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搭北捷遊新北-中和新蘆線(南勢角端)

定位點
楊三郎美術館
行程類型:
捷運旅遊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永和有永和路,中和也有中和路,中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中和路,永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永和路;永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永和路...」。這首《中永和之歌》完全體現了雙和地區如迷宮般的城市地景,這裡是臺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其中,永和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僅僅5.7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超過21萬的人的家園!雙和地區在臺灣進入都市化時期時湧入大量的人口,不僅僅有中南部北上找工作的臺灣人,更有許多來自東南亞、韓國的僑民,形成了多元的族群文化,當然也帶來了各地的美味料理。

      服務中和、永和兩區的中和新蘆線南勢角端,是中和新蘆線最早開通的路線,於1998年平安夜通車,中和線捷運共擁有4座地下車站,分別為南勢角(O01)、景安(O02)、永安市場(O03)、頂溪(O04),讓我們搭上捷運,來去雙和!
      中和新蘆線_南勢角端

      O01南勢角站:華新街(緬甸街)
      首站來到南勢角站,這裡是在臺緬甸華人最主要的居住地,有1950年代泰緬孤軍撤退到臺灣的軍隊與眷屬、有1962年緬甸軍政府上台後,因政經地位被剝奪決定移民來臺灣的緬甸華僑, 主要集中於華新街一帶,亦被稱為緬甸街或南洋觀光美食街,街道上招牌皆以中緬兩文書寫,餐廳的老闆與店員交談時皆使用緬甸語,是新北市最大的東南亞社群,臺灣第一間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坐落於此、每一年的潑水節也會在這裡歡樂舉辦呢!
      緬甸街

      華新街上的美食,以緬甸、印度、中國雲南、泰國菜為主,有魚湯麵、烤餅、粑粑絲、豆粉與各式各樣的奶茶!這裡的餐廳很有生活感,很庶民很家常,餐廳營業時間多是早上到下午時間,既道地又平價,是新北市的味覺寶庫。
      緬甸街美食

      O03永安市場站:八二三紀念公園(中和公園)、國立臺灣圖書館
      永安市場站旁是素有「雙和之肺」美稱的八二三紀念公園,雙和地區在規劃初期曾設有六座大型公園,然而因人口湧入的速度太快,沒能實現最初的規劃,最後僅八二三紀念公園、仁愛公園等兩座公園完成,八二三公園廣達11公頃,是雙和地區最大的公園,八二三臺海戰役紀念碑是公園的地標,紀念1958年在金門爆發的戰爭。
      八二三紀念公園

      公園內的國立臺灣圖書館前身是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為臺灣史上第一間現代圖書館,更是日治時期規模NO.1的圖書館呢!1940年代即擁有超過20萬冊的館藏,建築外側的靜思長廊,仿古典式的拱門造型是來到此地必拍的視角呢!
      國立臺灣圖書館

      O04頂溪站:楊三郎美術館、中興街(韓國街)、樂華夜市
      頂溪站一帶是中永和最繁榮的地區,與臺北市僅僅一橋之隔,是許多在博愛特區、臺北車站周遭的上班族居住之地,永和最廣人知的小吃就是「豆漿」,聞名全球的永和豆漿即是發源於中正橋橋頭的豆漿店,帶著焦香的豆漿與豐盛的中式早點,是喜歡品嚐北方點心的饕客們絕對不容錯過的一站。
      楊三郎美術館

      藏身於豆漿店巷子內的楊三郎美術館,是出身永和的油畫大師楊三郎故居,美術館內展示了大師各時期的代表作,楊三郎曾留學日本、法國,並致力於臺灣本土的藝術發展,與同時代的藝術家陳澄波、廖繼春、顏水龍、李梅樹等人一同創立了臺陽美術協會。園區內的木屋為網溪別墅,是楊三郎生前的居所與畫室,清幽雅致,至今仍保留了大師使用過的畫具與物品,依原樣擺設,讓我們能一探大畫家對藝術的執著。
      楊三郎美術館

      「어서오세요!」,位於頂溪站1號出口旁的中興街,亦被稱作韓國街,早年是許多來自山東的韓國華僑在臺居住地,近年韓國流行文風靡全球,韓國商品搭上這波潮流在全球熱銷,永和韓國街成為了哈韓族逛街的好地方,有眾多獨家引入的韓國服裝、泡麵、泡菜、醬料、零食與燒酒,琳瑯滿目的商品等喜歡韓國文化的您來尋寶!
      韓國街

      晚餐時間!來到雙和的廚房-樂華觀光夜市,作為新北最具規模的夜市之一,有著眾多聞名北臺灣的知名美食,且選擇十分多樣,有臺灣街頭必備-右手雞排左手珍奶;經典小吃如牛肉湯、麻油雞、豬血湯、雞魯飯、麻辣鴨血、蔥抓餅、地瓜球;異國料理如拉麵、涼拌青木瓜、義式咖啡、咖哩飯等,完美滿足各路饕客的胃!
      樂華夜市
      樂華夜市雞魯飯

      甜點是另一個胃,飽餐一頓後,怎麼能不來點冰品滿足特定感官飽足呢!樂華夜市內數家冰品店,遠近馳名,蔗片芋頭冰、雪花冰、冰豆沙,任君挑選,為這趟雙和捷運遊做個冰冰涼涼尾聲!
      樂華夜市美食
      上一則
      世紀末的夏天,板橋鐵道的更迭
      今日的板橋車站,是位在新板特區、多鐵共構的巨大車站,然而您可還記得,那個曾經佇立於捷運府中站位置的舊板橋車站呢?近年來,臺灣許多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執行鐵路立體化工程, 如高雄、臺南、桃園的鐵路地下化以及臺中的鐵路高架化,而臺灣第一個執行地下化的鐵道路段: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早在1983年即開始執行,這個歷時30年的計畫大幅改變了臺北的交通網絡與城市景觀,當然也改變了新北的首善之區-板橋,就讓我們從府中漫步到新板特區,感受新舊板橋的更迭。位在捷運府中站的市定古蹟板橋放送所,於1930年落成啟用,與同一年完工的臺北北門郵局出自同一位建築師:栗山俊一,強調水平線的立面屬於現代主義建築,是府中一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時代建築,放送所作為電台廣播的發射設施,其訊號可遠至嘉義民雄,是臺灣廣播史的重要史蹟。位處舊板橋車站的府中商圈一度為板橋最繁華的街區,是老板橋人的休閒娛樂中心,1901-1999年這近一百年來板橋火車站的所在地都位在今日的府中,既使車站已遷移,多樣化的商家仍使府中保有獨特魅力,KTV、小吃店、餐廳、百貨商場、服飾店共存共榮,是板橋逛街好去處,10月底的萬聖節變裝派對更是府中商圈的年度盛事。雖然隨著鐵路地下化建設,舊板橋車站站體已不復再見,但我們仍然能在府中商圈見到當年板橋車站的殘跡,20世紀的第1年,臺鐵路線由原先從經大漢溪溪北的新莊改為溪南的板橋,奠定了板橋日後躍升新北首善之區的基礎, 世紀末的鐵路地下化,則再次牽動了地方發展。府中15是臺灣第一座結合影視動畫藝術及紀錄片放映院的主題館,在多年的發展與經營下,府中15已成為影像工作者分享故事的重要場域,儼然是板橋的重要文化地標,來府中15讓代言人「一哥」跟「五弟」帶領大家進入影像的世界裡!沿著由舊鐵道改建成的縣民大道往東北方向步行,800公尺外的新板橋車站今日已發展成多鐵共構的大型商圈,25層樓高的新車站匯集了高鐵、臺鐵、捷運板南線、捷運環狀線、板橋客運站的人潮,以地下道與空橋串連起了這一帶眾多的辦公大樓、百貨商場與飯店,是名副其實的商務中心,也成就了板橋最豐富的天際線。新板特區擁有眾多的摩天大樓,若能在高樓層俯瞰城市那是在好不過了!高達140.5公尺的新北市政府大樓善用其「身高優勢」,在32層樓設立免費觀景臺,民眾可搭乘專屬電梯直達32層樓,360度全幅玻璃窗景讓觀音山、淡水河、台北101都盡收眼底,板橋區的摩天大樓、板橋車站更是近在眼前,從府中到新板,感受板橋因鐵道的更迭帶來的種種變化。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