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台灣觀光100亮點:鶯歌

定位點
新旺集瓷陶瓷展示區

陶土之美,在鶯歌燒出了文化的光與熱。兩百餘年的製陶歷史積累出深厚的工藝根基,走過產業轉型的風雨,如今的鶯歌不僅是陶瓷工業的重鎮,更是新北市的藝術文化泉源。來到名列交通部觀光署「台灣觀光100亮點」的鶯歌陶瓷老街,親自體驗陶藝手作之美;散步到2025年4月開幕的新北市美術館,在當代藝術與地方文化之間,激盪靈感的火花。

鶯歌老街地標

鶯歌與陶瓷產業
鶯歌位於大漢溪的北岸,與三峽遙遙相望,臺鐵鶯歌車站是這座陶瓷之都的交通樞紐,此站過去曾是以煤炭轉運為主的車站,負責運送三峽山區開採的煤礦。今日的鶯歌則以陶瓷、藝術為名片,轉型為觀光旅遊的勝地。
鶯歌火車站

鶯歌製陶歷史可追溯至200年前,鶯歌擁有黏土、充足的柴薪與煤礦資源、大漢溪水路運輸等天然條件,得以發展陶瓷產業。鶯歌製陶的全盛時期,林立的工廠煙囪曾是鶯歌代表性的風景。
鶯歌陶瓷老街

鶯歌陶瓷老街位於尖山埔街、育英街與重慶街之間的街廓。經新北市政府整建後,原本的舊窯廠華麗轉身為陶瓷專賣店、藝術工作室、DIY教室與展售中心,成為臺灣體驗旅遊的先驅者。沿街走來,親子在手拉胚教室中歡笑互動,是鶯歌最具溫度的生活風景。
鶯歌老街入口處陶瓷意象
鶯歌手拉坏體驗

位於陶瓷老街的南面,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聚焦於臺灣陶瓷產業的發展歷程,呈現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軌跡。陶瓷博物館與鶯歌蓬勃的陶藝社群積極互動,推動鶯歌文化觀光建設、國際陶藝文化交流,是探索鶯歌陶藝魅力的絕佳選擇。
小客於鶯歌陶瓷博物館體驗活動

新旺集瓷DIY體驗
開業於1926年的新旺集瓷,見證了近百年來鶯歌製陶產業的輝煌與創新,身為鶯歌第一家通過中央評鑑的觀光工廠,新旺集瓷透過改造自家的製陶工廠,打造出寬廣明亮的DIY體驗區、輕食咖啡區與展售空間,重塑陶藝的「生活感」。除了自有品牌的瓷器,也推廣臺灣與日本的藝術家作品。
新旺集瓷門口
新旺集瓷入口

新旺集瓷猶如一座活的陶藝時光機,工廠內保留瓦斯窯、腳踢轆轤等古董設備,讓遊客重返早年的陶藝時代。館內DIY區分為手拉坯、手捏陶、釉上彩繪、拼貼馬賽克等四大體驗空間,在陶藝老師專業且親切的引導下,親手打造充滿個性的作品,更迷人的是,工廠窗外就是鐵道,當您專注於手拉坯時,火車也正伴你同行。
新旺集瓷DIY彩繪陶瓷偶
新旺集瓷彩繪陶瓷
新旺集瓷手拉坏區域

新北市美術館
2025年正式開幕的新北市美術館,是鶯歌的新藝術地標。美術館坐落於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的新生地,銀白色建築外觀取材自河岸常見的蘆葦意象,以高低錯落的管狀線條勾勒出蘆葦隨風搖曳的姿態,通透開放的空間讓美術館融入河岸地景,成為兼具開放性、互動性的美學聚落。
新北市美術館主館建築
新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展區

新北市美術館園區涵蓋本館、新美聚場、新美聚所與戶外園區,讓不同的藝術型態在合適的空間發光。戶外園區設有數座公共藝術,其中最醒目的是高達15公尺的橘紅色立坏,致敬鶯歌的陶瓷文化。

新北市美術館基進城市展區
從內部仰望三鶯之心

新北市美術館廣闊的戶外園區,不定期舉辦藝術市集、音樂會、舞蹈演出與煙火大會等活動,為鶯歌注入源源不絕的藝術活力。鶯歌從窯火熾熱的工業時代,一步步走向以陶藝與美學共融的藝術鎮,隨著未來三鶯線捷運的通車,精彩將持續展開。
三鶯線捷運列車
上一則
追火車-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清晨6:59分,氣溫24度,微風,太陽已從福隆的海平面冉冉升起,在晨光的照耀下,一年一度的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將在鳴槍後正式開跑 !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在2024年已邁入第9屆,賽事分有競速組、企業組、變裝組等三組,共1100隊、7700名跑者一同共襄盛舉,在新北市貢寮區、雙溪區的鐵道沿線與太平洋山海之間奔跑,富有趣味性並考驗團隊合作精神,是青春山海線上,最熱血沸騰的路跑賽事。「若想跑得快,就一個人跑;若想跑得遠,就一群人跑」。鐵道馬拉松接力賽每一隊皆有7棒跑者,分別為女神棒、海神棒、安神棒、山神棒、風神棒、恍神棒及迎神棒,接力完成長達51公里的賽道。自福隆海邊出發,途經舊草嶺隧道、太平洋沿岸、三貂角燈塔、雙溪河岸、沿著臺鐵宜蘭線旁的公路追火車,最終返回福隆海岸。 鐵道馬拉松接力賽的接力棒十分特殊,有別於大眾熟知的樣式,環型接力棒的造型是源於臺鐵昔日「電氣路牌閉塞制」的路牌環,為早年臺鐵防止列車追撞的機制,接力棒的形狀參考了臺鐵路牌環的設計,這不僅是對臺鐵文化的推廣,同時也成為了本賽事最獨特的標誌之一。在舞蹈老師帶領跑者們暖身後,7點整正式鳴槍起跑!Go!女神棒跑者背向大海向前衝刺,邁開步伐向舊草嶺隧道奔去。跑者快速通過福隆車站,進入舊草嶺隧道向太平洋岸奔去,啟用於1924年的舊草嶺隧道,全長達2167公尺,是新北與宜蘭間的鐵路隧道,在鐵路電氣化後功成身退,目前已改建為自行車道,在通過新北-宜蘭交界處的光環造景後,接棒區就在不遠的前方了。👉鐵道馬拉松接力賽當日有交通管制,除了大會工作車輛,不會有自行車穿梭於隧道內。在隧道盡頭的光明處,交棒給第二棒-海神棒,此棒次是山海景色最壯麗的一棒,卻也是距離最長的一棒,長達15.1公里的距離,由團隊中長跑能力最強者擔起重任,途經萊萊地質區、臺灣本島的極東點-三貂角燈塔、馬崗與卯澳等特色漁港,最終來到福隆遊客中心接棒區,考驗跑者們的體力與意志。接!卸下接力環,交給下一棒的夥伴接力衝刺,每一個棒次的地形與長度皆有所不同,挑整呼吸與腳步,以最適合眼前地形的姿態奔跑,力求最佳表現。第三棒-第六棒的跑者在貢寮、雙溪、牡丹等鐵道小鎮間奔跑,時不時能與北往東來的臺鐵各型列車相遇,一起追火車。「加油!加油!」看見鏡頭時擺出最燦爛的笑容,展現路跑的力與美。鐵道馬拉松賽道全長達51公里之譜,沿線備有冷卻神器-灑水車、補水站、地方自組的加油團,通過灑水車的水幕、接過補水站的水杯,在地方民眾的搖旗吶喊中,堅持下去完成自己的路程。「來了來了!」當第七棒跑者出現在跑道頭時,同隊隊友齊聲吶喊,最後一哩路,大家一起舉起代表自己棒次的毛巾,全隊一起奔向終點線,一同迎接勝利!經歷7個棒次,完成艱鉅的挑戰後,絕對值得好好紀念,舉起完賽獎與自己隊伍的旗幟,與福隆海灘上的經典地標FULONG合影。待成績統計完成後,競速組、企業組、變裝組得獎者陸續上臺領獎,開心的大合照。拿出每個人的獎牌,將7塊獎牌合而為一,組成完整的圓形獎牌,這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也象徵青春的繽紛多彩。衝向攝影師的鏡頭,相約明年再一起奔馳於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下一則
從前的板橋有座城—探索枋橋古城與四大廟宇
談到臺灣的古城池,多數人腦中第一時間浮現的無非是臺南府城、臺北府城與恆春縣城等城池,這些官方修建的城池如今仍保留著城門甚至部分的城牆,有些還成為了捷運站的名稱(臺北捷運北門站、西門站與東門站),是當代臺灣人的共同記憶。但您可曾聽說,在今日新北市的首善之區-板橋區,也有一座古城池嗎? 從捷運府中站前往林家花園的路上,細心的旅人會發現,這一區的路燈特別有古風,上頭還標著「枋橋古城」,低頭一看,地磚上居然有著「古城界址」的字樣,是的,府中一帶曾經存在過一座古城,這座枋橋古城與臺北城一樣有五個城門,其歷史甚至比為人所熟知的臺北城更加悠久,促成這座城池的設立有兩大因素:板橋林家與漳泉械鬥。 時間回到清代,當時的台灣時常發生漳泉械鬥,原籍漳州的板橋林家為了抵禦泉州人襲擾,在1855年私自籌建了枋橋城,約是今日板橋區西門街、北門街、南門街與館前西路內圈的範圍,在日治時期因交通建設遭到拆除,然而我們仍能透過地方上的廟宇找尋古城的蛛絲馬跡。 【慈惠宮】 位於枋橋古城東門位置的慈惠宮,是板橋地區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寺廟內外採用剪黏、雕刻、彩繪作為裝飾,雕樑畫棟,華麗精緻。慈惠宮也是板橋地區求財運的廟宇,板橋林家等在地商業鉅子皆是慈惠宮的信徒,仔細探尋,還能找到刻著林家商號的龍柱呢。 【接雲寺與大眾廟】 位在枋橋古城西門位置的接雲寺與大眾廟,其歷史皆與漳泉械鬥有關聯,大眾廟是板橋仕紳為了紀念在械鬥中死去的漳州人所建立,主祀大眾爺;一旁的接雲寺主祀觀音佛祖,前身為中和慈雲巖寺,後因械鬥毀於祝融,由板橋接雲寺承接其香火,接雲寺收藏了不少珍貴的古匾及古聯,正殿屋頂兩側還有許多以金箔包住的飛天仙人木雕,十分耀眼,藻井採特殊的長橢圓形設計,相當有歷史與宗教價值。 【迪毅堂】 四大廟中唯一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迪毅堂,是板橋林家為了紀念因械鬥戰死的武師與丁勇所建立,又稱元帥廟,2021年修復完畢,採預約的方式開放參觀,內部的門神繪畫與麒麟濕壁畫皆出自於廟宇繪畫大師,新北文化獎得主蔡龍進老師之手。 下一次來到板橋,前往林家花園的路上,放慢腳步,依循地磚上的字樣,一步一腳印的繞出那曾經的古城、進到廟宇裡欣賞精湛的繪畫與工藝,探索城市的前世今生吧!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