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鐵道風情 山鶯騎景

定位點
山佳鐵道地景公園火車頭
行程類型:
單車追風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單車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從樹林、山佳至鶯歌,很適合搭台鐵到定點,再租台Youbike沿著河濱自行車道細細遊逛,途中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景點,讓我們帶著水、保暖裝備與一顆雀躍的心,昂首出發吧!」早上先搭台鐵至「樹林車站」,再轉公車至全台展示國防部陸海空武器規模最大的「武器公園」,認識這些曾保衛國家安全的雄偉裝備。武器公園
      之後搭公車至「南樹林火車站」化身鐵道迷,近距離欣賞各式列車停靠的壯觀景象;並租台腳踏車騎至「鹿角溪生態濕地」,除了學習濕地教育,還能在這座最棒的戶外自然生態教室認識鳥類、昆蟲等數百種生物。鹿角溪生態濕地
      隨後繼續前行至有百年歷史,近期重現日治礦業的「山佳百年車站」,欣賞古樸的日本與西洋複合式建築,並體驗變裝一日站長的樂趣;離車站不遠處還有一個結合3D立體彩繪、展示具47年歷史橘色調動機與黑色煤斗車的「鐵道地景公園」。已經有百年歷史的山佳火車站
      之後繼續騎到「三鶯陶花源」,用相機盡情捕捉知名地景藝術彩虹風車,還有與空間結合,既趣味又生活化的巨型陶藝裝置;最後在鶯歌車站附近歸還自行車後,到「鶯歌陶瓷博物館」體驗台灣200年來的燒窯文化,欣賞3000件收藏品、輕鬆學陶、快樂玩陶DIY,結束充滿文藝氣息、鐵道風情的一日小旅行。鶯歌陶瓷博物館-館內展覽品
      day01
        上一則
        溯源烏來泰雅部落 大羅蘭溪透心涼
        烏來是新北市幅員最遼闊、整體地勢最高的區域,也是新北唯一一個山地原住民區,境內以泰雅族為主要族群,烏來的地名源自於泰雅語Ulay,意指溫泉。自烏來觀光大橋進入北107線,前往宛若世外桃源的德拉楠部落,沿著部落命脈的大羅蘭溪漫步,捲起褲管,踏入沁涼的溪水中,暑意全消。距離烏來老街約半小時車程的德拉楠部落,是泰雅族自桃園上巴陵遷徙至新北烏來的第一站,這座小而美的部落座落於南勢溪的水源保護區內,至今仍未有過多的開發,得以保有烏來最傳統的泰雅生活方式,部落內處處可見以泰雅族文化與信仰為主題的壁畫與雕刻,獨具特色。德拉楠部落的母親河-大羅蘭溪,泰雅族語為「Tranan」,為南勢溪的支流之一,百年前泰雅族人自上巴陵越嶺來此狩獵,見此地水源豐沛、土壤肥沃,因而陸續遷居至此。日治時期曾開鑿水圳,引大羅蘭溪之水作為部落耕種所用,大羅蘭溪河谷一片青翠,河道時而狹小,時而開闊,苦花魚群悠游於清澈溪流中,美麗風景令人驚艷。大羅蘭溪兩岸皆設有景觀步道,北岸為古圳步道、南岸為近年設置的溪瀧步道。古圳步道又名「福山馬岸古圳步道」,既使如今水圳已失去原有的灌溉功能,但水流依然潺潺不息,步道兩旁古木參天,綠樹遮蔭,沿路有多種蕨類相伴,生機蓬勃,步道途中設有休憩平臺、蝴蝶公園,夏天造訪時能見到群蝶飛舞的景象。德拉楠景觀橋是部落的新亮點,連結了古圳步道與溪瀧步道,形成環狀步道,景觀橋是座橫越大羅蘭溪的鋼構拱橋,走在拱橋上能遠眺溪谷與層層山巒,溪水與森林交互的景色,令人在視覺上感到清爽無比,沿著溪瀧步道返回部落,沿途有兩處小岔路可直抵大羅蘭溪,脫去鞋襪、捲起褲管,讓冰涼的溪水為炎炎夏日降溫。返程往烏來老街,於北107線近雲仙樂園纜車處,向右岸望去,氣勢磅礡的飛泉自山頂流瀉直下。烏來瀑布又稱雲仙瀑布,高達80公尺的飛瀑是北臺灣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本時代有「雲來之瀧」的美名,是烏來最知名的景點之一。車過烏來觀光大橋後向右彎,進入烏來最熱鬧的市街-烏來老街,香味撲鼻的原住民料理是健行後最棒的餐點,烏來老街採統一樣式的店家招牌,街上販賣各式各樣的原住民風味山產,如月桃飯、竹筒飯、馬告料理、山蘇、珠蔥、碳烤山豬肉、溫泉蛋、小米麻糬等,盡情享用風味料理,大飽口福!
        下一則
        深入烏來,與德拉楠部落同歡
        烏來在地理位置上位處新北市的最南端,而在泰雅族人的領域中,烏來則是族群遷徙的最北端,多個部落分布於南勢溪與其支流周遭。其中德拉楠部落座落於南勢溪上游與大羅蘭溪匯流處,是泰雅族遷移至烏來的第一站,保有許多泰雅族的傳統文化,擁有新北市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一起深入德拉楠部落,與泰雅族獵人學習製作各類型陷阱、享用山林大餐,再到烏來瀑布旁體驗傳統編織、搭乘可愛的觀光台車逛烏來老街。泰雅族人在18世紀時就已來到烏來,200多年前,一支泰雅族群在亞維·布納(YAWI.BUNA)族長的帶領下,自桃園拉拉山翻越插天山來到烏來,讚嘆於這片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獵場,將此地稱為德拉楠,也就是美麗之地之意。步入德拉楠文化營,在泰雅族長老與祖靈的祈福儀式後,穿上泰雅族傳統服飾,拿起鐮刀將竹子製作成茶杯與竹筒飯的容器。走入德拉楠部落,在泰雅族獵人引領下,深入了解泰雅族文化與遷徙的歷史,聽獵人講述泰雅神話的故事、一探烏來代表性的香料-馬告的真面目! 部落內處處可見到菱形的圖騰,象徵著祖靈的眼睛;XOXO的圖騰則象徵著男男女女。走訪德拉楠部落兩大教堂,一為石砌天主堂,由澳洲籍神父創建;另一座為基督教長老教會福山教會,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莫那魯道的林慶台先生,就曾在此擔任牧師。兩座教堂之間的德拉楠實驗小學,是新北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校徽上Tranan Qwasan Biru 意思為「德拉楠讀書寫字」,徽章圖案由南勢溪、蝴蝶、苦花魚、山棕等在地景色構成,展現德拉楠的在地特色。拜訪完部落後回到德拉楠文化營,稍早製作的竹筒飯已蒸熟,將豬肉用竹子串起,大家聚在一起火烤,多汁鮮美的豬肉,搭上泰雅族人用森林物產製作的料理,一同食在山林。泰雅族男性在14、15歲時就會拿到父親贈與的獵刀,並學習四大獵人技巧(圍獵、射獵、陷阱、漁獵),享用完美食後,跟著泰雅獵人一起製作套索陷阱,運用槓桿原理,依體型、習性不同的獵物,製作各類陷阱。離開德拉楠部落後,來到下游處的烏來瀑布,這座北臺灣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治時期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有著「雲來之瀧」的美名,前往瀑布前的泰雅紡織店,體驗泰雅族的織布文化,織出專屬自己的織品。將薯榔切細並搗碎,作為染劑為織品增色。紡織店旁的烏來台車,初期做為輸送木材的運輸工具,早年曾通車至德拉楠部落,1963年因應烏來瀑布觀光發展開辦客運。有別於早年以人力推動的台車,今日的烏來觀光台車已改用柴油引擎,迷你的三節車廂非常可愛,由瀑布站至烏來老街站長約1.6公里,開放式的車窗門讓乘客在搭乘台車時輕鬆飽覽烏來的山林風光。烏來老街的美食以原住民風味的山產美食為主,如碳烤山豬肉、馬告香腸、小米麻糬、溫泉蛋、竹筒飯、山蘇、珠蔥、小米酒等,一口馬告香腸、一口小米麻糬,滿滿的泰雅風味,用味覺再次品味烏來。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