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祈堂老街遊

定位點
金瓜石
行程類型:
登山健行、懷舊老街、秘境美拍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背包客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1889年,臺灣第一條鐵路正在基隆與臺北之間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鐵路建築工人在今天基隆七堵一帶的河道中發現了閃閃發光的砂金,追求財富的人們向河川的上游溯源,終於在小金瓜與大金瓜找到了金脈露頭,開啟了北臺灣大掏金時代,原先寂靜的金瓜石與九份進入黃金歲月,直至1987年,臺金公司結束了採礦業務,為金瓜石近百年的採礦歷史畫上了休止符。

      不同於一旁九份濃厚的商業氣息,在採礦活動結束後,金瓜石顯得遺世獨立,成為了靜謐的小山城,錯落於青山裡的建築、看守全域的巨大關公聖像,偶能見到穿梭於巷弄中的登山客,是金瓜石的現在的日常與美好。
      金瓜石

      「讓我們永誌不忘」,二戰期間,金瓜石曾一度做為日本的戰俘營,當地人稱之為「督鼻仔寮」,也就是外國戰俘被監禁的地方,這些東南亞戰場的戰俘來自英、美、加、紐、澳、南非、荷蘭等國,戰俘們在監禁期間於此開採銅礦,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多數戰俘沒能撐到二戰結束即於金瓜石離世,1997年國際和平終戰紀念園區開園,紀念這一段戰爭時期的過往,"Freedom is not free",提醒著世人們太平盛世得來不易。
      國際終戰和平園區

      祈堂老街是金瓜石的重要大街,順著山勢而建的老街是早年礦工們主要的生活圈,最繁盛的時期聚集了八萬掏金客!街上除了餐廳、雜貨店以外,銀樓、撞球店、酒家等娛樂場所一個也沒少!日治時期有著「金瓜石銀座」的美稱,在大掏金時代結束後,金瓜石居民驟降至2000人以下,繁華落盡後的祈堂老街如今仍保有濃濃的懷舊氛圍,經過整理後的彩虹階梯更在網路社群激起話題,讓世人再度注意到這座礦業山城。
      祈堂老街
      祈堂老街

      走上彩虹階梯來到金瓜石勸濟堂,又稱作祈堂,建廟至今已兩甲子有餘,是金瓜石的信仰中心,主祀威名顯赫的關聖帝君,勸濟堂最知名的鎮寶之物為那尊全臺最大的純銅關公聖像,高達35台尺,關公讀著《春秋》,背山望海巍峨聳立於金瓜石的高處,是全金瓜石最醒目的地標,是在地的守護神,保佑著金瓜石世世代代的人們。
      勸濟堂
      勸濟堂

      海拔260公尺高的報時山,得名於日治時代時期於此地設置的定時鳴放器,由勸濟堂停車場步行上登山步道,僅需約10分鐘即可抵達觀景平臺,向海邊望去,陰陽海與北海岸一覽無遺;往山區回望,無耳茶壺山、六坑斜坡索道盡在眼前,被青山綠水包圍、徜徉於山海之間。
      報時山

      茶壺山是金瓜石地區的靠山,標高602公尺高,山頂的礦岩由金瓜石一側望去就像是缺了壺把的茶壺,贏得了一個可愛又好記的「無耳茶壺」之名,無耳茶壺山步道是金瓜石地區最熱門的登山步道,由勸濟堂停車場往上走,約莫30-50分鐘就能抵達山頂,是瑞芳最美的展望點,眼前的基隆山、腳底下的金瓜石小城與蜿蜒的公路,搭上沒有極限的藍天與大海,如此壯觀的景致完全治癒了忙碌的日常。
      無耳茶壺山

      「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是金瓜石過往的威名,當年因金礦、銅礦而起的聚落,承載了無數掏金客的夢,縱然今日因礦業枯竭、烏衣門巷,但不變的是那絕美的山海景緻,是登山客、金瓜石後代們永遠的心靈故鄉。
      無耳茶壺山

       
      上一則
      新店兩岸登山趣,一潭水色共長天
      新店碧潭風景區在日治時期即頗負盛名,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發起的「臺灣八景」讀者票選活動,這場堪稱臺灣史上最瘋狂的讀者票選活動,最終選出了八景十二勝二別格,新店碧潭榜上有名,可說是北部風景區的大學長,近年來國人登山風氣日益興盛,左擁和美山、右抱獅頭山的碧潭,成為了都會居民親近山林的好選擇。搭乘捷運松山新店線抵達新店站,獅頭山登山步道就在捷運站東側的能仁家商門口旁, 山陵形似蹲伏於碧潭旁的小獅子,又稱為小獅山,登山步道四通八達, 是新北微笑山線的一環,整個區域共有三峰十一亭,行至能仁觀景臺,臺北南區的交通大動脈-國道三號近在眼前,是不少攝影師拍攝車軌的地方。碧潭吊橋連結了新店溪的左岸與右岸,也串起了獅頭山與和美山,1937年啟用的碧潭吊橋,是新店指標性的觀光橋,就連新店區公所區徽都是以碧潭吊橋作為設計意象,這座高達30公尺、長200公尺的橋樑是情侶約會的首選,承載了無數人的酸甜滋味,現今的碧潭共擁有碧潭吊橋、碧潭橋、北二高碧潭橋共三座橋樑,形成老中青三代同堂的特色景觀。走過碧潭吊橋,左側可以進入和美山,面向碧潭的山壁奇岩聳立,有「小赤壁」的美譽,僅153公尺高的和美山有著老少咸宜的登山步道,路線分為藍色水岸線與綠色親山線,登上山頂可眺望東側獅頭山、南港山與臺北101大樓。每年的4、5月,和美山的夜晚會出現山林獨有的微光之舞,有著良好生態環境的和美山近年已成為知名的螢火蟲棲地,臺灣自然科技學會每年都會舉辦螢火蟲生態導覽,帶領民眾進入和美山探訪流螢飛舞的美景,切記前往賞螢請遵守四不原則:不捕捉、不干擾、不照亮、不離開棧道,靜靜欣賞山中的螢河。和美山步道南邊的新店渡渡口是碧潭最後一處渡口,在碧潭吊橋啟用前,新店溪的居民皆依靠擺渡往返兩岸,全盛時期共有九處渡口,但隨著陸上交通建設的完善,渡口功能逐漸被取代,目前僅存灣潭至新店街的一處渡口,至今仍在以人力擺渡的模式,悠悠穿梭在碧潭河面上,在結束和美山行後,搭乘人力擺渡,從湖面視角欣賞碧潭風光、懷幽思古,以水路返回新店街區。一連攀登兩座山後、以陸路/水路橫越碧潭後也到了該慰勞自己的時間了,有著眾多傳統小吃的新店老街、各式異國料理的碧潭商圈都是此地的熱門餐飲區域,在酒足飯飽後漫步在河岸,欣賞映照在河面的絢爛燈火,細細品味浪漫的夜色。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