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淡水女路-在紅樓裡聽女聲

定位點
王菁老師京劇表演
行程類型:
懷舊老街、秘境美拍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情侶、銀髮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來淡水走一趟由姯指引的深旅行,從淡水媽祖旁的巷弄走上重建街,看畫家林玉珠與作家王昶雄的浪漫故事、至百年紅樓看見女力對於傳承的堅持並親手製作線裝書、於斜陽下的海關碼頭欣賞京劇的唱念做打。在優雅的女性導覽員引領之下,開啟一場身臨其境的滬尾文化之旅,聆聽淡水的女性故事。
      福佑宮與重建街

      淡水媽祖與兩個老街
      自福佑宮旁的古巷起程,主祀媽祖的福佑宮與鄞山寺、龍山寺、清水巖合稱淡水四大廟。媽祖是臺灣人最熟悉的女神,是淡水航運的守護神,象徵古代女性的堅韌和慈悲,福佑宮擁有眾多傳奇故事,相傳淡水媽祖在清法戰爭滬尾之役、二次世界大戰時皆顯神蹟,守護了淡水地區的安全。福佑宮同時也是淡水兩條老街-重建街與中正路的交會之處,見證了淡水城鎮兩百多年來的發展。
      福佑宮與重建街

      畫家林玉珠的重建街之戀
      踏著循山勢而建的階梯,來到淡水最初的商業街-重建街,比起今日熙熙攘攘的中正路,重建街顯然清幽許多,然而此處才是真正的淡水老街,是許多淡水知名政經圈名人居住之處,在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是淡水最繁榮的地區。自重建街回頭一望,觀音山與淡水河的美麗景致一覽無遺,也是畫家林玉珠與作家王昶雄的戀愛場景。
      0E4A0826 (18)_調整大小
      福佑宮與觀音山

      林玉珠出生在重建街附近的清水街,清水街有著「米市街」的舊稱,百年前是淡水米店的主要聚集地,林家即是經營米行。林玉珠在就讀淡水女學校時遇見了恩師陳敬輝,身為馬偕牧師的外孫,陳敬輝曾遠赴京都繪畫專門學校接受完整的美術教育,在陳敬輝的悉心指導和林玉珠的努力學習下,林玉珠在繪畫領域逐漸嶄露頭角。
      0E4A0826 (51)_調整大小

      林玉珠在老師的鼓勵下參與臺灣美術界年度盛事-臺灣美術展覽會。1936年,林玉珠的膠彩畫作品《河口的燈塔》與陳敬輝老師的《餘韻》同時入選了第十回的「臺展」。年僅十七歲的少女的作品能夠在當時臺灣畫壇上取得如此佳績,實為淡水增添不少光輝。
      0E4A0826 (54)_調整大小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雖然春天無久長,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

      這首由醫師作家王昶雄譜詞的《阮若打開心內門窗》,早已是臺灣人人琅琅上口的經典臺語歌曲,林玉珠與王昶雄因其老師陳敬輝相識,交往期間兩人常於重建街約會,當年的足跡成就了今日重建街的熱門打卡點-戀愛巷,溫暖且浪漫。
      戀愛巷
      重建街巷弄

      造訪重建街的特色店家香草街屋、九崁28之後,轉進一個不起眼的小巷,這便是通往淡水紅樓時空隧道。
      香草街屋
      0E4A0826 (82)_調整大小

      紅樓阿嬤洪許俸,為淡水留住紅樓
      優美典雅的磚拱迴廊,是那佇立在老街邊坡上的淡水紅樓,這座紅磚砌成的洋樓是淡水的百年地標,曾出現在多幅知名的淡水畫作中。落成於1899年,由富商李貽和建造,1913年由時任淡水街街長洪以南買下,成為在地文人雅士的聚會之處,一時冠蓋雲集,1960年代由德裕魚酥老闆娘洪許俸購入。
      淡水紅樓

      在臺灣經濟飛騰時期,曾有建商前來詢問欲改建淡水紅樓,洪許俸堅決不賣,紅樓不僅是淡水人的共同記憶,更有象徵家族凝聚與福氣的重要意義,最終守住了淡水紅樓,如今淡水紅樓除了作為餐廳, 也與淡水社區大學辦蔬食料理、和重建街香草街屋合作活動,持續用行動守護老淡水。
      0E4A0178_調整大小

      在百年風華的紅樓內飲一杯傳統的茶,換上傳統漢服在國寶級女力代表麗杏老師的帶領下,慢工出細活的用雙手製作線裝書,暫時脫離數位時代的資訊轟炸,以工業時代前的古老技藝,沉澱身心靈。
      線裝書製作
      0E4A0069_調整大小
      0E4A0097-已增強-雜訊減少_調整大小
      0E4A0156-已增強-雜訊減少_調整大小

      海光的日子,王菁的京劇之路
      淡水河畔的海關碼頭,在臺灣國際貿易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1860年臺灣開港後,淡水迎來最輝煌的時代,由觀音石或唭哩岸岩交丁相砌而成的碼頭,是淡水曾做為國際商港的見證物,然而隨著河道淤積,淡水港口逐漸失去功能,繁華落盡。
      0E4A0196_調整大小

      在此之後,如詩般的女聲取代碼頭工人的吆喝,1975年,海軍藝術工作大隊自高雄左營遷至淡水海關碼頭,承載著女性力量和夢想的海光國劇隊與海光國劇訓練班也一起來到淡水河畔的新家,舊港務倉庫成為訓練京劇表演技巧的空間,一個個小海光如王菁老師在此寒窗數載,最終在京劇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0E4A0250_調整大小
      王菁老師京劇表演

      海關碼頭的舊倉庫,培育出如魏海敏、王海波、沈海蓉等知名京劇演員,演員們在舞臺上翩翩起舞,藉著藝術說故事,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女性不僅僅是背後的支持者,更是舞臺上的主角。以在地文化為基石的淡水女路,將繼續深掘淡水的女性故事,書寫性別平等的未來。
      0E4A0340_調整大小
      下一則
      Lipahak! 都會原住民食農遊
      「Lipahak」在阿美族語中,是「發自內心的歡喜」之意,位於大漢溪中游的三峽與鶯歌,有兩座充滿歡笑的原住民特色農園。分別是位於三鶯大橋旁的「Lipahak三鶯原生態園區」、緊鄰「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1960年代,大量的阿美族人從東部來到雙北地區打拼,落腳於與原鄉環境相似的大漢溪畔,成為都市原住民。每年新北市原民局會在此舉辦食農體驗活動,在族人的帶領下,認識特色農園的原民文化與農作物、一同料理、一同歡笑!走進三鶯原生態園區,先喝杯園區清爽消暑的迎賓茶--芳香萬壽菊茶,迷人的香氣令人第一口就愛上,令人忍不住一再續杯。導覽員帶領著大家漫步農園,介紹園區的起源與各種農作物背後的故事。Lipahak三鶯原生態園區位於南靖部落旁的高灘地是由原民局向高灘處承租,由於地處高灘地,無穩定的灌溉水可使用,故以旱作爲主。歷經數年的努力,阿美族的Ina跟faki齊心翻地、整地、種植,將這片石頭地開墾成美麗的農園。導覽員細數園區內的農作物,雞心辣椒、龍葵、百香果、栗子南瓜、芳香撲鼻的萬壽菊、富含茄紅素的木鱉果。還有廣泛種植於原住民族群中的樹豆,以及被阿美族視為極品的苦茄。導覽員不僅說明它們的種植方式與入菜妙用,也細說它們與原住民文化的連結。「自己做的都很好吃啦!」,結束完農園導覽後,來到動手料理的時間了!將導覽時親手摘採的野菜加入泡麵中熬煮,為平凡的泡麵增添層次與香氣,這可是從產地直送餐桌的零距離體驗!接著製作地瓜圓,搭配清涼的仙草凍,完成一份簡單卻充滿成就感的夏日甜品。在園區內採集的植物,除了熬製野菜泡麵之外,也能用來製作植物染!將葉片放置於布面,拾起農地上鵝卵石敲拓出自然紋理,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拿起自己的植物染作品,與鮮紅色的三鶯大橋合影!同為Lipahak特色農園的三峽野菜園區,距離三鶯原生態園區僅約5分鐘的車程,橋墩妝點著原民圖騰的三鶯線捷運從旁穿越而過。三峽野菜園區與以旱地作物為主的三鶯不同,因擁有灌溉水源,能培育出更豐富多樣的野菜種類,約一公頃的園地不僅復育原住民傳統作物,也打造出推廣食農教育的完善場地。三峽野菜園區的食農體驗活動,在Ina的帶領下,尋找農園中的魔法。草地上生長的野菜,不只是阿美族的日常滋味,更藏著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親手搓洗出晶瑩剔透的愛玉,加上洛神、小米、檸檬汁,化身酸甜爽口的夏日飲品;煎製香氣四溢的野菜蛋餅──苦苣、龍葵、昭和草,交織成一口口的驚喜。最後壓軸是牧草動物DIY,在笑聲中用創意打造出專屬的療癒小獸。(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行政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遊歷完「Lipahak三鶯原生態園區」、「Lipahak三峽野菜園區」之後,是否對於原住民文化意猶未盡?那就到新店區的TaTaK新北市原住民族文創聚落平臺。TaTaK在泰雅語中意為「工寮、小屋」,是新北首座原民經濟產業空間,串聯都會與原鄉烏來,推動農產、農旅及文創產業發展、選購原住民族特色商品吧!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