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三鶯老街DIY 捏陶藍染樂齡活

定位點
動動手樂齡趣味多 鶯歌三峽老街捏陶學藍染
行程類型:
銀髮樂遊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銀髮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要活就要動」隨著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可能面對到的退化及認知障礙,已是刻不容緩的全民議題,適當的活動有助於延緩認知障礙,像是近年來熱門的手作DIY,難度低容易上手其實相當適合銀髮族參加。這趟遊程特別規劃兩種手作活動、兩處景點參觀以及兩條老街巡禮,不僅要動腦、手腳也要派上用場呢!第一站從鶯歌出發,在日據時期興建的鶯歌車站歷經百年變遷在民國九十二年改建成現在的模樣。鶯歌車站外觀
      走出車站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博物館內展示豐富的陶藝作品,並介紹台灣陶藝的過往今來,還有不定期舉辦的特展可供參觀,館內設有無障礙設施即使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也能輕鬆觀展。逛完博物館前往鶯歌老街,早年此處矗立著代表台灣文化精髓之一的陶瓷廠房,隨著時代變遷轉型為觀光景點,到老街絕對不能錯過的捏陶體驗,對長輩而言不是觀光而是青春的回憶!鶯歌陶瓷博物館-建築物外觀與無障礙坡道
      捏完陶搭上便捷的公車前往三峽,位於三峽老街旁有座染工坊,在清代三峽曾是染布業的集中地,至今仍可在當地的老建築上看到染坊字樣,在染工坊可體驗藍染DIY製作出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藍染作品。而相較鶯歌老街更古色古香的三峽老街,是全國172條老街中,最長且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不管是門面上的堂號、柑仔店等,漫步其中盡是思古情懷。藍染作品們
      上一則
      三峽都會原客河濱遊程
      臺灣在60至80年代進入快速都市化的時期,伴隨高速發展的經濟,臺灣社會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原住民在這個浪潮下,離開原鄉到大都市尋求工作機會,如新北市的猴硐、深澳、三峽等地的煤礦場招募了許多來自花東的原住民;大興土木的雙北都會區,密集勞力的建築業與製造業也急需大量的勞動人力,臺北橋等地成了勞工人力交易中心,撐起雙北的現代化天際線。 如同許多的移民故事,不少人來到雙北工作後,便定居於北部,帶著自身原有的文化背景,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居民。來到臺北大學附近的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探訪都會原住民的特色聚落,至新北客家文化園區體驗客家文化,騎上單車,沿著大漢溪自行車道騎至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逍遙遊河濱。位於三鶯大橋三峽端的河灘地,是三峽原住民生活文化園區的所在地,以阿美族為主的三鶯部落,多數人在數十年前到北部煤礦場擔任礦工,後落腳於三峽的河濱地帶,基於尊重原住民族人意願及文化差異性下,以異地安遷、政府出資公共建設、原住民自力造屋的原則,推動「新北市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園區以集會所為中心,打造聚落藝文廣場、運動場所等區域,建築融入原住民文化圖騰,聚落外緣設有大面積的有機農園,是全國首創的都市原住民族特色聚落,於2020年榮獲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自三峽原住民生活文化園區步行僅約15分鐘,即可抵達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入口處標誌性的巨型土樓建築、園區中央的望樓與方樓,體現客家人過往聚落的建築特點,是新北市的客家文化地標。客家文化園區內展示許多傳統客家文物、並設有各項客家主題的展覽,以及深受遊客喜愛的各類客家DIY體驗活動,如藍染手作、製作花布祈福燈、擂茶體驗等活動,親身體驗客家文化的樂趣與魅力。自客家文化園區租YouBike,經三鶯二橋進入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在寬闊的河濱地帶逍遙騎單車。大漢溪自行車道橫跨鶯歌、三峽、樹林、土城、板橋、新莊、三重等新北市多個行政區,蜿蜒於林口臺地與鳶山、天上山系之間。不同於堤防內擁擠的市區,騎乘在沒有紅綠燈、行人與單車族專屬的大漢溪河畔,不時可見到熱愛運動的同好,在這開闊的河灘地奔跑,騎單車、溜滑板。行至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中的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建有原住民圖騰彩繪的圓形活動廣場,並設有球場、烤肉區、射箭場等多項設施,開闊的場地多次做為新北市原住民聯合文化活動的主場地,每逢活動期間,可來此發掘原住民文創、傳統美食、農特產品等,更將散居在新北市的原住民族人聚集起來,凝聚都會原住民的情感。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