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遊程精選
當期強推
路線怎麼安排?
當期推薦你這樣玩
將新北好玩路線一網打盡
- 世紀末的夏天,板橋鐵道的更迭今日的板橋車站,是位在新板特區、多鐵共構的巨大車站,然而您可還記得,那個曾經佇立於捷運府中站位置的舊板橋車站呢?近年來,臺灣許多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執行鐵路立體化工程, 如高雄、臺南、桃園的鐵路地下化以及臺中的鐵路高架化,而臺灣第一個執行地下化的鐵道路段: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早在1983年即開始執行,這個歷時30年的計畫大幅改變了臺北的交通網絡與城市景觀,當然也改變了新北的首善之區-板橋,就讓我們從府中漫步到新板特區,感受新舊板橋的更迭。 位在捷運府中站的市定古蹟板橋放送所,於1930年落成啟用,與同一年完工的臺北北門郵局出自同一位建築師:栗山俊一,強調水平線的立面屬於現代主義建築,是府中一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時代建築,放送所作為電台廣播的發射設施,其訊號可遠至嘉義民雄,是臺灣廣播史的重要史蹟。 位處舊板橋車站的府中商圈一度為板橋最繁華的街區,是老板橋人的休閒娛樂中心,1901-1999年這近一百年來板橋火車站的所在地都位在今日的府中,既使車站已遷移,多樣化的商家仍使府中保有獨特魅力,KTV、小吃店、餐廳、百貨商場、服飾店共存共榮,是板橋逛街好去處,10月底的萬聖節變裝派對更是府中商圈的年度盛事。 雖然隨著鐵路地下化建設,舊板橋車站站體已不復再見,但我們仍然能在府中商圈見到當年板橋車站的殘跡,20世紀的第1年,臺鐵路線由原先從經大漢溪溪北的新莊改為溪南的板橋,奠定了板橋日後躍升新北首善之區的基礎, 世紀末的鐵路地下化,則再次牽動了地方發展。 府中15是臺灣第一座結合影視動畫藝術及紀錄片放映院的主題館,在多年的發展與經營下,府中15已成為影像工作者分享故事的重要場域,儼然是板橋的重要文化地標,來府中15讓代言人「一哥」跟「五弟」帶領大家進入影像的世界裡! 沿著由舊鐵道改建成的縣民大道往東北方向步行,800公尺外的新板橋車站今日已發展成多鐵共構的大型商圈,25層樓高的新車站匯集了高鐵、臺鐵、捷運板南線、捷運環狀線、板橋客運站的人潮,以地下道與空橋串連起了這一帶眾多的辦公大樓、百貨商場與飯店,是名副其實的商務中心,也成就了板橋最豐富的天際線。 新板特區擁有眾多的摩天大樓,若能在高樓層俯瞰城市那是在好不過了!高達140.5公尺的新北市政府大樓善用其「身高優勢」,在32層樓設立免費觀景臺,民眾可搭乘專屬電梯直達32層樓,360度全幅玻璃窗景讓觀音山、淡水河、台北101都盡收眼底,板橋區的摩天大樓、板橋車站更是近在眼前,從府中到新板,感受板橋因鐵道的更迭帶來的種種變化。
- 雙百年:雙鐵馳騁於山河之間雪山山脈北端的廣闊丘陵地,橫越於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之間,數百年來,先來後到的人們在兩地之間的山林孔道中穿梭,原住民獵人、漢人拓墾者、清政府官員、西方傳教士、日本民族學者、礦業淘金客們在這片副熱帶的低海拔山區接連登場。北宜之間的交通路網,也從最初的獵人小徑發展出18世紀的淡蘭道、20世紀的臺鐵宜蘭線、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踏入21世紀後更有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以及未來的北宜高速鐵路,北宜之間的聚落與風景也因交通系統的創新不斷的變化、沒落、再發現。 新北市的「雙百年環線」,聚焦於猴硐、三貂嶺、牡丹等聚落,藉由百年鐵道(臺鐵宜蘭線)、百年步道(淡蘭古道)持續精彩交織的在地風貌,進一步探索在地的人文風景與山城的風華,以雙腳、鐵路、鐵馬,展開一趟山林間的低碳旅遊。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寒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第一個百年是位於猴硐車站附近的金字碑古道,屬於淡蘭古道北路的入蘭正道,1867年,時任臺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北巡,取道三貂嶺進入宜蘭時,有感於此地崎嶇的路途,創作了此七言律詩,內文反映出此地高聳的地勢,視界所及,飽覽基隆山山頭的積雪、高低羅列之防禦工事。 劉明燈以摩崖石刻的方式將題詩刻於石壁上,以篆文鐫刻並以金箔黏貼,碑額以雙龍托珠圖案襯托、邊框以蓮花條紋裝飾,當陽光參透樹冠層,閃耀的金字碑碑文無疑是此登山步道最經典的地標。 猴硐,一座以猴子命名卻以喵星人聞名世界的小村落,被外媒評選為世界六大賞貓勝地之一,貓村總共棲息了200多隻貓咪,比當地人類居民還多,這裡的貓咪一點也不怕生,經過愛貓人士的努力後,改善了此地貓咪的生活環境、也肩負起向旅客宣導貓咪保育的觀念,2012年更興建了貓咪造型的人貓共用天橋,充滿童趣與療癒感。 「常有貓出沒,請小心駕駛」,貓村內除了有著顯著的可愛標語之外,更有許多以貓咪為主題的繪畫、裝置藝術,至貓咪咖啡街挑遠一間有緣的店家,在貓咪的陪伴下、居高臨下啜飲一杯咖啡,幸福滿點。 猴硐貓村昔日是臺灣第一大煤礦場,蘊藏了大量的天然資源,日治時期由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與日本三井財閥開採煤礦,後續有李建興創立的瑞三礦場,在1980年代停止開採前,瑞三礦場擁有全臺灣最先進的煤礦開採技術與設備,吸引了眾多外縣市的勞工前來開採煤礦。 「努力生產,保安第一」,在採礦事業停止數年後,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將從前瑞三礦場建築群規劃為願景館、博物館、文史館,透過老礦工的解說,再現礦業歷史風華。走上橫跨基隆河的運煤橋,環顧猴硐山城,遙想工業時代的黑鄉的過往。 搭乘火車由猴硐車站前往三貂嶺,我們來到了第二個百年,1922年啟用的三貂嶺車站是臺鐵宜蘭線與平溪支線的交會點,這座嵌於河谷左岸峭壁中的火車站,是全臺灣唯一沒有與公路相連的火車站,故僅能搭乘火車或步行抵達。 背山面河的三貂嶺車站位處河川與森林的交會點,水氣充沛、仙氣十足,日治時期的鐵路旅遊指南讚賞三貂嶺為「峰巒嶂壁前後屹立,基隆川溪谷的小仙境」,站在月臺上看著列車通過明隧道的光影交錯、向菁桐或宜蘭方向分駛的景致,是鐵道迷、山友們必訪遊的臺鐵秘境車站。 1985年,北迴鐵路雙軌化工程完工,包含舊三貂嶺隧道、舊草嶺古道等原隧道旋即停用,在塵封三十多年後,舊三貂嶺隧道以生態友善隧道之姿再次開放,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以鋼筋作為主要元素與建材,最大可能維持原有的棲地環境,隧道內以間接照明的手法,打亮人們行走的區域,拱頂則維持相對的暗度,維護隧道內的居民-蝙蝠的環境生態。(※三貂嶺生態隧道預約網站)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全長約3.2公里長,並在三貂嶺金字橋、牡丹火車站兩處設有Youbike租借站,考量從隧道至壁掛棧橋雙向通行安全,自行車須採步行牽引方式通行(步行約40分鐘),行走於冬暖夏涼的隧道,除了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隧道口的兩份墨寶也不容錯過,分別是位於三瓜子隧道口,由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以草書所題的「至誠動天地」、位於舊三貂嶺隧道口,第八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揮毫的「萬方輻輳」。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的最大亮點是位於三貂嶺端的鏡面水池,設計師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從黑轉亮,與三貂嶺翠綠山色相印成讓人驚艷的鏡面反射倒影,宛如走入動畫世界般的奇幻體驗,於明與暗的交會處按下快門,每一幀都是絕美的影像。 騎乘單車至牡丹,此地舊稱為武丹坑,早年是金礦產地,聚集了不少懷著淘金夢的人們,在礦脈枯竭之後走向沒落,以活潑彩繪重塑的牡丹老街靜靜倚著流水潺潺的牡丹溪,偶有劃破寧靜的列車從老街上方通過,推進了咖啡廳內的時光流淌。 牡丹車站目前是僅有區間車停靠的臺鐵簡易站,卻是臺灣鐵道攝影師必訪之地,因牡丹地勢坡度較大,臺鐵便在牡丹車站設計了120度的大彎,以長度換取坡度,避免列車陡升、陡降速度過快,這項設計讓攝影師能夠拍攝出軌道與列車構成的優美曲線,且牡丹車站位處臺鐵宜蘭線上,往返北部與東部的各型列車,包含太魯閣號、普悠瑪號、新自強號皆會通過,更添增了拍攝的豐富度。(※小提示:列車高速通過月臺時會產生的強大吸力,拍攝時切記站在月臺黃線外拍攝,以策安全。) 由金字碑古道一步一腳印行至猴硐貓村,以鐵路與鐵馬雙向牽起三貂嶺與牡丹之間的聯繫,跟著百年鐵道踏上淡蘭古道,探索三牡猴在地人文美景。
- 土樹三鶯小旅行Day1:「鶯歌」納涼親近陶藝美學 製陶歷史超過兩百年,有「台灣景德鎮」之稱的鶯歌,相當適合陶藝鑑賞、體驗活動。第一天就從鶯歌火車站出發,第一站來到鄰近的鶯歌陶瓷博物館,豐富的館藏及展出將陶瓷文化完美保存並傳承,夏天館方還會開放水廣場戲水區供大小朋友納涼。接著前往鶯歌老街大啖美食,排骨酥脆厚實的厚道飲食店、醬料超涮嘴的彰鶯肉圓等,沿路品嚐各式美食!位於鶯歌老街內的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提供手拉坏、捏陶、馬賽克、彩繪體驗,不妨自己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茶杯吧! 擁有41年歷史的宏洲磁磚觀光工廠也相當值得一訪,走進工廠你才會發現,原來磁磚可以這麼精緻、費工、多變化,彩繪一條象徵福慧圓滿的圓滿環帶回家也很不錯喔。如果你喜歡拍照打卡的話,這一站可別錯過!位於鶯歌火車站附近的三鶯陶花源,結合自行車道、三鶯藝術村、水上舞臺等,還有許多巨大的陶瓷裝置藝術,在此盡情巧扮杯緣子拍出各種驚奇美照! 充實的一天在此告一段落,晚上入住鄰近的三鶯福容大飯店,補足元氣隔天再出發! Day2:「三峽」藍染、製皂DIY翻玩文創 天然ㄟ尚好!土樹三鶯小旅行第二天,第一站前往製皂聞名的茶山房肥皂文化體驗館,因為堅持100%皂化、無添加及生物可分解而廣受歡迎,事前預約就可入館參觀生產線及體驗手作肥皂DIY喔!第二站來到李梅樹紀念館,館內珍藏三峽知名畫家李梅樹教授創作的各式三峽風光畫作,帶領你透過畫作品味三峽風土之美。 午餐時間可以前往三峽老街的東道飲食店,充滿復古味的裝潢讓人一口一口彷彿回到舊時光。而位於三峽街區中心的三峽祖師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香火相當鼎盛,安奉的是福建泉州安溪清水祖師。特別的是重建工程由李梅樹教授指導,融入藝術神髓,因此又有「民間藝術殿堂」、「東方藝術殿堂」的美譽。三峽老街內還有兩處不可錯過的特色體驗景點,在三峽染工坊可以體驗藍染DIY也能買到獨特的藍染商品,而由老屋改建而成的甘樂文創,定期會舉辦音樂、戲劇與攝影等展演活動,喜歡文創的朋友可不能錯過這個基地喔。吃飽喝足後,啟程返回三鶯福容大飯店休息結束今天的行程。 Day3:「樹林土城」祈福健行、訪百年日式車站 土樹三鶯小旅行最終日,在兩天精彩的文創體驗後,第三天帶大家來樹林土城吸收滿滿芬多精!第一站先前往樹林南寮福德宮,位於大同山山腰是樹林最大的土地公廟,特別的是廟右方有一個樹林唯一的冷礦泉池「添財紀念嬉水池」,是北台灣3大冷泉勝地之一,推薦大家可以參拜後先泡個冷泉消消暑氣,接著開始精彩的大同山、青龍嶺及大棟山連走,全程約需四小時,登上青龍嶺三角點可眺望樹林區全貌,另外大棟山405高地也是許多攝影迷的夜景口袋名單,可以拍出遼闊的夜景照喔。 下大棟山後步行至山佳車站,擁有百年歷史的山佳車站在經過翻修後恢復日治時期風貌,吸引許多鐵道粉前來拍照打卡。 位於山佳車站附近有一處共融式遊樂場「鹿角溪公園」,假日是許多親子休閒的地方,稍事休息後啟程前往最後一站,位於土城的「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濃濃日式風情及各式美味的和菓子,讓你補充滿滿能量(及伴手禮)滿載回程!
- 淡水八里 金色水岸樂活遊淡水與八里分屬淡水河的右岸及左岸,兩地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及懷舊老街,值得放慢腳步,花兩日細細遊逛。 DAY1 第一站 淡水金色水岸:享受河岸風光 「金色水岸」是位於淡水老街後方1.5公里的河岸景觀,包括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漁作空間、水上舞台、咖啡座椅及觀潮灣等。沿著淡水河畔散步,可以看見岸邊商店街道整理得煥然一新,各式有趣的商店林立。坐在河畔的歐式咖啡店喝杯咖啡,遠眺對岸的觀音山、出海口,寬廣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 【淡水金色水岸】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環河道路 電話:新北市政府 02-29603456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依各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交通方式:自捷運淡水站,出站後左轉至中正路(淡水老街)步行即可抵達。 DAY1 第二站 淡水藝術工坊:欣賞主題藝術展覽,享受午後時光 「淡水藝術工坊」位於淡水中正路老街尾段處,是新北市第一座公共綠建築。原本是清朝時期的班兵會館、日治時期的警眷宿舍,重建後成為淡水各類藝文展覽的中心。建築上強調「透明視野」,正面是大面觀景窗,不僅日照充足,還能一覽淡水河美景;而屋頂上還特別設計產生空氣對流,即使夏天不開冷氣也不會悶熱難耐,還有太陽能光電提供夜間照明功能。在室內設有行政、展示、畫廊、餐廳等機能,很值得來淡水一遊的人前往一探究竟。 【淡水藝術工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98號 電話:02-86317298 開放時間:平日 11:00-19:00、假日 10:00-21:00 展覽活動及最新資訊可關注官方FB 淡水藝術工坊 交通方式:自捷運淡水站轉搭857公車、紅26或836遊園公車至「小白宮站」,步行約100公尺即可抵達。 DAY1 第三站 淡水海關碼頭園區:山海與落日交織的景觀園區 「淡水海關碼頭園區」園區內有著洋樓與兩座日據時代建造的「港務倉庫」可供參觀,目前開放自行車牽引進入園區巡覽,同時園區內也打造「鐵馬元氣驛站」提供休憩、簡易維修與諮詢導覽等服務。在景觀方面視野良好,不僅可於園區河畔遠眺關渡大橋,還可以一覽淡水河口夕陽美景,附近還有陳列許多淡水風景明信片的「淡水漁業生活文化影像館」及可觀賞山海景觀、落日美景的景觀咖啡廳可參觀與休息。 【淡水海關碼頭園區】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59號 電話:新北市淡水古蹟博物館 02-26231001 開放時間:戶外 - 全天開放、室內 09:30-19:3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展覽活動及最新資訊可關注官方FB 淡水古蹟博物館 交通方式:自鄰近公車站牌(郵局)搭乘593至紅毛城(真理大學)站下車,步行約150公尺即可抵達。 DAY1 第四站 淡水紅毛城:國家一級古蹟聖多明哥城 紅毛城以亮眼的朱紅色外牆為特色,厚達1.9公尺的牆面可抵抗砲火的攻擊,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在東北、西南處的角樓則擔任瞭望、射擊的防禦功能,角樓牆上外窄內寬的射口,是易守難攻的防衛設計;屋頂的雉堞藉由磚砌高低矮牆可掩護射擊,是英式古堡常有的設計。另一個防禦設施─壕溝,是為避免敵方由地勢平坦的北側與東側攻城所作的安排。在前往領事館前的草坪上陳列有清軍遺留下來的古砲,砲管上鑄有「嘉慶十八年奉憲鑄造北路淡水營大砲」等字樣,這些古砲曾被安置在紅毛城露臺前以壯聲勢。 紅毛城東側的領事館建於1891年,提供英國領事居住之用,係紅磚拱廊式洋樓,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精緻磚雕,以象徵英國的薔薇花為主,值得細細考究。沿著拱圈迴廊走著,拱廊內的光影變化也別具風情,遙望觀音山更有框景之美的意象。 【紅毛城園區】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電話:新北市淡水古蹟博物館 02-26231001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00、週六至週日 09:30-18:0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售票資訊:全票80元(閉館前30分鐘不再售票) 交通方式:自淡水海關碼頭園區步行約150公尺即可抵達。 DAY1 第五站 淡水漁人碼頭:夕陽下絕美的淡水景致 漁人碼頭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右岸,舊名淡水第二漁港,以夕陽餘暉著稱。有別於傳統固定碼頭,這座碼頭可隨海水漲退潮而上下浮動,可同時容納150艘漁船停泊,相當壯觀。來到漁人碼頭,除了賞夕陽之外,必走招牌地標情人橋、搭渡輪走藍色公路或沿著原木棧道賞漁港風景,亦可登上情人塔將淡水景緻一覽無遺。 【淡水漁人碼頭】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觀海路199號 電話: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 02-26212830 開放時間:港區24小時開放,商家營業時間 11:00-20:00 交通方式:自紅毛城(真理大學)站搭乘紅26至淡水漁市站下車。 DAY1 第六站 淡水漁人舞台:日落與美食的音樂饗宴 全台第一個海港livehouse「漁人舞台」,作為原創音樂的搖籃,透過固定的展演與長期經營,發表創作、交流分享,激盪孕育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淡水擁有夕陽餘暉等得天獨厚的美景,在海景、海風的簇擁下多組原創樂團輪番上陣競演,帶給許多國內外遊客全新的音樂體驗。 音樂、日落、啤酒、魚,就是淡水「漁人舞台」的一切,來此可以吹著涼涼海風,體驗音樂、日落與美食交織的愉快氛圍。 【淡水漁人舞台】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觀海路83號 電話:淡水區公所 02-26221020 活動及最新資訊可關注官方FB 淡水漁人舞台 交通方式:自漁人碼頭步行約400公尺即可抵達。 DAY2 第一站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豐富的樹林自然生態、天然地理教室 「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是一個廣達30公頃的生態保護區,因為入海口地形彎曲,所以稱為「挖子」,主要保育對象是「水筆仔」和伴之而生的動植物。在園區裡最美的畫面就是整片綠油油的水筆仔,以及停留在沙灘上的藍色小船。除了水筆仔外,還能觀賞到珍貴的濕地生態,包括有紅樹林以及馬鞍藤,蘆葦等多種類的河口植物,每日漲退潮時可以看到各種生物,如彈塗魚、招潮蟹等;這裡也是北部秋冬賞鳥的重要據點,眾多種類的候鳥及留鳥棲息於此。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是極佳的天然地理教室,行走其間可看到許多解說自然生態的告示牌,富有教育意義,也經常可見親子家庭來此蒐集寫作業的素材。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街 電話:八里區公所 02-26102621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交通方式:自捷運關渡站下車,轉乘公車紅13至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站下車步行即可抵達。 DAY2 第二站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臺灣第一個考古博物館 位在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不但是北臺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也是新北市第一所榮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博物館。特色是以輕鬆有趣的互動形式,讓遊客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過的是什麼的生活,很適合來參觀學習小知識;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博物館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特展廳、考古學習體驗室,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圓山文化等臺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參觀完館內,別忘了到博物館頂的「鯨背沙丘」,可以觀海、遠眺淡水漁人碼頭;還有2017年重新開放,位於頂樓的「時光空橋」,能讓遊客一邊移動一邊從透明的玻璃往下觀看距今1800至500年前的「十三行遺址考古探坑」和6500至4500年前的「國定大坌坑遺址」,呈現時間的流動與深邃,值得一看。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電話:02-26191313 開放時間:09:30-17:00(請依官方公告為主) 展覽活動及最新資訊可關注官方網站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交通方式:自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站搭乘紅13至十三行博物館站下車步行即可抵達。 DAY2 第三站 八里老街:魅力小吃讓人大快朵頤 八里比淡水還早開港,是臺北早前與大陸通商的港口,商業繁盛時期甚至有13個行郊,用以應付各式貿易需求,十三行象徵八里燦爛美好的時期,也被考古學家用來稱呼近年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跡。交通便捷的八里,可以從淡水搭渡船,也可以沿淡水河岸騎腳踏車抵達,大片的綠地、露天咖啡座和造形獨特的博物館,讓八里脫胎換骨,搖身成為新北市的休閒新左岸。 在近年重新整頓下,「八里老街」不僅有了大片綠地、露天咖啡座,還有了造型獨特的博物館,蛻變成有法國文藝氣息和台灣原味的景點。這裡最有名的特產是「孔雀蛤(又稱淡菜)」,在料理師傅的巧手下變化出一道道料理,香氣逼人味道鮮美。其他像是宋記油心鹹蛋、姐妹雙胞胎、胡椒餅、蝦捲、枝仔冰、吻仔魚、魚丸、炸花枝丸、黑糖麻糬等,也都是在地老字號值得一試的好滋味。 【八里(渡船頭)老街】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渡船頭街 電話:八里區公所 02-26012621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依各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交通方式:自十三行博物館站搭乘紅13至渡船頭站下車步行即可抵達。
也許你感興趣的主題