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興客新客,新北客家文旅

定位點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行程類型:
親子同行、戶外踏青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400多萬的客家裔臺灣人,是僅次於閩南人的臺灣第二大族群,數百年來客家人在臺灣的發展,深刻影響了臺灣社會的各個層面,客家族群的節日、信仰、飲食已成為臺灣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新北市約有55萬客家居民,是僅次於桃園市,全國客家人第二多的縣市,這趟就讓我們走訪新北市的客家景點,體驗在地客家文化!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香火鼎盛的新莊廟街,是新北廟宇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在清雍正、乾隆年間,新莊是大臺北地區的經濟與政治中心,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紛紛在新莊插旗拓墾,興建於1780年的廣福宮,是潮州系客家移民在北部地區興建的第一間廟宇,也是今日新莊唯一的國定古蹟,主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又稱三山國王廟,廣福宮保存狀況良好,立於鬧市的街屋型的建築,見證了客家移民在大臺北地區的拓墾歷史。
      廣福宮

      書院做為私人興辦的教育機構,是古代知識分子受教育的途徑之一,來自福建汀洲的客家人胡焯猷,在清雍正年間來到臺北發展,貢生出身的胡焯猷有感於北臺灣文風未起,有志於學者需遠赴至彰化就讀,便將自身大半輩子的積蓄捐出,在今新北五股地區設立義塾供臺北子弟就學,此舉受淡水同知的認可,取諸葛孔明的家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定名為明志書院,是為北臺灣第一座書院,有「北臺首學」之美譽,與學海書院、登瀛書院並成臺北府城三大書院,是新北的教育文化地標。
      明志書院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坐落於人文燴萃的三峽,醒目的土樓建築是文化園區的地標,館舍建築汲取客家傳統建築元素,將望樓、通廊、水圳等融入園區設計,結合現代建築空間機能,在方圓、高低、曲直之中,建構新北都會客家歷史記憶與族群文化場域的精神堡壘。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藍染體驗

      展覽細膩的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思維,推廣客家族群的文化、飲食、語言與音樂,園區內的裝飾與網美牆以客家花布為底蘊做設計,並極富巧思的運用芭比娃娃賦予客家服飾新生命,展現客家美學文化。客家文化園區假日不時會舉辦各種客家DIY體驗活動,親手縫製花布祈福燈、體驗藍染之美、手作桐花相框、製作擂茶等,適合闔家大小親子共遊。
      0A8A7129 (1)
      花布製作


      因河運、染布、茶葉與樟腦興起的三峽老街,自清朝以來即為繁榮的商業大街,客家人與閩南人皆來此地競逐,日治時期經街道整頓後,新洋樓日漸興起,綿延的紅磚拱廊與巴洛克式牌樓,形成三峽老街今日獨特的意象,上百間街屋開滿了染布店、中藥店、雜貨店與茶莊,漫步於三峽老街,一碗古早味手工豆花、一口外酥內軟的金牛角,是實實在在的美好滋味。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
      下一則
      三峽藍染 DIY
      慢遊三峽,細細品味廟宇老街文化、藍染藝術,以及在地素人文創與美麗的山光水色。三峽深度行旅(包含甘樂文創、巷弄散步路線介紹、三峽歷史人文巡禮) 漫走清水街,路經日治時期起造的清水石拱橋,當地居民三兩漫步於河岸,也融入成為悠悠的三峽河岸風景。三峽老街範圍分布於清水街、民權街、民生街等,其中位於民生街與清水街之間的平行小弄是秀川街,因其緊鄰清水溪,加上碼頭在宰樞廟前,早期發展繁盛,且大致上仍保持古早街道形式,頗具老街原味風情。清水街上有個特別的地方值得一訪,位於三峽溪畔,門前柳樹飄逸的「甘樂文創」,一個提供音樂表演、藝術創作展覽、文創藝品展售、在地刊物發行與美食佳餚的複合文創空間。創辦人林峻丞利用百年古厝與古董家具營造出充滿文藝氣息的場所,運用在地人、事、物串起當地人文藝術的連結,更以文化推廣實際幫助、教育了當地的下一代,可說是在地文創與地方發展成功結合的最佳例子。「三峽清水祖師廟」位於清水街底,建於1769年,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自1947年起由藝術大師李梅樹主持整建,由於堅持手工打造,其建築風格相當細膩精巧。廟宇大量運用木雕、石雕、銅雕及剪黏等工藝技術,其中尤以木作與石作最為精細,被視為清水祖師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成就。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