眼簾的是深入海中的金山岬,以及金山最著名的地標-燭臺雙嶼,還能遠眺野柳風景區,飽覽金山海岸線的風光。等待金山蹦火仔的時間,拿起釣竿體驗海釣的樂趣。
金山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

蹦火仔船在跳石海岸與野柳之間的海域,在夜裡以魚探機跟探照燈不斷搜索青鱗魚群,為了不影響蹦火仔船找魚群的過程,遊艇開始燈火管制,熄燈後的遊艇緊跟著富吉268號蹦火仔船,屏息以待魚群躍出水面的瞬間。「蹦!」,絢爛的火炬在海面上燃起,照亮金山漆黑的大海,這世界獨有的景色,無疑是一場絕美的​​​​​​視覺饗宴。
金山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

「有了,有魚了!」受火焰的刺激,青鱗魚群們躍出水面,猶如海上的螢火蟲般不斷閃爍。船員們熟練地以叉手網捕獲青鱗魚,遊艇上的旅客也爆以如雷著掌聲慶賀。
金山蹦火仔

火長帥氣地揮手向大眾致意,手上閃耀的火把,不僅僅是捕魚的工具,更乘載著延續傳統的使命感,將這金山獨有的傳統漁法,持續傳承下去。
金山蹦火仔
上一則
迎向旅遊新時代 新北國際級景點大排行
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近三年,世界各地的人們皆因疫情被迫改變許多習以為常的生活,受限於邊境管制與隔離政策,旅遊活動無疑是受衝擊最甚者,經過數年的防疫與等待,2022年9月29日,行政院宣布自10月13日起入境人員免除居家檢疫、0+7新制上路並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代表漫長的疫情終於迎來新的轉折,國際旅遊新時代來臨。新北市敞開雙臂歡迎國際旅客到來,並統計出新北觀光旅遊網三個外語網站(英語版、日語版、韓語版)當中各自最受歡迎的三大景點,並選出一處遺珠之憾,一探新北國際級景點在疫情期間的變化,準備好來到新北享受您的假期了嗎?Let's Go! ✈️English 英語版新北觀光旅遊網英語作為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語言,是國際旅遊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也是觀旅網外語版本中使用人數最多者,英語版熱門景點前三名分別為:1️⃣淡水漁人碼頭、2️⃣碧潭風景區、3️⃣九份老街淡水漁人碼頭搭乘捷運穿越臺北盆地,來到海天一色的淡水漁人碼頭,頓時心曠神怡,牽手走過白色風帆造型的情人橋,漫步於海濱的木棧道等待北臺灣最美的日落,迎著海風大啖臺灣海鮮,欣賞街頭藝人演出,感受漁人碼頭日夜的活力與精彩。疫情期間,新北的交通建設並沒有停下腳步,淡水輕軌藍海線於2020年11月通車,終點站設置於淡水漁人碼頭,旅客可由北捷紅線紅樹林站轉乘淡海輕軌藍海線至漁人碼頭遊玩,淡海輕軌與國際知名繪本作家-幾米合作,以《閉上眼睛一下下》為創作主題,讓搭乘輕軌成為充滿治癒感的旅程!遊程推薦:遇見幾米 淡海櫻該這樣玩淡水漁人碼頭在2022年7月建置了觀光即時影像服務,以4K畫質於新北旅客 New Taipei Tour YouTube直播平台24小時不間斷播送淡水的美麗景致,透過網際網路,彈指之間就能欣賞淡水的絕美海景,亦能運用即時影像掌握當地的天氣狀況,是旅途規劃的得力幫手。碧潭風景區位於捷運新店線終點站的碧潭,在百年前的日治時期即是頗負盛名的景點,碧潭位處新店溪流域寬闊的水域地帶,水岸邊的壯麗石壁博得「小赤壁」的美譽,齊心協力踩腳踏船航行於碧潭的湖光山色,或於水岸景觀餐廳享受微風輕撫、優雅的享用精緻餐點,都是開箱碧潭的好方式。更深度探索碧潭,一定不能錯過80多年歷史的碧潭吊橋,這座市定古蹟是新店居民跨世代的家鄉記憶,吊橋橫跨新店溪串聯新店老街與對岸的和美山,和美山老少咸宜的步道,攀至山頂觀景臺後可遠眺臺灣第一高樓-臺北101,每年3-5月還可見到流螢飛舞的美景,是新北欣賞螢火蟲的熱門地點。推薦遊程:新店兩岸登山趣,一潭水色共長天日本語 日語版新北觀光旅遊網臺灣與日本交流密切,不僅臺灣人愛到日本旅遊,日本人訪臺的旅客人數亦是長年位居亞軍,2019日本來臺旅客高達216萬人次,日語版熱門景點前三名分別為:1️⃣九份老街、2️⃣淡水漁人碼頭、3️⃣猴硐貓村九份老街日本影史票房亞軍《神隱少女》,深深地影響世界動畫史,黃昏時分緩步於大紅燈籠高掛的九份老街,一個轉角一個回眸,現實與虛幻的界限逐漸模糊,彷彿走入電影中的神靈世界,讓九份在日本聲名大噪。選一間看的見海的茶樓,靜心品茗,到商店街上品嘗臺灣經典小吃如草仔粿、芋園、肉圓等美食,穿梭於九份山城的巷弄內,編織自己的九份記憶。九份曾擁有輝煌的淘金歲月,隨著金礦開採事業的中止,九份就此繁華落盡,近年來在社群媒體的推廣與登山活動的興起,九份地標基隆山一躍為網紅級景點,登上基隆山步道,360度的山海景色盡收眼底,華燈初上的九份,仍是那風華絕代的黃金山城。推薦遊程:【基隆山步道】流金歲月鑄造的百萬夜景猴硐貓村喵星人為主體的猴硐貓村,與日本宮城田代島、福岡相島、美國佛州海明威博物館、土耳其卡爾欽、義大利羅馬銀塔廣場等地一同入選世界六大賞貓景點,猴硐貓村建有人貓共用空橋、貓公所等貓咪友善設施,並有多處可愛俏皮的貓咪塑像與壁畫,是貓奴們絕不能錯過的療癒村莊。猴硐過去曾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臺灣最大的煤礦場-瑞三礦場即設立於此,疫情期間新北市完成了包含瑞三鑛業整煤場、猴硐遊客中心、三貂嶺生態隧道等景點的整建,連結了猴硐的過往與現在,使這座山城更加精彩豐富。淡蘭古道系統的金字碑古道,適合喜愛登山健行的旅客順遊,淡蘭古道是臺灣國家級綠道,是古代臺北與宜蘭之間的交通要道,近年在官民通力合作下,以手作步道工法修復,為臺灣長距離步道的代表,位處猴硐一帶的金字碑古道,曾是清代臺灣總兵劉明燈巡視時所走的路線,總兵在山壁題字並以金箔覆蓋,閃耀的碑文成為山徑中最經典的文物。遊程推薦:雙百年:雙鐵馳騁於山河之間한국어 韓語版新北觀光旅遊網臺灣與韓國近年來觀光交流日益熱絡,受電視節目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韓國旅客來到臺灣度假,2019年韓國訪臺人次超越124萬人次,韓語版熱門景點前三名分別為:1️⃣淡水紅毛城園區、2️⃣野柳地質公園、3️⃣板橋林本源園邸淡水紅毛城園區屹立於淡水河畔近四百年的紅毛城,最初是西班牙人建立的聖多明哥城,先後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英國、美國、澳洲管轄,是北臺灣最重要的古蹟,朱紅色的城堡與一旁的英國領事館官邸,縮影了臺灣四百年來的歷史,紅毛城位在河濱的高處,居高臨下可欣賞河岸對面的觀音山與淡水河口,更可憑門票免費順遊小白宮、滬尾礮臺等淡水重要的文化地標。淡水是臺灣最早西化的地區,19世紀中葉,淡水成為臺灣最初對外開放的國際商港之一,漫步於淡水,探訪理學堂大書院、海關碼頭、淡水教會、馬偕紀念館、重建街等景點,到老街品嘗最具代表性的淡水小吃-阿給,將油豆腐挖空後、填入拌炒過的冬粉,之後浸泡滷汁、以魚漿封口,最後淋上店家特調的醬汁,是令人難忘的滋味。野柳地質公園由北海岸延伸至東海上的野柳岬,在風化、海蝕及地殼運動等交互作用之下,造就了揚名國際的美景,蕈狀岩、海蝕洞、豆腐石、燭狀岩及壺穴等奇景使野柳得到了天然地理教室的稱號,愈發纖細的「女王頭」更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傳奇地標,吸引無數觀光客來此一睹女王風采。野柳海洋世界有多種可愛活潑的動物明星如海獅、海豚等,這裡海洋生物展示強調特有習性及不常見的魚類,可透過透明的大玻璃窗來觀賞野柳週邊海域的特別海洋生物,彷彿置身於神話中的水晶龍宮一般。岬灣的地形也造就了不少天然良港,野柳岬上的野柳漁港、龜吼漁港是懂吃的饕客們大啖新鮮海味的天堂!板橋林本源園邸林本源園邸是清代富豪板橋林家的家族宅邸與花園,位處新北最首善之區的板橋,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市區裡,古典雅致的林本源園邸有著獨特的靜謐感,這座師法蘇州留園設計的園邸是臺灣現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亭臺樓閣、青青垂柳,藏於建築元素中象徵吉祥福氣的隱喻,是臺灣清代建築的典範。近年來林本源園邸於冬季帶入光雕秀,結合光影效果創造新型態的體驗,將充滿古意的傳統大宅院建築以現代科技重新詮釋,夜遊於林本源宅邸,倚燈籠指路,在園林的石墻廊道穿梭,別具一番風情。遺珠景點推薦-十分瀑布位居英語版第7名的十分瀑布,萬馬奔騰的磅礡是臺灣第一大瀑布的氣勢,位處基隆河主流的斷層上,與北美尼加拉瓜瀑布同屬垂簾型瀑布,瀑布直下的強勁水流激起陣陣水花,在陽光的照射下化為彩虹,而有「彩虹淵」的浪漫美名。十分瀑布位處平溪,穿梭於老街之中的平溪線火車是這裡的獨特風景,平溪最著名的天燈是臺灣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是國際旅客造訪臺灣必體驗的活動,使用毛筆於天燈上寫下心願,「3、2、1,放手!」,是的,放手讓天燈緩緩上升,將祝福與願望傳遞至無邊無際的天空,相信一切的信念都會在新北這片美麗夜空中實現。
下一則
淡水女路|微姯旅行
漫步於淡水河濱的棧道,迎著徐徐海風,欣賞絕美的海上夕陽,轉入淡水老街,品嘗淡水阿給、魚酥等在地小吃美食,風光明媚的淡水,總能讓到訪的旅人卸下平日工作的重擔,調整步伐找回生活感,這等優美的環境,也讓淡水孕育出眾多優秀的文化、休閒產業人才。這次,我們跟著旅學堂引路人-張聰明的腳步,自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的千坪空中草原出發,拜訪淡水的女性故事。一滴水紀念館綠樹蓊鬱的和平公園中,一滴水紀念館靜靜的座落於步道底端,1990年代,臺灣與日本分別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與關西大地震,大地震的傷痛牽起了臺日兩地的共感,2005年,日方將一座位於福井縣的木造古民家,移築至新北淡水,歷時五年,在臺日兩地人民的合作與努力下,完成了這項艱鉅的工程,見證了臺日之間的賑災情誼。「一滴水」,取自於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日本文豪水上勉先生的禪宗思想,在珍惜萬物資源之外也象徵了移築工程中每一位無私付出的人們,一滴水紀念館內設置了水上勉文庫及陳舜臣文庫,促進臺日間的文學交流,建構一滴水紀念館的榫頭銜接方式達20餘種,六百多根樑柱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凸顯出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一滴水紀念館前的S型步道是滬尾藝文步道,精選數十幅以淡水為主題的畫作與詩文,豎立於以金色為主調的步道兩旁,在夕陽光的的照射下格外閃耀,淡水的山河美景觸發了無數創作者的靈感,馬偕、石川欽一郎、林獻堂、陳澄波、林玉珠、蔣勳等名家都在淡水留下了傳世之作,漫步於藝文步道,猶如參訪一座戶外美術館。淡水畫家林玉珠在陽光灑落的樹林間,畫家林玉珠手持畫筆,靜靜地凝視遠方寫生作畫,出身於淡水的林玉珠,是日治時期繼陳進之後第二位崛起的臺灣女性畫家,林玉珠在就讀淡水女子公學校(今文化國小前身)時就喜歡繪畫;1932年進入淡水女學院(淡水高等女學校前身)就讀,遇見了自日本歸來的美術老師陳敬輝,在恩師的指導下,林玉珠以自身的天賦與後天的努力,創作了多幅以家鄉淡水風景為主題的畫作,17歲那年即以《河口燈塔》入圍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聲名鵲起,成為臺灣畫壇耀眼的新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林玉珠與同為出身淡水的醫生作家王昶雄結為連理,王昶雄的代表作品即是廣為傳唱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兩人年少時約會相送時的巷弄,成為了今日的重建街戀愛巷,林玉珠在70多歲時仍不減對美術的熱情,續拾畫筆,繪下淡水的美好山河。高爾夫天后涂阿玉出身臺中豐原的涂阿玉,以6000元購入二手球具後展開高球生涯,北上到淡水高爾夫球場拜師學習,涂阿玉的職業生涯活躍於1970-90年代,是臺灣第一位贏得LPGA巡迴賽的高球選手,並在日本女子高壇締造71勝、七年賞金后的不朽成績,榮登日本高爾夫名人堂,是2010年代曾雅妮成為世界球后前,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高爾夫選手。涂阿玉的師傅陳金獅是淡水在地人,被尊稱為「臺灣高爾夫球之父」,曾主持臺灣高爾夫俱樂部,這座地處淡水河口小丘陵上的百年高爾夫球場,正是臺灣史上第一座高爾夫球場,這座臺灣高爾夫球運動的啟蒙地,培育了多位臺灣高球名將,從淡水出發,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雲門劇場走入雲門劇場,4000多筆感謝芳名錄銘刻於檜木牆上,這是雲門舞集對於來自臺灣與海外民間捐贈者鄭重的謝忱,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在創辦人林懷民的帶領下,以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為底蘊創作出一齣齣感人肺腑的現代舞蹈,2008年一把無情火燒毀了雲門位於八里的排練場,這場臺灣藝文界的重大損失,在透過新北市政府的協助下,於中央廣播電臺的淡水舊址打造新雲門劇場,田中央建築事務所以淡綠的玻璃帷幕將劇場融入四周環境,戶外園區羅列了朱銘大師人間系列的雕塑,迎接形形色色的眾生。永遠的舞者羅曼菲一座青銅雕像以優雅的姿態在荷花池中旋轉著,她是雲門的舞者-羅曼菲,羅曼菲是臺灣著名的舞蹈家,曾遠赴紐約大學攻讀舞蹈研究所,也是雲門2的首位藝術總監,在林懷民為她量身創作的「輓歌」當中,羅曼菲以連續十分鐘不停歇的旋轉,將哀思的意念傳遞給無數的觀眾,撼動人心的演出背後是羅曼菲無可比擬的深度與堅強。雕塑家林健成,透過裙襬的蝕洞,讓光影隨著時間推移緩緩迴旋,將舞者的精神永遠延續。160年前現代思潮隨著開港通商登陸淡水,為臺灣社會帶來了許多衝擊,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逐漸起了變化,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在不同的領域嶄露頭角、登上世界的舞台,新北市政府攜手旅學堂、新北市社區關懷協會,推動「淡水女路」,培訓二度就業婦女成為在地導覽人員,由淡水女性說出女子在淡水的歷史,在與過去對話的過程中,綻放淡水的精彩。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