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

定位點
緊鄰淡水河的空軍三重一村
行程類型:
戶外踏青、懷舊老街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親子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許多人能對二戰史侃侃而談,卻對臺灣的國防文化一知半解,其實新北市擁有豐富的國防文物及軍事文化資產,對武器迷、軍事迷來說,必定是精采的朝聖之旅,即便是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結合周邊旅遊景點,來場增進國防知識的小旅行。

      晨起前往新北市軍人忠靈祠結合武器公園,緬懷烈士之餘,順道遊逛多達十六項陸海空的退役武器,而後前往土城彈藥庫,探索從前國防部存放軍火彈藥、封閉了50餘年的神秘之地,午後則踏入北部地區最完整的防砲部隊眷村「空軍三重一村」,參與地下甬道導覽、尋找經典懷舊美食,感受 1950 年代的時空氛圍。

      全臺最大武器公園 軍事迷必訪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2

      新北市軍人忠靈祠依山而建,進入祠堂前,還有一段不短的階梯要走,拾級而上的過程中,彷彿也靜下了心,湧起一股莊嚴肅穆的氛圍。武器公園環繞著軍人忠靈祠,為全臺展示國防部武器規模最大的公園,包含了陸、海、空軍多達 16 件軍事裝備,例如 TF-104G 星式戰鬥機,機翼薄短,形似飛彈,跳脫美國空軍厚重設計的趨勢,以輕盈簡單為特點,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擁有兩倍音速的戰機,被賦予「銀色天神」美名。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3

      曾保家衛國的退役裝備如今被安置於此,即便沒有背景知識,也能透過立牌及展示進一步了解軍器設備的時代意義,在武器公園走走逛逛,不僅枝葉扶疏,還有山櫻花可以觀賞,為莊嚴的祠區注入了盎然生機。公園後的大同山有多條登山步道,每逢週末總吸引登山客前來健行,沿途涼亭視野開闊,樹林城市美景映入眼簾。

      城市之肺 土城的生態寶庫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4

      自土城金城路轉入和平路,水泥叢林般的都市風景瞬間轉變為田園景觀。國民政府遷臺後,隨即設立了土城彈藥庫存放軍火彈藥,被軍方設為管制區,直至 2007 年,最後一批駐守的軍方人員才撤出,土城市公所(現土城區公所)推動綠化,從前的消防池逐漸轉變為生態公園的池塘,如今不僅保留了兵營、庫房、哨所等過去的軍事場域,還擔當了城市之肺的重任。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5

      與大安森林公園的腹地相比,土城彈藥庫足足大了三倍之多,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綠地,更為土城的生態寶庫,白天有親子共學的食農與生態教育場域、馬術教室,夏夜還有螢火蟲的蹤跡。

      北部地區最完整眷村 結合多元場域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6

      午後,步入緊鄰淡水河的空軍三重一村,一排排飄揚的國旗、白色橫紋的紅底木門、街頭標語映入眼簾。早期是日軍的防砲陣地,總督府為防禦空襲在周圍興建防空砲臺,作為守護臺北橋跟總督府的最後防線。而後國民政府遷臺,於此陸續興建眷舍,直至 1996年 眷戶遷出改建至今。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7

      在世代遞嬗下,空軍三重一村可說是北部地區最完整的眷村,不僅保留日治時期建築的防砲陣地,還有地下甬道遺跡。跟隨導覽人員的腳步,在迷宮般的甬道裡認識存放彈藥的空間規畫及體驗空襲警報大響的緊張感。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8

      漫步園區,會發現老眷村已在時代中逐漸與多元文化場域結合,除了和壁畫、裝置藝術合影,還可以欣賞駐村藝術家的作品。晚間則在此安排質感餐廳、酒吧,品嘗人氣餐廳的麵食、滷味,一嘗復古眷村的特色料理。
      新北全民國防之旅9

      ★ 空軍三重一村「園區導覽、甬道體驗」時間表
      平日一~五:11:00、15:00
      假日、連續假日:11:00、15:00、16:00
       
      上一則
      三峽都會原客河濱遊程
      臺灣在60至80年代進入快速都市化的時期,伴隨高速發展的經濟,臺灣社會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原住民在這個浪潮下,離開原鄉到大都市尋求工作機會,如新北市的猴硐、深澳、三峽等地的煤礦場招募了許多來自花東的原住民;大興土木的雙北都會區,密集勞力的建築業與製造業也急需大量的勞動人力,臺北橋等地成了勞工人力交易中心,撐起雙北的現代化天際線。 如同許多的移民故事,不少人來到雙北工作後,便定居於北部,帶著自身原有的文化背景,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居民。來到臺北大學附近的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探訪都會原住民的特色聚落,至新北客家文化園區體驗客家文化,騎上單車,沿著大漢溪自行車道騎至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逍遙遊河濱。位於三鶯大橋三峽端的河灘地,是三峽原住民生活文化園區的所在地,以阿美族為主的三鶯部落,多數人在數十年前到北部煤礦場擔任礦工,後落腳於三峽的河濱地帶,基於尊重原住民族人意願及文化差異性下,以異地安遷、政府出資公共建設、原住民自力造屋的原則,推動「新北市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園區以集會所為中心,打造聚落藝文廣場、運動場所等區域,建築融入原住民文化圖騰,聚落外緣設有大面積的有機農園,是全國首創的都市原住民族特色聚落,於2020年榮獲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自三峽原住民生活文化園區步行僅約15分鐘,即可抵達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入口處標誌性的巨型土樓建築、園區中央的望樓與方樓,體現客家人過往聚落的建築特點,是新北市的客家文化地標。客家文化園區內展示許多傳統客家文物、並設有各項客家主題的展覽,以及深受遊客喜愛的各類客家DIY體驗活動,如藍染手作、製作花布祈福燈、擂茶體驗等活動,親身體驗客家文化的樂趣與魅力。自客家文化園區租YouBike,經三鶯二橋進入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在寬闊的河濱地帶逍遙騎單車。大漢溪自行車道橫跨鶯歌、三峽、樹林、土城、板橋、新莊、三重等新北市多個行政區,蜿蜒於林口臺地與鳶山、天上山系之間。不同於堤防內擁擠的市區,騎乘在沒有紅綠燈、行人與單車族專屬的大漢溪河畔,不時可見到熱愛運動的同好,在這開闊的河灘地奔跑,騎單車、溜滑板。行至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中的樹林原住民主題部落公園,建有原住民圖騰彩繪的圓形活動廣場,並設有球場、烤肉區、射箭場等多項設施,開闊的場地多次做為新北市原住民聯合文化活動的主場地,每逢活動期間,可來此發掘原住民文創、傳統美食、農特產品等,更將散居在新北市的原住民族人聚集起來,凝聚都會原住民的情感。
      下一則
      2025草嶺古道芒花季
      草嶺古道,屬於淡蘭古道北路的一部分,是19世紀往返雙北與宜蘭之間的官方道路,至今仍留有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等歷史印記,名列交通部觀光署「台灣觀光100亮點」之一。草嶺古道全程約8.5公里,起自新北貢寮的遠望坑,終於宜蘭頭城的大里。秋色宜人的11月,芒花隨季風搖曳於步道兩旁,是草嶺古道一年間最美的時刻,從福隆車站出發,上古道追芒花、賞山海!11月的草嶺古道芒花季,搭乘臺鐵至福隆火車站,購買芒花季的週末賞芒套票,兌換紀念版的福隆便當,從福隆遊客中心搭乘接駁車,前往遠望坑停車場。不僅省下約一小時的平地路程,還能邊享用遠近馳名的福隆便當,為古道健行補充滿滿活力!遠望坑親水公園是草嶺古道貢寮端的起點,也是一個適合熱身與觀景的園區。沿步道走到觀景木橋,欣賞清澈溪水中遊動的魚群、眺望阡陌梯田的風光。片刻休憩後,正式啟程走入草嶺古道。每年入秋後,草嶺的芒草盛開,花穗將古道染成銀白色,夢幻的風景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自20世紀起,隨著鐵路與公路發展,草嶺古道早已卸下原有的交通任務,在官民合力維護,搭配芒花季的活動推廣,古道轉身成為新北與宜蘭的踏青聖地。遠望坑入口處,立有淡蘭古道石碑與國際友誼步道--宮城偶來步道的小馬標誌,與這兩處步道地標合影留念後,踏上追尋芒花的旅途。踏著青石階梯,在副熱帶潮濕的山林中逐階登高,行至山腰處,壯觀的雄鎮蠻煙碑矗立其中。此碑為時任臺灣總兵劉明燈的墨寶。1867年冬,劉明燈北巡宜蘭,在通過草嶺古道時遇上瀰漫的濃霧,就地題字勒碑,鎮壓此地的蠻煙、庇護行旅。雄鎮蠻煙碑是草嶺古道上的重要歷史遺跡,亦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走過濃密山林,當涼風漸起,代表已接近草嶺埡口。步道右手邊矗立著虎字碑,亦為臺灣總兵劉明燈所題,劉明燈有感於山口猛烈的風勢,便揮毫書下「虎」字,取「雲從龍、風從虎」之意,以除風害。越過虎字碑,草嶺埡口的觀景臺已近在咫尺,與淡蘭古道石碑合影後,打開紀念版福隆便當,邊用餐邊欣賞壯麗景色。從觀景臺望去,可見蜿蜒的海岸線、宜蘭線鐵路與海面上的龜山島。陽光映照下,滿山芒花閃耀銀光,登山的辛勞頓時被山海的壯闊所療癒!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