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微笑山線-山林茶香日

定位點
微笑山線
行程類型:
登山健行、親子同行、戶外踏青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情侶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古稱三角湧的三峽,是由三峽河、大漢溪、橫溪匯流成的三角平原,三峽自清代起即是新莊與桃園大溪之間的水陸交通樞紐,三峽山區豐富的山林資源如大菁、樟腦、煤礦、茶葉等使三峽持續興旺,繁盛的商業活動造就了三峽老街的風華。來到三峽旅遊,首站拜訪清水祖師廟,欣賞經藝術家李梅樹整建後的東方藝術殿堂,在巴洛克式的老街品嘗美食後,沿著橫溪向山區前進,在微笑山線的成福山地區來場山徑探索、體驗從採茶到品茗的產業之旅。
      0E4A4861_調整大小

      香火鼎盛的三峽清水祖師廟,草創於1769年,主祀起源於泉州安溪的清水祖師,廟宇以「五門三殿式」形制建造,1947年由時任三峽代理街長、藝術家李梅樹主持修復工程,邀請臺灣美術界、書法界、雕刻界、建築界的翹楚參與,在無數信徒與匠師們的犧牲奉獻,以精湛的工藝,成就了不朽的廟宇藝術,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
      三峽清水祖師廟
      三峽清水祖師廟

      緊鄰清水祖師廟的三峽老街,自清代以來即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如今三峽老街的街屋主要是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洋樓建築,巴洛克式的牌樓與綿延不盡的紅磚拱廊是三峽老街標誌性的景象,也是三峽過往榮景的證人。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匯聚了古蹟、美食和文化元素,街道上滿是了樟腦、染布、茶莊、中藥店和雜貨店,皆為清代、日治時期三峽地區的主要產業。走在古樸的老街中,買塊遠近馳名的三峽金牛角、品嘗古早味豆花,感受三峽的舊時氛圍與風華。
      三峽老街

      駛入110號公路,由西向東沿著橫溪逆流而上,約莫20分鐘的車程即可抵達成福山步道,來場生態與產業之旅。成福山屬於新北市微笑山線的一環,與長壽山、十八羅漢奇岩、石門內尖山等群峰連成一線,組成土城與三峽的區界稜線。新北市微笑山線攜手天芳茶行,邀請大小朋友到三峽成福,在大自然環繞的小徑當中,認識茂密森林內植物的故事,並走入茶園,親自參與採茶、製茶到品茗的過程!
      0E4A5032_調整大小
      0E4A5029_調整大小

      三峽成福地區緊鄰橫溪,是新店安坑與三峽老街間的中繼點,鄰近的九鬮曾是茶菁交易中心,早年甚至比三峽老街還要熱鬧,「九鬮」這個特殊的地名來自為清代拓墾時,以「捻鬮」(抽籤)的方式進行土地的開墾分配,此地抽到第九股故被稱為「九鬮」,日治時期此地曾鋪設過輕便鐵道。
      0E4A4863_調整大小
      0E4A4873_調整大小

      跟著導覽老師漫步於成福路203巷,老師細數三峽山區的豐富生態,如晚上的煙火-碎花棋盤腳、平地四大神木(樟腦、榕樹、茄冬、楓香)、翡翠樹蛙等等的趣味知識與生活運用。以生動活潑的解說方式引領大家分辨青楓/楓香、千年芋/姑婆芋、筆筒樹/桫欏等森林內常見的植物。
      0E4A4933_調整大小
      0E4A4952_調整大小
      步道探險

      沿途經過成福煤礦場,是由三峽在地望族於1916年創辦,煤礦曾是三峽十分重要的產業,成福煤礦場的採礦事業於1983年結束,煤礦場辦公室、礦坑口土地公廟、煤礦宿舍等建築仍保留至今。
      0E4A4898_調整大小

      下雨了!拿起姑婆芋當雨傘,成為森林裡的小龍貓。
      0E4A4975_調整大小

      自日本時代開始製茶,三峽天芳茶行至今已交棒予第五代,是三峽在地的製茶世家,三峽的茶葉產業萌芽自200多年前,多山的地形與潮濕的氣候提供了茶園良好的環境,日治時期三峽茶曾以「日東紅茶」品牌在國際上紅極一時,1949年三峽被規劃為綠茶產區,全盛時期佔臺灣綠茶總產量超過4成,最為出名的產品即是「龍井」與「香片」。1950-70年代,製茶與採煤礦是三峽山區經濟發展的兩大火車頭,甚至有不少礦工下班後會到茶園兼職採茶補貼家用,1990年代受到進口的低價茶葉擠壓,三峽茶產業日趨沒落。
      0E4A5070_調整大小


      天芳茶行在這波衝擊之下仍持續經營,透過製茶競賽、優良茶競賽闖出新天地,至今已榮獲16次碧螺春比賽冠軍。如今的三峽茶以碧螺春、龍井最為知名,另有蜜香紅茶、白茶、包種與東方美人等等。將沸水注入茶碗,讓茶葉緩緩在熱水中舒展開來,溫暖茶湯療癒身心。

      0E4A5076_調整大小
      0E4A5088_調整大小


      「三連拍喔三連拍喔!」,來三峽旅遊的標準三連拍姿勢:一心(💚)二葉(✌️)三角湧讚(👍),趣味呈現三峽的茶葉採摘文化。

      微笑山線

      戴上斗笠、提起採茶籃,進入茶園尋找「一心二葉」,三峽的茶樹為青心柑仔種,色綠味甘,最適宜製作龍井茶,青心柑仔每週可採摘一次嫩芽,比起包種與文山須40天,清心柑仔可謂是最適合採茶體驗的樹種,尋找茶園內一心二葉狀的嫩芽,小心翼翼地將每片茶葉親手收入簍中,製成最甘甜的茶湯。
      0E4A5114_調整大小
      0E4A5140_調整大小

      炒菁、揉捻、烘乾是製作綠茶的關鍵步驟,每個階段的溫度和時間掌控都對最終的茶葉品質產生深遠影響,這些細節是製茶師傅寶貴的知識和經驗所在。運用炒菁後的茶葉排列出可愛的圖案,在經揉捻過後獲得自己手做的好茶,讓茶香隨著三峽山區的雲霧蔓延。
      0E4A5204_調整大小
      0E4A5233_調整大小
      0E4A5257_調整大小
      0E4A5249-已增強-雜訊減少_調整大小

       
      下一則
      淡碇古道三重奏
      石碇區為處新北市地理的中心點,是翡翠水庫主要的集水區,也是淡蘭古道南路的重要路徑,石碇老街周遭有許多平易近人的步道,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漫遊。從淡蘭吊橋出發,連走外按古道、烏塗溪步道、四分子古道,沐浴在綠意盎然的山徑,再到北宜公路上的蜜蜂園、茶園認識蜜蜂生態與品茶,感受在地產業的無限生機。立於淡蘭吊橋橋頭的雙扇蕨,標誌出此處為淡蘭古道的重要景區,淡蘭吊橋紅色的橋身橫跨石碇溪,涼亭與石板造景模擬了當年水運碼頭的情景,走過吊橋後進入外按古道,在高大的國道五號高架橋下前行,前往石碇老街。淡蘭古道南路被稱作「茶路」,19世紀中葉,臺灣開港後,茶葉成為臺灣重要的國際出口商品, 臺北至宜蘭之間廣大的山地成了茶葉生產重鎮,山谷間的各個聚落成為茶商的貿易據點。石碇、坪林地區的文山包種茶沿著淡蘭古道南路與景美溪水路交通網,將茶葉送往木柵、景美、艋舺,並在大稻埕經加工包裝後,從淡水出海銷售至全世界。外按古道的終點-石碇老街是石碇地區發展最早的區域,以石砌橋墩所搭成的萬壽橋劃分成東西兩街,老街上的百年豆腐店、特殊的吊腳樓建築以及不見天街,都是石碇的經典景點。路過校齡超過120年的石碇國小,反映出早年石碇採煤時期的人丁興旺。通過石碇國小後,接上沿烏塗溪左岸而築的烏塗溪步道,步道與碇格路大致平行,全長約兩公里且起伏平緩,沿途竹林夾道,有相思木、桐花、幹花榕、酸藤、山蘇、九芎相隨,護漁政策讓河流保有多樣的魚種,水質清澈透明,生態系統豐富多樣。四份子古道是聯通四份子與月扇湖的山徑,古道能見到許多歷史遺跡,如石板橋、石造古厝、土地公廟等等,也能見到茶園、梯田、竹筍園等景觀。石碇山明水秀的環境,吸引了許多愛好山林生活的人們來此建設家園,走完石碇三大山徑後,來到距離石碇老街車程約5分鐘的碧禧工坊,在養蜂人家的帶領下,穿上專業的防蜂衣,進到蜂蜜的家園,在數百隻蜜蜂飛舞的園區,近距離觀察蜜蜂的生態,深刻理解蜜蜂們對於世界生態系的重要性。北宜公路是連接台北與宜蘭的公路,全長58公里。北宜公路的公路運輸功能取代了傳統的交通路徑-淡蘭古道,也形成了許多新聚落,新的交通路線帶來車流人流,也讓許多產業移至公路邊上,旺萊製茶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專注於茶葉栽種的旺萊,在掛滿特等獎匾額的茶屋享用茶園主人泡的好茶,靜靜欣賞絕美的茶園風景。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