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烏來山林清涼遊

定位點
烏來山林清涼遊
行程類型:
登山健行、戶外踏青、溫泉饗宴
旅遊天數:
二日遊
適合對象:
親子、背包客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烏來山林清涼二日遊,深入烏來原鄉,向著溪流的源頭溯源來到南勢溪的上游-桶後溪。走入桶後越嶺步道,這裡是早期泰雅族人北上打獵走出來的路徑,可一路走到宜蘭礁溪,此地森林資源豐富,是臺灣著名的賞鳥景點,更被電影《賽德克.巴萊》選為拍攝場景。在一日的健行後回到烏來老街品嚐到原住民風味的山產美食,如碳烤山豬肉、溫泉蛋、月桃飯、竹筒飯、馬告料理、山蘇、珠蔥等等。
      桶後溪
      烏來老街

      第二日前往大羅蘭溪,可以在水中發現好多閃閃發光的銀色流星!是苦花魚在水中翻滾嬉戲時,魚肚翻起閃亮銀白的光芒,在陽光照射下宛如一閃而過的流星,非常漂亮。除了苦花魚,河裡還有石斑與白鰻,水質純淨可見一班。最後回到烏來瀑布,欣賞瀑布的壯觀與磅礡,感受水花灑落的清涼舒適。
      烏來山林清涼遊
      烏來瀑布

       
      上一則
      金山老街遊
      位在大屯山系東北麓的金山,三面被火山地形環繞,由磺溪與金包里等溪流沖積而成的火山平原,肥沃的土質讓金山在農業上先天麗質,此地自古就是北海岸最重要的交通孔道,古有金包里大道(魚路古道)、今有陽金公路,是北海岸來往臺北市區最重要的路線,也造就了金山的發展與繁榮!金山老街又名為金包里老街,這條200多公尺長的街道,自清代起即是北海岸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鄰近的石門、萬里居民都會來此採買、做生意,老街上有許多利用金山特產所料理的美食,如巨無霸地瓜圓與芋圓、傳統點心芋頭粿、甜蜜蜜的拔絲地瓜、水果冰淇淋以及廣安宮的人氣鴨肉餐廳,其自助端菜文化已成為金山老街獨特的風景,還吃不過癮?金山的伴手禮手工麻荖、蛋捲、地瓜酥,自用送禮兩相宜。中山路旁的金山第一公有市場在日治時期設立,金山特產的跳石芋頭、茭白筍、紅心地瓜、赤殼箭竹筍等蔬菜都按時令在此地銷售,金山獨特的面海火山土質,令此地的跳石芋頭扎實又Q彈、臺農66號地瓜口感綿密細膩,聲名遠播呢!早年市集與老街的發展都位在廟宇附近,金山老街也是如此,慈護宮是金山地區的信仰中心,在地人稱其「大廟」,主祀金面媽祖,清嘉慶年間,當地漁民在退潮時於野柳海蝕洞發現了一尊媽祖神像,便興建了慈護宮來供奉媽祖,是為開基大媽,後來廟方重塑了一尊媽祖神像並在其背後挖空將大媽封入其中,是為二媽,也成為了全臺灣唯一「媽中有媽」的傳奇,每一年廟方的繞境活動都會回到最初被漁民發現的野柳海蝕洞,實為金山的一大盛事。距離慈護宮800公尺遠的獅頭山公園,位於海拔約70公尺的高的金山岬上,適合在逛完老街、飽足一餐後步行過去,獅頭山公園曾長年被劃定為軍事管制區,一般民眾不可隨意進入,也因此意外的保留了豐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季節能見到臺灣百合與金花石蒜在步道旁綻放的景色,站在公園高點,向東望可見到知名的野柳岬、望向西側是以「蹦火仔」捕魚技法為名的磺港漁港、前方則是燭臺雙嶼,天氣晴朗時,無盡綿延的藍色,交融了海與天空的界線。 「那一年,海邊等不到歸來丈夫的女子化成了岩頭,歷險歸來的丈夫見到妻子已化為石頭,悲勳欲絕之下最終也化為石柱,永遠相伴。」這是燭臺雙嶼背後的淒美故事,高達60公尺的燭臺雙嶼是板塊作用與海風侵蝕下造就的海蝕柱,彼此相依的特殊造型吸引了無數戀人、攝影師前來,是金山的人氣攝影景點。欣賞無邊際的絕美海景後,可至重新整建後的中山溫泉公園享受金山最優質的天然資源:溫泉,金山是臺灣本島最北端的溫泉,此地泉質分為硫磺鹽泉、硫磺泉、碳酸泉、鐵泉等四大類,免費對大眾開放的中山溫泉公園,是呈現金褐色的鐵泉,有著「黃金之湯」的美譽,在這座榮獲臺灣景觀大獎的公園泡腳,消除疲勞、舒緩身心靈,為一日遊畫下完美句點。
      下一則
      興客新客,新北客家文旅
      400多萬的客家裔臺灣人,是僅次於閩南人的臺灣第二大族群,數百年來客家人在臺灣的發展,深刻影響了臺灣社會的各個層面,客家族群的節日、信仰、飲食已成為臺灣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新北市約有55萬客家居民,是僅次於桃園市,全國客家人第二多的縣市,這趟就讓我們走訪新北市的客家景點,體驗在地客家文化!香火鼎盛的新莊廟街,是新北廟宇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在清雍正、乾隆年間,新莊是大臺北地區的經濟與政治中心,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紛紛在新莊插旗拓墾,興建於1780年的廣福宮,是潮州系客家移民在北部地區興建的第一間廟宇,也是今日新莊唯一的國定古蹟,主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又稱三山國王廟,廣福宮保存狀況良好,立於鬧市的街屋型的建築,見證了客家移民在大臺北地區的拓墾歷史。書院做為私人興辦的教育機構,是古代知識分子受教育的途徑之一,來自福建汀洲的客家人胡焯猷,在清雍正年間來到臺北發展,貢生出身的胡焯猷有感於北臺灣文風未起,有志於學者需遠赴至彰化就讀,便將自身大半輩子的積蓄捐出,在今新北五股地區設立義塾供臺北子弟就學,此舉受淡水同知的認可,取諸葛孔明的家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定名為明志書院,是為北臺灣第一座書院,有「北臺首學」之美譽,與學海書院、登瀛書院並成臺北府城三大書院,是新北的教育文化地標。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坐落於人文燴萃的三峽,醒目的土樓建築是文化園區的地標,館舍建築汲取客家傳統建築元素,將望樓、通廊、水圳等融入園區設計,結合現代建築空間機能,在方圓、高低、曲直之中,建構新北都會客家歷史記憶與族群文化場域的精神堡壘。展覽細膩的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思維,推廣客家族群的文化、飲食、語言與音樂,園區內的裝飾與網美牆以客家花布為底蘊做設計,並極富巧思的運用芭比娃娃賦予客家服飾新生命,展現客家美學文化。客家文化園區假日不時會舉辦各種客家DIY體驗活動,親手縫製花布祈福燈、體驗藍染之美、手作桐花相框、製作擂茶等,適合闔家大小親子共遊。因河運、染布、茶葉與樟腦興起的三峽老街,自清朝以來即為繁榮的商業大街,客家人與閩南人皆來此地競逐,日治時期經街道整頓後,新洋樓日漸興起,綿延的紅磚拱廊與巴洛克式牌樓,形成三峽老街今日獨特的意象,上百間街屋開滿了染布店、中藥店、雜貨店與茶莊,漫步於三峽老街,一碗古早味手工豆花、一口外酥內軟的金牛角,是實實在在的美好滋味。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