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淡水里山|女力帶路

定位點
洛神花

美麗的河岸風光與漁人碼頭的夕陽景色,是大多數人對於淡水的第一印象。然而,淡水的精彩遠遠不僅限於河濱地帶,淡水區面積廣達70平方公里,由淡水河岸、丘陵地帶、大屯火山群構成,淡水因此有著許多帶有崎、崁、坪、湖、泉、谷等字的地名,反映出淡水多丘陵的地形。

生態棲地、人類聚落、農業耕地交織的淡水里山,經歷數代人的農墾,目前以發展休閒農業為主。跟著新北捷運、淡水旅學堂,一起搭乘淡海輕軌,以悠閒的腳步走入淡水里山,在農村女力的帶領下,探索靜謐優雅的山之淡水。

0E4A9942
0E4A9956

淡海輕軌綠山線-淡金鄧公站下車,取櫻花大道右側的小徑前行,步入淡水里山地帶,沿途有灌溉水圳、土地公廟、榕樹公相伴,田園風光令人忘卻都市塵囂。小徑的底端是淡水三空泉,顧名思義就是泉水湧出之地,返鄉青年Kevin經營的阿三哥農莊,就位於這得天獨厚的水源地。
淡水里山
0E4A9964

阿三哥農莊與洛神花季
阿三哥農莊順應節氣,四季推出不同的農業體驗、包括養蜂、採茶、DIY茶籽油肥皂、親子烘焙課等。秋季的阿三哥農莊,是洛神花的採收時節,滿樹紅豔的果實,散發迷人的光澤,正適合走進田園盡享採摘樂趣。
0E4A9966
0E4A9993
0E4A0008

提著茄仔袋、戴上斗笠,走進農家的無毒農園,將如紅寶石般的洛神花萼俐落採下,湊滿30朵後將果實分離,汆燙後加入糖,DIY製作酸甜可口的洛神花果醬。
0E4A0025
0E4A0050

搓揉在來米糰後,以傳統的擦板從洞眼中搓出粉條,古法手作米苔目,以滾水煮熟後冷卻,加進洛神花果膠內,成爲一道美味的甜品。
0E4A0165
0E4A0188
洛神果膠米苔目

「吃是種享受、好好吃飯!」,農家宴席上桌,淡水農家的得意之作-大灶油飯、洛神排骨、茶籽油生米、茶油麵線煎等佳餚一一上桌,每一道都健康且美味,以感謝的心情享用這桌低調的奢華。
0E4A0062
0E4A0066
0E4A0078


淡水女路-阿三嫂
「農莊的名稱是阿三哥農莊,那阿三嫂在哪呢?」,話音剛落,阿三嫂微笑著從廚房走出,來到餐桌旁與大家見面。向大家細心介紹午宴的菜色,並分享迎賓茶—龍眼花茶背後的故事。吟詠了自己創作於日曆上的臺語詩《龍眼花》,詩句中充滿對父親的回憶,以及從前農村生活的智慧。

0E4A0112
0E4A0091
0E4A0146


就在眾人仍沉浸於阿三嫂的故事時,眼前的「阿三嫂」揭開謎底,原來,這是一場精心規劃的行動劇!這場演出由「淡水女力 4.0」學員們實地口訪阿三嫂後,根據在地故事創作而成。淡水女力 4.0 致力於挖掘淡水婦女在家庭、社區及職場中的豐富故事,透過田調與口訪成果,推廣女性價值與力量,連結淡水在地的文化脈絡。

0E4A0129

阿三嫂帶路!鄉土詩與木炭窯

謎底揭曉後,正牌的阿三嫂以爽朗的笑容正式出場!帶領大家再次走入農園,小徑上每一個植物的解說牌,都是阿三嫂自己創作的鄉土文學,幽默且充滿童趣,令人會心一笑。
0E4A0197
0E4A0194

來到農園中央,巨大的木炭窯佇立其中,以相思木為材料,三空泉一帶在過去曾有高達80座木炭窯,是過往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生活用燃料。然而,隨著瓦斯普及,木炭窯逐漸被遺忘,阿三嫂特別保留了這座木炭窯,將這份生活中的歷史記憶傳承下去,讓下一代能從此讀懂淡水里山的過去。
0E4A0220
上一則
O起來 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
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於10/6(五)➡️10/22(日)在新北市鶯歌區展出,主場館為新北市美術館、鶯歌國民運動中心、鶯歌陶瓷博物館、同慶市民活動中心、新太源藝術工坊,共計有14個不同主題的展覽。台灣設計展自2003年開始舉辦,是台灣最具規模的設計展之一,運用設計思考,詮釋主辦縣市的生活文化、特色產業,新北以「○」作為城市的核心意象,蘊含著「環」的概念,凸顯新北環狀的城市樣貌。台灣設計展主展區位於陶瓷之都-鶯歌,鶯歌製陶產業已有二百年的歷史,全盛時期有上千家製陶工廠聚集於此,煙囪林立,這座位於林口台地尾稜與大漢溪之間的小城,積累百年的藝術底蘊在近年來吸引了許多對藝術、對生活有想法的人們移居。來到鶯歌永昌街,踏入釉藥的多彩世界、品嘗台灣農產與法式甜點結合的滋味;在鐵道邊的土角厝,探訪由藝術家們構築出的宇宙;至新北市美術館,看見台灣的設計實力。釉藥堂藝術科系畢業的呂景輝、蔡美如夫妻,在鶯歌靜謐的永昌街開設了釉藥堂,「釉藥」是製作陶器在調配顏色時的顏料,釉藥堂共有多達800種釉藥,全台最齊全。釉藥堂樸素門口的後方,是無比精彩的色彩,來自世界各國的礦石以1公斤小包裝陳列於架上,將各類礦石裝入試管,以不同的比例燒製出千變萬化的顏色,如同走進色彩博物館。釉藥堂以釉藥為起點,引領大眾走入陶土的世界,釉藥之外,也販售各式各樣的陶藝工具,一次擁有製作陶瓷的基底。長縱深的街屋,將釉藥堂分隔出不同的區塊,提供泥染等DIY體驗,邀您踏入色彩與陶藝的世界。日和LiHer同樣位於永昌街的日和LiHer,是何晟榤、張馨文與眷村老樟樹的緣分,自地自建的環保建築在老聚落中顯得十分特別,日和的法式甜點與飲品,皆融入台灣的在地食材,隨著季節與節慶變換品項,如三峽碧螺春、蜜蘋果、鳳梨、柚子等台灣人熟悉的好味道。法式點心融入台灣滋味,甜蜜之餘更是親切,日和的甜點的茶碗與咖啡杯也都是自己手工製作,更不定期會在店內舉辦手捏陶的課程,在門前老樟樹的蔭下,度過舒適療癒的午後時光。夥房別有洞天的百年土角厝,屋內屋外彷彿處在兩個不同的宇宙,位於鐵道邊的夥房原是間歇業的陶瓷廠,六位鶯歌藝術家將這裡改造為侘寂意境的空間,俯拾即是的廢料,在藝術家的創作下融入夥房內的空間。聆聽土角厝內的台灣曲調,欣賞由藝術家創作的事物,忽而火車從窗外通過,喚醒大家內心那份對於歸屬感的渴望。一起圍爐,以炭燒煮水奉茶,甘甜暖心,品嘗私房料理,是團聚的滋味。楊慶林、江坤起、歐鐵、黎幼蓮、鍾承恩、黃茂松等藝術家各自在繪畫、金屬、木作、書法、花藝、茶道、料理等領域揮灑,共聚於夥房,激發不同的想像也構築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歡迎大家的造訪,一起聊天、一起創作。​2023台灣設計展主場館-新北市美術館「2023台灣設計展」於10/6至10/22開展,由經濟部工業局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辦理,台灣設計研究院、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展覽主題定調為「○起來」(唸:圈起來),藉由設計圈起新北在地的核心意象,呈現群力共築的設計精神。主場館新北市美術館位於大漢溪、鶯歌溪混匯流的新生地,以高低錯落的管狀線條,模擬河岸蘆葦隨風搖曳的意象。台灣設計展共分為「A.主展區」共14個主題展、「B.衛星展區」結合新北捷運環狀線策展共7個展區、「C.品味漫遊-新北哩賀」蒐羅新北多條特色路線的走讀活動、「D.設計響應」共32項跨區域展演、「E.城市再造」匯集11種類型的城市改造點,展現新北市藝文能量與在地特色等核心精神。加入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官方LINE@,參觀設計展時僅需輸入展區編碼,即可聆聽語音導覽,深度了解展覽內容!👉前往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官網👉前往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Line@新北市美術館是主展區A1~A10的展出地點,其中A1《新北山河陣》以巨大的投影引領大家走入新北代表性的地景環境;A2《異他方》呈現新北因多元移民呈現的獨特城市文化;A3《@®©》闡述新北製造業由傳產轉型至高科技產業的革新;A4《透新北》在生活產業裡體驗新北,透見對美好生活的想望。A1《新北山河陣》A2《異他方》A3《@®©》 A4《透新北》A5《福爾摩沙0號》以循環設計打造充滿未來感的空間,如同走入近未來的太空艙內;A6《破力》聚焦於當代新北,探究城市基於地理、歷史人文所生長出的破格精神;A7《Life in circle》展出新北青年的生活切片,並透過AI生成影像,結合社群元素虛構出充滿「個人特色」的新北青年房間。A5《福爾摩沙0號》A7《Life in circle》A8《Food in Circle》、A9《Echooo》、A10《Goods To Go》位於美術館戶外園區,將新北的風土好食、特色物件集於鶯歌;A14《共好 Let's go!》位於美術館旁的鶯歌國民運動中心,展出新北市面對當代城市治理課題的回應。台灣設計展在10/6至10/22展出期間,每晚6點起有新北市美術館光影展演。10/7(六)、10/8(日),連續兩天加碼夜間煙火演出,國慶連假期間,來鶯歌體驗陶藝美學、參觀台灣設計展,欣賞夜晚的光影饗宴!A14《共好 Let's go!》
下一則
新北自行車道 ONE to TEN
新北市擁有豐富多元的地景,從北海岸湛藍的青春山海線、乘載礦業記憶的漫遊山海線、到都會地區的河濱綠意,每一處都有獨特的風景與故事。騎上自行車,以最寫意的節奏,在新北市開展低碳旅行!新北市已在全市29個行政區都設立了Youbike公共自行車,並於觀光區廣設自行車道,讓單車旅行更加便利、安全。觀光旅遊局精選10條自行車道,讓我們從1騎到10,One to Ten,用雙輪騎遍新北、發現城市的多樣之美!1.萬金自行車道從萬里翡翠灣出發,向金山中角灣前行!萬金自行車道全長約15公里,車道由柏油與木棧道鋪設而成,沿途有綠蔭相伴、海風輕拂。造訪水尾漁港、磺清大橋等景點,欣賞由田園風光與湛藍海岸線交織的風景。在萬金自行車道盡情揮灑汗水後,走入金山老街品嚐在地小吃;傍晚投宿溫泉飯店,一池暖湯徹底鬆開每寸疲憊。 2.雙溪區自行車道雙溪區自行車道全長約6.2公里,在綠意盎然、空氣清新的平林溪流域享受騎單車的樂趣。從雙溪火車站出發,沿途造訪雙溪蓮花園、軟橋段親水公園、林家古厝、連舉人古厝等景點。雙溪區自行車道平穩好騎,適合親子一同騎行,在清澈見底的溪畔,賞花、觀魚,戲水,是放鬆心情、享受自然的最佳選擇。3.三貂角(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自福隆車站租用電輔車,進入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展開一趟20公里長的山海之旅。首先進入舊草嶺隧道,在《丟丟銅仔》的音樂聲中,從新北貫通至宜蘭,在隧道盡頭的那道光,化為壯闊的太平洋後,在龜山島的陪伴下,於山海之間的自行車道騎行,來到臺灣本島的極東之角:三貂角燈塔,打卡拍美照、欣賞無邊無際的湛藍海洋。再次啟程,穿過馬崗與卯澳漁村的石頭厝,最終返回福隆車站大吃老字號的福隆便當。 4.石門(灣塔自行車道、雙灣自行車道)石門區是青春山海線的中心點,也是臺灣本島最北方的行政區,來到石門,造訪地標石門洞與本島最北端的富貴角,再沿著灣塔自行車道、順接雙灣自行車道,在海風助推下,朝白沙灣、淺水灣騎去。連騎灣塔自行車道與雙灣自行車道,12公里的路程,在沿著海濱興建的木棧自行車道上,飽覽老梅石槽的藻礁潮間帶、麟山鼻的風稜石與白沙灣的細緻沙灘!5.五股(二重環狀自行車道)二重疏洪道是大臺北地區防洪計畫下的重要工程,一期工程於1984年完成,大幅改善淡水河流域的水患問題。新北市政府陸續在二重疏洪道內建設了多處運動場與遊樂場地,如新北大都會公園,並規劃了二重環狀自行車道。環狀車道全長約20公里,橫跨五股、蘆洲、三重等行政區,沿途能造訪五股濕地生態園區、微風運河、空軍三重一村、重新橋觀光市集、新北大都會公園等景點。6.鹿角溪人工溼地(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從廢棄掩埋場轉型為16公頃的生態天堂,鹿角溪人工濕地是大漢溪的水質守門人,也是候鳥與水生植物的家園。這裡也是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的一環,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全長24.7公里,向上游騎行可到鶯歌的新北市美術館、鳶山堰;往下游穿越各大河畔濕地,可抵達新莊廟街、新月橋,是一條集藝術、人文、生態於一身的水岸自行車路線。7.七汐自行車道舊稱「水返腳」的汐止,介於臺北與基隆之間,早期因基隆河水運興盛,發展出以茶葉與山區貨物集散為主的繁榮市鎮。基隆河以蜿蜒曲折的河道地形聞名,七汐自行車道便是沿著基隆河興建。從基隆七堵到新北汐止,沿途最吸睛的地標為造型如麥克風的「星光橋」;銜接汐止與七堵的五堵隧道,則是興建於日治時期的臺鐵舊隧道,磚造的圓拱型隧道,經修繕後再顯風華,騎自行車穿過隧道,就能從新北汐止直達基隆!8.八里左岸自行車道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左岸的八里,擁有河海交會的遼闊景致,最適合以單車漫遊。順著八里左岸自行車道悠閒騎行,從觀音坑出發,穿過有如一道長虹般的關渡大橋、美食匯聚的渡船頭老街,直至臺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沿路公園綠地遍布,其中,以淡水河為背景的紅色的「BALI」地標是網美的最愛打卡點。午後,選間咖啡館歇息,喝杯左岸咖啡,或到老街來份酥脆雙胞胎與炸海鮮,享受八里慢活時光。9.九份騎單車來到九份,是場翻山越嶺的挑戰,循著市道102號騎行,從瑞芳出發,依蜿蜒的山路奮力向上,往山坡上的黃金山城邁進,抵達九份後可漫遊老街、品茶賞景。如有餘力,不妨續沿102號公路往雙溪,公路沿途山巒起伏、視野遼闊,遠望基隆山、金瓜石、北海岸,在取自李白詩句「相看兩不厭」的不厭亭,欣賞那通往雲海的筆直公路。📹九份即時影像,帶您欣賞九份山城的美景、觀看即時天氣10.十分沿著市道106號進入平溪,這個位於基隆河上游的產煤之鄉,如今以天燈聞名世界,騎著單車造訪沿線的鐵道小鎮,菁桐、平溪、嶺腳、望古、十分,不時能見到乘載願望的天燈冉冉升起。走過四廣潭吊橋、觀瀑吊橋,欣賞基隆河河谷中獨特的壺穴地貌與眼鏡洞瀑布的柔美水線,最終來到臺灣規模最大的瀑布-十分瀑布,盡情吸收負離子。📹十分瀑布即時影像,欣賞瀑布磅礴的氣勢、觀看即時天氣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