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青春山海線】觀海鐵馬行

定位點
俯瞰中角灣地形
行程類型:
單車追風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單車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騎進北海岸!串連不少爆紅景點與海岸景觀,從金山的磺港公共浴室(黃金之湯)開始,這裡的溫泉水質優良,讓人能在騎乘前放鬆身心,為旅程做好準備。接著來到神秘海岸,隱身於水尾漁港,穿過一線天後,豁然開朗的景色,近距離感受海的澎湃,還能從另一個角度看燭台雙嶼。
      神秘海岸

      沿途會經過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一波波漂亮的超高浪花吸引許多衝浪客在此冒險。接著往石門區前進,穿過矗立在濱海公路上的石門洞後,看到的是海天一色的美景;富貴角園區內,有個爆紅打卡景點,一面面磚牆成為彎曲又繁複的走道,穿梭在老梅迷宮中,十分有趣;有機會的話也能到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黑白相間的建築外型相當搶眼,靜靜地守護北海岸的安全。
      中角灣的浪適合進行各種海上活動

      在石門與三芝交界處,擁有天然地質景觀的麟山鼻自行車道,也有豐富的海濱生態資源,騎車經過時,可以觀察藻礁中的可愛小動物。隨著人潮、建築逐漸增多,最後抵達淡水,日夜不同風采的淡海情人橋擁抱著遊客的歸來。
      麟山鼻自行車觀海步道
      上一則
      極東之地 貢好來寮小旅行
      三面環海的貢寮,位於黑潮主流與中國沿岸流的交匯處,豐富的漁業資源讓貢寮海鮮遠近馳名,這裡也是臺灣最重要的九孔養殖地,被稱為「九孔王國」,貢寮區是臺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境內的三貂嶺即是臺灣本島地理極東點,深入太平洋的岬角,曾是國際勢力競逐的要地,這次讓我們從福隆車站出發,踩動雙輪往北北西前進,尋找臺灣歷史重要事件的現場、與職人在養殖場一同餵養九孔,大啖海鮮吧!由福隆車站出發,沿著鹽寮自行車道一路追風,緊鄰海岸線的鹽寮自行車道全長共5公里,沿途最醒目的地標即是橫跨於雙溪的龍門吊橋,雄偉的紅色橋身,在一片綠樹與藍海之間顯得特別醒目,串聯福隆海水浴場與龍門露營區兩地,吊橋下方是獨木舟基地,在站橋面上,可欣賞福隆海水浴場的黃金沙灘與遠處的荖蘭山,不時還能見到五彩繽紛的獨木舟與SUP在內河上航行呢!由木麻黃、黃瑾、林頭等海岸植物築起了防風林,使黃色沙丘多了些綠意,穿梭於樹影間,還能見到龍門發電廠的主建築與各式附屬設施,騎乘至自行車道終點,進入鹽寮海濱公園的範圍。鹽寮海濱公園坐擁綿延3公里的金黃海岸,是貢寮最開闊的遊憩區,適宜從事水上運動、沙灘排球、灘釣等多樣化的海灘活動,目前由藍灣海濱休憩園區經營,建有數個海灘發呆亭,讓旅客愜意的在海灘遊玩 ,鹽寮海岸的金黃色石英砂,是沙雕創作的理想質地,過去也曾多次舉辦沙雕大賽,而生態豐富的潮間帶,非常適合帶領小朋友認識海洋生態,怕曬的朋友亦能在仿閩南式建築內,優雅的來杯氣泡飲或冰沙,一邊享用鬆餅一邊欣賞沙灘海景。 海灘邊的鹽寮抗日紀念碑,源於一起臺灣歷史的重大事件,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在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臺灣軍民組織臺灣民主國力抗日本軍隊,1895年5月,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大軍由澳底登陸,6月臺北開城投降,開始了臺灣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鹽寮登陸地立下登陸紀念碑,臺灣光復後改建為抗日紀念碑,紀念碑高約8.8公尺,設計採八邊形的底座、正方形的碑身,屹立於在這處歷史現場,緬懷抗日先烈英勇精神。來貢寮說到海鮮,怎麼能錯過澳底漁港呢?澳底漁港位處天然澳灣,優越的港口位置與齊全的港口設施使澳底成為東北角最重要的漁港之一,豐富的漁獲包括旗魚、紅甘、小卷、軟絲、龍蝦、石斑等,又有石花菜、紫菜及海帶等海生植物,使澳底為重要的海鮮集散地,漁港周遭海產店林立,海產新鮮價格又實惠,擺滿整桌的海鮮令人食指大動,迫不及待大快朵頤。在喜愛海鮮的饕客美食筆記中,肥美的九孔料理肯定榜上有名,九孔其實宴客名菜鮑魚的一種,而早在1960年代,貢寮就發展為九孔養殖產業的大本營,清澈的水質與良好的環境讓貢寮九孔鮮甜美味,為貢寮博得「九孔王國」的美名,然而1990年代,養殖池因病菌感染而大受打擊,近年來養殖業二代回到貢寮,半開放式的飼養環境,藉由天然的潮汐讓與海水相通的潮池不間斷的換水,重現的九孔養殖的盛況。位在貢寮美艷里的鮮物本舖是當前九孔養殖的佼佼者,不僅僅產出品質上好的九孔,打響「新北貢寮鮑」的美名,還結合了職人體驗,讓旅客們能親自體驗站在潮池中餵養九孔、拿炙燒噴槍火烤九孔,在產地大啖海味,特別鮮美!​​​​
      下一則
      溯源烏來泰雅部落 大羅蘭溪透心涼
      烏來是新北市幅員最遼闊、整體地勢最高的區域,也是新北唯一一個山地原住民區,境內以泰雅族為主要族群,烏來的地名源自於泰雅語Ulay,意指溫泉。自烏來觀光大橋進入北107線,前往宛若世外桃源的德拉楠部落,沿著部落命脈的大羅蘭溪漫步,捲起褲管,踏入沁涼的溪水中,暑意全消。距離烏來老街約半小時車程的德拉楠部落,是泰雅族自桃園上巴陵遷徙至新北烏來的第一站,這座小而美的部落座落於南勢溪的水源保護區內,至今仍未有過多的開發,得以保有烏來最傳統的泰雅生活方式,部落內處處可見以泰雅族文化與信仰為主題的壁畫與雕刻,獨具特色。德拉楠部落的母親河-大羅蘭溪,泰雅族語為「Tranan」,為南勢溪的支流之一,百年前泰雅族人自上巴陵越嶺來此狩獵,見此地水源豐沛、土壤肥沃,因而陸續遷居至此。日治時期曾開鑿水圳,引大羅蘭溪之水作為部落耕種所用,大羅蘭溪河谷一片青翠,河道時而狹小,時而開闊,苦花魚群悠游於清澈溪流中,美麗風景令人驚艷。大羅蘭溪兩岸皆設有景觀步道,北岸為古圳步道、南岸為近年設置的溪瀧步道。古圳步道又名「福山馬岸古圳步道」,既使如今水圳已失去原有的灌溉功能,但水流依然潺潺不息,步道兩旁古木參天,綠樹遮蔭,沿路有多種蕨類相伴,生機蓬勃,步道途中設有休憩平臺、蝴蝶公園,夏天造訪時能見到群蝶飛舞的景象。德拉楠景觀橋是部落的新亮點,連結了古圳步道與溪瀧步道,形成環狀步道,景觀橋是座橫越大羅蘭溪的鋼構拱橋,走在拱橋上能遠眺溪谷與層層山巒,溪水與森林交互的景色,令人在視覺上感到清爽無比,沿著溪瀧步道返回部落,沿途有兩處小岔路可直抵大羅蘭溪,脫去鞋襪、捲起褲管,讓冰涼的溪水為炎炎夏日降溫。返程往烏來老街,於北107線近雲仙樂園纜車處,向右岸望去,氣勢磅礡的飛泉自山頂流瀉直下。烏來瀑布又稱雲仙瀑布,高達80公尺的飛瀑是北臺灣落差最大的瀑布,在日本時代有「雲來之瀧」的美名,是烏來最知名的景點之一。車過烏來觀光大橋後向右彎,進入烏來最熱鬧的市街-烏來老街,香味撲鼻的原住民料理是健行後最棒的餐點,烏來老街採統一樣式的店家招牌,街上販賣各式各樣的原住民風味山產,如月桃飯、竹筒飯、馬告料理、山蘇、珠蔥、碳烤山豬肉、溫泉蛋、小米麻糬等,盡情享用風味料理,大飽口福!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