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夜裡的螢光-金山蹦火仔
人氣 1751
金山區近海的夜晚,漆黑的海面上,除了遠方小卷船4000瓦的白色集魚燈外,僅剩浪濤聲與臺2線上零星的車流聲。突如其來的一聲「蹦!」,閃耀的火炬照亮寂靜的海面,趨光的小魚們紛紛自海中躍出,這夏季限定的獨特的景色,來自金山磺港漁港獨有的傳統漁法-「金山蹦火仔」,是臺灣最璀璨的傳統漁法。
金山蹦火仔在金山本地又俗稱「桸仔船」,漁船在夜晚出航,火長站在船艏以火炬吸引青鱗魚等具趨光性的魚種躍出水面,再以叉手網捕撈,是金山行之百年的傳統漁法,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全盛時期曾經有多達40餘艘磺火船在北海岸海域作業,但2016年德祥臺北貨輪在石門擱淺,外洩的油污造成北海岸生態浩劫;2017年6月的水災使金山海水淡化,二度重創此地的海洋生態,使青鱗魚群離開金山,蹦火仔船一度僅剩下1艘-富吉268號仍在經營。
所幸在堅持數年後,近兩年已有部分青鱗魚族群回到金山沿海,蹦火仔船也轉型為觀光體驗活動,在每年五月至九月的蹦火仔季節,結合漁村導覽活動與海釣,將傳統漁法的美麗繼續傳承下去。
蹦火仔船使用的是平底平頭船,航速不高但有轉彎快、機動性高的特色,蹦火仔船由船長、火長等4-8位人員操作,以船艏的魚探機搜索魚群,再由火長以探照燈辨識魚種,確認後以火炬吸引趨光性的青鱗魚、苦蚵仔等魚跳出水面。青鱗魚又稱臺南小沙丁魚,加工後作為魚餌或石斑魚的飼料使用,漁況好時,一艘蹦火仔船可捕撈超過800簍的青鱗魚呢。
蹦火仔船最早使用的是竹製火炬,在日本時代引入電石後,改用以電石為主的點火系統,將水注入電石桶後產生乙炔氣體,經濾氣筒後點燃火炬,點火瞬間會產生「蹦」聲,成為今日蹦火仔船名稱的由來。
自磺港漁港搭乘遊艇出港,品嚐小卷米粉時同步欣賞金山八景之一-「竹峰吐霧」。在海上欣賞金山優美的海岸線,入夜後近距離觀賞炫目的金山蹦火仔。
遊艇駛出磺港漁港,映入眼簾的是深入海中的金山岬,以及金山最著名的地標-燭臺雙嶼,還能遠眺野柳風景區,飽覽金山海岸線的風光。等待金山蹦火仔的時間,拿起釣竿體驗海釣的樂趣。
蹦火仔船在跳石海岸與野柳之間的海域,在夜裡以魚探機跟探照燈不斷搜索青鱗魚群,為了不影響蹦火仔船找魚群的過程,遊艇開始燈火管制,熄燈後的遊艇緊跟著富吉268號蹦火仔船,屏息以待魚群躍出水面的瞬間。「蹦!」,絢爛的火炬在海面上燃起,照亮金山漆黑的大海,這世界獨有的景色,無疑是一場絕美的視覺饗宴。
「有了,有魚了!」受火焰的刺激,青鱗魚群們躍出水面,猶如海上的螢火蟲般不斷閃爍。船員們熟練地以叉手網捕獲青鱗魚,遊艇上的旅客也爆以如雷著掌聲慶賀。
火長帥氣地揮手向大眾致意,手上閃耀的火把,不僅僅是捕魚的工具,更乘載著延續傳統的使命感,將這金山獨有的傳統漁法,持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