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淡碇古道三重奏

定位點
淡蘭古道南路
行程類型:
登山健行、戶外踏青、懷舊老街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背包客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石碇區為處新北市地理的中心點,是翡翠水庫主要的集水區,也是淡蘭古道南路的重要路徑,石碇老街周遭有許多平易近人的步道,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漫遊。從淡蘭吊橋出發,連走外按古道、烏塗溪步道、四分子古道,沐浴在綠意盎然的山徑,再到北宜公路上的蜜蜂園、茶園認識蜜蜂生態與品茶,感受在地產業的無限生機。
      淡蘭吊橋

      立於淡蘭吊橋橋頭的雙扇蕨,標誌出此處為淡蘭古道的重要景區,淡蘭吊橋紅色的橋身橫跨石碇溪,涼亭與石板造景模擬了當年水運碼頭的情景,走過吊橋後進入外按古道,在高大的國道五號高架橋下前行,前往石碇老街。
      淡蘭古道標示
      淡蘭吊橋

      淡蘭古道南路被稱作「茶路」,19世紀中葉,臺灣開港後,茶葉成為臺灣重要的國際出口商品, 臺北至宜蘭之間廣大的山地成了茶葉生產重鎮,山谷間的各個聚落成為茶商的貿易據點。石碇、坪林地區的文山包種茶沿著淡蘭古道南路與景美溪水路交通網,將茶葉送往木柵、景美、艋舺,並在大稻埕經加工包裝後,從淡水出海銷售至全世界。
      淡蘭古道石碇外按古道
      古道上的貓

      外按古道的終點-石碇老街是石碇地區發展最早的區域,以石砌橋墩所搭成的萬壽橋劃分成東西兩街,老街上的百年豆腐店、特殊的吊腳樓建築以及不見天街,都是石碇的經典景點。路過校齡超過120年的石碇國小,反映出早年石碇採煤時期的人丁興旺。
      淡蘭古道南路
      淡蘭古道

      通過石碇國小後,接上沿烏塗溪左岸而築的烏塗溪步道,步道與碇格路大致平行,全長約兩公里且起伏平緩,沿途竹林夾道,有相思木、桐花、幹花榕、酸藤、山蘇、九芎相隨,護漁政策讓河流保有多樣的魚種,水質清澈透明,生態系統豐富多樣。
      大板根
      烏塗溪步道
      烏塗溪步道

      四份子古道是聯通四份子與月扇湖的山徑,古道能見到許多歷史遺跡,如石板橋、石造古厝、土地公廟等等,也能見到茶園、梯田、竹筍園等景觀。
      四分子古道-石板橋
      四分子古道
      四分子古道-土地公廟
      四分子古道-石頭屋


      石碇山明水秀的環境,吸引了許多愛好山林生活的人們來此建設家園,走完石碇三大山徑後,來到距離石碇老街車程約5分鐘的碧禧工坊,在養蜂人家的帶領下,穿上專業的防蜂衣,進到蜂蜜的家園,在數百隻蜜蜂飛舞的園區,近距離觀察蜜蜂的生態,深刻理解蜜蜂們對於世界生態系的重要性。

      碧禧工坊
      碧禧工坊
      碧禧工坊

      北宜公路是連接台北與宜蘭的公路,全長58公里。北宜公路的公路運輸功能取代了傳統的交通路徑-淡蘭古道,也形成了許多新聚落,新的交通路線帶來車流人流,也讓許多產業移至公路邊上,旺萊製茶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專注於茶葉栽種的旺萊,在掛滿特等獎匾額的茶屋享用茶園主人泡的好茶,靜靜欣賞絕美的茶園風景。
      旺萊茶園
      旺萊茶園
      旺萊茶園
      下一則
      淡水親子知性之旅:文化資產與女子教育
      風光明媚的淡水,是北臺灣在19世紀下半葉接軌世界的窗口,發達的國際貿易造就了淡水的黃金年代,西方的物品與思潮也透過貿易商、傳教士來到淡水、進入臺灣。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第一間西式醫院、第一座高爾夫球場皆在淡水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臺灣社會的樣貌。假日與孩子一同遊淡水,到得忌利士洋行的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透過互動遊戲認識淡水的文化資產;實地造訪姑娘樓、牧師樓、馬偕紀念館等地,與孩子一同探討淡水開港對臺灣的影響;悠閒漫步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充滿童趣的淡海輕軌公共藝術,沉浸於新時代淡水的藝文氣息裡。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淡水一躍成為北臺灣最國際化的商港,吸引許多洋行來到淡水設立據點,位於淡水老街末端的得忌利士洋行,與德記、和記、怡記、寶順並列當年淡水五大洋行。得忌利士洋行除了從事國際貿易外,更是19世紀末臺灣航運界的巨人,掌握了這座島嶼對外的航運事業,使開港後的淡水蓬勃發展。這座別具歷史意義的洋行建築,是展示淡水過往繁華的絕佳地點。經過一年的籌備,「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常設展於得忌力士洋行內推出,集結了12處淡水的文化資產,包含淡水紅毛城、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淡水海關碼頭、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滬尾礮臺、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得忌利士洋行、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木下靜涯舊居、滬尾小學校禮堂等代表性建築。微型博物館將展出的文化資產分成政治、軍事、商業、學習四種類別,並結合各自的歷史故事轉化為互動遊戲,以詼諧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透過遊戲彩蛋輕鬆認識淡水古蹟的小常識,引領孩子想像從前淡水的樣貌。步上真理街的斜坡道,進入真理大學的校園內,穿過財經大樓後,二棟百年紅磚建築在綠樹的襯托下更顯優雅,建築前方的庭園綠草如茵,林稍後方即是淡水河與觀音山。這兩座風格相近的迴廊式洋樓,分別是建於1906年姑娘樓與1909年的牧師樓。兩棟建築皆為吳威廉牧師親自設計督工,建材採廈門的磚材和福杉。姑娘樓最初是提供予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校長金仁理姑娘、婦女學堂校長高哈拿姑娘作為寓所,是見證臺灣近代女子教育的重要史蹟,現為真理大學校長室;牧師樓則是吳威廉牧師的寓所,其琴樓曾作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之場景而廣為人知。位於姑娘樓、牧師樓一旁的白色建築是馬偕紀念館,為馬偕博士的故居,於1875由馬偕親自設計,西班牙式白堊孤廊建築,十分適合北臺灣潮濕多雨的氣候,馬偕在此結婚生子,與臺灣妻子張聰明一同在此生活,直至1901年病逝。馬偕在1872年搭乘得忌利士洋行旗下的「海龍號」輪船,由高雄出發抵淡水,展開了他往後數十年在北臺灣的傳道、授業、醫者之路。馬偕培育了許多臺灣宗教界、教育界、醫界的人才,且有感於臺灣婦女受制於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創辦了淡水女學堂,開臺灣女子教育之先河。馬偕的妻子張聰明,也是為通曉英語的女子學堂教師,夫婦兩人皆是臺灣女性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參觀馬偕紀念館內部展覽需預約,請向真理大學校史館聯繫(02-2621-2121)張聰明曾在1879年底與馬偕一同返回其故鄉加拿大,沿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印度、中東,在埃及遊覽了金字塔、去了耶路撒冷參觀哭牆,經亞歷山卓到了義大利,參觀龐貝遺跡、羅馬與梵蒂岡,再經由法國、英國抵達加拿大,與馬偕一起完成了加拿大的述職與募款活動後,再經美國、日本回到臺灣,使張聰明成為首位完成環球旅行創舉的臺灣女性。沿著淡水河濱的木棧道漫步,經過紅毛城後不久右手邊即是雪白色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幾何對稱美的建築,呼應淡水拱型洋樓設計,吸引無數旅客前來參觀拍照。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結合歐洲知名飯店、商場影城、花園廣場為一體。在商場飽餐一頓後,來到3樓的空中花園,與孩子一同在千坪草地席地而坐,遠眺八里左岸與觀音山,欣賞動人的淡水夕照。搭乘公車至淡海輕軌漁人碼頭站,踏入充滿幾米繪本元素的淡海輕軌系統,讓治癒人心的繪本角色陪伴您搭乘輕軌,《閉上眼睛一下下》,水藍色的輕軌列車即將啟動,通往夢鄉與溫暖的家。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