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漫遊山海線,雙溪貢寮低碳輕旅行

定位點
落羽松林與溪流造景
行程類型:
單車追風、鐵道旅行、戶外踏青、懷舊老街、秘境美拍
旅遊天數:
一日遊
適合對象:
大眾、單車族、背包客

推薦路線

Day

      遊程介紹

      定位點
      「漫遊山海線」著眼於低碳旅遊,整合牡丹十三層親水公園、雙溪落羽松秘境、魚行驛站及貢寮環保公園,以鐵路、公車、自行車等綠色運具連接遊憩據點,並以統一的橘色指標牌為視覺設計,串起東北角青春山海線與猴硐礦業聚落。從古樸的雞母嶺出發,造訪漫遊山海線上各個重要景點,深度探索雙溪與貢寮的魅力。
      楓香與落雨松交織的十三層親水公園

      位於貢寮區西北山林地的雞母嶺,是座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樸山村,曾是淡蘭古道北路上的重要據點,這座雉雞、竹雞成群的山嶺,在先民在辛勤的拓墾下,曾開闢出廣達200甲的水梯田,是雞母嶺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層層堆疊的水梯田,好天氣時能見到東海

      臺灣進入工商社會後,雞母嶺與臺灣多數農村面臨一樣的挑戰:人口外流。1987-1991年,雞母嶺逐漸廢耕水梯田,農村隨之凋敝。不捨家鄉產業沒落的蕭家兄弟,決定回到雞母嶺,進行水梯田復育、整理聚落周遭的古道與埤塘。
      遇見雞母嶺採預約制,詳見遇見雞母嶺官方網站
      心型梯田美拍

      蕭家復育水梯田的努力也獲得水土保持署的支持,協助擴大水梯田景觀復育,讓雞母嶺再展風華。
      蕭大哥解說水梯田的稻米

      跟著蕭大哥穿梭在山村裡的保甲路,探訪廢耕之後出現的次生林。走上歷史交會點,在淡蘭古道山境上,踏尋過往的足跡,展望未來復甦的風景。
      歷史交會點路牌
      雞母嶺石刻
      以雙扇蕨為標誌的淡蘭古道路標

      使用筆筒樹枝古法製作的磨泥器,將57號地瓜磨成泥,製作美味可口的蕃薯粿。享用樸實美味的割稻飯,細細品味雞母嶺的山林生活。
      使用筆筒樹製作的器具削蕃薯
      品嚐豐盛的割稻飯
      擺滿桌的美味割稻飯

      從雞母嶺到牡丹,來到漫遊山海線的第一站:十三層親水公園(三貂親水公園)。位於牡丹溪中游,鄰近燦光寮古道、金字碑古道,周圍山林綠樹環抱,綠意盎然。在封溪護魚的政策下,牡丹溪孕育出豐富的水生動植物,如苦花、溪哥、石賓等魚類,是夏日消暑好去處。
      十三層親水公園的水利工程
      十三層親水公園的山川美景
      十三層親水公園解說牌

      落羽松秘境位於牡丹至雙溪之間的鐵道旁,位於市道102號與五分街交界處,原為臺鐵改道後遺留的腹地,現種植有大片的美麗的落羽松,並設有無障礙坡道、架高的觀景平臺。因緊鄰現有臺鐵軌道,可捕捉臺鐵各型列車從落羽松林旁呼嘯而過的畫面,是鐵道迷必訪的夢幻景點。
      騎乘腳踏車自雙溪到落羽松秘境
      新自強號通過落雨松秘境
      撐傘漫步落雨松秘境

      魚行驛站位於雙溪區魚行里,是臺2丙線上行經雙溪、貢寮間的必經之地,1970年代為煤礦場倒煤渣之灘地,後因公路開通回填成綠地。魚行驛站現整合土地公廟、瞭望臺與座椅,可欣賞蜿蜒的雙溪與群山環繞的景色。
      魚行驛站入口意象
      坤溪福德祠

      貢寮環保公園位於貢寮老街西側,與貢寮火車站隔著雙溪相望。貢寮環保公園以原自然地貌為基底,重新設計景觀步道與排水道,串聯整體園區動線,成為漫遊山海線上的休憩亮點。
      貢寮環保公園橘色指標
      傍晚被夕陽染金的落羽松

      落羽松是貢寮環保公園的一大特色,搭配黃金風鈴木及原生喬木構成四季景致。每逢秋冬,池畔落羽松披上紅妝,與生態滯洪池相輝映,是公園最迷人的畫面。
      水面倒映落羽松與水岸邊的長椅
      落羽松林與溪流造景

      參觀完漫遊山海線的四大景點,旅程的最後來到貢寮環保公園旁的貢寮老街,入口處立有Q版山豬圖案的牌樓迎接旅客。貢寮舊稱槓仔寮,「槓仔」為巴賽族語的「陷阱」一詞,牌樓上的山豬圖案即是傳遞了此原住民狩獵文化。
      貢寮老街牌樓與紅色的貢寮大橋
      漫步貢寮老街

      貢寮老街曾是淡蘭古道北路的重要商業據點,但在北迴鐵路、新公路開通後逐漸沒落。近年來在地方創生計畫的推動下,貢寮老街陸續開設了有機書店、咖啡店、文創空間及工作坊,為老街注入嶄新的活力。走進貢寮街有機書店,細品一杯暖飲,任由時光靜靜流轉。
      貢寮老街的淡蘭古道標誌
      貢寮老街有機書店-甜點與飲品
      貢寮老街有機書店店貓
      上一則
      東北角船遊海釣夕賞水豚
      夏日的臺北盆地,在地形與都市熱島效應下顯得悶熱難耐,翻過群山吧!到瑞芳的海岸線,任海風吹撫並大啖海鮮,午後至水湳洞品茗欣賞陰陽海奇景,接著前往深澳漁港,在日落前登上海釣船,在夕陽鍍金的海面上,拋出釣竿靜待魚兒上鉤,享受夏日海釣的樂趣!鼻頭角擁有風光明媚的山海之景,是瑞芳區的最東點,以海產店聞名的鼻頭漁港就位於鼻頭角的西岸灣內,1950~70年代進行多次擴建,目前已是新北市頗具規模的漁港之一,來到漁港邊的海鮮餐廳,軟絲、海戰車、龍蝦等活跳跳的海鮮就在店門口悠遊,任君挑選。 生猛海鮮在店家的精心烹調下,化為一道道臺式經典,生魚片、飛魚卵炒飯、蒜味九孔、炭烤軟絲、黃金海鮮卷、炭烤墨魚餅等一一上桌,令人食指大動。漁港邊的鼻頭角公園,有極佳的海景視野,能遠眺北海岸的地標-基隆山,近年來鼻頭角公園已成為熱門的浮淺地點,清澈且平靜的水域吸引須多浮淺初心者前來玩耍,賞景的同時,來一杯青春山海線上最具代表性的飲品-石花凍,冰涼消暑。基隆山東峰山腳下的水湳洞聚落,是欣賞陰陽海與十三層遺址的絕佳地點,來到韻茶想,點一杯茶氣泡飲,在戶外雅座舒服的欣賞陰陽海奇景,偷得浮生半日閒。受金瓜石黃鐵礦的影響,讓陰陽海的海面幻化出金黃與蔚藍交織的絕美畫面,是瑞芳海域的獨特地景,向餐廳的側後方望去,十三層遺址屹立於山腰上,陪伴水湳洞聚落近百年的歲月。日落前2小時,來到瑞芳第一大漁港-深澳漁港,深澳漁港以休閒海釣聞名全臺灣,是國內海釣船數量最多的漁港,漁港位於舊名「番仔澳」的深澳岬角東面,腹地廣闊,由經驗老到的船家帶領,前往漁產資源豐富的基隆嶼海域賞景海釣。登船出海,體驗海釣的樂趣與挑戰,在船長解釋釣竿的用法與釣魚技巧後,穿上救生衣登船,海釣船正對著九份山城,緩緩駛出深澳漁港,航向外海。在魔幻時刻航行於瑞芳外海,自海上回望瑞芳絕美的山海景緻,以不同於陸地與空中的視角,欣賞瑞芳海岸線著名的地景與城鎮。水豚岩(原象鼻岩)、酋長岩、九份山城、水湳洞聚落、無耳茶壺山、劍龍嶺、南雅奇岩、鼻頭角等皆在夕陽餘暉下閃耀著。享用海鮮小卷麵,在夕陽於潮境公園落下後,海釣船打開了船上的燈泡,吸引趨光的魚群前來,拉開夜釣活動的序幕。船長介紹了夏季基隆嶼海域常見的魚種,並提醒若釣到小魚需放回大海,以保護海洋生態,在船員的幫助與教導下,以秋刀魚為餌,甩出釣竿,讓魚餌於海面下20公尺處待命,等待魚兒上鉤。「有了!有了!」,感受到明顯的拉扯感後,賣力的轉動捲線器,一陣一陣的歡呼聲,從左舷傳至右舷,一隻又一隻的白帶魚與河豚被釣起,釣起滿船的漁獲,在九份山城的燈火下,滿載而歸。
      也許你想看
      返回頁面頂端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小客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