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夜間攝旅 點亮十三層

定位點
船遊秘境-十三層夜間點燈攝旅
行程類型:
登山健行、秘境美拍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背包客、情侶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你知道「台版天空之城」嗎?「水湳洞選煉廠遺址」原身為日治時期挖礦留下的建築,在2019年9月由台電推出「點亮十三層」公共藝術重新回到大眾面前,層疊遺址輝映出的澄黃光芒,讓此處成為攝影圈的新興攝影景點。
      被植物覆蓋的遺址

      除了抓拍十三層遺址點燈外,周邊也有許多拍攝點不可錯過,像是位於十三層遺址前的陰陽海,不管是從水湳洞停車場近看海水暈染,或者是上山登高遠望都是絕美風景。想欣賞陰陽海,相當推薦前往金瓜石的無耳茶壺山登山步道,路程短來回大概一小時,登上觀景台可俯視陰陽海、基隆山及整個金瓜石喔。
      陰陽海岸邊

      爬完山可以前往鄰近的深澳漁港品嚐新鮮海產,若是參加深澳小旅行的民眾,可在此搭船出海賞景,或可搭上Railbike鐵道自行車欣賞最美山海連線。太陽下山後迎來十三層點燈,愛好攝影的民眾可千萬要多停留些時間,抓拍出不同角度的美照! 最後彎進九份老街尋覓山城美食、好茶,稍事休息結束充實而璀璨的點燈攝旅。
      享受Railbike之旅的乘客們
      上一則
      深澳鐵道自行車,夏日晚風浪漫騎行
      搭上通往瑞芳的火車,抓住夏天的尾巴走一趟青春山海線!利用暢行北北基桃的TPASS月票,到猴硐聽聽礦工的故事、與貓咪們共度悠閒時光,藉由深澳線-平溪線直通運行的鐵道,來到海天一線的八斗子車站,迎著夏日晚風,在繽紛閃耀的Railbike騎行,浪漫滿分。 猴硐曾是臺灣第一大煤鄉,為臺灣經濟發展立下苦勞。一踏出猴硐車站,瑞三鑛業整煤廠外牆上的「產煤裕國」四個大字,令人立刻感受到猴硐的礦業精神,猴硐自日本時代起便開始進行採煤,瑞三鑛業公司在1930年代開始主導猴硐的採煤事業,並發展為全臺灣產量最大的煤礦廠,其中,瑞三鑛業整煤廠負責將礦石進行選洗,分類成不同等級,有效提高了產煤的效率,是猴硐最重要的工業遺產。猴硐的煤礦產業在1970年代迎來全盛時期,每天都有超過500名礦工入坑辛勤工作,隨著臺灣能源政策的轉變,1990年瑞三鑛業整煤場停止運營,整煤場也因此廢棄傾頹。新北市政府與文化部攜手合作,啟動了修復計畫,以修舊如舊的精神,使瑞三整煤廠再現風華,展出猴硐的採礦史、採礦器具,並利用多媒體互動的形式,道出昔日礦工的辛勞與生離死別。如今的猴硐,與煤礦文化齊名的非喵星人莫屬了,猴硐曾獲國際媒體推薦為世界賞貓聖地,站前廣場貓咪們呈現各種慵懶的姿態,從貓咪造型的貓橋前往車站後方的聚落,在貓咪咖啡店享用咖啡,看著山中小城猴硐的美景,學貓一樣放空。猴硐貓村起因於一個愛貓網友的發動,成立了志工隊改善村內的環境,打造對貓咪更友善的生活空間,隨著網路資訊的傳播,使猴硐現成為愛貓遊客朝聖的地點,猴硐貓村裡還建立了貓公所籌備處,宣導正確餵養貓咪的保育觀念。瑞芳車站是東北角最重要的交通轉樞紐,臺鐵深澳線、宜蘭線、平溪線與通往九份、金瓜石的公車皆在此交會,大量的人流帶動了瑞芳車站週遭的餐飲業發展。位於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的瑞芳美食廣場,廣受遊客與當地居民喜愛,美食街內匯聚了近40家老攤商,胡椒餅、龍鳳腿、牛肉麵、肉羹麵、蚵仔煎等經典臺灣小吃令人垂涎三尺。乘坐被譽為臺鐵最美的海岸支線-深澳線鐵路,僅需短短12分鐘就能從瑞芳車站來到擁有絕美海景的八斗子車站!踏出車廂,眼前即是地標基隆山與湛藍的大海,這座北臺灣離海最近的火車站還有個有趣的冷知識-全臺唯一一座橫跨兩縣市的車站,八斗子車站兩頭分別屬於新北市瑞芳區、基隆市中正區呢。八斗子車站同時也是Railbike深澳鐵道自行車道的起點,Railbike改建自八斗子火車站到深澳火車站之間的762公厘輕便鐵路,也就是俗稱的「五分仔車」,將過往運送煤炭的鐵道轉型為全臺獨家的海景鐵道自行車道,踩著河豚造型、圓滾滾的自行車,在全程1.3公里的鐵道路上,一路山海相隨。深澳鐵道自行車道推出夏季限定的夜間營運,九月底前每週五、六、日夜間延長營業至晚上8:30,精心設計了隧道光雕與裝置藝術。在通過光雕隧道時,記得抬頭仰望浪漫夢幻的光雕美景,隨著音樂節奏變換,彷彿在置身於海底世界。把握最後的夜間限定光隧道,9月底前到深澳,迎著夏末的海風,在青春山海線浪漫騎行!👉前往預約深澳鐵道自行車道
      下一則
      「老梅綠了!」春意盎然遊石門
      「老梅綠了!」,在北海岸,這是一句充滿生機且溫暖的道賀,每年3月中旬到5月上旬,臺灣本島最北端石門區的海岸線上,附滿綠海藻的礁岩化為絕美的抹茶地毯,代表春神正式來到這片多雨之地,是北海岸最適合旅遊的季節,走一趟石門的海岸線,探訪綠意盎然的海槽、在老梅迷宮裡玩捉迷藏、迎向海岸放風箏,享受溫暖和煦的石門風光吧!2022年甫落成的幸福雙心公園,結合石門在地傳統的牽罟漁法打造「牽罟織夢網」裝置藝術,透過巨型不鏽鋼骨架搭配炫彩玻璃的設計,在春陽的照耀下隨著視角與時間推移產生不同的光影變化,另有特別設計的海螺音控揚升裝置、燈塔人意象廣場、舢舨造型座具等互動式體驗設施,被譽為北海岸最美麗的公園,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此找到樂趣。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於海岸邊的火山礁岩,在每年春季時因大片的海藻附著在石槽上,讓原先土灰色的礁石,搖身一變為綠意盎然的天然奇景,搭配上湛藍的海水,這猶如抹茶麻糬般的特殊景緻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在退潮之際,於岩石間形成的小池塘,可觀賞有趣的海洋生物,出發前可以瀏覽中央氣象局石門潮汐預報,抓準退潮時間拍攝成片的綠海槽!老梅石槽同時擁有細緻沙灘與造型奇趣的岩岸,猶如一隻隻瘦骨嶙峋的綠色海豚成排躺於沙灘上。海槽為適合海藻類附著生長的火成岩,海藻死去後,殘骸硬化成一層薄薄的石灰質,新的藻類就在這層石灰質上,繼續附著生長,如此一生一死不停地循環,終於堆疊出這美麗的藻礁,因此前來觀賞綠石槽時,切記別踩上石槽拍照,為當地的生態永續盡一份心力。老梅海灘後方的防風林中,一面面紅色磚牆交替連結成彎曲又繁複的走道,構成了猶如外星人遺跡的老梅石槽,是造訪北海岸必拍的熱門打卡點,除了獨自於迷宮內挑戰方向感和記憶力,更可以和家人朋友一同童玩耍、躲貓貓。矗立於山峰與海洋間的黑白塔身,富貴角燈塔是臺灣本島最北端的燈塔,1897年完工至今,百年來忠心的守護航經北海岸的船隻,黃昏時刻,由燈塔西邊向東望,映照在燈塔上的火紅色的餘暉,成為攝影愛好者追逐的魔幻美景。「昂藏意氣入雲煙,喜放風箏到九天。要識扶搖能直上,全憑一線手中牽。」這首出自於開臺進士鄭用錫的漢詩,描述了放風箏這個千年活動的風景。地處東北季風迎風面的石門,強勁的海風造就了絕佳的放風箏環境,素有「風箏故鄉」的美譽,多次做為石門區的年度盛會—石門風箏節的舉辦場地,吸引了無數國內外的風箏好手來共襄盛舉,拿起自己的風箏迎風奔跑,與五花八門、多彩多樣的風箏為伍,一同翱翔於石門海天一色的美景中。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