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三峽都會原客河濱遊程

定位點
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及聚會所
行程類型:
單車追風、戶外踏青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單車族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臺灣在60至80年代進入快速都市化的時期,伴隨高速發展的經濟,臺灣社會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原住民在這個浪潮下,離開原鄉到大都市尋求工作機會,如新北市的猴硐、深澳、三峽等地的煤礦場招募了許多來自花東的原住民;大興土木的雙北都會區,密集勞力的建築業與製造業也急需大量的勞動人力,臺北橋等地成了勞工人力交易中心,撐起雙北的現代化天際線。

      如同許多的移民故事,不少人來到雙北工作後,便定居於北部,帶著自身原有的文化背景,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居民。來到臺北大學附近的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探訪都會原住民的特色聚落,至新北客家文化園區體驗客家文化,騎上單車,沿著大漢溪自行車道騎至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逍遙遊河濱。

      IMG_1957_調整大小

      位於三鶯大橋三峽端的河灘地,是三峽原住民生活文化園區的所在地,以阿美族為主的三鶯部落,多數人在數十年前到北部煤礦場擔任礦工,後落腳於三峽的河濱地帶,基於尊重原住民族人意願及文化差異性下,以異地安遷、政府出資公共建設、原住民自力造屋的原則,推動「新北市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
      IMG_1970_調整大小

      園區以集會所為中心,打造聚落藝文廣場、運動場所等區域,建築融入原住民文化圖騰,聚落外緣設有大面積的有機農園,是全國首創的都市原住民族特色聚落,於2020年榮獲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
      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及聚會所

      自三峽原住民生活文化園區步行僅約15分鐘,即可抵達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入口處標誌性的巨型土樓建築、園區中央的望樓與方樓,體現客家人過往聚落的建築特點,是新北市的客家文化地標。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文化園區內展示許多傳統客家文物、並設有各項客家主題的展覽,以及深受遊客喜愛的各類客家DIY體驗活動,如藍染手作、製作花布祈福燈、擂茶體驗等活動,親身體驗客家文化的樂趣與魅力。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自客家文化園區租YouBike,經三鶯二橋進入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在寬闊的河濱地帶逍遙騎單車。大漢溪自行車道橫跨鶯歌、三峽、樹林、土城、板橋、新莊、三重等新北市多個行政區,蜿蜒於林口臺地與鳶山、天上山系之間。不同於堤防內擁擠的市區,騎乘在沒有紅綠燈、行人與單車族專屬的大漢溪河畔,不時可見到熱愛運動的同好,在這開闊的河灘地奔跑,騎單車、溜滑板。
      1024x768_0112c069-b6eb-4178-b7f7-d06c80081159

      行至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中的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建有原住民圖騰彩繪的圓形活動廣場,並設有球場、烤肉區、射箭場等多項設施,開闊的場地多次做為新北市原住民聯合文化活動的主場地,每逢活動期間,可來此發掘原住民文創、傳統美食、農特產品等,更將散居在新北市的原住民族人聚集起來,凝聚都會原住民的情感。
      1024x768_attractions-image-niongvvuiumqulawit6gtg
      螢幕擷取畫面 2024-03-21 133016

       
      上一則
      貢寮雙溪 親水樂活
      「貢寮是北部夏日出遊的熱門首選地,不僅可騎鐵馬欣賞山海合一美景、還能在海邊戲水玩沙;雙溪是擁有純淨空氣的山林秘境,適合都市人抒解平日累積的工作壓力。」早上先到適合親子同遊的「遠望坑親水公園」看清澈溪流與層層疊疊的梯田;再到佛門聖地「靈鷲山無生道場」看獨特造景「天眼門」。騎自行車走訪以鐵道博物館設計,並有天然冷氣房之稱的「舊草嶺隧道」,繼續沿著「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騎行欣賞沿海公路旁山海合一的壯闊美景;途中經過以百年石頭厝聞名的特色漁村「卯澳漁村」,再騎往在「四角窟觀景台」,可欣賞鄰近的三貂角燈塔及遠方的龜山島美景。沿車自行車道回到福隆車站,車站附近的「福隆海水浴場」白天讓人盡情戲水玩沙,7月底的晚上則有熱鬧的「貢寮海洋音樂祭」,推薦可到鄰近的「龍門公園(龍門露營區)」搭帳露營一晚,在浪濤、海風與點點星空陪伴下結束第一天的行程。第二天先前往「壽山宮假日農夫市集」享用早午餐,選購在地當季優質蔬菜;再前往雙溪區的「虎豹潭」,登上觀景平台眺望清澈如鏡的潭水美景,或是欣賞潭中魚群;之後驅車到「雙溪老街」參觀有百年歷史的老建築「林益和堂中藥鋪」、全台唯一供奉文天祥的「三忠廟」。再到鄉立公有市場裡的「蔡記冰店」點一碗俗又大碗,內含10種料的綜合豆花消消暑;最後到飄著濃郁蛋香的在地名店「海山餅店」採買寒天布丁蛋糕、米香等熱門伴手禮,結束兩日充實的夏日行程。
      下一則
      三峽藍染 DIY
      慢遊三峽,細細品味廟宇老街文化、藍染藝術,以及在地素人文創與美麗的山光水色。三峽深度行旅(包含甘樂文創、巷弄散步路線介紹、三峽歷史人文巡禮) 漫走清水街,路經日治時期起造的清水石拱橋,當地居民三兩漫步於河岸,也融入成為悠悠的三峽河岸風景。三峽老街範圍分布於清水街、民權街、民生街等,其中位於民生街與清水街之間的平行小弄是秀川街,因其緊鄰清水溪,加上碼頭在宰樞廟前,早期發展繁盛,且大致上仍保持古早街道形式,頗具老街原味風情。清水街上有個特別的地方值得一訪,位於三峽溪畔,門前柳樹飄逸的「甘樂文創」,一個提供音樂表演、藝術創作展覽、文創藝品展售、在地刊物發行與美食佳餚的複合文創空間。創辦人林峻丞利用百年古厝與古董家具營造出充滿文藝氣息的場所,運用在地人、事、物串起當地人文藝術的連結,更以文化推廣實際幫助、教育了當地的下一代,可說是在地文創與地方發展成功結合的最佳例子。「三峽清水祖師廟」位於清水街底,建於1769年,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自1947年起由藝術大師李梅樹主持整建,由於堅持手工打造,其建築風格相當細膩精巧。廟宇大量運用木雕、石雕、銅雕及剪黏等工藝技術,其中尤以木作與石作最為精細,被視為清水祖師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成就。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