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淡水藝文溫泉二日遊

定位點
淡水情人橋
行程類型:
捷運旅遊、銀髮樂遊、戶外踏青、懷舊老街、秘境美拍、溫泉饗宴
旅遊天數:
二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情侶、銀髮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冷風颯颯的寒冬,每天早上睜開雙眼後仍與棉被難分難捨,躲在家中開暖氣追劇,眼巴巴的看著畫面中令人心生嚮往的美麗風景。出發吧,勇敢踏出房門,以大眾運輸系統為交通方式,有效抵擋襲來的冷鋒,到淡水吃美食、逛古蹟、泡湯去!入住漁人碼頭的溫泉飯店,置身於溫泉蒸氣環繞的仙境,怯除體內的寒氣,放鬆身心靈!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DAY1
      搭乘便利的捷運來到人文薈萃的淡水,做為北臺灣最早開港通商之地,淡水曾引領最新思潮數十年,新北市7處國定古蹟中,淡水就佔據了4處,包含鄞山寺、滬尾礮臺、淡水紅毛城、理學院大書堂等。其中,鄞山寺位在淡水捷運站附近,步行短短6分鐘即可抵達,這座古樸典雅的廟宇建於1822年,由來自福建汀洲的客家移民集資購地興建,主祀汀洲的家鄉守護神-定光古佛。

      鄞山寺

      鄞山寺坐東朝西,背靠大屯山、前方朝向淡水河口,遙望家鄉汀洲,鄞山寺除了做為汀洲移民的信仰中心之外,廂房還具有同鄉會館的機能,讓在臺灣的汀洲移民能夠互相扶助,見證汀洲客家人在北臺灣的開拓歷史。鄞山寺保存十分完善,至今仍維持道光時期的建築樣式,廟內的手工裝飾雕刻精緻,屋脊上的剪黏和泥塑更是難得的精美作品,是臺灣廟宇建築不可多得的瑰寶。
      鄞山寺

      回到捷運紅樹林站換乘淡海輕軌,這座北臺灣首座輕軌系統在設計之初即與藝術家幾米合作,以《閉上眼睛一下下》為理念,打造充滿童趣的公共藝術,使淡海輕軌在搭乘上不再僅僅是一個運輸工具,而是一趟療癒的旅程。
      淡海輕軌幾米公共藝術

      大興土木的淡海新市鎮之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顯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搭乘淡海輕軌來到海洋大學站,感受淡水百年來的閩南建築與人文氣息,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是典型的三合院農宅,屋脊採用金型馬背,牆身則使用在地盛產之安山岩配合土埆磚砌築,另設有抵禦盜匪用的銃孔,充分展現古建築之美及前人智慧。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淡海輕軌藍海線末站的漁人碼頭,位處淡水河出海口右岸,以夕陽餘暉著稱,有別於傳統固定碼頭,這座碼頭可隨海水漲退潮而上下浮動,可同時容納150艘漁船,十分壯觀!帆船造型的情人橋更是此地最著名的地標,這座優美的斜張橋,總長約196公尺,傍晚時走上情人橋欣賞海平面的日落,美麗且浪漫,夜幕降臨後,情人橋搖身一變,以隨著時間變幻的絢麗光雕,點亮淡水河畔。
      淡水情人橋
      淡水情人橋

      今晚入住漁人碼頭的福容大飯店,獨特的郵輪造型,可眺望觀音山及八里渡輪,坐擁絕美景致,更有純度第一的頂級黃金美人湯,輕鬆享受兼具碳酸氫鈉泉與食鹽泉,活化身體細胞、放鬆身心,養顏美容。
      福容大飯店 淡水漁人碼頭
      福容飯店溫泉

      DAY2
      一夜好眠後,在淡水的山海景緻之間甦醒,優雅地享用精緻的飯店早餐後,來到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旁的隱藏版小徑,這個幽靜宜人的小山坡上,有滬尾礮臺、雲門劇場、一滴水紀念館坐落於此。清法戰爭後,清朝政府意識到臺灣對於海防的重要性,淡水作為北臺灣重要商港,經濟與軍事地位不言可喻,1886年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決定於淡水興建西式礮臺,捍衛淡水港口的安全,滬尾礮臺入口上方,由劉銘傳所提的「北門鎖鑰」,歷經百年仍清晰可見,礮臺內的布局仍維持當年的樣式,可一窺19世紀末要塞堡壘宏偉。
      滬尾礮臺

      淡綠玻璃幃幕的建築映照週遭高樹,將雲門劇場融入恬靜的綠色地景,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原先位在八里的排練場在2008年時遭祝融,在新北市政府與民間各界的通力合作下,在中央廣播電台淡水分台舊址打造了新的雲門劇場,這座位在山丘上的雲門新據點,可遠眺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可事先電話預約園區導覽,園區內亦有許多由雕塑大師朱銘創作的藝術裝置,迎接遠道而來的訪客,咖啡館前的荷花池,更立有前雲門總監羅曼菲的塑像,致敬羅曼菲的舞藝與精神。
      雲門劇場
      雲門劇場

      公園內的百年古民家,是來自日本的一滴水紀念館,緣起自1990年代,臺灣與日本先後經歷了大地震,兩國也在災難中彼此互助,日本跨海移築了福井縣的古民家至臺灣淡水,歷經多年的拆解、運送、重建,成為臺日交流的重要文化地標,紀念兩國的友誼,一滴水紀念館,的榫頭銜接方式超過20餘種,卻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展現出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紀念館前的S型藝文步道精選數十幅以淡水為主題的畫作與詩文,漫步於藝文步道,猶如參訪一座戶外美術館。
      一滴水紀念館
      一滴水紀念館

      漫步於河岸步道,重力式岸壁構造的淡水海關碼頭,在臺灣貿易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尚存一棟洋樓與日治時代興建的兩座港務倉庫,內部展覽復古擺飾與1884年滬尾之役的史料,在這清代時期的海關遺跡,遙想百年前港口的繁華。
      淡水海關碼頭園區

      主祀媽祖的福佑宮坐落於熱鬧的淡水老街之中,是昔日淡水街發展的中心,正殿上「翌天昭佑」的匾額,相傳是清法戰爭時,媽祖曾顯神力助戰,光緒皇帝因而御賜此匾,為廟中寶物之一,在福佑宮內祈求平安順心後,到老街品嘗淡水阿給與魚丸,暖胃暖心。
      淡水福佑宮
      淡水阿給

       
      下一則
      「陶、藝、山、水」新北市美術館藝文之旅
      陶瓷之都-鶯歌,位處新北市西南角,製陶產業已在此耕耘200餘年,優質的黏土、煤礦資源、便利的水陸交通、緊鄰臺北市等均是鶯歌早年發展陶瓷工業的優勢,全盛時期大大小小的陶瓷工廠幾達千家,林立的煙囪曾是鶯歌重要的城市景觀。如今鶯歌以其深厚的陶藝底蘊與美學聞名,結合2023年啟用的新北市美術館,引領北臺灣的藝術文化。✳️新北市美術館於4/15(六) 先行開放一期戶外園區、圓頂藝術空間,本館尚未開放。由尖山埔街、育英街、重慶街所構成街廓是鶯歌老街的主體,在街景塑造、路口意象與交通指示系統的設計都緊扣陶藝元素,凸顯出鶯歌老街商圈的人文氣息。受臺灣人力與土地成本上升、全球化等因素,鶯歌的陶瓷產業已不復當年盛況,然而許多新世代陶業經營者以創新的異業合作、新的設計思維,帶動鶯歌陶藝復興,打響Made In Yingge的名號。走訪鶯歌老街,街道兩旁老舊的陶瓷廠房多改建為具特色風的陶藝精品店、陶藝家工作室、展售中心,更有不少店家提供手作DIY空間,邀您親自體驗手拉坏,創作別具意義且獨一無二的陶藝品。距老街步行僅10分鐘的鶯歌美食廣場,位於重新改建後的鶯歌公有市場二樓,集結了18間在地美食、異國料理,有麵疙瘩、滷味、羊肉麵、咖啡店、泰式料理等令人食指大動,美食廣場內部空間明亮整潔,更是鶯歌唯一有冷氣的美食街!是炎炎夏日用餐的最佳選擇。(新北市場處 提供) 文化路旁的鶯歌陶瓷博物館,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以清水模、鋼骨架、透明玻璃打造通透與延伸的空間感,是鶯歌絕美的地標建築。陶瓷博物館展示臺灣兩百年來的陶瓷產業發展,從傳統製陶技術到當代精密的陶瓷工業,讓您對陶瓷產業有更全面的視野。館內有專業陶藝研習課程、兒童體驗室;館舍後方還闢有一片綠地與夏季限定的戲水廣場,適合親子同樂。高低錯落的管狀線條,宛若河濱的蘆葦隨風搖曳,坐落於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處高灘地的新北市美術館,取用河邊常見的蘆葦做為設計元素,打破封閉式建築設計,以通透開放的空間融入河岸地景,使美術館園區成為兼具開放性、互動性的美學聚落。設有美術館本館、兒童美術館、圓頂藝術空間、藝術街坊、活力草地、三鶯之心等區域,新北市美術館本館仍在興建籌備終,在4/15(六) 先行開放一期戶外園區、圓頂藝術空間,KICK OFF園區開放活動將持續數週,結合音樂會、實境遊戲、鶯歌美學導覽、工作坊、市集等形式,開箱美術館園區。體驗趣味橫生的廢家電動力小火車、玩「翻翻牆」用牆面拼出自己內心的呼喊。美術館戶外園區設置了數個結合鶯歌陶瓷文化的公共藝術,高達15公尺的橘紅色立坏,以拉坯型態致敬鶯歌的製陶產業,步入坯中,耀眼的陽光從坯頂照下,使場域瞬間帶點神性,循著旋轉樓梯登頂,即能眺望鶯歌與三峽兩地的風景,裡裡外外皆是戶外園區裡最熱門的打卡景點。緊鄰美術館園區,紅白色橋身、有如祥龍飛舞般的三鶯龍窯橋是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的景觀橋樑,85公尺的橋身橫跨了鶯歌溪,採用鋼構桁架表現方式,配合橋身內木雕歷史之人文背景,騎單車將過時,陽光透過橋身產生美麗的光影流動。由鶯歌國民運動中心租借Youbike公共腳踏車,沿著自行車道向西南騎乘,前往新北的盡頭大漢溪自行車道平緩好騎,途經南靖藝術河濱公園更是枝繁葉茂,此處特別設計了S型車道增添騎乘樂趣,以長焦鏡頭拍攝更顯優美。在騎乘約莫20-25分鐘後,眼前的大漢溪越顯開闊,進入了鶯歌山水步道。鶯歌山水步道位於新北與桃園的交界地帶,眼前平靜無波的湖面是鳶山堰,供應數百萬新北市民的民生用水,並與後方的三峽地標-鳶山,合築出一派田園風光,在黃昏時分登山小丘陵上的觀景平臺,等待夕陽將湖光山色渲染成金,享用這份遠離喧囂的美麗景致。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