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水金九懷舊之旅

定位點
九份老街內復古建築
行程類型:
經典路線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背包客、情侶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如果你喜歡充滿歷史氣息的旅行,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條路線「尋幽訪古-水金九浪漫之旅」,唯一歷經全台灣昔日採礦業從興盛到衰敗後留下的懷舊景色,重要景點包括九份老街、黃金博物館、水湳洞遊客中心、陰陽海,這些過去曾因為採礦業相當繁榮的地方,隨著礦業的衰退跟著沒落,卻留下不可彌滅的歷史痕跡,就讓我們循著上述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一起去旅行吧!

      除了九份老街、黃金博物館、水湳洞遊客中心、陰陽海等知名的景點外,在瑞芳火車站周邊的瑞芳老街(逢甲路、瑞芳街)一帶,及瑞芳站前美食街是瑞芳火車站附近最熱鬧的區域,這裡藏有不少隱藏版美食,等著你來品嚐。
      上一則
      淡水親子知性之旅:文化資產與女子教育
      風光明媚的淡水,是北臺灣在19世紀下半葉接軌世界的窗口,發達的國際貿易造就了淡水的黃金年代,西方的物品與思潮也透過貿易商、傳教士來到淡水、進入臺灣。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第一間西式醫院、第一座高爾夫球場皆在淡水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臺灣社會的樣貌。假日與孩子一同遊淡水,到得忌利士洋行的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透過互動遊戲認識淡水的文化資產;實地造訪姑娘樓、牧師樓、馬偕紀念館等地,與孩子一同探討淡水開港對臺灣的影響;悠閒漫步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充滿童趣的淡海輕軌公共藝術,沉浸於新時代淡水的藝文氣息裡。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淡水一躍成為北臺灣最國際化的商港,吸引許多洋行來到淡水設立據點,位於淡水老街末端的得忌利士洋行,與德記、和記、怡記、寶順並列當年淡水五大洋行。得忌利士洋行除了從事國際貿易外,更是19世紀末臺灣航運界的巨人,掌握了這座島嶼對外的航運事業,使開港後的淡水蓬勃發展。這座別具歷史意義的洋行建築,是展示淡水過往繁華的絕佳地點。經過一年的籌備,「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常設展於得忌力士洋行內推出,集結了12處淡水的文化資產,包含淡水紅毛城、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淡水海關碼頭、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滬尾礮臺、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得忌利士洋行、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木下靜涯舊居、滬尾小學校禮堂等代表性建築。微型博物館將展出的文化資產分成政治、軍事、商業、學習四種類別,並結合各自的歷史故事轉化為互動遊戲,以詼諧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透過遊戲彩蛋輕鬆認識淡水古蹟的小常識,引領孩子想像從前淡水的樣貌。步上真理街的斜坡道,進入真理大學的校園內,穿過財經大樓後,二棟百年紅磚建築在綠樹的襯托下更顯優雅,建築前方的庭園綠草如茵,林稍後方即是淡水河與觀音山。這兩座風格相近的迴廊式洋樓,分別是建於1906年姑娘樓與1909年的牧師樓。兩棟建築皆為吳威廉牧師親自設計督工,建材採廈門的磚材和福杉。姑娘樓最初是提供予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校長金仁理姑娘、婦女學堂校長高哈拿姑娘作為寓所,是見證臺灣近代女子教育的重要史蹟,現為真理大學校長室;牧師樓則是吳威廉牧師的寓所,其琴樓曾作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之場景而廣為人知。位於姑娘樓、牧師樓一旁的白色建築是馬偕紀念館,為馬偕博士的故居,於1875由馬偕親自設計,西班牙式白堊孤廊建築,十分適合北臺灣潮濕多雨的氣候,馬偕在此結婚生子,與臺灣妻子張聰明一同在此生活,直至1901年病逝。馬偕在1872年搭乘得忌利士洋行旗下的「海龍號」輪船,由高雄出發抵淡水,展開了他往後數十年在北臺灣的傳道、授業、醫者之路。馬偕培育了許多臺灣宗教界、教育界、醫界的人才,且有感於臺灣婦女受制於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創辦了淡水女學堂,開臺灣女子教育之先河。馬偕的妻子張聰明,也是為通曉英語的女子學堂教師,夫婦兩人皆是臺灣女性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參觀馬偕紀念館內部展覽需預約,請向真理大學校史館聯繫(02-2621-2121)張聰明曾在1879年底與馬偕一同返回其故鄉加拿大,沿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印度、中東,在埃及遊覽了金字塔、去了耶路撒冷參觀哭牆,經亞歷山卓到了義大利,參觀龐貝遺跡、羅馬與梵蒂岡,再經由法國、英國抵達加拿大,與馬偕一起完成了加拿大的述職與募款活動後,再經美國、日本回到臺灣,使張聰明成為首位完成環球旅行創舉的臺灣女性。沿著淡水河濱的木棧道漫步,經過紅毛城後不久右手邊即是雪白色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幾何對稱美的建築,呼應淡水拱型洋樓設計,吸引無數旅客前來參觀拍照。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結合歐洲知名飯店、商場影城、花園廣場為一體。在商場飽餐一頓後,來到3樓的空中花園,與孩子一同在千坪草地席地而坐,遠眺八里左岸與觀音山,欣賞動人的淡水夕照。搭乘公車至淡海輕軌漁人碼頭站,踏入充滿幾米繪本元素的淡海輕軌系統,讓治癒人心的繪本角色陪伴您搭乘輕軌,《閉上眼睛一下下》,水藍色的輕軌列車即將啟動,通往夢鄉與溫暖的家。
      下一則
      Lipahak! 都會原住民食農遊
      「Lipahak」在阿美族語中,是「發自內心的歡喜」之意,位於大漢溪中游的三峽與鶯歌,有兩座充滿歡笑的原住民特色農園。分別是位於三鶯大橋旁的「Lipahak三鶯原生態園區」、緊鄰三鶯部落的「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1960年代,大量的阿美族人從東部來到雙北地區打拼,落腳於與原鄉環境相似的大漢溪畔,成為都市原住民。每年新北市原民局會在此舉辦食農體驗活動,在族人的帶領下,認識特色農園的原民文化與農作物、一同料理、一同歡笑!走進三鶯原生態園區,先喝杯園區清爽消暑的迎賓茶--芳香萬壽菊茶,迷人的香氣令人第一口就愛上,令人忍不住一再續杯。導覽員帶領著大家漫步農園,介紹園區的起源與各種農作物背後的故事。Lipahak三鶯原生態園區位於南靖部落旁的高灘地,廣達約3公頃的土地是由原民局向高灘處承租,由於地處高灘地,無穩定的灌溉水可使用,故以旱作爲主。歷經數年的努力,阿美族的Ina跟faki齊心翻地、整地、種植,將這片石頭地開墾成美麗的農園。導覽員細數園區內的農作物,雞心辣椒、龍葵、百香果、栗子南瓜、芳香撲鼻的萬壽菊、富含茄紅素的木鱉果。還有廣泛種植於原住民族群中的樹豆,以及被阿美族視為極品的苦茄。導覽員不僅說明它們的種植方式與入菜妙用,也細說它們與原住民文化的連結。「自己做的都很好吃啦!」,結束完農園導覽後,來到動手料理的時間了!將導覽時親手摘採的野菜加入泡麵中熬煮,為平凡的泡麵增添層次與香氣,這可是從產地直送餐桌的零距離體驗!接著製作地瓜圓,搭配清涼的仙草凍,完成一份簡單卻充滿成就感的夏日甜品。在園區內採集的植物,除了熬製野菜泡麵之外,也能用來製作植物染!將葉片放置於布面,拾起農地上鵝卵石敲拓出自然紋理,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拿起自己的植物染作品,與鮮紅色的三鶯大橋合影!同為Lipahak特色農園的三峽野菜園區,距離三鶯原生態園區僅約5分鐘的車程,橋墩妝點著原民圖騰的三鶯線捷運從旁穿越而過。三峽野菜園區與以旱地作物為主的三鶯不同,因擁有灌溉水源,能培育出更豐富多樣的野菜種類,約一公頃的園地不僅復育原住民傳統作物,也打造出推廣食農教育的完善場地。三峽野菜園區的食農體驗活動,在Ina的帶領下,尋找農園中的魔法。草地上生長的野菜,不只是阿美族的日常滋味,更藏著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親手搓洗出晶瑩剔透的愛玉,加上洛神、小米、檸檬汁,化身酸甜爽口的夏日飲品;煎製香氣四溢的野菜蛋餅──苦苣、龍葵、昭和草,交織成一口口的驚喜。最後壓軸是牧草動物DIY,在笑聲中用創意打造出專屬的療癒小獸。(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遊歷完「Lipahak三鶯原生態園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之後,是否對於原住民文化意猶未盡?那就到新店區的TaTaK新北市原住民族文創聚落平臺。TaTaK在泰雅語中意為「工寮、小屋」,是新北首座原民經濟產業空間,串聯都會與原鄉烏來,推動農產、農旅及文創產業發展,來此喝杯咖啡、選購原住民族特色商品吧!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