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深澳鐵道自行車,夏日晚風浪漫騎行

定位點
深澳鐵道自行車
行程類型:
鐵道旅行、親子同行、戶外踏青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情侶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搭上通往瑞芳的火車,抓住夏天的尾巴走一趟青春山海線!利用暢行北北基桃的TPASS月票,到猴硐聽聽礦工的故事、與貓咪們共度悠閒時光,藉由深澳線-平溪線直通運行的鐵道,來到海天一線的八斗子車站,迎著夏日晚風,在繽紛閃耀的Railbike騎行,浪漫滿分。 
      091A4431r_調整大小

      猴硐曾是臺灣第一大煤鄉,為臺灣經濟發展立下苦勞。一踏出猴硐車站,瑞三鑛業整煤廠外牆上的「產煤裕國」四個大字,令人立刻感受到猴硐的礦業精神,猴硐自日本時代起便開始進行採煤,瑞三鑛業公司在1930年代開始主導猴硐的採煤事業,並發展為全臺灣產量最大的煤礦廠,其中,瑞三鑛業整煤廠負責將礦石進行選洗,分類成不同等級,有效提高了產煤的效率,是猴硐最重要的工業遺產。
      IMG_6747_調整大小_調整大小
      IMG_6640_調整大小


      猴硐的煤礦產業在1970年代迎來全盛時期,每天都有超過500名礦工入坑辛勤工作,隨著臺灣能源政策的轉變,1990年瑞三鑛業整煤場停止運營,整煤場也因此廢棄傾頹。新北市政府與文化部攜手合作,啟動了修復計畫,以修舊如舊的精神,使瑞三整煤廠再現風華,展出猴硐的採礦史、採礦器具,並利用多媒體互動的形式,道出昔日礦工的辛勞與生離死別。

      0A8A1139_調整大小
      IMG_1859_調整大小


      如今的猴硐,與煤礦文化齊名的非喵星人莫屬了,猴硐曾獲國際媒體推薦為世界賞貓聖地,站前廣場貓咪們呈現各種慵懶的姿態,從貓咪造型的貓橋前往車站後方的聚落,在貓咪咖啡店享用咖啡,看著山中小城猴硐的美景,學貓一樣放空。

      0A8A1611_調整大小
      IMG_1961_調整大小

      猴硐貓村起因於一個愛貓網友的發動,成立了志工隊改善村內的環境,打造對貓咪更友善的生活空間,隨著網路資訊的傳播,使猴硐現成為愛貓遊客朝聖的地點,猴硐貓村裡還建立了貓公所籌備處,宣導正確餵養貓咪的保育觀念。
      IMG_8536_調整大小
      IMG_6805_調整大小


      瑞芳車站是東北角最重要的交通轉樞紐,臺鐵深澳線、宜蘭線、平溪線與通往九份、金瓜石的公車皆在此交會,大量的人流帶動了瑞芳車站週遭的餐飲業發展。位於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的瑞芳美食廣場,廣受遊客與當地居民喜愛,美食街內匯聚了近40家老攤商,胡椒餅、龍鳳腿、牛肉麵、肉羹麵、蚵仔煎等經典臺灣小吃令人垂涎三尺。

      1024x768_5fe1130f-b05b-45af-88bb-d4febf35deef_調整大小


      乘坐被譽為臺鐵最美的海岸支線-深澳線鐵路,僅需短短12分鐘就能從瑞芳車站來到擁有絕美海景的八斗子車站!踏出車廂,眼前即是地標基隆山與湛藍的大海,這座北臺灣離海最近的火車站還有個有趣的冷知識-全臺唯一一座橫跨兩縣市的車站,八斗子車站兩頭分別屬於新北市瑞芳區、基隆市中正區呢。

      IMG_9307_調整大小

      八斗子車站同時也是Railbike深澳鐵道自行車道的起點,Railbike改建自八斗子火車站到深澳火車站之間的762公厘輕便鐵路,也就是俗稱的「五分仔車」,將過往運送煤炭的鐵道轉型為全臺獨家的海景鐵道自行車道,踩著河豚造型、圓滾滾的自行車,在全程1.3公里的鐵道路上,一路山海相隨。
      091A4496r_調整大小
      091A4478r_調整大小


      深澳鐵道自行車道推出夏季限定的夜間營運,九月底前每週五、六、日夜間延長營業至晚上8:30,精心設計了隧道光雕與裝置藝術。在通過光雕隧道時,記得抬頭仰望浪漫夢幻的光雕美景,隨著音樂節奏變換,彷彿在置身於海底世界。把握最後的夜間限定光隧道,9月底前到深澳,迎著夏末的海風,在青春山海線浪漫騎行!
      👉前往預約深澳鐵道自行車道

      深澳鐵道自行車道夜間營運9月假日加開
      091A4383r_調整大小

       
      上一則
      淡水親子知性之旅:文化資產與女子教育
      風光明媚的淡水,是北臺灣在19世紀下半葉接軌世界的窗口,發達的國際貿易造就了淡水的黃金年代,西方的物品與思潮也透過貿易商、傳教士來到淡水、進入臺灣。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第一間西式醫院、第一座高爾夫球場皆在淡水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臺灣社會的樣貌。假日與孩子一同遊淡水,到得忌利士洋行的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透過互動遊戲認識淡水的文化資產;實地造訪姑娘樓、牧師樓、馬偕紀念館等地,與孩子一同探討淡水開港對臺灣的影響;悠閒漫步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充滿童趣的淡海輕軌公共藝術,沉浸於新時代淡水的藝文氣息裡。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淡水一躍成為北臺灣最國際化的商港,吸引許多洋行來到淡水設立據點,位於淡水老街末端的得忌利士洋行,與德記、和記、怡記、寶順並列當年淡水五大洋行。得忌利士洋行除了從事國際貿易外,更是19世紀末臺灣航運界的巨人,掌握了這座島嶼對外的航運事業,使開港後的淡水蓬勃發展。這座別具歷史意義的洋行建築,是展示淡水過往繁華的絕佳地點。經過一年的籌備,「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常設展於得忌力士洋行內推出,集結了12處淡水的文化資產,包含淡水紅毛城、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淡水海關碼頭、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滬尾礮臺、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得忌利士洋行、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木下靜涯舊居、滬尾小學校禮堂等代表性建築。微型博物館將展出的文化資產分成政治、軍事、商業、學習四種類別,並結合各自的歷史故事轉化為互動遊戲,以詼諧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透過遊戲彩蛋輕鬆認識淡水古蹟的小常識,引領孩子想像從前淡水的樣貌。步上真理街的斜坡道,進入真理大學的校園內,穿過財經大樓後,二棟百年紅磚建築在綠樹的襯托下更顯優雅,建築前方的庭園綠草如茵,林稍後方即是淡水河與觀音山。這兩座風格相近的迴廊式洋樓,分別是建於1906年姑娘樓與1909年的牧師樓。兩棟建築皆為吳威廉牧師親自設計督工,建材採廈門的磚材和福杉。姑娘樓最初是提供予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校長金仁理姑娘、婦女學堂校長高哈拿姑娘作為寓所,是見證臺灣近代女子教育的重要史蹟,現為真理大學校長室;牧師樓則是吳威廉牧師的寓所,其琴樓曾作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之場景而廣為人知。位於姑娘樓、牧師樓一旁的白色建築是馬偕紀念館,為馬偕博士的故居,於1875由馬偕親自設計,西班牙式白堊孤廊建築,十分適合北臺灣潮濕多雨的氣候,馬偕在此結婚生子,與臺灣妻子張聰明一同在此生活,直至1901年病逝。馬偕在1872年搭乘得忌利士洋行旗下的「海龍號」輪船,由高雄出發抵淡水,展開了他往後數十年在北臺灣的傳道、授業、醫者之路。馬偕培育了許多臺灣宗教界、教育界、醫界的人才,且有感於臺灣婦女受制於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創辦了淡水女學堂,開臺灣女子教育之先河。馬偕的妻子張聰明,也是為通曉英語的女子學堂教師,夫婦兩人皆是臺灣女性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參觀馬偕紀念館內部展覽需預約,請向真理大學校史館聯繫(02-2621-2121)張聰明曾在1879年底與馬偕一同返回其故鄉加拿大,沿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印度、中東,在埃及遊覽了金字塔、去了耶路撒冷參觀哭牆,經亞歷山卓到了義大利,參觀龐貝遺跡、羅馬與梵蒂岡,再經由法國、英國抵達加拿大,與馬偕一起完成了加拿大的述職與募款活動後,再經美國、日本回到臺灣,使張聰明成為首位完成環球旅行創舉的臺灣女性。沿著淡水河濱的木棧道漫步,經過紅毛城後不久右手邊即是雪白色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幾何對稱美的建築,呼應淡水拱型洋樓設計,吸引無數旅客前來參觀拍照。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結合歐洲知名飯店、商場影城、花園廣場為一體。在商場飽餐一頓後,來到3樓的空中花園,與孩子一同在千坪草地席地而坐,遠眺八里左岸與觀音山,欣賞動人的淡水夕照。搭乘公車至淡海輕軌漁人碼頭站,踏入充滿幾米繪本元素的淡海輕軌系統,讓治癒人心的繪本角色陪伴您搭乘輕軌,《閉上眼睛一下下》,水藍色的輕軌列車即將啟動,通往夢鄉與溫暖的家。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