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極東之地 貢好來寮小旅行

定位點
雙溪與福隆沙灘
行程類型:
親子同行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三面環海的貢寮,位於黑潮主流與中國沿岸流的交匯處,豐富的漁業資源讓貢寮海鮮遠近馳名,這裡也是臺灣最重要的九孔養殖地,被稱為「九孔王國」,貢寮區是臺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境內的三貂嶺即是臺灣本島地理極東點,深入太平洋的岬角,曾是國際勢力競逐的要地,這次讓我們從福隆車站出發,踩動雙輪往北北西前進,尋找臺灣歷史重要事件的現場、與職人在養殖場一同餵養九孔,大啖海鮮吧!

      IMG_9328_調整大小

      由福隆車站出發,沿著鹽寮自行車道一路追風,緊鄰海岸線的鹽寮自行車道全長共5公里,沿途最醒目的地標即是橫跨於雙溪的龍門吊橋,雄偉的紅色橋身,在一片綠樹與藍海之間顯得特別醒目,串聯福隆海水浴場與龍門露營區兩地,吊橋下方是獨木舟基地,在站橋面上,可欣賞福隆海水浴場的黃金沙灘與遠處的荖蘭山,不時還能見到五彩繽紛的獨木舟與SUP在內河上航行呢!
      IMG_9291_調整大小
      IMG_9306_調整大小

      由木麻黃、黃瑾、林頭等海岸植物築起了防風林,使黃色沙丘多了些綠意,穿梭於樹影間,還能見到龍門發電廠的主建築與各式附屬設施,騎乘至自行車道終點,進入鹽寮海濱公園的範圍。
      IMG_9375_調整大小

      鹽寮海濱公園坐擁綿延3公里的金黃海岸,是貢寮最開闊的遊憩區,適宜從事水上運動、沙灘排球、灘釣等多樣化的海灘活動,目前由藍灣海濱休憩園區經營,建有數個海灘發呆亭,讓旅客愜意的在海灘遊玩 ,鹽寮海岸的金黃色石英砂,是沙雕創作的理想質地,過去也曾多次舉辦沙雕大賽,而生態豐富的潮間帶,非常適合帶領小朋友認識海洋生態,怕曬的朋友亦能在仿閩南式建築內,優雅的來杯氣泡飲或冰沙,一邊享用鬆餅一邊欣賞沙灘海景。
      IMG_9696_調整大小
      IMG_9710_調整大小
      IMG_9745_調整大小

       
      海灘邊的鹽寮抗日紀念碑,源於一起臺灣歷史的重大事件,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在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臺灣軍民組織臺灣民主國力抗日本軍隊,1895年5月,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大軍由澳底登陸,6月臺北開城投降,開始了臺灣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鹽寮登陸地立下登陸紀念碑,臺灣光復後改建為抗日紀念碑,紀念碑高約8.8公尺,設計採八邊形的底座、正方形的碑身,屹立於在這處歷史現場,緬懷抗日先烈英勇精神。

      IMG_9705_調整大小

      來貢寮說到海鮮,怎麼能錯過澳底漁港呢?澳底漁港位處天然澳灣,優越的港口位置與齊全的港口設施使澳底成為東北角最重要的漁港之一,豐富的漁獲包括旗魚、紅甘、小卷、軟絲、龍蝦、石斑等,又有石花菜、紫菜及海帶等海生植物,使澳底為重要的海鮮集散地,漁港周遭海產店林立,海產新鮮價格又實惠,擺滿整桌的海鮮令人食指大動,迫不及待大快朵頤。
      IMG_9685_調整大小
      IMG_9673_調整大小

      在喜愛海鮮的饕客美食筆記中,肥美的九孔料理肯定榜上有名,九孔其實宴客名菜鮑魚的一種,而早在1960年代,貢寮就發展為九孔養殖產業的大本營,清澈的水質與良好的環境讓貢寮九孔鮮甜美味,為貢寮博得「九孔王國」的美名,然而1990年代,養殖池因病菌感染而大受打擊,近年來養殖業二代回到貢寮,半開放式的飼養環境,藉由天然的潮汐讓與海水相通的潮池不間斷的換水,重現的九孔養殖的盛況。
      IMG_9408_調整大小

      位在貢寮美艷里的鮮物本舖是當前九孔養殖的佼佼者,不僅僅產出品質上好的九孔,打響「新北貢寮鮑」的美名,還結合了職人體驗,讓旅客們能親自體驗站在潮池中餵養九孔、拿炙燒噴槍火烤九孔,在產地大啖海味,特別鮮美!​​​​
      IMG_9531_調整大小
      IMG_9587_調整大小
      上一則
      興客新客,新北客家文旅
      400多萬的客家裔臺灣人,是僅次於閩南人的臺灣第二大族群,數百年來客家人在臺灣的發展,深刻影響了臺灣社會的各個層面,客家族群的節日、信仰、飲食已成為臺灣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新北市約有55萬客家居民,是僅次於桃園市,全國客家人第二多的縣市,這趟就讓我們走訪新北市的客家景點,體驗在地客家文化!香火鼎盛的新莊廟街,是新北廟宇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在清雍正、乾隆年間,新莊是大臺北地區的經濟與政治中心,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紛紛在新莊插旗拓墾,興建於1780年的廣福宮,是潮州系客家移民在北部地區興建的第一間廟宇,也是今日新莊唯一的國定古蹟,主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又稱三山國王廟,廣福宮保存狀況良好,立於鬧市的街屋型的建築,見證了客家移民在大臺北地區的拓墾歷史。書院做為私人興辦的教育機構,是古代知識分子受教育的途徑之一,來自福建汀洲的客家人胡焯猷,在清雍正年間來到臺北發展,貢生出身的胡焯猷有感於北臺灣文風未起,有志於學者需遠赴至彰化就讀,便將自身大半輩子的積蓄捐出,在今新北五股地區設立義塾供臺北子弟就學,此舉受淡水同知的認可,取諸葛孔明的家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定名為明志書院,是為北臺灣第一座書院,有「北臺首學」之美譽,與學海書院、登瀛書院並成臺北府城三大書院,是新北的教育文化地標。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坐落於人文燴萃的三峽,醒目的土樓建築是文化園區的地標,館舍建築汲取客家傳統建築元素,將望樓、通廊、水圳等融入園區設計,結合現代建築空間機能,在方圓、高低、曲直之中,建構新北都會客家歷史記憶與族群文化場域的精神堡壘。展覽細膩的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思維,推廣客家族群的文化、飲食、語言與音樂,園區內的裝飾與網美牆以客家花布為底蘊做設計,並極富巧思的運用芭比娃娃賦予客家服飾新生命,展現客家美學文化。客家文化園區假日不時會舉辦各種客家DIY體驗活動,親手縫製花布祈福燈、體驗藍染之美、手作桐花相框、製作擂茶等,適合闔家大小親子共遊。因河運、染布、茶葉與樟腦興起的三峽老街,自清朝以來即為繁榮的商業大街,客家人與閩南人皆來此地競逐,日治時期經街道整頓後,新洋樓日漸興起,綿延的紅磚拱廊與巴洛克式牌樓,形成三峽老街今日獨特的意象,上百間街屋開滿了染布店、中藥店、雜貨店與茶莊,漫步於三峽老街,一碗古早味手工豆花、一口外酥內軟的金牛角,是實實在在的美好滋味。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