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淡水三芝春季賞櫻之旅

定位點
天元宮櫻花
行程類型:
銀髮樂遊、親子同行、戶外踏青、秘境美拍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情侶、銀髮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忽高忽低的氣溫、每一刻都在變化的陰晴,這般令人難以參透的天氣,常令人不知如何準備外出的服裝,然而如此多變的氣候,也正是百花齊放的信號!北海岸的淡水與三芝已漸漸揮別雨之冬季,迎來櫻花盛開的粉紅風暴。賞櫻名勝天元宮,吉野櫻在山櫻花後接力盛開,以粉嫩的白宣告春神降臨,附近楓樹湖、櫻木花道、三芝三生步道的櫻花,也在春風吹撫下一一甦醒,綻放於晴空之下。
      天元宮櫻花


      座落於淡水近郊的無極天元宮,居於大屯山西北面的丘陵地,依山面海氣勢天成,草創於1972年,主神為玉皇大帝,1992年於後山增建真元天壇,五層聖殿高達200公尺、圓形直徑達108公尺,雄偉壯觀的建築,是淡水丘陵地最顯耀的地標。而令天元宮更加聲名遠播的無疑是那絕美的櫻花林。天元宮草創期栽種的櫻花,在廟方細心照料下,如今已成為每年春天新北最令人期待的賞櫻勝地。

      天元宮
      天元宮櫻花

      天元宮櫻花分有兩大區域,後山的山櫻花擁有粉色、白色、桃紅三種顏色,層次豐富
      ,盛開期通常為1月底至2月底;環繞於天壇周遭的則屬吉野櫻,約莫於三月中下旬進入盛開期。滿山櫻花與天元宮壯觀的天壇相互烘托,這獨特且雅致的風景,使天元宮成為攝影人的最愛,獨有的斜坡地形亦讓拍攝的視角十分多元!
      🌸受氣候變化影響,每年櫻花盛開期略有不同,可至新北蒔花好綻賞花快報等網站查詢最新花況。
      天元宮櫻花


      欣賞完天元宮的建築與櫻花之美後,來到距離天元宮僅五分鐘車程的楓樹湖,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三面環山的楓樹湖坐擁木蓮花、山茶花、櫻花環繞的夢幻場景。楓樹湖擁有臺灣最大的木蓮花林,共栽種有紫色、粉白色等兩種木蓮花,被稱作「長在樹上的蓮花」,深受佛教徒的尊敬與喜愛,也是重要的藥材與香料,是兼具觀賞性與實用價值的樹種。
      🌸木蓮花花季約每年2月初至3月中。

      楓樹湖木蓮花
      楓樹湖櫻花

      緊鄰淡水的三芝,在近30年前陸續於青山路、大湖路等路段栽種1萬6千棵櫻花樹,有緋寒櫻、八重櫻、吉野櫻等不同花種,在1月底至4月初交錯綻放,夾道成林的景觀被稱為「櫻木花道」,是三芝區熱門的賞櫻地點,部分路段建置有賞景步道與景觀臺,漫步櫻雪紛飛的花道,美不勝收。
      櫻木花道

      沿著大坑溪而建,以安山岩鋪設的三生步道,是三芝另一處知名的賞櫻步道,長達2公里的步道沿途種植八重櫻、吉野櫻等櫻花300餘棵。三生步道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農村的田野風貌令人心情舒暢,走上木造拱橋,聽著潺潺溪水,欣賞枝頭上的落櫻繽紛,細品這份春天獨有的幸福感。
      三芝三生步道
      三芝三生

       
      上一則
      微笑山線-山林茶香日
      古稱三角湧的三峽,是由三峽河、大漢溪、橫溪匯流成的三角平原,三峽自清代起即是新莊與桃園大溪之間的水陸交通樞紐,三峽山區豐富的山林資源如大菁、樟腦、煤礦、茶葉等使三峽持續興旺,繁盛的商業活動造就了三峽老街的風華。來到三峽旅遊,首站拜訪清水祖師廟,欣賞經藝術家李梅樹整建後的東方藝術殿堂,在巴洛克式的老街品嘗美食後,沿著橫溪向山區前進,在微笑山線的成福山地區來場山徑探索、體驗從採茶到品茗的產業之旅。香火鼎盛的三峽清水祖師廟,草創於1769年,主祀起源於泉州安溪的清水祖師,廟宇以「五門三殿式」形制建造,1947年由時任三峽代理街長、藝術家李梅樹主持修復工程,邀請臺灣美術界、書法界、雕刻界、建築界的翹楚參與,在無數信徒與匠師們的犧牲奉獻,以精湛的工藝,成就了不朽的廟宇藝術,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緊鄰清水祖師廟的三峽老街,自清代以來即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如今三峽老街的街屋主要是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洋樓建築,巴洛克式的牌樓與綿延不盡的紅磚拱廊是三峽老街標誌性的景象,也是三峽過往榮景的證人。三峽老街匯聚了古蹟、美食和文化元素,街道上滿是了樟腦、染布、茶莊、中藥店和雜貨店,皆為清代、日治時期三峽地區的主要產業。走在古樸的老街中,買塊遠近馳名的三峽金牛角、品嘗古早味豆花,感受三峽的舊時氛圍與風華。駛入110號公路,由西向東沿著橫溪逆流而上,約莫20分鐘的車程即可抵達成福山步道,來場生態與產業之旅。成福山屬於新北市微笑山線的一環,與長壽山、十八羅漢奇岩、石門內尖山等群峰連成一線,組成土城與三峽的區界稜線。新北市微笑山線攜手天芳茶行,邀請大小朋友到三峽成福,在大自然環繞的小徑當中,認識茂密森林內植物的故事,並走入茶園,親自參與採茶、製茶到品茗的過程!三峽成福地區緊鄰橫溪,是新店安坑與三峽老街間的中繼點,鄰近的九鬮曾是茶菁交易中心,早年甚至比三峽老街還要熱鬧,「九鬮」這個特殊的地名來自為清代拓墾時,以「捻鬮」(抽籤)的方式進行土地的開墾分配,此地抽到第九股故被稱為「九鬮」,日治時期此地曾鋪設過輕便鐵道。跟著導覽老師漫步於成福路203巷,老師細數三峽山區的豐富生態,如晚上的煙火-碎花棋盤腳、平地四大神木(樟腦、榕樹、茄冬、楓香)、翡翠樹蛙等等的趣味知識與生活運用。以生動活潑的解說方式引領大家分辨青楓/楓香、千年芋/姑婆芋、筆筒樹/桫欏等森林內常見的植物。沿途經過成福煤礦場,是由三峽在地望族於1916年創辦,煤礦曾是三峽十分重要的產業,成福煤礦場的採礦事業於1983年結束,煤礦場辦公室、礦坑口土地公廟、煤礦宿舍等建築仍保留至今。下雨了!拿起姑婆芋當雨傘,成為森林裡的小龍貓。自日本時代開始製茶,三峽天芳茶行至今已交棒予第五代,是三峽在地的製茶世家,三峽的茶葉產業萌芽自200多年前,多山的地形與潮濕的氣候提供了茶園良好的環境,日治時期三峽茶曾以「日東紅茶」品牌在國際上紅極一時,1949年三峽被規劃為綠茶產區,全盛時期佔臺灣綠茶總產量超過4成,最為出名的產品即是「龍井」與「香片」。1950-70年代,製茶與採煤礦是三峽山區經濟發展的兩大火車頭,甚至有不少礦工下班後會到茶園兼職採茶補貼家用,1990年代受到進口的低價茶葉擠壓,三峽茶產業日趨沒落。天芳茶行在這波衝擊之下仍持續經營,透過製茶競賽、優良茶競賽闖出新天地,至今已榮獲16次碧螺春比賽冠軍。如今的三峽茶以碧螺春、龍井最為知名,另有蜜香紅茶、白茶、包種與東方美人等等。將沸水注入茶碗,讓茶葉緩緩在熱水中舒展開來,溫暖茶湯療癒身心。「三連拍喔三連拍喔!」,來三峽旅遊的標準三連拍姿勢:一心(💚)二葉(✌️)三角湧讚(👍),趣味呈現三峽的茶葉採摘文化。戴上斗笠、提起採茶籃,進入茶園尋找「一心二葉」,三峽的茶樹為青心柑仔種,色綠味甘,最適宜製作龍井茶,青心柑仔每週可採摘一次嫩芽,比起包種與文山須40天,清心柑仔可謂是最適合採茶體驗的樹種,尋找茶園內一心二葉狀的嫩芽,小心翼翼地將每片茶葉親手收入簍中,製成最甘甜的茶湯。炒菁、揉捻、烘乾是製作綠茶的關鍵步驟,每個階段的溫度和時間掌控都對最終的茶葉品質產生深遠影響,這些細節是製茶師傅寶貴的知識和經驗所在。運用炒菁後的茶葉排列出可愛的圖案,在經揉捻過後獲得自己手做的好茶,讓茶香隨著三峽山區的雲霧蔓延。
      下一則
      雙溪夏日荷花季,賞花、戲水、老街散策
      趁著豔陽尚未高照的夏日早晨前往雙溪荷花園賞花,一朵朵桃粉色的荷花自稠密的荷葉間探出頭。與嬉戲的孩童在水塘邊的田埂擦肩,一個為了尋找賞花的最佳點位、一個為了凝望晶瑩的水珠從葉緣滑落,掬著一把又一把的池水向荷花田潑灑過去,一併澆滅了暑氣。將所有理想角度都納入相機後,還有園子口的農夫市集、荷花季系列手作DIY,人聲鼎沸,熱鬧十分。而後前往軟橋段親水公園戲水、散步,飢腸轆轆時,正好在附近的雙溪老街飽餐一頓,漫步老城區,感受歲月凝滯的恬靜,飽腹後一覽連舉人古厝、莊貢生古厝的中式建築美學,在古樸迷人的題字、雕刻中,一窺當年的文化狀態和社會期許。▲ 6 月中花況約三成,許多荷花含苞待放,花季一路持續至 8 月。新北市規模最大荷花田 把握夏日限定美景行駛於雙柑公路上兩側花田遍布,新北市規模最大的荷花田即坐落於雙溪,雙溪荷花園推行友善耕作已有十多年,規模達 7.5 公頃,除了蓮花田兩大代表:荷花及睡蓮,園內還栽植了大賀蓮、牡丹蓮、香水蓮、霸王蓮、百葉蓮等多樣品種。季節限定美景在 6 月拉開序幕,陸續綻放直至 8 月。▲ 零錢包絹印DIY,將顏料塗抹在絹板上方,使用刮版將顏料由上至下刮勻。「雙溪荷花季」在六月中旬正式展開,水塘中花苞遍布,讓人不禁盼起盛夏滿開的景況。園方準備了系列手作DIY配合花季活動,從製作宮廷小點荷花酥、體驗孔版印刷零錢包絹印,到創作荷花造型的輕質土盆栽,許多家長陪伴孩子一同參與。帶著自己完成的作品走在農夫市集的廊道上,忍不住一手捧著豆花、一手揣著蜂蜜水,想盡辦法抵禦溽暑的來臨,攤位擺放著在地小農自種的有機蔬果、蛋品、漬物,在談天和兜售錯雜的喧鬧中,方能體會這樣悠閒生活裡,雙溪人民的溫和與善良。▲ 軟橋段親水公園入口隱身在馬路邊,建議停妥車輛再步行至此。消暑好去處 清可見底的戲水秘境軟橋段親水公園以生態工法建置,入口即在基福公路平林段旁,沿著石階往下走,眼前豁然開朗,嫩綠的草坪映入眼簾,草坪末端建有便於下水的階梯。平林溪封溪禁漁有成,如今水質清可見底,還有魚群優游,以常見的溪魚苦花、石賓為多數,此處已成為全家戲水、野餐的好去處。戲水之餘,仍要留意化學性防曬乳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影響,可能造成生態累積,甚至影響水中生物內分泌系統。防曬乳不離身的炎夏,在接觸自然水域時不如選擇海洋友善防曬乳,或單純享受陽光吧!▲ 草坪盡頭有石階可以入溪,溪流清淺,許多魚兒優游其中。漫步恬靜的雙溪老街 探遺址、吃美食戲水後飢腸轆轆,不妨到鄰近的雙溪老街覓食。有別於深坑老街、平溪老街的嘈雜,雙溪老街的氛圍替老城區添了一股寧靜的生活感。漫步其中,撞見轉角處以紅磚砌成的百年打鐵舖、發現掛上「林益和藥房」招牌的雙層洋樓中藥行,端看建築外觀好似歲月凝滯,探身其中才會察覺一切都還穩健地轉動著。▲ 百年打鐵舖見證了臺灣自農業社會一路走來的歷史。雙溪公有市場匯集了多數人潮,可見隱藏美食環繞四周,無論是表皮彈牙、帶有青草香氣,內餡包裹滿滿蘿蔔絲的草仔粿,還是備有數十種配料可供挑選的傳統雪花冰,少了精緻的裝潢,仍有著讓在地居民及遊客齒頰留香、一訪再訪的踏實魅力。▲ 長安老街末端,便是雙溪渡船頭,亦是平林溪、牡丹溪匯流處。長安老街末端為雙溪渡船頭遺址,清朝時為淡蘭古道的交通樞紐,為雙溪小鎮造就一段繁華的時日,全盛時期的長安街商店雲集,米店、布莊、旅社、中藥行皆毗鄰於此。▲ 「連舉人古厝」的左右兩側門上刻有「出忠」、「入孝」字樣。古厝巡禮 從百年古宅探雙溪過去在渡船頭附近,還有間百年古宅「連舉人古厝」,正廳門上懸掛著大大的「文魁」匾額——從前取得功名後多會前往謝祖,此時地方官會進匾以示嘉勉,透過懸掛匾額也能顯示家族的科舉地位。清同治五年(西元 1866 年)連元喬的後代連日春赴福州應鄉試,高中丙子科舉人,為雙溪區第一位舉人,因此其宅邸被尊稱為「舉人厝」。這塊「文魁」匾額,便是福建巡撫丁日昌於西元 1876 年所立。▲ 「莊貢生古厝」牆面上有許多富含寓意的石雕,可見前人的祝福與期許。明治34年(1901年),莊廷燦赴福建漳州府參加清朝科舉中了貢生,返鄉後為了作育英才,偕同當地舉人連日春一同創立「梅竹園」私塾,當地人將莊廷燦祖居稱為「莊貢生古厝」。莊家古厝背山面水,為閩式建築三合院形式,左右設有圓形石窗並雕飾竹節窗櫺,還有蝙蝠環繞,充滿福氣與高風亮節的意味。▲ 「莊貢生古厝」石窗上雕飾竹節窗櫺,還有蝙蝠環繞,充滿福氣與高風亮節的意味。這些百年古厝完整呈現石砌原貌,大致保存良好,歲月之痕下仍可見雕琢上的細緻,透過後代的解說,窺見雙溪文風鼎盛的過去,在時光汰選下留存的老街、老宅邸故事,便等待遊人透過雙腳逐一探尋。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